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村的得名源于村子里曾有过一座木楼,村里的人都这么说,可问他们木楼的所在或遗迹,村里最老的老人也会说他们也是小时听老人说的,至于真有还是假有他们也说不清。
小楼村离县城十几里地,村里除了种植粮食作物外还有县里的一个果木基地,大约有三百多亩地,种着苹果和梨等果木。村里有一千多人,村民大多姓赵,分了四个生产小队,丢牛的是村三小队。队长赵明礼,四十出头,许是半宿没合眼的缘故,脸上灰蒙蒙的没有一丝光泽,他旁边的饲养员赵老七更是目光呆滞,两眼空洞的看向车外。
十几里地的小楼村,吉普车没用十分钟就到了。为了不破坏现场,所长老吴吩咐司机小胡把车停在村口,在队长赵明礼的带领下徒步去案发现场,所长老吴一边走一边四处查看,希望路上找到一点线所,可是由于村民没有办案经验,也由于晚上急于找牛,早把路上踏的乱七八糟,那还能找到什么有用的线索。
郭长兴刚参加工作也就刚一年的时间,读的也不是什么警察院校,只不过派出所缺少民警,通过自己父亲的关系进了派出所,当了一个合同工,年前刚转为正式工。因为自己并非科班出身,郭长兴自进了派出所就找了许多关于查案办案的资料,有空就悉心研究,所以这一年来进步很大,参于了几个案件的破获工作,由于表现突出,年前还被评为公社的先进个人。
郭长兴随着吴所长查看一遭,路上跟本没有线索可言,于是他们又围着牛棚查看,当查看到靠近牛棚侧所的时候郭长兴发现土墙上好象有攀爬的痕迹,再到牛棚侧所旁边查看,在墙跟处有两个胶鞋脚印,郭长兴立即做了记录,他们又查看一番,再也没有一点收获,看来只能从胶鞋印开始入手。
为了慎重起见,吴所长又让赵明礼招集起夜里找牛的村民,询问他们昨天穿的什么鞋,看看是不是他们去侧所无意中踩到的,经过询问,大伙都说忙着找牛,谁都没工夫去侧所,憋着的时候早在找牛的路上解决了。
最后吴所长下了结论,那胶鞋印十有八九是偷牛贼留下的,按脚印的大小分析此人应个头不会很高,按脚印的深浅分析此人也不会太胖。具体什么样的人也只能这些信息,可是这些信息对破案又有多大帮助,如果有帮助,那就是大伙知道偷牛贼是从侧所一边的墙上爬过来,然后打开大门把牛偷走了。
见再也没有什么有用的线索,所长老吴交待队长赵明礼这几天不要放松,由其是村子周围能藏人却又很少有人去的地方,自己这就去找城里的几个屠宰户,让他们注意以后收的牛,明天就是A县的大集到时牛被宰了或被卖远了,这案可真就麻烦了。
赵明礼听了吴所长的话,急忙把队里的人又分成几组,围着小楼村四周不断扩展搜索范围。
一且安排完毕,看天已到中午,吴所长就准备回城,赵明礼希望吴所长他们去他家喝口水,吃完饭在走。吴所长说要干的事太多,破案时间紧迫,不抓紧可能误了破案的最佳时期。赵明礼见吴所长说的恳切,也只好不在强留。说让吴所长长他们等一下,一会拿了一个纸包交给吴所长,说是两条烟,大伙忙了一上午,连口水都没喝,两条烟就当赔罪了,吃饭的事以后再说。吴所长自然不恳收,可是赵明礼还是把纸包强塞进车里走了。
吴所长没办法,就让司机小胡先收好烟,以后想办法还给赵明礼。
在回城的路上吴所长交代长兴和小胡吃饭后赶快去城里的几个屠宰户那里看一看,自己到县公安局,看看局里能不能抽调几个人一起帮着破案。
长兴他们几人回到派出所,见大门关了,显然所里的其他人都下班了。
老吴家在城里,说自己回家吃饭后直接去县公安局,让他们吃饭后快去办交代的事。
司机小胡离家较远,平常不经常回家,郭长兴家虽在城里,可是父母都上班,一般家里也没人专门做饭,再加杨德义在派出所工作也不回家,长兴便更不愿回家了。
长兴忽的想起自己今天约了牛三益,也不知道牛三益来没来,于是就去宿舍找杨德义,发现宿舍的门紧锁着,心想可能杨德义自己或者他和牛三益一起吃饭去了,下午还有事,也就没时间多想,就和小胡一起去公社食堂吃饭。
正是吃饭时间,公社食堂里吃饭的都是离家远或者象长兴一样不愿回家的人。长兴四下寻找,没有发现杨德义,长兴当然不知道,现在杨德义和牛三益正和杨三棒他们一起吃着包子。 原来杨德义听牛三益说杨三棒他们打算去吃包子,就想抓杨三棒个大头,等到杨三棒他们散会时故意去约杨三棒他们去派出所说请他们吃饭,杨三棒心里自然知道杨德义的心思,一把扭了杨德义的耳朵,说还给他耍心眼,杨德义忙笑着说自己再也不敢了,自己虽说耍心机可是愿和村里人亲近却是真的,杨三棒就说杨德义别贫了,快叫三益一起去大众饭店吃包子。
郭长兴饭吃到一半,忽然心头一振,想起在小楼村他们好象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便对小胡说了,小胡也认为这事值的怀疑,可是吴所长又不知什么时候回所,他们两个打算饭后分头行动,力争早点把偷牛贼绳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