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弋在爱情中的饮食男女想必常常会想:为什么会被他(她)不可救药的吸引,甚至无力挣扎、无法自拔?
茶余饭后之时,曾与友人论及这个话题,可谓众说纷纭,不过既为侃谈难免俗套,皆是诸如:
“她心细如发、貌美如花,看着养眼又能持家”;
“他性格温和、英俊潇洒,懂得挣钱又不心花”
一类的谄媚爱人之词,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
当然,我亦曾问过老公,本着大女子主义以及不害臊的精神,我故意摆出一副自认为千娇百媚的姿态:“爷们,说说,当年你为啥迷恋本姑娘?”
老公幽幽来了一句:“丑妻近地家中宝,娶了放心。”
这男人啊,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类似的调笑在生活中时有发生,用老公的话说就是,我这个人现在既调皮又好 色,在他面前像个女流氓。
我很得意他给我扣的这顶帽子,有些男人啊,就是爱装正经,难不成我对他毫无色心,他反倒会高兴?其实,这恰是调剂爱情和生活的一种方式。经历过爱情、婚姻、生活轮番磨砺的人应该能明白,这爱情就像一道菜,要想好好吃,就得学会做厨师。
这道菜的口味绝不能太淡,太淡则索然无味,所以出家人是不懂爱情的;当然也不可太浓,太浓则腻,腻到彼此都没有独自的空间和自由时,爱情也就无法喘息了。
要想做好这道菜,就得先把彼此的情感放进缘份这口油锅里,撒把开心糖、倒点矫情醋、加些苦涩盐、淋上麻辣油,放入五彩椒,该用文火煎时就用文火煎,该用中火熘时就用中火熘,该用大火炒时就用大火炒,让时间去入味,待到菜香满屋时,便可好好享用了。
当然,没有人天生就是爱情厨师,第一次把菜煮烂了,这不打紧,吸取经验教训,下一次把菜做好就是了。万不能因为一次没煮好,就把锅给砸了。
回到最初的话题,需要申明一下,老公所吸引我的,绝不仅仅是他能力和颜值,当有朋友问及此事时,我回答最多的是“他这个人善良,责任心强。”
然而,这并不是我想要寻找的、那个似乎层次更深的答案。闲暇之余,我依然在思索着。直到前不久,结识了一位学习心理学的朋友,我才找到了自己心中想要的答案。
朋友告诉我,从心理学上说,爱情就是寻找完整自我的过程。这要从荣格理论说起。
荣格是谁,想必无须赘述。荣格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具有“显性”和隐形(或称影子)人格,显性人格就是我们所表现在众人面前的、为人熟知的特质,而“影子人格”则恰好相反,它是潜藏在我们心底的,是被压抑的。
按心理学理论来讲,理性之人的影子人格就是“感性”。理性之人的典型特点是注重逻辑思考与客观评断,于是,在他强调与表现理性时,细腻多情的感性部分人格就会被排挤到潜意识深处,变成隐性的“影子”。
有些时候,我们会觉得对某个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那很可能就是你心底的“影子”在起作用。这样的感觉,出现在同性身上,我们说是一见如故,如果出现在异性身上,那就是一见钟情。
通俗地说,当理性的男士与感性的女士相遇时,她的温柔多情往往会挑动他长埋在心底的感性部分,与她在一起时,他潜意识中的“影子”终于有了“重见天日”的感觉,觉得自己好像被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那血液在身体里不断沸腾,压抑的心灵霎时得以自由释放。这大概就是英雄难过美人关,自古美女爱英雄的深层原因所在吧。
得到这个答案,试着拿自己和老公做了一番比对,果然有很多契合。
我这人是典型的感性文艺女,全凭心情和喜好做事,而老公则是典型的理性成熟大叔:我乖张任性,老公则大气深沉;我脾气来的急,老公往往能以柔克刚;我向来钱不过心,老公则精于计算……
家丑就不外扬了。总之,往往我所欠缺的,正是老公所擅长的。这或许并不是巧合,而是我们的潜意识在寻找影子,要将它与我们自身的显性人格互补。这个异性相吸,使得彼此的生命更加多彩而完整,使自己尘封枯萎的“影子人格”从黯淡中挣脱,得以重见天日,得到阳光和雨露的滋养。这是一个“完整之我”的追寻过程,它会使个体的人格发展得更加完全、更加成熟,同时也极有可能会给人造成撕裂一般的痛楚。
是的,那是一种被撕裂的感觉。当你找到与自己契合的那个“影子”时,意味着你们彼此将开始进行融合入,从此不再有单独的我,也不再有单独的你,而只有“我们”这个融合以后的概念。
当你失去朝夕相处的那个“影子”,就意味着“我们”这个概念的彻底颠覆,意味着自我认知的削弱萎缩,意味着你的影子被活生生的剥离,你的人格短暂地开始走向某种缺失。
曾经的你侬我侬,变成了如今的忒煞无情;曾想“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谁知爱情这东西,有时打破了,就再也无法粘合。于是再也没有了出双入对,相依而行;再也没有了花前月下,海誓山盟……有的只是茕茕孑立、形单影只。
总之,那些曾经的,你已经习惯、已然接受的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从此都溘然远去,你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因为你的影子丢了。你不免撕心裂肺,食之无味,夜不能寐。
这种由于分手所造成的再度缺失,会使人对自己产生某种怀疑,逐渐困惑于自我存在的价值有多大,困惑于自己是否适合再在爱情中扮演角色,乃至于对自己产生否定,出现一种重塑自我的冲动。
这种冲动亦正亦邪,有的人失恋以后会力图使自己变得更好,这便是一种正向的重塑,而有的人则放任自流,甚至信奉“人不坏没人爱”的歪理,这便是一种负面的重塑。
其实,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在爱情中被撕裂,然后痛苦,沉沦,大体是因为他们在寻找“影子”之前,并没有能够先找到自己。咱们中国有句老话:“身不正则影斜”,放在爱情中同样适用。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自己,那么如何展现给对方一个真实的自己,如何告诉对方你是谁,你在哪里,让他找到你、来爱你。
小姑子曾对我讲过这样一件趣事。
有一次她去参加同学聚会,说好的妹夫晚上去接她。然而,她对聚会的地点很陌生,当妹夫打电话问她在哪里时,她站在陌生的街道上实在是道不清、说不明。要命的是,妹夫对这个地方也不甚了了。
两个人就这样一边通着电话,一边找来找去,急的都快发了脾气,就是没能找不到对方的所在。最后,还是小姑子想了个办法,选了个两个人都熟悉的某商场门口见面,她自己打车去找他,这样,问题才给解决掉。
这件事让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了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红尘中的男男女女,如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哪里,那么如何让对方找到自己?如果对方找不到“我”,那是“我”的问题还是对方的问题?
其实很多人都在做着这样的事情:因为认知不了自己,无意识地希望通过另一半的认同来寻找自己的存在。
换而言之,他们是在通过对方的爱,来证明自己是值得爱的,如果得不到别人的关爱,就感觉不到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但问题就在于,如果一个人自己都很模糊,那么他的影子如何能够清晰?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在哪里,那么她如何能够找到你?那么爱情,就会变成一场扑朔迷离的捉迷藏游戏,不停的寻找,却久久无法找到。
所以说,在爱情这个寻找缺失的自我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希望伴侣找到你,用“影子”的跟随来体现自己的完整和价值,那么结果一定是失望的。如果我们想要找到缺失的那一部分“我”,那么首先就要找到自我,认清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