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 文化的影响力4
书名:话来 作者:闪灭 本章字数:8185字 发布时间:2022-09-01


 

 

陌底:“基 督教先确定每个人都有罪,先把人镇住再说,把你内心搞得一片黑暗,然后,宗教手持蜡烛上场,黑暗中的那点光就成了心灵的唯一向往。”

不粘:“人种问题,是异教徒思想的变种,在有色人种面前表现为白人至上,在白色人种面前,表现为高等人种至上,西方人对犹太人和东欧人的蔑视想掩盖都盖不住,而西方的宗教明显是这些思想的始发地。”

划家:“基 督教刚进入欧洲时,是死了很多人的,欧洲人把基 督徒钉了、杀了、烤了常常发生,正是由于这些野蛮的行为与基 督教所倡导的博爱思想形成鲜明的对比,基 督教在欧洲的影响反而慢慢大起来,信基 督教的人越来越多,基 督教的势力越来越大。

到4世纪,罗马帝国从政府层面认可了基 督教,这对基 督教是件大好事,对罗马帝国其实是自废武功。”

不粘:“基 督教本来就是为欧洲准备的,所以基 督教在欧洲一定会成功,这里还真是对犹太人有点想不通,送一个宗教到欧洲去,就是为了打压自己吗?算了,后面再说犹太人。”

老啃:“当时罗马帝国的各种宗教都没有做大,政府还算是有权威的,一神教的基 督教被从政府层面认可后,其高度的统一性就必然会对政府形成威胁。

事实上,罗马帝国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要好好处理宗教问题,再加上其他很多原因,罗马帝国分了、垮了,而基 督教昌盛了。”

划家:“东面那支就是后来的东正教,从这个名字看得出,西面那支不行了,所以,东面这支才敢称正教。”

老啃:“也许从东正教诞生起,欧洲就开启了西边和东边的宗教矛盾,直到现在也没见有消除。

欧洲文化被宗教害得够惨,当然,这只是以中国人的视角来看,也许在欧洲人看来,这是必须的。”

 

陌底:“西方那支基 督教的发展,这说来和中国还有那么一点点联系,匈奴人被迫西迁到了欧洲,匈奴人见到大片的草原总是很兴奋,于是他们决定把欧洲东部平原的原住民赶走。

匈奴人一出手,整个欧洲就躁动起来,为了避难,欧洲各路军民纷纷大迁徙,这期间,本地人和迁徙来的人肯定有不和,欧洲人自己也就打起来,在罗马帝国的地盘上打成了一锅粥。”

不粘:“这个时候,匈奴人总体上只是静静的观看欧洲人的表演,可能是嫌表演不够精彩,偶尔又吼一声,欧洲人的这场大规模演出,将罗马帝国掰成了东西两半。”

老啃:“匈奴人最顺手的是东罗马帝国,此时的匈奴人找回了当年在中国的一段幸福时光,东罗马帝国为了避战,不停的向匈奴人进贡。

后来,东罗马帝国不知是装穷还是真的被榨干,匈奴人又将重点放在了西罗马帝国,这次匈奴人是真的在欧洲大打出手了。”

不粘:“他们从欧洲东部狂打至欧洲中西部,比后来的蒙古人的欧洲行还闹得厉害,随着匈奴人势如破竹的推进,整个欧洲似乎快匈奴化。

不过,蛮族终究是蛮族,随着匈奴首领的异常死亡,匈奴人很快散伙,从历史上消失了,匈奴人的欧洲旅行到此结束。”

划家:“从历史上看,蛮族的战斗力往往很强,常常势如破竹,最后,蛮族的结局往往是消失或被同化。”

陌底:“匈奴人不行了,西罗马帝国也耗尽了最后一口气,匈奴人的折腾所导致的欧洲人口大迁徙,为后来包括西班牙、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出现奠定了欧洲现在的政 治版图的框架。”

不粘:“欧洲当时的文化状态,基 督教很适合,统一欧洲人的思想是基 督教的责任。

那时的欧洲,特别是欧洲西部,实际已经处于无政府状态,宗教的作用就显现出来,基 督教逐渐扩大影响,这个宗教是在罗马帝国传播的,罗马帝国虽已垮得不成样子了,但明星效应犹在,蛮族们也纷纷信了基 督教。”

划家:“基 督教的势力因战争得到了快速的扩大,关键是还因此捞到了更多的政 治资本,之后,政教就合一了。”

 

不粘:“东西方都有对蛮族的改造,这个工作,中国做得更好更快,中国是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当中原地区被蛮族占领后,中原文化能迅速覆盖蛮族的思想。”

陌底:“蛮族一旦相信什么,其贯彻方式是极端的,当年的欧洲蛮族们被基 督教所捕获,宗教本身就是极端的文化,又被蛮族们以极端的方式玩弄,导致欧洲进入长达千年的黑暗的中世纪。”

老啃:“这时,基 督教又肩起了保持欧洲文化的重任,所以,基 督教对欧洲,说有多重要就有多重要。” 

不粘:“基 督教肩起了管理欧洲社会的责任,对科学、哲学、艺术,在打压的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也有保护的成分,这是基 督教不小心干的。”

陌底:“当时,欧洲的蛮族比中国的蛮族还要原始,而罗马帝国的文化又激不起他们的兴趣。

当然,蛮族学习先进文化的例子很多,比如,查理曼大帝时期有过类似中国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的狂热追捧,总体来说,蛮族是不好引导的,这时,宗教就显出其高明之处,宗教成了对付蛮族的有力武器,从此,就不好再叫人家蛮族了。”

划家:“这一点,中国的情况还不一样,欧洲的蛮族被宗教改造,中国的蛮族是被文化改造。”

老啃:“对,这就说明,在欧洲是宗教更强势,在中国是文化更强势。

但是,至少我个人依然认为,宗教强势的时代,那更应该是封建时代,那么,欧洲的封建时代究竟到什么时候止?”

不粘:“这个问题本来就不是拿来回答的。”

回到正题。

 

陌底:“西方人弄不懂中国人,中国人也弄不懂西方人,既然相互都弄不懂对方,按中国人的理解,首先应该尊重对方,再试图去理解对方。

而西方人则是以一神教的心态,唯我独尊的高傲来对待对方,此处,西方文化显然是落后于中国文化的。”

这时,大家都听到了外面传来了什么声音,老啃靠窗近,推开窗户,这个窗户并没有对着小街,而是对着大山,看出去是一片漆黑。

如果是一个人在山里,听到刚才的声音,那是有点吓人的,还是陌底有经验,指出,这肯定是某兽叼住了某禽。

 

划家补了一句把大家给小小的吓了一跳,“如果我们下山晚了,或者迷路了……。”

不粘给大家打气,“别忘了,我们是四个人,不像你找桃花源是一个人。”

大家又恢复了平静。

回到正题。

 

 

老啃关上窗户,接刚才的话说道:“基 督教在欧洲,从星星之火走到了燎原之势,但是,此时的这个仁慈的宗教在欧洲呆久了,也就学坏了,以前别人怎么对待自己,现在基 督徒也怎么对待异教徒了,钉、杀、烤是家常便饭,还发动战争,有组织的大规模杀戮。”

不粘:“欧洲宗教总喜欢挑起战争,之后又没有能力控制战争,各种烧杀抢掠和大规模屠杀总是连连不断,在欧洲,信哪种教是有生命之虞的,不能乱来。”

划家:“中国人信不信宗教,是否加入宗教,这些都是自由的,相比之下,中国人完全可以同情西方人。”

老啃:“东西方宗教的区别从宗教场所也能看出来,西方宗教场所一般是在人多的地方,中国的宗教场所一般是在人少的地方。”

不粘:“由于西方宗教自身的欠缺,自认为本教是唯一真理,本着普度众生的豪情,拉人就是教义的要求,教堂建在人多的地方就是必然,这对别人是一种文化侵略,实际上是带有某种强制性。”

老啃:“西方宗教更喜欢扩张,传教是西方宗教的任务之一,《圣经》号召信徒们消灭异教徒,一神论使西方文化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思想,容不下别的文化。”

划家:“这说明宗教影响确实相当大,宗教对人的洗 脑来得自然而然,被宗教洗 脑后就基本走不出来,所以西方人干着那些侵略、杀戮的事觉得理所当然,说西方人可怕,还不如说西方宗教可怕。”

陌底:“其实,基 督教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太过自信而变成狭隘,狭隘地认为自己的观点一定是最佳的,以致于容不下别的观点,这就使得这个宗教在文化上起了坏的带头作用。”

划家:“中国的寺院一般建在偏远之处,第一要求是为出家人找一个修行的地方,不是为了传教,中国的宗教,自我修养的成分更浓,更具与世无争的和谐状态。”

不粘:“佛教在中国,对普度众生的要求已经中国化,因为佛教来到中国后就知道了佛教不是唯一真理,普度众生的前提是愿者上钩。

这一点,西方宗教不知是无知还是没有能力知道,上帝一直对此没有改口。”

划家:“说西方政府不力,而西方宗教的‘政府’,也就是教会,那是相当有力,其组织程序及管理效果就形如政府。

中国是文化太有力,中国的政府也同样有力。

中国的宗教甚至都不需要有这么个组织来统一管理,中国的宗教太民 主了。”

不粘:“按这个说法,可以推想一下,西方宗教的霸道思维会影响西方文化,西方的民 主思想实际上是打折的,我们后面一定会谈到民 主话题的。”

回到正题。

 

 

老啃:“基 督教教义更多的是讲故事,西方人读基 督教教义来得很快,传教可以是讲故事就把人吸引住了。

佛教教义要讲很多理论,所以,中国人读佛教的书往往不能很快理解,需要有人来讲经、讲法、讲道。”

陌底:“越是了解西方文化就越是感到,西方文化和西方宗教都具有侵略性。”

不粘对划家小声说:“这还需要说吗。”

划家:“中国的宗教机构从来没有到国外开过分店,除非邀请,比如鉴真大师去日本传教。”

不粘:“咱们这么一聊,还真是越发的感到,与中国文化和宗教相比,西方文化和宗教还真就是落后的,只是,这似乎利于科学的发展,那么,历史需要落后的文化推动吗?。”

划家:“当时不落后嘛,前面不是一直在说闪一下就灭,落后的就要灭,但历史需要闪的那一下来推动一下。”

不粘:“对,对,你说得对,同意。”

老啃:“同意这种说法,现在,中国科学的暂时落后,可能还真就是暂时的,很快就会领跑的。”

 

不粘:“中国近代的落后在于闭关锁国,这有自身的原因,也有一定的西方宗教的原因。”

划家的表情一下子严肃起来,“有这事?”

不粘:“清朝时,中国没有排斥西方宗教,使得西方宗教肩负着西方文化和西方教会的使命,在中国的想法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胆。

那时,西方宗教在中国的存在已经不是零星的个案,而是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步调一致的文化渗透,西方教会试图在中国也享有在欧洲一样的特权,也许还有一个重回中世纪的美梦。

这是中国文化所不允许的,不在于哪个朝代,哪个政府。”

陌底:“当时的中国政府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很大程度上被西方宗教污染了,再加上中国长期以来的自我感觉良好,中国政府在制度上,特别是在思想上对西方采取了关闭国门的作法。

而此时,中国已经没有能力关闭国门了,因为西方的发展,使得其撬门棍比中国的国门更为有力。”

划家:“这么一说,西方宗教对中国的渗透、入侵还真的是很现实,已经不是传个教那么简单了,不过呢,中国文化不是那么容易沦陷的,我们学校也有人来拉同学入西方宗教。”

不粘:“拉成了吗?”

划家:“不清楚,但我听有同学回复是:有病。”

老啃:“这确实是西方宗教的问题,有人听说过佛教到学校拉人吗?在这里,我可以下个结论:拉人的宗教不是好宗教。”

老啃再补充一句:“当然,这只是我的结论,其他人自便。”

回到正题。

 

 

不粘:“西方踹开中国的国门后发现,中国的事并不好办,因为中国文化的固执让西方人很伤脑筋,中国文化并不像其他国家那样容易被颠覆。

那时,中国政府已经由西方摆布了,但中国的事总不完全按西方人的想法来,于是,西方开始琢磨对付中国的新办法。”

老啃:“这个就让人想到清华大学,这是美国作为西方列强的代表第一次有意识的对中国的文化渗透。

美国人意识到中国是不可用能武力完全战胜的,再结合自身对新大陆的开发过程,以及欧洲在中国历次传教并不满意的结果,使得美国想到了文化、教育的办法。”

陌底:“建立这所学校是美国对中国开启的全新的一种侵略方式,其目的性相当强,不是以民间形式,而是以政府形式进行,即由美国出资,注意,实际是中国的钱,在中国建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这种洋学堂对当时的中国真的很重要。

但美国人,这里可以说成是西方人,其背后的想法是培养西方在中国的代理人。”

陌底:“中国的思想在西方人看来是一个硬核桃,西方人想了很多办法,一直不能完全控制,终于想到文化一手了。”

不粘:“接收外国留学生对于美国,第一,可以找点小钱钱。

第二,可以为美国留下一批人才,第三可以给别国布下冷棋子,关键时候启用。”

划家:“凡事都是一分为二的,总有一些中国人,是西方搞不定的,而且数量还挺大,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陌底:“确实,西方严重低估了中国文化的力量,西方帮助中国培养出的一大批精英,一部分人开始鼓动中国西化,西方看着打心眼儿里高兴。

但这批中国精英中还有一部分人,反对西方的情绪可能比一直呆在国内的中国人还强烈,从文化上、军事上对西方发起了强有力的反击。”

不粘:“当时的中国,要想进行成功的变革的确需要一批喝过洋墨水的人,关键是他们都有扎实的中国文化的根基,并且认可中国文化,这导致中国最终胜出,建立了新中国,这实际就是中国文化的胜利。”

划家:“社会主义确实要借鉴资本主义。”

陌底:“中国对西方,特别是对美国,也的确存在某种谢意,在欧洲列强的思想还停留在殖民地概念的时候,美国对中国的认识已经比欧洲国家要超前。

美国开始意识到防止中国和中国市场被其他列强瓜分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以教育的方式在中国布冷棋子的重要性,对中国有意识的文化侵略从美国开始。”

不粘:“这还真是以小人之心干了君子之事,感谢美国在不同时期对中国主动的、被动的、自私的、也一定有无私的各种各样的帮助,中国赋予这个国家的中文名称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划家:“有个好玩的事,现在一些中国人要求把‘美国’改称为‘米国’。”

老啃:“以前是称‘米国’来着,根据英文发音来的,连大清的外交文件也这么写的,后来才称‘美国’。

可能是由于当年的欧洲列强给中国人的印象太差,而那时美国的力量还不那么强,相比之下,‘米夷’比‘英夷’要美上那上么一点,结果成了漂亮国。”

不粘:“中国人是知恩图报的,只是美国后来的表现就相当不美了。”

大家各自都换了个姿势,一个姿势坐久不舒服嘛,那些打坐的和尚,长时间的一动不动,还真是有本事。

 

 

划家:“说到东西方宗教的不同,就可以说说信仰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西方人对中国人同样不理解,会觉得中国人没有信仰,对西方人来说,每个人都加入了某个宗教,宗教信仰常常不是由自己决定,因此,宗教信仰问题生下来就已经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人产生信仰疑问是很自然的。”

老啃:“关于中国人没有信仰这个事,早成了西方人瞧不起中国人的重要证据。”

不粘:“意思就是西方人自认为自己有信仰,其实,中国人是笑翻了的。”

划家:“一般来说,西方人是有宗教信仰的,实际上,这个确实有点搞笑,一个孩子从小生活在宗教环境下,上帝这个词在耳边不知道听了多少次,如果干了坏事,父母会威胁说,再干这事上帝要惩罚你,这么连哄带吓,没有信仰也会有信仰了。”

不粘:“西方人的信仰主要是指宗教信仰,很多人把信仰和宗教信仰弄混了,不过,弄混就弄混,在特定场合说者和听者都不会混,只有研究者才为此纠结。”

老啃:“把宗教信仰当成一种信仰,在填一些表格时非常方便,在法律上表达的意思非常清晰,玩文字游戏的时候,宗教信仰当然可以当成是信仰。”

陌底:“我们这里需要来区分一下信仰和宗教信仰,宗教信仰的本质是被迫,入教后,神的存在是不容怀疑的,不仅相信了神的存在,且相信神一直在监控自己,所以不能乱来,否则将受到惩罚。”

陌底继续说道:“这个被迫不是指被迫加入宗教,也可能是吧,更多的是指加入宗教后,不管有没有人强迫,就信了那包药,实际上是被洗 脑,表现上跟强迫是一个道理。”

划家:“确实,神的存在是不用讲道理的。”

陌底:“再看看中国人的信仰,中国人心目中的信仰一词已经不再是一个中性词,而是一个褒义词,是对自己认定的某种先进社会模型的笃信,是为实现这个社会形态而主动投身其中的一种事业和使命。

人类最崇高的信仰就是共 产主义信仰,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考,最终都将在共 产主义汇合。”

老啃:“当年人们不相信场的存在,但现在对于一个物理学家来说,场就跟空气一样是看不见的实实在在的存在,共 产主义是一个还没有实现的必然存在,与国家、民族、党派无关。”

不粘:“宗教本身就是洗 脑活动,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也不管你是文盲还是高级知识分子,宗教都一视同仁,这一平等的思想是宗教吸引人的重要因素。”

划家:“受众被要求拒绝理性,神的存在不需要理性,只需要相信。”

不粘:“所以说,宗教很神奇,宗教有能力轻松的让人相信并深信,常常不是强迫,常常是想都没想,‘就这样被你征服’。”

 

老啃:“上面关于中国人缺乏信仰的说法指的是中国人缺乏宗教信仰,这是对的,因为多数中国人没有加入任何宗教。

长期以来,管理中国社会的,不是宗教而是文化,中国文化并不要求每个中国人一定要有信仰或宗教信仰,约束中国人的是不同时期的文化。”

划家:“这个也不奇怪,中国宗教是附属在中国文化里的,西方文化是西方宗教训练出来的。”

陌底:“文化常常以习惯以及做给别人看的形式表现,更高的要求是以修养来体现,比如,‘不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就是一种修养,没有他人强迫这样做,这个比宗教信仰的层次更高。

慎独是最高境界的修养,简单的说就是在没有旁人的时候也严格要求自己。

慎独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做到的。”

老啃:“慎独具有宗教般的强迫特性,是自我强迫,是比宗教的强迫性来得更强,我们后面有必要再谈一下这类问题。”

 

划家:“中国文化给予人们思想的自由度更大,人们犯了错,不会遭到宗教的严厉惩罚,更多是靠文化中的道德部分在约束自己。

正因为中国文化对人们思想的约束小,所以中国社会不同于宗教社会,对人的容忍度更高。”

不粘:“是的,相比之下,中国人比西方人确实更自由,但西方人和大量的中国人感觉不到这一点,我是认真的哦,我是用了‘大量的’三个字。”

老啃:“你是不是认为,真理在你的手里。”

不粘和老啃都笑了笑,开个玩笑而已。

 

老啃接着说:“对于刚才的问题,确实,人们在施展自己的自由的过程中,保不住就要犯错,按道理,社会的发展应该是越来越好,越来越文明。

本来,这个问题,中国解决得越来越好,但改革开放将西方资金和技术带进中国的同时,西方文化也涌进中国,其中就包括一些不好的成分,中国社会现在的很多乱象就是从那时开始抬头的。

不过,这些问题只是发展中的小问题,中国文化有能力慢慢将其过滤掉。”

陌底:“这一点,我想,中国是有信心才敢改革开放,这个信心最终来源于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已经强大到不可战胜。

中国文化已经总结出人类的一些铁律,所以,对于外来的文化入侵不用太在意,有专门部门在干分内的工作足已。

比如我们四个人对中国文化的宣传,不在于哪个部门的安排,而在于这个文化不得不让人相信并传播,而且,可能是无意之间在传播。”

此时需要有沉默,需要有思考,然后回到正题。

 

 

不粘:“我想起两个事,小时候常听到父母、邻居、老师说同样的一句话:影响不好。

好像那个时候的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习惯性的考虑这件事对外界的影响,即对社会的影响,这就是一种修养。

还有一件事,那时,两家小孩子打架,父母们发现后,普遍有同一种做法,那就是首先批评自家小孩不该打人骂人,即首先不是按法律规定查原因、找证据,而是首先批评自己人。”

老啃:“这个是,那个年代,先把自家小孩批评了再说,那时的家长们更注重有理、有利、有节。”

老啃接着说道:“衡量自己有没有修养,请审视自己是否拥有‘影响不好’的思维模式,以及首先批评自己人的行为模式。”

不粘终于想起个事,大家都还没有喝水,说了这么久,居然都不觉口干,热水瓶里是装满热水的,客栈再小,这个基本配置还是有的。

不粘下床,划家也感到了口渴,两人各自倒好水,也给远一些的陌底和老啃装了一杯,与此同时,大家开始讲笑话。

 

老啃先开始讲,那是多年前,自己在公共汽车上遇到的一个事,那时,105路车要分内环和外环,车已启动,有人赶到,驾驶员又停车打开了车的前门。

那人只是一只脚在地上,一只脚踏在车上,并没有上车的意思,对话是这样的。

 

那人问驾驶员:“啷个走?”

驾驶员:“外环。”

“外环啷个走?”

驾驶员还是耐心的解释道:“上清寺,两路口。”

那人略微思考了一下,问道:“那内环啷个走呢?”

驾驶员有点忍不住了,“一号桥,临江门。”

那人又略微思考了一下,问道:“走不走观音桥?”

驾驶员内心是愤怒的,但这个驾驶员还是忍住了,只是以商量的口气说道:“你先把这只脚放下去。”

那人很听话,就把那只放在车上的脚收回地面,这时听到关车门的声音,几乎同时是轰油门的声音。

大家已经笑起来。

 

不粘:“那人的内心是不知所措的,他可能在想,这辈子没干什么坏事呀。”

这一说105路,不粘也想起一个坐公交车的笑话,不粘开讲,“105路不是要过黄花园大桥嘛,我有一次也是坐105路车过桥去解放碑,车上本来挺安静,突然听到一个人大声的、惊讶的喊了一句,那口音不知道是哪个区县的,‘好大一个庙子哦。’”

划家:“在黄花园大桥上能看到庙吗?”

不粘:“车上终于有人发现了,就是那个著名的仿古建筑,人民大礼堂,车上能看到那个顶。”

回到正题。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话来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