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节:饥荒岁月2
书名:好日子在后头 作者:一声笑 本章字数:2354字 发布时间:2022-09-08

       深冬季节,再也找不到可以填充的食物,干菜吃完了,只剩计划供应的全家不足二十天的口粮。粮不够饭里再加水。


       记得那天午饭,妈妈端来一大盆热气腾腾的混汤面,大弟弟荣泰饥饿难耐的还没等妈妈盛饭,自己拿只大碗捞了一大碗面条,躲到一边大口大口吃起来。


       荣泰那年快十二岁了,正像拔节的禾苗长个子,特别能吃,天天嚷着:“我饿,我要吃饭。”孩子们哪里知道妈妈为什么天天做这么少的饭。


       当我去盛饭时,一大盆已经捞不出几根面条了,我有点气愤的说弟弟:“你怎么把面条都捞出去了?不留点呢?”


       弟弟理直气壮的说:“我太饿了,为什么不能多捞?”


       我诧异的看着弟弟说:“每天得按定量做饭,大家分着吃,大家都饿。”


       弟弟委屈的说:“我都快饿死了,你们都吃我的定量,为什么我天天吃不饱。”


       弟弟满眼含泪憋屈着狼吞虎咽的大口往嘴里扒拉面条,生怕别人抢走似的。


       爸妈看着荣泰不顾一切的狼狈地吃着,难受的说:“别说了,让他吃吧。”


       我只能把盆里剩下的面条,盛一小碗给二弟荣康,一小碗给三妹丫蛋,别人碗里只有二三根面条和汤了,爸爸又把他碗里的两根面条挑到荣康碗里,然后风趣的拍着肚子说:“喝两大碗面汤,吃撑了。”


       爸爸从来都是不舍得吃,尽可能的都留给孩子们。


       荣泰吃完一碗面又喝两碗汤,乞求地看着妈妈说:“怎么还饿啊,没别的吃的了?”


       妈妈看着荣泰高挑细瘦的小身板,心里苦不堪言,难受极了。孩子正长个,最能吃最需要营养的时候,却天天吃不饱。


      妈妈拿过他的碗看看,把盆底划拉划拉一碗汤说:“将就再喝碗汤吧,晚上你再多吃点。”


      弟弟怎么能明白什么是抗灾备荒?这年月该怎么熬?


       贫瘠的冬天,窝窝头里没有野菜干菜掺着,做纯粮的吃不饱,饥饿难忍。


       那天妈妈这顿饭按定量烙七个饼,很久没吃过纯粮油饼了,香气诱人,平均每人分一张,三妹丫蛋饭量小,把她那张分一半给荣泰。


       饭桌上没有菜也没有稀饭,像纸一样薄的饼,二三口下肚了,饿透底的肚子仍觉空落落的,像没吃饭一样。


       妈妈看着一家人巴望的眼神说:“这么吃不行,还是擀面条好,一锅面汤能灌饱肚子。”后来很久很久再没吃到不掺菜的油饼。


       国家为了让全国人民都能按定量领到粮食,费尽心机在全国范围进行调剂。全国一盘棋,根据各省灾情粮食多寡互相调剂。当时供应我们的粮食杂七杂八,除了白面还有地瓜面、燕麦面、荞麦面、大麦面、豌豆面等等,吃到好多过去没见过的粮食。


       不管什么面,都得掺野菜,粮食和野菜几乎对半吃,吃完饭把碗舔得干干净净,不舍得浪费一滴汤水。


       人们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身体没力气,很多人得了肝炎、水肿。没力气干活,生产几乎停滞,我们维护电气的仍要三班倒,不能停电。


       上夜班没有额外的粮食充饥,下班饿的连回家的力气都没有。


       那天下夜班,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好容易走回家,妈妈已做好早饭。


      春末夏初,野菜还不多,今天野菜断顿了,妈妈把冬天捡的干地瓜叶掺地瓜面做窝窝头。出锅的窝窝头黝黑黝黑的,妈妈尝一口说:“又苦又涩,太难吃了。”琢磨着说:“冬天捡的是不是已经捂了的地瓜叶?看着挺黑没舍得扔,没想到这么苦,咋吃呢?不吃扔了连地瓜面都浪费了。”


       难为的妈妈想想又说:“我再做盆疙瘩汤让他们喝。”


       我安慰妈妈说:“别扔了,咱们吃窝窝头,总比红军长征吃的草根皮带好吧。”


       不知为什么爸爸今天早上起来情绪就不好,尝一口又黑又苦又涩的窝窝头,实在难以下咽,埋怨妈妈为了不舍得扔那点黑地瓜叶,还搭上地瓜面。


       看着那盆稀溜溜的疙瘩汤,不忍心接受对他的“特殊照顾”。妈妈自责的一个劲解释,爸爸坐在饭桌边生气,又嫌妈妈嘟囔,一气之下把饭桌掀了,连那盆疙瘩汤都撒了。


       看着撒一地的饭,妈妈心疼难过又委屈,坐一边哭了。


       我们都吓呆了,从来没见过爸爸发这么大的脾气,怎么忍心浪费那盆疙瘩汤?我和荣慧把地上的苦窝头捡起来,看看爸爸妈妈能说什么呢?


       爸爸发完脾气可能很快就内疚后悔了,想当初多难的时候,都没向妈妈发过这么大脾气,今天怎么了?


        爸爸毕竟是个男人,面子还是比较看重的,不会道歉哄妈妈,起身上班走了。


        我下夜班本来又饿又困,很想睡觉,看到爸妈为了吃饭闹的这么不愉快,我想只有多拔点野菜,让妈妈做饭不犯难,爸爸才不会发火。


       让全家人能吃上饭,让爸妈能舒心不吵架,一种无声的责任感,关爱爸妈的动力,驱走我的疲倦和困劲,让我清醒了。


       我给妈妈擦擦眼泪说:“妈妈别哭了,爸爸发脾气也是让吃饭难为的,我和荣慧一会再去拔野菜。”


       我找两个布袋又拿了四个苦窝头,叫着荣慧,荣慧说:“别拿苦窝头我不吃。”我说:“饿急了吃了它才有力气把菜背回来。”我俩向妈妈摆手笑笑说:“我们把窝头拿走去拔野菜了。”


       我和妹妹还是去那个老地方——裴家营北面那片涝洼荒地,平时走五六里路到这里不觉累,今天下夜班又没吃饭,一点力气没有,走不动时想起爸妈就好像又有点力气了。


       开春我和妹妹来过这里好几次,那时苣荬菜苗又小又嫩,拔不多。今天走到一看,长半尺高了密密麻麻的。


       这种野菜最适合潮湿的土地,它的根又壮又长,在地下蔓延,从蔓延的根上生芽再冒出地面,几天就长大了。尽管有好多人来拔,也不见少。越拔长的越快。


       知道这里有野菜的人不多,来拔野菜的多数是工厂的工人。那时农村人日子比城市人好过,当时流行这句话:“七级八级工不如农民一沟葱。” 农民有自留地,基本能自给自足,很少来拔野菜。


       我和妹妹看见这一片生长旺盛的野菜惊喜的蹦起来,兴奋驱走疲劳,顾不得洼地的泥水贪婪地采拔。


       妹妹说:“早晨要有这么多野菜,妈妈就不会把窝头做苦了,爸爸也不会心烦发脾气。”


       我笑笑看着妹妹说:“今天多拔点,够一个星期吃的,以后每个星期天都来。”我俩会心地笑笑。


       不到一小时,我们拔满两布袋,使劲压压装的结结实实。


       收获的喜悦赶走了疲困,想着爸妈看见这么多野菜,一定会非常高兴,我的嘴角不由自主的上扬。


       这里简直就是是我家的半个粮仓,能解决我家一半的口粮。不由地心里默默感激着这片神奇救命的土地。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好日子在后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