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8在湖南桃源,朋友们常说,我们这儿的菜,比较咸一点,辣一点。我是山东人,做为地道北方人的我感觉其实挺好的,和我们山东的口味基本没啥区别,就是面很少见一点而已,所以很多时候,人们说桃源是南方的北方人,可终究还是南方,例如:
这天有聚会,四个人,两个桃源人,两个北方人。
菜开始上了,其中有一大碗豆腐脑样的,还有个小碟子,放着些晶莹剔透的东东。
我没注意,光看着别的更显眼的东东了,如下等等美食。
大家开始闲聊天,说起这是豆腐脑,还是豆腐花,说北方一般喊豆腐脑的比较多。
然后开始吃饭,吃着吃着,我吧唧下嘴,忽然发现,这豆腐脑怎么能是甜的呢?
我就问开了,“这豆腐脑咋还是甜的了?”
气氛顿时就安静了,两个南方人看着我,另一个北方人通过眼神朝我发动了不低于5G传输速率的信息,还很镇定的说道,“豆花当然是甜的。”
我瞬间接收到了超大容量信息,在求生欲的控制下,我也笑得很甜,说,“嗯,甜的好喝。”
两个南方人露出一副孺子可教的样子,和蔼的笑了。
席间有道菜,是桃源土鸡 ,又称走地鸡。铁锅旁还放着鸡的脚环,证明身份
。
于是我们不说豆腐脑啊豆腐花甜的还是咸的了,热烈的讨论土鸡的味道,说有嚼劲,外地是吃不到的,很多到桃源办事的朋友,专门托人才能买到的走地鸡。
桃源鸡最好买活的,可惜活鸡不好带上火车飞机什么的,担心安检人员问,“说吧,是你上还是鸡上。”这就没法办。
走地鸡口感和养殖场出来的不一样,确实入味,有嚼劲,饭后大家都要了牙签。
起劲的投牙[奸笑][呲牙]
这顿饭是一次南北方团结的饭,一次南北方风土人情融合的饭,一次气氛欢快祥和的饭。
饭后我专门查了下南北豆腐脑甜咸的故事,大致如下:
事件导火索: 2011年6月8日,博友“桥东里”在微博上说了一句:“@王轶庶说:‘在豆腐脑咸甜事上,最见南北差异。。。彼此见对方都想吐。。。’这句话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就得到了完美的验证。你觉得豆腐脑应该是咸还是甜?
事件升级
这一句平常的食物点评,如同导火索一般,引爆了微博关于豆腐脑吃法的争论。短短两天内,微博上关于“豆腐脑甜咸之争”的话题量,已经超过了16万条,挤入话题榜前三的位置。
事件概观
是淋上糖浆,还是浇上酱汁,一碗普通的豆腐脑,“吃”到了微博上,变得“兹事体大”。而参与这场争论中,吃甜豆腐脑的为“甜党”,吃咸豆腐脑的为“咸党”,两派笔伐,奇文倍出,战火不断升级。
实际上,豆腐本无味,咸甜自取之。南方多食甜,北方多食咸,关于哪个是正宗吃法,大多网友都“大度”地表示,只要自己吃得开心,没有必要争论。但是最后,总要坚定地加上一句,我只吃咸(甜)的。
豆腐脑(花)甜咸吧,其实我有自己的看法。
一方水土一方人,这句话估计没有人反对是吧?我的看法就是从这句话引申出来的。
南北方豆腐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如下三点:
1、制作
南豆腐,即石膏豆腐,俗称“嫩豆腐”。一般以石膏点制。
北豆腐,则为卤水豆腐,俗称“老豆腐”,通常以盐卤点制。
2、烹饪方法
南豆腐,水分比较多,也比较嫩,不适合炒菜,可以用来做汤,凉拌。
北豆腐硬度、弹性和韧性比较强,适宜煎炸煮炒。
3、外形
南豆腐质地柔嫩细滑、颜色洁白、富有弹性、味甘而鲜,含水量高,很软嫩。
北豆腐风味甚佳、色泽发黄,含水量低,硬度、弹性和韧性比较强。
然后北方更多的称之为豆腐脑,南方称之为豆腐花,听起来就有硬邦邦的和细嫩软糯的区别了。
我觉得其实这才是决定了北方豆腐脑咸口和南方豆腐花甜口的根本性区别的原因。
北方豆腐脑硬邦邦的,浇入不同的卤
搅拌一下,正好入味,也不至于成了糊糊,甚至我就在某座北方城市,见过店家把老豆腐搅和开了,当作豆腐脑端上来的。这么硬邦邦的豆腐脑倒入白糖的话,能不能充分融化都是个问题嘞。
南方豆腐花细嫩
倒入卤,不搅拌吧,咸的地方能齁死人,没味道的地方淡死人,要搅拌均匀吧,那成什么东东了哦?看了估计都会倒胃口了。也就倒入白糖,能够很顺利的融化,稍微搅搅就可以开吃了。
所以对于豆腐脑(花)甜咸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北方豆腐脑,得浇卤汁,吃咸的,南方豆腐花,得撒白糖,吃甜的。
后记:本文发表后,有四川同事问桃源哪儿卖的这个豆花,我顺便询问四川豆腐脑(花)是甜的还是咸的,她告诉我,“辣的。”
哇咔咔,脑补的图案瞬间辣我一脑门汗。
这豆腐脑(花)有咸、甜、辣三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