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冬天,天气十分的寒冷。我推开窗户一看,映入眼眸的不只是那千里冰封更有眼前的绿树红花。在这严寒的冬日里看见那一抹红花总是令人开心。尽管那时我还不知道这花的名字是什么?
以前我以为冬天只有那不畏严寒的梅花会开放,现在想想却也不知是什么缘故。可能是由于从小熟读的诗歌里有很多都是迁客骚人们对梅花那风霜高洁、不畏严寒的品行的歌颂吧!
但看见那严冬里的绿树红花之后,我的心里却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在这严寒的冬日里明明有很多和梅花一样不畏严寒,凌寒独自开的不知名的花,但为什么他们却被世人冷落了?尤其是被那些喜欢到处题诗附歌,当然也留下了很多精彩的华章诗篇的文人墨客们冷落了?
翻遍整个唐诗宋词,关于对梅花的热爱和赞颂的诗在百首以上。而当那些初学者尤其是像我这样不谙世事的人来说,从这些诗篇里领会到的便是冬天似乎是属于梅花的。正是梅花那不畏严寒、不畏风雪、傲然独立的品格令千千万万的读书人所折服。
因为在那些读书人里真正能耐得住寂寞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实在太少了。而梅花恰恰成了这样一种精神的寄托。
这种寄托也使得后来的人们对梅花讴歌了更多的赞颂和钦佩。但那些莫名而发的钦佩和赞颂往往只是附庸风雅,无病呻吟而已。
翻遍整个唐诗宋词有那么多写梅花的,但真正出名的却是寥寥无几,原因何在?
原因莫不是那些文人墨客们喜欢附庸风雅、狗尾续貂而已。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作品的描写引入了所谓“境界说”!
但归根结底,所谓境界也不过是诗人作者本身从内心中所抒发出来的某种情感而已。只有来自内心真正的情感并加以文学艺术的表达才能令他人产生共鸣。
而对于那些数不胜数的描写梅花的下乘之作,很大一部分莫不是因为没有情感,没有作者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感而已。
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些淹没在浩瀚的诗歌里面的作品往往只是留了个附庸风雅的噱头而已。
更有甚者,对于那些初学者而言,这些附庸风雅、无病呻吟的下乘之作往往也成了一种误导。他们会误导那些初学者以为冬天就只有梅花可以赞颂,也只有梅花才配得上这冬天的严寒与霜雪。
殊不知,在这隆冬的严寒之中还有很多和梅花一样傲然独立,凌寒而开的不知名的花。
自从那以后,每到冬天我便记住了这种不知名的花,直到有一天我在一本花谱上知道里这种花的名字——茶花。
这个名字虽然不如梅花大气,也确实不如梅花优雅。但山茶花朴实无华,不畏严寒的品行同样令人赞颂,它那鲜艳而美丽的满树红花也同样令人赏心悦目。
茶花
只不过茶花唯一与梅花不同之处在于,山茶少了许多那些本不该有、本不需要的附庸风雅之词。
中华自古多隐士,不爱功名爱青山。可是大隐于朝,小隐于野。那些真正隐居在山水之间隐者更多的只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
正如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言,那背若泰山,其翼若垂天之云的鲲鹏因为体积过大而必须乘着风才能迁徙于南冥。因此,庄子说了“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那些隐于山水之间的隐者们不正是如此吗?正因为内心还有所凭借、有所依赖,他们才需要处在得天独厚的那些名山大川之中才能陶冶自己的性情,从而维持自己淡薄名利的心态。
因此,这些人都是小隐。真正的隐者正是那些没有任何名利世俗的牵绊可以真正逍遥于无穷之境的人。因此,庄子又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或许有一天当山茶和梅花一同在山间开放时,山茶对梅花充满着不屑而梅花对山茶却充满着赞美。
因为山茶做到了真正的自己,真正的不浮夸、也不徒有虚名、虚有其表的自己。它没有太多的世俗的牵绊,也没有私欲、功业和名声的束缚。
它只是一个普通的但却像梅花一样迎风而立,无畏霜雪的一棵平凡的树而已。
而梅花却在世人一片无关痛痒、随意附和的乐美华章中,继续迷惑着世人。而世人也在继续着他们那附庸风雅的乐趣。
赞美梅花的诗歌越来越多,但真正有意境的却始终只有那么几篇,其他的只不过是去凑数的,都是些可有可无的无病呻吟而已。
冬天又来了,而山茶也又开了,但始终没人歌颂她,甚至没人发现她的美,而她似乎也不在意这个。而此时很多人却都已经站在那梅树底下期盼梅花的开放了,而梅花此时却有意无意的摇了摇头!
孜寻创造,源于智启。
长按二维码,关注“孜源”
遇见不一样的你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