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底:“东西方文化各自发展,其实是从不同角度表达相同事物,从人类思想史来看,常常呈现出这样的规律,中国人先拿出大方案,西方人源源不断的提供数据和素材,由此推导出某些结论,刚接触这些理论会让人眼睛一亮,细细一想,也就是对中国方案的验证。”
划家:“可以具体举个例子吗?”
不粘抢过话题,说道:“比如,很多讲军事上、经济上、职场上的各种应对措施,那不就是《孙子兵法》的细化和综合运用么。”
划家:“哦,你这么一点,我就明白了,在数学,物理学,医学等领域也有一些例子,比如数学上的那个同余方程问题,那就是中国剩余定理。”
不粘:“我们后面会分别谈各个领域,那时应该会涉及到一些。”
划家:“好的,这个问题打住,关于东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走了不同的路,欧洲人首先是重感性,对感性的执着,沿着逻辑的方向,就能一步步走向理性。
这个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优点在于,科学的路就是这么来的,缺点在于,这种思维方式实际上很机械,有时候会成为抓到芝麻,丢了西瓜,就是看不到整体。”
老啃:“中国人更喜欢跳着走,西方的理性是在由小到大的逻辑推理中去找,中国人的理性是跨步逻辑,是一下子跨很多步之后的逻辑结果,这应该是更具理性,但确实是基础不稳的理性。”
划家:“传说物理学家狄拉克有一次讲课,有一个学生举手表示这个公式没有弄明白,狄拉克只是看了看这个学生,没有说话,学生又说了一遍,狄拉克还是不说话,最后其他人打圆场,提醒狄拉克有学生在提问,狄拉克表示,这个学生刚才说的是陈述句,不是疑问句。
意思是我在等他的疑问句,这就是典型的西方思维模式,那个学生是带有东方思维模式,是跳着在办事。”
不粘:“中国人确实是爱跳着走,有点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感觉,但这个并不存在什么好与不好,西方人在一些问题上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东西方文化需要交流。”
老啃:“三段论的思想,中国早已有之,但中国人不重视具体的推导过程,常常省掉大前提或小前提或不要前提而直接得出结论,因为中国人的重点在于表达结论,特别是对一些相对简单的结论,真要去一步步论证,会让人觉得有点傻乎乎的感觉。”
划家:“有人说中国文化像望远镜,西方文化像显微镜,当人一直处于望远镜的场景下,对事物的细微变化就不敏感了,在显微镜下,细微事物会被放大,对全局就不敏感了。”
不粘:“所以嘛,望远镜是需要的,显微镜也是需要的,二者真不可得兼?”
划家:“所以嘛,东西方文化需要交流,交流才可能得兼,西方可能累点,西方人是死脑筋。”
大家在微笑。
老啃:“对世界的认识,局部和全局都必须关注,从局部到全局,步子是清晰的,这是西方的,是科学的,科学需要在公理下进行逻辑推进。
中国是从全局到局部,岔路太多,更麻烦,不过,先有了全局的观念,再从细微处从新上路,需要的就是触发条件,中国为等待西方文化这个触发条件,等了太久,付出了太多。”
陌底:“早已经有中国人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有中国人在推广德先生和赛先生,民 主和科学。”
老啃:“民 主和科学当然是重要的,中国当年需要的是民 主思想和科学思想,现在,科学思想对于中国,已经变成了科学。
关于民 主,应该说,中国只需要民 主思想就行了,我们后面肯定要大谈这个。”
回到正题。
不粘:“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确实是明显的,就拿土地来说,感觉就不一样,中国人对土地的感情远大于古希腊人,土地是中国人的一切,而古希腊人的文化本来就是外来的,以其地理环境来看,并不适合种地,古希腊人的生存之道就是对外贸易和海洋,这两者的重要性比自己脚下的土地更重要。”
划家:“希腊那个地方不适合大量种粮食,好像种水果可以,葡萄、橄榄比较著名吧,要过日子,得对外交换才行。”
老啃:“对于土地,中国很早就有井田制,这是中国进入私有制后的一种初级民 主实验,因为是建立在搬不走的土地之上,小农意识就会萌芽,这下,民 主就不好搞了,因为在小农意识下,对外界的关注降到了最低点。”
“原来小农经济是民 主的敌人,怪不得中国不。”划家好像意识到了什么。
陌底:“民 主对没有土地的人们才有吸引力,古希腊的城邦国家因为市民没有土地,反而没有了包袱,民 主故事发生在城市、发生在古希腊就好理解了。
又由于中国人对首领情结念念不忘,看来中国的大一统思想似乎也是天生的,在它运行良好的时候,人们乐开了花,在它运行失灵的时候,中国人想的不是搞民 主,而是换一个好的领导,继续搞大一统。”
不粘:“可以说大一统的政 治方案领先西方政 治至少两千年。”
大家都凝望着不粘,陌底自言自语说:“没毛病。”
回到正题。
老啃:“井田制的破灭可以视为中国早期民 主实验的失败,而后来中国的分封制的失败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搞大一统的不可动摇的决心。”
陌底:“中国文化是土地文化,对土地的依赖远超海洋,因为中国的土地可以依赖,欧洲人也想依赖土地,但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作保障,土地和收成随时都可能是别人的,这样,欧洲的抢文化当然就会兴起。”
不粘:“估计欧洲人是过不来中国人所说的太平盛世,因为太平盛世不用抢,就没意思了。”
老啃:“你这话,话也不算糙,理也不算糙。”
划家:“欧洲的海洋文化本来是优秀的,但欧洲文化不能遇到弱者,一遇到弱者,海洋文化一下子就变成抢文化。”
不粘:“你这话,道理是讲清楚了的,是不是有点绝对。”
老啃:“具有海洋文化的西方人总是要跨出去的,不管是以贸易的形式还是以战争的形式。
两千多年前是这样,现在依然是这样,不管现在西方人多么爱下地干活,也不管现在的中国人造多大的船或者对外贸易全球第一,两者在文化上的根本属性并没有改变,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划家:“有点好玩的是,现在,西方开始搞闭关锁国了,中国在大力提倡开放、合作、共赢。”
不粘:“其实是西方已经意识到,西方在公平交易中已经占不到优势了,当年的全球贸易,全球一体化,对现在的西方来说,这些红利已经损失殆尽,西方现在是出于自保而要关起门来。”
老啃:“不过我想起陌底说过的那句话,‘而此时,中国已经没有能力关闭国门了,因为西方的发展,使得其撬门棍比中国的国门更为有力。’现在这句话可以变换一下,表达为西方现在已经没有能力关起门来了,但这一次,我们只是要搞开放、合作、共赢而已,而且,中国从来不习惯撬开别人的门,现在的西方将会是由于自己的门合不拢才干脆又开门,没跑,肯定是这样。”
划家:“好像只能是这样,关门的事,好像也只能是中国才有关门的能力。”
回到正题。
不粘:“欧洲的文化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一直没变,一个是一直在变。
变指的是欧洲大地上一直在不断发生战争,虽然在中国人看来,这些战争规模可能并不大,但影响是大的,战争使欧洲一直在换文化,谁赢了就以谁的文化为主。”
划家:“有人把欧洲科技的强大解释为文化不断交流的结果,这似乎有一点点道理,但世界有些地方,换文化跟开风车似的,却并没有强大起来。”
不粘:“没变指的是古希腊文明在欧洲一直没有丧失,这才是关键。
国家是否强大主要看文化,相同人种,欧洲和南美洲的实力差别却很大,就在于文化的不同。”
老啃:“文化交流对促进社会的发展是有条件的,欧洲文化和中国文化在各自的交流中使自己强大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都不曾丢掉生命力强大的母文化,关键是要有这强大的母文化。”
不粘:“的确,保持传统是重要的,但如果这传统给不出强大的精神和文化力量,就真的变成了花架子。”
划家:“文化上的差别是体现在各个方面的,举个例子,说香皂包装生产线常出来空盒子,这个问题大厂小厂都遇到了。
大厂让一海归博士进行攻关,采用了很多先进技术,花了几十上百万的资金终于搞定。
小厂的老板知道出空盒子这个情况后很生气,表示决不能卖空盒子给客人,决不能因此让客人对我们失去信任。
他气冲冲的给生产线班组长下达命令:要么解决,要么走人。
结果第二天就解决了,方法就是拿一台电风扇放在生产线旁猛吹,装有香皂的盒子重,留下了,空盒子轻,吹走了。”
老啃:“这个例子不管是否真实,其实可以看成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别所致,那位博士是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不管是由于思维的定势,还是习惯了西方文化模式,总之,他的思想很西方,那位班组长具有中国人思维的显著特点。”
不粘:“又比如,西方人把冒险当游戏,为小事、无聊的事冒险,中国人在关键时刻才冒险,中国人的冒险精神让西方人不敢想。
同样遇到开心事,西方人在乎一时的欢快,欢庆时不考虑后果,显得非常感性,老是出现西方人开心的欢快后,痛心的收拾残局的情况。
中国人则总是理性的考虑着全局,要考虑欢庆后的正常生活。”
老啃笑着说:“西方人整出的烂摊子例子太多了,我就想到西方人吃生日蛋糕时的奶油大战,有中国人也开始学,很蠢的样子。”
划家:“再比如,一只小小的芯片是现代科技的结晶,其内部的硬件结构也能体现出文化的差异。
比如,考察其内部各单元的分布,如存储器和各种开关的排列和配置,你能发现设计者对各器件的重要性的安排和运行顺序的倾向性,多少也能看出西方文化的特点。”
划家又说:“只不过现在的芯片大多数都是西方人设计的或者说套用了的西方的设计思想,等以后中国造的芯片多了,就更容易比较了。”
老啃:“软件也是这样,西方人设计的软件有两个显著的西方特点,第一,把简单的搞复杂。
第二,把少量搞成大量。
西方人在处理一个问题的时候,总喜欢从头开始,从中间起步好像不会。
这里我想起了一个可爱的小朋友,他已经会区分上下左右了,你问他哪边是左,他铁定会比划着小手,上下左右的走一遍,然后告诉你正确答案。”
陌底:“的确,在中国人看来,西方人有时候表现得比较笨拙,就是中国老百姓说的扛起竹竿过巷子转不过弯。
西方人研究事物,老想钻进去查看,总是想把整体分成若干部分,这是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但这可能会丢掉一些隐藏在事物之间的规律。”
划家:“这再次说明,文化确实在影响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是重要的。”
老啃又举例,“对于一个软件项目有n个条件,西方程序员很可能会首先建立n个宏,然后按条件要求一个一个顺序的进行判断。
在这一过程中,他可能会开发和调用好多个子函数,直到已知条件也不那么显而易见为止,大有不绕花读者的眼睛誓不罢休之势。”
老啃继续说:“其实这个作者肯定知道,由于各种因素,这些宏是存在冗余项的,也就是说有一些宏自始至终是不用的,但是习惯了,先全部建起来再说。
而对于那些子函数,老师就是这么教的,层层分解。”
划家笑着说:“换一个中国程序员,那可得要发挥小聪明了,他通过思考可能会发现一些规律,然后作专门的处理,或单独写一个函数,从大条件到小条件进行判断,或者跳着判断,有需要的时候再去建一个条件,函数调用量会少很多,极可能减少好多次判断就得出正确的结论。”
老啃:“前一种方法有时被视为严谨,解释为容易拓展和移植,作为一种方法,当然是必须予以重视的。”
划家:“西方人确实是重视规范,规范是重要的,但有些创新是在规范之外的。”
不粘:“这句很重要。”
老啃:“从用餐上也能看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西方人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刀叉的实用性显得更感性,筷子则更显理性。
西方人使用刀叉,就使得食物上桌的时候,往往是大块大块的,然后大家自己用刀叉解决,这里面透着一种各自为政的思想,带有一种寻求平等的感觉。
中国的餐桌上,食物是事先加工好了的,这明显有一种统一分发的感觉,怪不得大一统只在中国文化下才能得到落实,因为筷子和刀叉是有区别的。”
陌底:“你这个格局大点,仅从文化上说,西方文化从小到大,当大到一定时候,所使用的已知条件也不那么显而易见了,这个时候,西方人就像在黑暗中按照指示灯的方向前行,是能够到达目的地的。
中国人是习惯在黑暗中开着手电筒前行,而不是只看指示灯,因为中国人老是想要了解全局。”
划家:“这个例子很说明问题,西方人常常闹笑话就在于按指示灯走,是符合上一个条件的,中国人发笑,那是中国人的事。
西方人会一直这么走下去,可能把一个小错一直带着,直到小错变成大错。
前面那个‘青蛙声音大是因为嘴大肚子大’的笑话就是西方人容易犯的,中国人当笑话在说。”
不粘:“的确,东西方思维方式确实不一样,对同一件事,中国人是在大脑里习惯性的进行跳跃思维后得出结论,西方人是根据逻辑关系一步步的推导。
所以,听相声演员抖包袱的时候,中国人马上就笑了,即使已经译成外语,老外还是笑不出来,可能就是有几个弯没转过来,还停留在局部,而没有把握全局。”
老啃:“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并不一定要按逻辑出牌的技术大国,对严密逻辑表示严重不习惯,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了跳着来。”
不粘:“是的,中国人以为把握了全局,就跳着来,以为更快,也许更快,得到了一个结果,丢掉了一种思想。”
划家:“西方文化的这些特点是古希腊的遗产,西方人一直继承着,西方人的定势思维很明显,非此即彼,不过,这种思维造就了伟大的现代文明,数字电路不就只认开和关么。”
不粘:“东西方的文化logo也能看出各自的特点,十字架是正交且没有曲线的,八卦阴阳鱼是没有直线的。”
划家:“这正好说明西方文化是直来直去,中国文化需要弯弯绕。”
陌底:“我们这里没有表扬哪种文化或批评哪种文化的意思,规范与突破两手都要硬,仅仅是按规范来,一开始,眼睛一亮,到后来就平庸了。
老是跳着来玩小聪明,那就没有根,也不行,文化确实需要交流。”
不粘:“是的,站在中国人的角度,确实需要借鉴西方文化,只是在借鉴的时候要讲方式方法,不能全盘照搬。”
老啃:“不过,‘我们这里没有表扬哪种文化或批评哪种文化的意思’,其实,从总体来看,我们是在批评西方文化,但西方文化有值得学习的细节。”
陌底:“你说得对,历史借鉴了西方文化后,就会抛弃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只是个过渡。”
不粘:“不过在当今时代,东西方交流是重要的,站高了,虽然能较好的把握全局,但却忽略了细微处的精彩,各种文化太有相互交流的必要,西方人的‘笨拙’和中国人的‘圆滑’需要相互借鉴。”
好像大家都没有睡意,划家端起杯子喝了一口白开水,喝完后放回桌子上,他人是坐在床上,弯着身子去操作,结果一滑,把桌子上的电视机遥控器给摔在地上了。
不粘:“怕是摔坏了吧。”
划家很自信的说:“不会,不信我们打开电视看看。”
老啃下床去开电视,打不开,插头是插好了的,再顺着插座看过去。
不粘在一旁看得清楚,提醒道:“可能他那个配电箱里的空气开关没有打开。”
老啃打开了那个空气开关,电视机闹起来,划家对不粘说,“咱们打个赌。”
“赌什么?”
划家说:“我现在操作遥控器,如果是坏的,你赔一个遥控器。”
不粘:“什么?有没有搞错?”
划家又说道:“如果是好的,你的损失我来赔偿。”
不粘:“那还差不多。”
老啃和陌底在一旁已经笑起来,划家操作了两下,“我说没坏嘛,遥控器不容易摔坏的。”
不粘似乎反应过来了,“恭喜你没有当赔匠。”
老啃又关掉电视机,一阵忙活后,回到正题。
老啃:“西方人总把自己当成大人物,所以I要大写,老是要强调个人的自由,其实真没中国人自由,因此,西方人,才对自由这么在意。
中国人下意识中把自己当成小人物,当成国家、民族中的一员。”
不粘:“中国总有人把自己当小人物,甘愿让国家或他人的存在凌驾于自己的存在之上。
所以,中国人的集体意识、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是西方人不能比的,这是中国文化保持连续性的重要原因。”
不粘补充道:“这话要说出去,肯定有人听不懂,但我确实是认真说的。”
陌底:“中国文化是为人民,西方文化是为人,所以,中国是要解决人民的问题,西方是要解决单个的人的问题,然后试图做加法来解决全部问题。
正因为如此,西方文化才特别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平等,这会使集体的力量大打折扣。”
不粘:“拥有西方文化就不需要集体主义,大家由于私利也会自动组织起来的,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方法,文化需要交流,也需要相互尊重。”
老啃:“你这话好像阴阳怪气的。”
不粘:“好像是我没表达好,我的意思是,西方搞西方的,我们搞我们的。”
大家都表示更好懂了,但是,似乎丢掉了什么。
陌底:“像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这些中国英雄,西方人是看不懂的,因为这样的集体主义在西方没有相应的文化支撑,或者说,西方的集体主义是在保证每个人狭隘的自由权益下才有的。”
老啃:“在文化上,中国学西方已经可以乱真,西方学中国还真是处在少年儿童阶段。
现在,中国实际上已经成为文化输出国,但中国的方式与西方完全不同,中国的方式是做好自己,别人觉得好可以随便学,中国始终尊重且没有干扰别人的发展。”
划家:“对,这个很明显,中国记者从来不提问西方国家是不是大一统了。
而西方记者老是喜欢问中国是不是民 主了,而且是西方民 主,仅从这一点,我觉得文化的优劣就出来了。”
老啃:“这个一时半会儿改不掉,西方文化就是建立在占领、侵略、掠夺之上的,甚至可以说,西方不这么干就发展不起来,就生存不下来。
所以,西方一定会这么干,一定会这么思维,已经不显得奇怪了,对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来说,防西方是个逻辑必然。”
老啃继续解释道:“而对于中国,谁防中国谁就是在内耗,就是自作多情。
西方人解释说,如果中国人都过上西方人的生活,西方人就得过猪一样的生活,所以要防中国。
第一,西方开始不自信了。
第二,按照西方文化,他只能得出这个结论,其实是因为西方人不懂中国文化所致,现在的西方人不可能理解共同富裕、天下大同这些名词。
西方人只有能力在西方文化下思考人类发展的模式,并没有思考过在西方文化之外还可以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即使有,会认为那肯定是错误的,因为不符合西方文化。”
老啃并没有停下,继续说道:“中国人的天下大同思想不是说着玩的,当年,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没有打到四川,为了节约粮食支援前线,四川人民从一天吃三顿改变为一天吃两顿。
我还听说一个故事,当年中国闹饥荒,有一天,一辆火车路过一个地方,可能是因为路况的原因,在减速前进,人们马上发现火车上全是粮食。
大家已经饿得很厉害了,就不管这么多了,就打算爬上车扔几袋粮食下来,当人们爬上车,正准备把粮食往车下扔的时候,有人发现这粮食袋上写了字,是用于援助外国的粮食,最后大家忍着饥饿没有‘盗’这批粮食。”
划家:“就拿新冠疫情来说,开始阶段,中国自己的抗疫物资就是不够的,但是中国仍然对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提供了援助。
而那时的西方国家是在明目张胆的相互抢物资,这个明显存在文化的优劣之分。”
陌底:“西方文化没有能力看懂这些例子。”
不粘:“西方在给别人强行灌输西方文化的时候,目的很清楚,并不是要对方学会西方文化,对方实际上是不可能完全学会,让其学点西方文化是西方控制这个国家的重要手段。”
老啃:“美国为什么老是在世界各地惹事,你可以说,美国的存在方式就是靠外界对自己的输血。
对的,这里面还有文化的原因,美国必须更关心外面的世界,美国根本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文化,因为美国没有美国文化。”
划家:“美国的文化确实是面向世界的,美国必须把世界处理得方便美国下手,所以美国一定会关注外面的世界。”
陌底:“而美国对外界的关注常常是以惹事的方式,这是输血所必须的规定动作,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感到,战争才能给美国带来财富,这差不多已经形成了美国的一种文化,这样的文化才能催生美国异常发达的军火工业,才能‘鼓励’历届美国政府对外找事、惹事。”
不粘:“世界有事,美国才有钱。
这不仅仅是美国的问题,换一个西方国家成为世界第一,也会这么干的,西方文化的劣根性才是原因。”
划家:“要保持世界对美国的持续输血,就得让世界处于战争或战争威胁之中,当世界总有地方处于动 乱或战乱时,美国才能浑水摸鱼。”
老啃:“事实上,美国要想保持这种输血状态,就得养一批恐怖 分子,美国感到了战争的好处,甚至,美国政府的人、军界的人一听到世界某个地方又发生了战争,他们会发自内心的微笑,不然,自己可能有失业的危险。”
陌底:“美国文化的主体还是西方文化,拥有西方文化固有的缺陷,站在历史的高度看美国,美国太年轻了,美国的历史经验、政 治智慧对历史来说太幼稚了。
同样是从战争中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中国得出了与美国完全相反的结论,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不粘:“把这些话译给美国人,现在的美国人也听不懂,没办法,文化就是这样,不是说要改就能马上改掉的,文化也符合牛顿第一定律,文化是有惯性的。”
老啃:“同时,文化还符合牛顿第三定律,对于西方文化来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在文化层面是成立的,西方的报复文化就符合这个,关键是这个报复文化已经在西方的政府层面变得很正常,换句话说,西方的政府以及政策和一个头脑发热的西方人是类似的。”
陌底:“要这么说的话,文化也符合牛顿第二定律,有时候一种文化的形成往往是很快,是在加速的普及,这个加速度是要符合原来文化的要求,一旦能比较好的符合,这种文化的普及速度是惊人的,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
大家觉得有点那个意思,回到正题。
不粘:“中国不会到处惹事,西方可以解释成现在中国力量不够,我想主要还是因为中国对自身文化太自信,对外的注意力始终不够,这也属于中国智慧。”
划家:“中国文化始终是注重自身的修养,同时,中国文化的确带着一种自信。”
老啃:“美国的玩法终将使美国分裂,而且不会是在遥远的将来,即使每一个美国人都知道是这样,也没有哪个美国人能改变,美国没有一个大家认同的美国文化,倒是惹事文化丰富,结果是注定的,最好的结局是好说好散。”
不粘:“到时确定要散,牛顿第二定律就又管用了,管用就管用在,散的想法会加速传播,直至成为法案。”
不粘:“现在,美国的霸道作风是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相比之下,欧洲的一些国家虽然常常干一些具有‘文化传统’的坏事,但已经算得上克制得多了,不是这些西方国家已经学乖,而是因为这些西方国家已经不具有相应的实力了,世界的美好在于中国的强大,特别在于中国文化对西方国家良好的引导。”
划家:“他们不听引导呢?”
不粘:“这个没关系,首先,只要中国不停的强大,以西方文化,他们会慢慢的倒向中国,因为西方人相信,强者的结论是真理。”
不粘继续说道:“当然,对于个别固执的西方人是需要讲策略的,讲策略是中国的强项,反正西方人好骗。”
老啃:“好像你忽悠水平见涨。”
划家坚定的说:“不,不是忽悠,西方人容易骗,我们学校有个欧洲留学生,我说,你可以考虑把重庆火锅引到你的家乡去开个店。
他说不行,说他家乡的人不吃辣子。
我说你可以做不辣的重庆火锅嘛,他居然问,重庆火锅可以是不辣的吗?我意识到我可能有表达不妥的地方,我说,可以开发一种不辣的重庆火锅,他听了之后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原来开发一种不辣的重庆火锅是可能的。”
陌底:“有时,在中国人眼里,西方人的愚昧是不可理解的,有时愚昧得让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文盲同步摇头。”
不粘:“对于科学素养方面的无知,西方的知识分子早已习惯了身边的这些愚昧,已经见怪不怪了。”
老啃:“但同时,欧洲人的文化自尊心比中国人强不是一点点,从文艺复兴起,这个现象有统一和规范的趋势,以致于欧洲的文化造假现象空前的繁荣。”
不粘:“这个要有证据哦。”
老啃:“这个不要去找证据,得饶人处且饶人。”
不粘:“你饶谁?别人不饶你,你话已经说出去了,西方人会按法律办事的。”
老啃:“这个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区别。”
不粘:“但是你要有对策,不然……。”
老啃:“放心,西方黑中国的例子可以随便找一大把,西方人是讲对等的。”
回到正题。
陌底:“这个造假现象对欧洲人也是无奈之举,西方由于科学的先行一步,西方文化成了世界文化的灯塔,但在历史上,西方又常常扮演弱者和学习者,所以,西方在面子上,有时表现得超出很多中国人的想象。”
老啃:“由于西方的科技走在世界的前列,所以,西方不好的文化也会成为世界文化的范例,这是人类的悲哀,好在中国正在全方位复兴,这是人类的幸事。”
划家:“历史学家会去总结的,一种文化引导了另一种文化。”
老啃:“西方人的思维是被限定在法律、经济、自由、神这四个元素里,西方人认为因此找到了世界和人的真谛。
这其中,神是无条件的存在,在中国也是如此,只是神在中国有几分委曲,中国人信神但不在乎神,还和神斗。”
陌底:“法律条款和经济条款是规定出来的,是建立在西方文化对自由的认识基础上的,西方人追求自由,这是因为,西方经历了正宗的奴隶社会以及拥有大量农奴的封建等级社会,并且,等级之间难以转换,再加上宗教曾经那么霸道,所以,欧洲人对自由的渴望不是普通中国人能理解的。”
划家:“这里确实能感觉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人对自由的在乎,中国人不好理解,西方人对中国人对自由不怎么在乎也表示不好理解。
有一老外问一个中国人,说你们被政府统治、强制、约束,反正好多个形容词,你们不在乎自由吗?”
不粘:“井下的青蛙总是不理解,为什么别人不羡慕自己对这块土地的独占呢。”
老啃:“中国人在不同社会都可以在不同等级之间跃迁,人们的追求和西方人所追求的个体自由不是一个层次,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装有天下,过分追求个体自由在中国是玩不动的,但我们不能去怪罪某个具体的西方人,因为每一个人都要遵循他所在的社会文化。”
不粘:“文化不同,思维就不同,习惯就不同,但每种文化下都有幸福的人。”
老啃:“对于文化问题,需要查看一下政府的态度,文化在政府层面总能很好的体现出来,不管这文化是好还是不好。
这个也可以比较一下,中国外交部答记者问的时候,西方记者总是提出对中国的社会制度和主权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中国记者除了反击的时候,从来不对别国提这样的问题,充分的尊重别国在政 治、文化上的选择。
西方文化生来就带有攻击性,不提这样的问题就不是西方文化、就不习惯。”
不粘:“世界已经习惯了西方。”
划家:“中国和西方都对困难国家进行援助,这些援助明显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别,同样看出西方文化的劣根性。
西方的援助都附带条件,这实际是让别的国家拿主权换援助,就是说,西方的对外援助是想更好的控制和压榨这些国家。”
老啃:“中国对外无私的援助有时都令普通中国人有点不理解,这里面既有人民不知道的政策、策略的原因,更是中国文化的体现,其实,中国人民自己也是这样的,在别人困难的时候,有时也是打肿脸充胖子去帮别人。
中国文化在帮助别人的时候的确是真诚的,西方文化落后太多。”
不粘:“我发现,我们讨论西方的时候,落后、差劲这类词的频次比较高,希望我们的谈话不要传到西方人的耳朵里去,太得罪人了。”
大家抬起头来不解的看着不粘,似乎是第一次见到这个人。
但是老啃还是认真的回了一句:我们只说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