爸爸兴奋的把我们接到他找好的房子,这是一片闲置已久的几栋空房,每栋房都有十几米长,里面有两条对面大通炕。
妈妈看到这情景,诧异的说:“这房子够宽敞的,怎么住呢?”
爸爸忙解释道:“咱们在里面间隔一块住,以后我的同事也想搬这来住。”
爸爸望着满脸疑惑的妈妈说:“别看有这么多空房子,都不愿自己一家住,几家住一块作伴,这里太偏僻冷清,一怕有坏人,二怕有狼来。”
顿时我们都有些紧张了,爸爸又补充说:“冬天,江南岸的狼找不到吃的,江面封冻,就过江来觅食。工厂食堂有个大猪圈,自己养很多猪,还有小猪崽,冬天狼常过来猎食小猪崽。为防止狼偷袭,在猪圈外墙上用石灰画好多大白圈,狼惧怕大白圈,以为是套狼的暗器呢,后来就很少丢小猪崽了。”
爸爸强笑一下又认真的说:“这里真有狼,特别是到冬天,晚上尽量别出去。”
我们互相看看,用惊恐的眼神望着爸爸。
爸爸知道我们害怕了,笑了笑说:“不过也没那么吓人,夏天没有狼,白天也没狼。你们别乱跑,别去那些空房子里乱窜。”
惊恐的我想起电影《祝福》里面祥林嫂的故事:她的孩子在外面玩,被狼拖走了,只留下一只鞋子,祥林嫂拿着鞋子,疯了一样到林子里找孩子······
妈妈像安慰我们似的说:“别吓唬孩子们了,刚到这里就说这些吓人的事。”
爸爸指着北炕上那堆东西对妈妈说:“这是我找来的木杆和报纸,用它做间隔墙。这房子咱们先来的,你看怎么间隔都行,愿隔多大块就隔多大。剩下的地方别人再搬来。”
妈妈看看找来的东西,不解的说:“就这东西做间隔墙?手指一捅就破,喘气、放屁的声音都能听见。”
爸爸难为情的说:“没别的东西,他们都是这样间隔的,先临时住吧,等分到房子就好了。”
间隔房子的活,爸爸不知咋干,都是妈妈设计,爸爸打下手。
妈妈看看这长条房子两面炕,房子靠西头有朝南的门,东头有朝东的门,东门锁着,人们都走西南门。
妈妈选靠东头间隔约五米左右一段,靠头不影响别户人家。
把南北两面炕都隔过来,南炕住人,北炕可以放东西。
用木杆先钉框架,糊上一层水泥袋子纸,再糊上报纸,温暖的家就建成了。妈妈会修炕、盘炕炉子,这样就解决了做饭和冬天取暖的问题。
虽然房舍简陋不堪,但是能和爸爸住在一起,感觉很幸福很快乐。
搬到富拉尔基我们再无处打工,全靠爸爸的薪水生活,妈妈勤俭持家,精打细算,爸爸每天回家都能吃上热乎饭,不仅节省,还比在食堂吃的可口舒心,一家七口人终于团聚在一起,生活其乐融融。
时隔不久就搬来两户人家,也像我家一样的办法间隔开来,这房子就住满了。
住满人家确实感到安全不那么冷清了。
紧挨我家的那户邻居是鲍国良家,一家三口,夫妻俩不满三十岁,有个男孩快两岁了。
开始孩子因妈妈奶不够又不会调养,长得像个小猴一样又黑又瘦,常有病,谁看着都担心。两口子对孩子没抱希望,认为养不活,常因这事吵架。
妈妈看看这孩子,还挺有精神,说他两口子:“有骨头不愁肉,好好喂喂,会好的。”
妈妈耐心指导帮助他们,教他们怎样喂、喂什么,抽出更多时间帮她喂孩子,大约半年多的时间,孩子渐渐长胖了,变白变俊了,越长越可爱。
他夫妻俩看孩子变得健健康康的,有了希望,很少再吵架。对我妈妈感激不尽,说我妈妈是他们的恩人,是孩子的救命恩人。
多少年了,两家早不住在一个地方了,他们还忘不了我妈妈,我妈妈也惦记着那孩子,听说后来长成了高高壮壮的小伙子。
荣慧从小眼睛不好,红眼赖叽流眼泪,妈妈用偏方治过,上不少眼药,都无济于事。到富拉尔基眼病越来越厉害,爸爸说:“这里的齐齐哈尔第六医院是大医院,医术、医疗条件都比依安县好,什么病都能看,带荣慧去看看吧。”
爸爸上班没时间,这天我俩不上学,妈妈让我和她一块带荣慧看眼睛。
大医院分科多,我带着妈妈找到眼科。
看眼的人真多,医生检查荣慧的眼睛确诊是重度沙眼,做了沙眼切割手术。
手术很成功,没几天,眼睛恢复好了,从此眼睛不红不再流泪,还原从前那双明亮有神的大眼睛。
荣慧从小漂亮,这下更漂亮了。
后来我们都检查了眼睛,都有中度和轻度沙眼,医生说:“东北风沙大,几乎都有沙眼,轻度的不用管,中度的用眼药水滴着维持着,重度的就要做手术。”
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眼睛渐渐都好了,可能与卫生条件有关。富拉尔基这里用水方便,全家人不再用一盆水洗脸,所以很少有沙眼了。
爸爸还教我和荣慧刷牙,买两把小牙刷,没有牙膏,买的牙粉。
我们不会用,爸爸说:“把牙刷沾湿了,再粘上牙粉刷牙,刷完漱漱口就行了。”
用牙粉刷牙可麻烦了,粘多了到嘴里一吸气,就呛嗓子,呛的直咳嗽。
后来我和荣慧商量,咱们不用牙粉,干刷,或者干脆想办法逃过刷牙,又长大一点才会用牙粉。
爸爸刷完牙还刮刮舌头,不买刮子,用高粱秸劈下的皮,弯过来刮。还让我们刮,我俩都摇摇头不敢,怕刮破舌头和嘴。
冬天二弟连明总是流鼻涕,自己不会擦,用袖子一抹。长此以往,袖子抹的铮亮,有时用手指往两边腮上一挑,干了就像两撇胡似的。
妈妈抓住给他洗脸,滑溜溜洗的很费劲。
他二姐和他闹着玩说:“像个小老头,像个小老头。”连明很要面子,去追打他二姐。
四舅很喜欢连明,送给他一个爱称“埋汰臭”,“小臭臭”,虽不好听,却感觉喜欢到骨子里了,大家都愿这样叫他。
二弟和他二姐这两个千年老二,那时候各自都有怪脾气,都挺有主意,自己要做的事不一定和大人说,总会想方设法做成。常给大人一个惊喜,有时候简直就是惊吓。有时称这两个嘎怪性格的老二-------“二嘎子。”
妈妈说:“要看好他们,这两个让人操心的孩子,说不定哪回又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四工地原来是工厂的单身宿舍区,不是职工家属区,所以没有粮店、商店,这都是国营的,那时是不允许私人开店的。
四工地冷冷清清,三工区是职工家属区,那里商店很多,卖什么的都有,我们买什么都要去三工区,那里也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