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村庄不像东北十几里路一个村,村村不相望。这里村落密集,有的村村相连,我家分在离厂区七八里路的东梁王村。
我们暂住的这家农户,是个四合院,正房两个屋,一个屋住房东的老母亲,八十多岁;一个屋住房东夫妻俩,约四十多岁。
东厢房是厨房,西厢房是一个大屋,租给我们住,屋里有一面不能烧火的土炕。
四合院靠东是两扇院门,出门是条小街,小院南边留一块地种的瓜果蔬菜。房东孩子不在家,一家人比较和气亲切。
安顿好第二天,我就和爸爸一块出发,爸爸去工地报道顾不上我,我只好自己打听着找到历城中学(后来的济南十八中学)报到,被分到二年级二班,我没回家接着上课。
课程已进入复习阶段,我还有几节课耽误没学,快期末考试了,不能再浪费宝贵的时间,必须争分夺秒自学补课。
几天后一次几何测验考试,我是班里唯一得满分的学生。同学们都用惊奇的眼光看我——这位不起眼的插班小女生,耽误那么多课,还能考出这么好的成绩?真是不可思议。
历城县很小,我们班只有四十多名同学,多数同学来自农村,年龄都不小了,有的已结婚,有的都有孩子了。
他们家务事多,很难集中精力学习,看到我有这么好的成绩,好多同学找我复习功课,请教问题,挤掉不少我自己的学习时间。
我家住的东梁王村离学校十几里路,人生地不熟,为了不孤身走夜路,必须在天黑前到家。晚自习来不及上完,夕阳西下就得离开学校。
距离期末考试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我紧锣密鼓的补课复习,好多来找我求助的同学还没有认识全,就到了期末考试。
出乎意料,我获得班里最优秀的成绩,让老师和同学们纷纷刮目相看。
我也挺自豪,一路颠簸,并没有误了我的学习成绩。感觉自己还是比较聪明,记忆力超群。
我骄傲的向爸妈报喜,这次爸妈表情淡漠,微微一笑没说什么。以往都是喜气洋洋的给我赞许鼓励,夸耀他们的大闺女有出息,这回怎么像变了个人一样。我内心比较敏感,又不好说什么,独自纳闷了好几天。
东梁王村的西边是西梁王村,有商店有小学,转运和连强去那里报道上学。
东、西梁王村之间隔着一条三十多米宽、十几米深的干河沟。
平时是干的,只有下大雨时河底才有水。早年被水冲刷河底铺满鹅卵石,大大小小圆溜光滑。
旱天河底可当平地走,雨天就要踩着几块大鹅卵石过去。
最难走的是从河岸到河底几近垂直的斜坡路,从河岸下去,过了十几米宽的河底再爬上对岸。妈妈很担心他俩每天过这大河沟上学,怕出危险。
这干河沟也是我和爸爸每天上班上学回家的必经之路。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买菜买东西都是我和爸爸捎回来,让妈妈多休息。
济南钢铁厂的建设刚刚展开,到处需要人,很多职工家属都去干临时工。
妈妈身体不好,没让妈妈去,放暑假了,爸爸把我带去干临时工。
济钢建设工程全面铺开,有干高炉基础的、有建车间基础的、有建住宅和办公室的、还有修铁路公路的,总之工程项目很多,都是土石方活。
我被分到修建济钢通往历城火车站的铁路,干筑路基的活。
这活就是挖土、挑土篮,把土运到路基上,路基越筑越高,挑土篮往上走就越来越难。
熙来攘往的临时工像蚂蚁搬家一样不停的挖呀、挑啊、倒呀,往那逐渐加高的路基上爬。
我从小没少干零工,没有像现在挑土篮这么累。
那年我十四岁多点,个子已接近成人,但是身体瘦弱单薄,力气不足。
开始几天还有劲,下了班再走七八里路回家,饿的就想吃饭。
后来越挑肩膀越疼,顺着加高的路基往上爬,两腿直打颤,腿肚子酸胀无力。好不容易坚持到下班,还得走七八里路回家。
晚上肩膀疼的不敢碰,妈妈用热毛巾给我热敷,心疼地说:“你太小了没劲,我去比你强。在老家挑土篮往地里送粪,送一趟几里路,一天送好几趟,比你有劲。”
我忙说:“妈妈,我不要紧,锻炼锻炼就好了,你可不能去干这活,把身体养好,我们回家都能看到一个快乐健康的妈妈,比什么都强。”
妈妈知道自己身体不行,没再多说,只是不停的给我做热敷。热敷后肩膀舒服多了,想起爸爸忙说:“妈妈你去看看我爸,他每天也干挑土篮的活,肩膀可能也肿了。”
妈妈说:“我看了,他肩膀老成皮厚,挑惯土篮了没事,就是累了让他躺会吧。”
第二天妈妈给我一条毛巾让我垫肩上,夏天穿衣服少,垫上毛巾真管用。
到下午不争气的肩膀又撑不住劲了,两条腿也不听使唤,挑起土篮摇摇晃晃直打摆,我两手抱着扁担,咬着牙坚持。
我想再累都不能放弃,必须坚持干下去。
我家这趟迁居花销很大,爸爸那点工资还要还搬家的借款,妈妈的病要坚持吃药需要钱,暑假开学二弟也该上学了。
我挑的哪里是土篮,挑的是沉甸甸的家庭重担,每天挣1.25元,干上一个暑假,就能挣不少。我们都可以上学了。
想到这,我的肩膀似乎没那么疼了,腿也不再打颤,变得有劲了。
和我一块挑土篮的还有个女孩,和我一般高,年龄只比我大几个月,我俩力气差不多,肩膀都压肿了。我告诉她垫上条毛巾管用。
我俩都因为肩膀疼的呲牙咧嘴,面面相觑哭笑不得。同病相怜让我们成了好朋友,休息时坐一块聊天,互诉衷肠。
她芳名李桂花,一张圆圆的娃娃脸透着稚嫩,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忽闪忽闪,总是微笑说话,声音甜润软糯,和她交往让人感觉轻松愉快。
她家在辽宁开原,和我交谈从不说家事,可能有隐情,只说来投奔表哥,打工挣钱养活自己。
她表哥是当时建筑公司加工厂的魏厂长,四十多岁,妻儿一家很幸福。李桂花投奔他表哥,就是想让表哥帮她找工作,平时很少去打扰。
自己离开老家来到千里之外的他乡,人生地不熟,表面看上去坚强刚毅,无忧无虑的样子,看不出背后隐藏什么样的苦衷,她不愿多说我也不便多问。
下班时我约她到我家做客,就是想让她感受家的温馨。
那时我家路远屋小,虽然有家的亲热和温暖,可是太不方便了。
我们在一起互相关爱,互相鼓励,坚持着把挑土篮的活干完。我们也成了患难之交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