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炎铮迫不及待的打开匣子,匣子里黯淡无光,并无珠宝金银器物,只一大一小两个卷轴。这两幅卷轴也不知在地下埋了多久,幸好这金丝楠木的匣子自有奇香,可驱蚁虫,竟未遭虫蛀。
傅炎铮取出小的一只卷轴,铺在桌面上打开。只见画中是一女子,那女子身着红衣,美艳动人,柳叶眉,丹凤眼,云髻高耸,面带笑容,正持宝剑而舞。傅炎铮不识得这幅画是哪位名家的丹青妙笔,但见画中女子神情惟妙惟肖,比之柯如月的画技强了何止十倍。在这高超的画技之下,画中女子的宝剑似要透纸而出,傅炎铮甚至可以从画中感受到女子的剑意。
目光下移,在卷轴的下方有一首诗,诗曰: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知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颖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回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栗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弦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傅炎铮耐住性子细读此诗,初时只觉得豪迈激昂,诗意与画中舞剑女子意境相和,便似真的有一位绝世女子在面前表演剑术一般。读到后面意境登时反转,透出凄凉落寞之意,似有一个老妪枯坐庭院,唉声叹气。立时又勾起了傅炎铮的愁闷之感,忍不住出声骂道:“这什么鸟诗,没来由的扫人兴致!”
待再看那女子时,突然明白了,这女子便是开元年间的传奇女剑客公孙氏!相传这公孙氏本是皇宫侍女,不知从何处学得一身超凡入圣的剑术,深得玄宗赏识,与裴旻被一同称为“大唐双剑”。
傅炎铮识出公孙氏的画像后,想到师父的剑法中也有传自公孙氏的剑招。这公孙氏乃前辈高人,自己礼应恭敬,于是在心中收回了方才的不雅之语,将画像小心得卷起,放入匣子中。
复又取出那卷大的卷轴,一点点的打开。映入眼中的仍然是一段文字,字迹娟秀工整,似是女子所写,傅炎铮想要弄清楚这卷轴到底是谁藏的,耐着性子读着:“余桃李之年,曾向裴将军讨教剑术。将军观余剑术谓余曰:此乃盛世剑法,若逢乱世最好藏起不用。余问曰:将军之言何意?将军曰:汝之剑法灵动有余而凌厉不足,只合观赏表演,若上阵杀敌则力有不足,恐为敌所乘。余怒而离去。后遭天宝之乱,余为保护陛下与贵妃,持剑力战叛军。匪首武功高明,余果然不敌,负伤而逃。后流落江湖二十余载,深感将军之言。遂潜心琢磨,终在大衍之年创出一套狠厉剑术。余曾目睹战乱无数人家破人亡,盛世不再,深恨叛军罪行,余将此恨意杀意植入剑术,至此剑术大成。仗此剑法再战匪首,十招而取其首级。因此剑法狠厉无双,往往可一招毙敌,故名曰:公孙绝杀剑。”
傅炎铮再往下看去,却是公孙绝杀剑的剑谱。一般的武学书籍为使学习之人更直观得了解招式,往往会插入图解,图解中标注运力方向和变化。而这公孙绝杀剑的剑谱图解却是两个人,注解标注在对手的身上。明明白白得写着此招数攻击对手何处要害。
傅炎铮看了几招,大觉不解。只有动作而无运使变化之法,终究只能做到形似,难以练成绝世剑法。这剑谱要来又有什么用?
傅炎铮继续往下看,果然这剑法招招狠辣,不留活口。图解上标注了对手或被斩首,或被割喉,或被剖腹,或被贯胸。总共七七四十九招,便制造出了四十九种用剑杀死对手的方法。而那持剑之人的姿势又极为奇特,右手出剑,左手却往往在做着毫不相干的动作。比如第一招“怒雷当头”右手以剑劈对手头颅,左手却骈指点自己的天柱穴。站立姿势也是极其奇怪。
看到底部,又有一行字写道:“余创此剑法,皆在恨和杀二字。此二字既是剑意也是心法。只需牢记此二字,则一出手对手已是死人,何须太多变化。”
傅炎铮在好奇心的促使之下,拔出赤离剑按照剑谱所示练了起来。第一剑怒雷当头,右手持剑下劈,左手点天柱穴。
一瞬间傅炎铮脑海中突然浮现出金甲刺伤柯如月的画面来,心中骤然升起一股无法克制的怒意,傅炎铮只觉得身体滚烫无比,似乎自己的身上燃起数丈高的火焰,那真实的怒火。真气在那怒火的引导之下自行流动,汇聚于右手之上,源源不断,无休无止。赤离剑仿佛不受控制一般,贪婪的吮吸着自己的内力,直到把自己吸得一干二净,此时自己所有的内力都已附着在右手之上,随后挟着雷霆怒火,一剑斩下。脑海中的金甲头颅碎裂,脑浆迸溅。
喀喇一声巨响,殿中书架被这一剑斩作了两半,轰然倒塌,地砖上也被切开一条尺许深的裂缝。这一剑的威力,居然已不在师父之下!怪不得这剑谱没有运力之法,这剑法居然能以幻想为引,自行催使内力!
傅炎铮脑海中幻想退去,那怒火渐渐平息。只觉得心跳得仿佛要爆炸,就地一趟,再也不想动弹。仅仅一剑,傅炎铮却耗尽了内力!
歇息了片刻,傅炎铮站起身来,不敢再看那卷轴。小心翼翼的卷了起来,准备放进匣子中。却发现匣子底部还有一张纸。
傅炎铮取出那张纸,只见上面写着:“恩师呕心沥血创出绝世剑法,我奉师父遗命将此剑法献与皇帝,若皇帝能用此剑法缔造一支所向披靡的禁军,则可永保皇室太平。却没想到皇帝执意认为当今军中枪戟为王,剑法无用武之地,将这绝世剑法弃之不用。我不忍师父苦心付之流水,又不愿剑谱落于他人之手,遂将剑谱藏于皇帝书桌之下,在书桌上留下记号。盼望有天皇帝能够发现,念我师徒良苦用心,让这剑谱重见天日。”后方落款为李十二娘。
傅炎铮心想:“原来这公孙绝杀剑为公孙氏晚年所创,被弟子李十二娘带进皇宫,埋在了甘露殿中。只可惜过去百年,两位前辈早已羽化登仙。机缘巧合,直到今日方被我这个后生晚辈发现。只是这剑法太过霸道,难以驾驭,只能以后慢慢修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