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陆屠夫
书名:抗战之西北尘梦 作者:苏对月 本章字数:3465字 发布时间:2022-09-16

在李志行前世的记忆里,民国的西安,无一例外是泛黄的尘灰色,停留在那些历史的影像和照片里,此刻,这景象却由于李志行的亲历,鲜活又多彩起来。

李志行与苗帮办乘着马车,经过大半天的跋涉,终于来到了省城西安。

此时的西安城,看起来非常雄伟壮观!远不是后世被掩藏在一片片高楼大厦里的景象可比的。志行凝目远视,遥见巨城雄立,灞水粼粼,拥秦岭而衔昆仑,隐然有王城之气,不禁十分感慨。

西安城基本位于关中平原中心,地理形胜,渭、泾、灞、浐、沣(feng)、涝、潏(yu)、镐八条河流环绕而过,故沃野千里。四面有崇山峻岭以为屏障,各有险隘关口可据守,东去豫、晋有潼关天险,西通巴蜀有散关可据,南往两湖有武关雄立,北往陇西为萧关扼守,所以得关中之名。

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秦、汉、唐皆定都于此,足见西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李志行一行来到西安北门的安远门外,只见护城河河宽水深,城墙又高又厚。据说,西安城墙厚达18米,而此时各城门的瓮城尚未被破坏,与厚重的城墙、高耸的箭楼、宽阔的护城河一起,构成西安的防御工事,所以西安十分难以攻打。

民国后,因为吊桥使用不便,遂将吊桥拆除,在护城河上修筑了石桥,志行走过石桥,原先吊桥的吊柱仍然矗立,志行上去摸摸,希冀能感受到一些这千年雄城深处的气息。

苗帮办常来省城,司空见惯,见志行的模样,便笑着给志行讲解一些西安城的历史,话说苗帮办这人脾气倒不错。

城门口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大概有一个班的士兵在站岗,时不时抓住一两个行人盘问一番,顺便搜刮几个铜板。

李志行一行就要进城,却被一个士兵喊住要检查,车把式忙停下车,李志行从车窗一看,一个歪戴着帽子的老兵,背着一杆步枪,叼着烟卷,一看就是个兵痞。

“军爷好!这是三原县政府进城公干的马车!”车把式连忙点头哈腰的解释。

“公干个屁!一看就是做生意的!赶快交税!”这个丘八根本不听什么解释,开口就要钱。

“军爷!这真是公干的,车里坐的是三原县政府的大官哩!”车把式又解释。

“我不管什么大官小官,我只管收税!交钱,两个大洋!” 这个丘八浑然不把车夫的话当回事。

苗帮办在车里听着生气,就探出半个身子向那个老兵痞说“我是三原县政府的帮办,奉命去省政府办事情,你不要耽搁了我的公事!”

“哟~~,还是个帮办?我看根本就是个做生意的!两块银元收少了,现在收4块!”突然从卡子上走出来一个军官模样的人,抄着一口安徽话讥笑着说。

苗帮办一听立刻火气上冒,脸如酱红,大声说“你,你什么眼神……”

不过话未说完,就被这个军官一顿抢白“我?我什么我?三原县是吧?就是你们县长来了,也对我客客气气的,你算个啥?还敢跟我啰里啰嗦的,想干啥?”

苗帮办一听,面如猪肝。

李志行一看不是个事,也不过就是区区几个银元,就急忙下车对着军官赔笑说“这位长官,我们的确是三原县来公干的,也没啥货物没法交税,不过长官辛苦,这点钱算给长官和兄弟们喝杯茶!”说完拿了1块大洋硬塞到那个军官手里。

军官看只有一个大洋,不太乐意。志行就连说好话,希望行个方便,军官“哼”了一声,便放他们走了。

车子往城里走,苗帮办愤愤不平地说“这帮狗日的安徽人!跑来祸害咱们陕西,怎么不早点滚!”。

怎么还搞起地域黑了?志行就询问苗帮办情由。

原来,现在西安城里这位陆督军是安徽蒙城人,随袁世凯天津练兵起家,也是一员北洋老将。陆督军惯用同乡,尤其到陕西上任后,用人唯亲,大片提拔任用蒙城同乡。三原县的县知事林文,就是陆督军提拔的老乡,难怪守门的安徽小军官说三原县长见了他也很客气,敢情是乡里乡亲!

这些安徽人跑到陕西来当官,远离乡梓,行事全无顾忌,仿佛刮地皮不狠点就会吃亏,搞得陕西乌烟瘴气,人民怨声载道,陕西籍的官员多有不满,以致官场传言“会说蒙城话,就把洋刀挎”。

马车进城之后,驶向西大街的三原会馆。一路上李志行发现,西安还真不如三原县繁华,虽说当时西安城里有八九万人口,但西安城太大,几万人分布于西安各处,所以并不显得热闹。

大道的西边尚有不甚稠密的人家和店铺,路东则一片衰败,残垣烂瓦,住人既少,店铺则几乎没有,仿若后世的遭遇了拆迁的景象,残砖烂瓦之间,李志行竟看见一只狐狸在活动!经苗帮办解释,方知此区域原来是清朝的“满城”所在,现在已经废弃了。

所谓“满城”,就是满族人住的地方,清朝时各大城市的满人并不和汉人杂居,而是有专门的区域。例如后世成都驰名的景点----宽、窄巷子里宽巷子,就是年羹尧专门修给满人居住的。

而西安的满人聚居区,就是这已变成了废墟的满城。之前,满城算是城中城,修有城墙和很多军事设施,基本上算是军事堡垒,不允许汉族人随意进入的。

西安满城面积很大。除东、北两墙借用西安城城墙外,南墙从长乐门南侧至钟楼东拱门南侧,西墙从钟楼北拱门东侧至安远门东侧,差不多占了西安城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多。

在陕西辛亥革命中,西安满城受到战火的严重破坏,城内满人逃亡一空。革命胜利后,陕西民国第一任督军张凤翙下令将满城东墙和南墙拆除,这座昔日戒备森严的城中城终于展露到世人面前,只不过此时已经变成了这一片一眼望不到头的废墟。

马车一过钟楼,向西拐去,进入西大街,这里倒是热闹非凡,各种商铺、酒楼等栉比鳞次,烟馆和妓院、赌坊尤其多,出入的顾客络绎不绝,甚至看到一处名为“广济寺”的寺庙大门内外,妓女、嫖客熙熙攘攘!李志行再也忍不住了,目瞪口呆地问苗帮办“怎么这和尚也能开妓院?”

苗帮办苦笑着摇摇头,说“哪里是什么和尚开妓院?这是陆督军的产业,他见此处繁华,便强占了去,庙也不用拆,名字也不改,直接营业,妓女多是从江浙一带特意找来的,生意不是一般的好!”

“另外,其实西大街算是西安城最繁华的地方了,这街上的烟馆和妓院、赌坊,至少有三分之二是陆督军的产业,这位陆督军才当督军不过半年哦,端是个捞钱的好手!”苗帮办补充到。

“督军大人还开烟馆?他不是要求全省禁烟吗?”李志行惊讶地问到。

“呵呵,全省禁烟的要求是有的,不过督军大人一面大喊禁烟,一面诱导农民种植鸦片,然后高额征收罚款也是有的。”苗师爷今天气不顺,向李志行透漏了不少官场秘密。

“啊!难道督军大人就一点不怕地方糜烂?”

“千里当官为求财,陕西地方糜烂了他一个安徽人怕什么?换个地方做官就是了!”

“唉,真是何其不幸!”李志行也深以为然。

苗帮办也一阵感喟。

“不过,志行,住在西安城这几天,你说话一定要留意!西安城里秘密警察很多,发现不满者就会逮捕,严重的甚至会杀头!据说城外曲江那里每天都会杀人。”苗帮办想了想,怕这年轻人惹祸,又叮嘱道。

原来这位陆督军为巩固其在陕西的统治,大搞特务恐怖活动,严密监视民众,常因搜捕革命党人而出动数营兵马,且所到之处,奸淫掳掠,无所不为,所以陕西人又把陆督军叫做“陆屠夫”。

卧槽!黑暗!自己可不能乱说话!

到会馆后稍事安顿,苗帮办让会馆的伙计拿请柬联络了省教育厅的一个唐副厅长,晚上约在酒楼吃饭,李志行作陪兼买单,并叮嘱李志行准备了一份像样的礼物。

晚上,李志行和苗帮办早到雅间静候,一会唐副厅长驾到。

这位唐副厅长五十多岁,略显清瘦,一袭长衫。一阵寒暄后正式入席,苗帮办将志行做过介绍,先和唐副厅长叙叙乡情。原来这位唐副厅长和苗帮办都是西府人士,唐副厅长却是晚清同进士出身,曾经任过甘肃省兰州道的学政,后来回陕兴办教育,精通国学,一时雅望,所以被陆建章留在教育厅任副厅长。

因之前有三原县的办学的说明公函,唐副厅长对此事已有了解,志行只需做些重点讲解即可,在志行讲到办学将重视国学,尤其重视民族自豪感教育时,唐副厅长微微点头,再加上唐本来就对苗帮办有提携之意,最后表示一定玉成此事。

正事谈过,便是饮酒。唐副厅长博学雅致,酒席间氛围很好。苗帮办却知道唐副厅长是个风流倜傥的人物,便让伙计拿牌子,叫了唐副厅长相熟的姑娘来陪酒,苗帮办自己也叫了一个,又自作主张替志行叫了一个。

志行尚且年轻面嫩,但前世却也见多识广,知道此时造作不得,便笑着应了。

不久,姑娘们次第到来。唐副厅长相熟的姑娘大约双十年华,略带文雅;苗帮办叫的是一个面貌娇好,耸胸圆臀的姑娘;陪志行的姑娘,年龄似乎比志行大些,也是风姿绰约,很有一些成熟的风韵,这姑娘一见志行是个年轻帅哥,自是眼前一亮,只是志行有些严肃和拘谨,姑娘便乖乖地坐在李志行身边,不敢多说话。

唐副厅长是真名士,自风流,与姑娘谈笑不断,苗帮办也善于烘托气氛,只有李志行的姑娘不敢说话,气氛一时有点尴尬。幸好志行很快发现了这点,便故意多引姑娘开口,很快气氛就热烈起来。

花酒果然比素酒有趣,最终大家尽欢而散。临别时,陪志行的那位姑娘偷偷看着志行,有点不舍地样子,结果志行被唐副厅长和苗帮办着实打趣了一番。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抗战之西北尘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