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年夜饭嘛,讲的就是个气氛。
一家人在慢节奏里,畅谈人生,畅想未来,还适当地来个批评与自我批评,更进一步地促进家庭关系。
我爹一说完,我妈也接着说了一下。
“建军,小风,明年,我主要还是带好小婷,帮整个家庭管好钱袋子。等开学了,我就搬回乡下来,毕竟,总让小风一个人在家,我也不放心。”
这番话,倒是很诚实的很具体的意思表示。
我和我爹都笑了笑。
“对,秀兰,你就干好这两件事,就功德无量啦!”
我爹显然很赞同我妈对自己的来年安排,也跟她碰了一杯。
我点了点头,看着我妈。
“妈,我倒觉得,你还是就呆县城里吧,我自己能照顾自己的!”
我妈听了,却摇了摇头。
“梁园虽好,终不是久留之地啊,小风,你妈是在乡下生活惯了,还没有长期扎根城市的信心啊!”
终究,是我爹更懂我妈些。
确实,很多乡下人,进了城,会有诸多的不适应。这我能理解。但我妈向秀兰既还年轻着,又已经适应了这么长时间,按说没那么矫情吧!
“是啊,你爹说得对,我是觉得,乡下带孩子,更顺手些!”
听我爹一解释,我妈进一步说了自己的想法。
我也摇了摇头。
“妈,城乡两住,必定是我们今后的生活方式。现在是距县城远,坐车不便,但等不了多少年,公路重新规划,全是双向八车道,那才叫一个宽敞!到时候,让我爹去考个驾驶证,买个小汽车,那回家不就是分分钟的事!”
我按前世的记忆,想到了我们乡下这公路在九十年代的整改,便提前拿出来给他们二老洗洗脑。
这番话,有点颠覆他们的认知。虽然,我家现在是有点钱,但买车这种事,却从未考虑过。为什么?思想上还接受不了。这不过是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的思想解放还没有达到那个高度。这样的行为,多少显得有些资本主义。
见他俩一脸懵,我又接着说。
“算了,这有点远了。那我说近点的,妈,你总得照顾我爹吧!我爹一个大男人,天天忙着工作,哪有精力来做家务事?你呆在城里,就可以当好他的贤内助,帮他解决好家庭内务问题。你们虽然分工不同,但对于整个家庭的革命贡献,是同样伟大的。所以,你现在,一定要把自己当做一个真正的城里人,按城里人的生活方式去生活。至于我,你看看嘛,你们不在,我也没弄得一团糟,也没饿着、冻着,照样长高长大,是不是?”
我这般一说,我妈才似乎释然些了。毕竟,现在家里发生的一切美好变化,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我。她呢,一直照顾妹妹,内心里觉得对我很愧疚,所以有点难以释怀。但我肯定不会怪她,我既然重生了,就是想,能让她过上更好的日子。前世我没能做到的,现在我一一来弥补。
“那行,就这样,秀兰,你瞧,咱小风多懂事!放心吧,男孩子嘛,就得耐得住孤独,经得起风雨和摔打!”
没想到,马建军同志这理论水平,见天地在长。这可跟前世大大地不一样了。说明什么?环境,还是能改变一个人的。
这事,就这么决定了。1987,我依然孤独地生活。
最后,到我展望未来了。
这回,我来得很敷衍,也学着我爹一样,有模有样地整了番高大上。继续优秀啊,乐于助人啊,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啊!当然,这不是说我没有计划,但我知道一个道理,计划没有变化快。我当前的身份,毕竟不过是个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