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大家都亲昵的叫小妹小喜。到小妹上学报名时,我和爸妈商量,小名叫喜挺好听,上学叫这名不太得劲。
妈妈问:“那能叫什么名字?”
我想了想说:“叫姜荣琪吧。”
又解释说:“琪就是瑶花琪树的琪,就像美玉做的树木一样,妈妈你生这六个孩子,多的像树木成林,这一片树林为你遮风避雨,长大成材。”
我幽默的说:“王字偏旁更有意思,是你王广英生的。”
妈妈不知听没听懂我的解释,一听和她的名字联系上了,挺满意的说:“上学就改成姜王其吧。”
把大家逗的哈哈大笑,我说:“妈妈你真逗,不是姜王其,是姜荣琪。”我把那个琪字写给妈妈看。
妈妈在医院住了三天,观察一切正常,第四天中午出院。
全家人都来接妈妈,爸爸找个地排车,铺床被子,告诉妈妈:“今天天气特别好,没有风,你真有福,正适合出院回家。”
我们扶着妈妈躺在地排车上,盖好被子。护士把婴儿抱来给我,看我笨拙的抱着,说了句:“好好抱,别窝着。”
爸爸拉着地排车,荣泰帮忙扶着,荣慧领着七岁的三妹,荣康拎着东西,浩浩荡荡的往家走。
婴儿虽轻却不好抱,夏天包的被子少,小身体软绵绵的。
我不会抱怕窝着,就用两个胳膊端着抱。抱小妹回家的兴奋让我一直坚持到家,才感觉胳膊酸酸的,但是心里甜甜的。
妈妈的月子,主要是爸爸照顾的,我在家住几天,爸爸说:“你先回去上班吧,请假还得扣工资,我早攒了些休班,多在家待几天。”
又说:“你妈妈出院在家都方便了,她指导我,我什么都能干,会做饭会洗褯子。”
妈妈也对我说:“你放心先回去,过几天我能下地让你爸也走,荣慧他们都没开学,都能帮上忙。”
为了上班挣钱,我不得不恋恋不舍离开家,登上去王村的火车。
天气炎热,车厢里又闷又乱,我像什么也没感觉似的望着那一片片向后退去的田野、树木、房屋,思绪万千。想着爸爸妈妈,想着小妹妹,想着正在上学的弟弟妹妹们,想着我该担当的责任。
抗灾备荒给妈妈留下赢弱不堪的身体,老来得女还要照顾全家人的吃穿,太累了怎么承担这么重的担子。我该多回家多帮妈妈。
忽然又想起我和舍友们,在一起谈论找对象的事,我下决心一定晚点找对象,晚点结婚,多帮家里几年。
我想等到弟弟妹妹都考上大学,再考虑自己的事。又摸摸自己嘴巴上的红痣,想想我这严重的容貌缺陷,索性不找了,不想这些事心里倒清静多了。
火车一声长鸣,列车员喊“王村到了”,我才想起该下车了,走七八里路到宿舍,天已黑透,凉爽的晚风吹拂着我不平静的心。
小妹妹的到来,给全家增添多少快乐和幸福,都想抱抱亲亲,喜欢得不得了,每天过得都很充实。
荣泰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到小妹妹身边,捏捏肉乎乎的小手、小脸蛋,亲亲小脑瓜,逗小妹一会才去写作业。
荣康和丫蛋守着小妹逗她笑,都忘了出去玩。小妹妹爱笑爱动,手舞足蹈。
荣慧守着小妹说这说那唱歌给她听,小妹水灵灵的大眼睛,随着她二姐的手势转来转去,小嘴一张一合的像是跟着学唱,妈妈叫荣慧,她像没听见似的,半天走不开。
自从有了小妹妹,我和爸爸回家次数也多了,基本上半个月换着回家一次,这样每个星期都能帮妈妈。
我们都担心妈妈身体太虚弱,怕累着她了。
小妹妹一直不胖,小脸缺少红润,妈妈奶水不足,早早就喂米汤了。妈妈心里明白,也可能在娘胎里就缺乏营养,更加精心呵护着小宝贝。
小妹妹是全家的心肝宝贝,都喜欢她,宠着她。渐渐长大了,也一直宠着惯着,很任性。
爸爸更惯她,大约快两岁了,她让爸爸趴在炕上当马骑,一边骑一边吆喝,爸爸乐此不疲。
在我们这些姐弟中,就连爸爸最宠爱的弟弟也没敢这样和爸爸玩,都是敬而远之。爸爸老来得女喜不自胜,和以前那个威严的爸爸简直是判若两人,变得特别耐心特别温顺。
六三年春节刚过,我和爸爸都去王村上班了,再过几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公司没放假,职工们都在王村过节。
我中午去找爸爸想一块吃饭过节,到爸爸宿舍,爸爸已买好两份菜等我:“知道你今天能来,我买好了咱们一块吃吧。多好的菜,平时哪舍得吃。”
见爸爸床前摆一小盘肉冻、一饭盒没肉的白菜粉条和馒头。我理解爸爸这已是破例了。
爸爸边吃边赞美好吃,我也迎合说好吃。一会儿全吃光了,爸爸得意的说:“好吃吧?晚上我再······”
没等爸爸说完我忙说:“晚上爸爸你在宿舍等着,我买饭过来。”我必须先说好,不然爸爸又先买了。
公司为了让职工们在工地过好节不想家,晚上食堂准备丰盛的晚餐,煎、炸、蒸、炖等各式各样的菜品,价格便宜,还有酒,任意选择。
我看看手中的菜票,又不想让这月的伙食费超额,该省下的还得省下。
我没舍得买最好的,也不买差的,挑个中等价格好吃的吧,买一份溜三样和一份酥黄菜,都是东北名菜。酥黄菜是用鸡蛋液炸成大泡泡再调味,没吃过好奇尝尝。
爸爸看见我端来菜,心疼的直哎哟:“这得花多少菜票,你妈他们都没吃过。”
我说:“爸爸咱俩从没在外面单独过节,这回好好吃吃不亏。我有数不会超标的。回家说给妈妈馋馋他们,哈哈!”
爸爸不舍的吃菜,光吃馒头,不停的推说:“你吃,你吃,我不爱吃。”
我理解爸爸,好东西看着孩子吃比他自己吃还香。我故意匆忙吃点,就说:“我有事先走了,爸爸你慢慢吃。”
爸爸急了叫我:“再吃点还有这么多。”
我边推门边说:“爸爸慢慢吃,一定都吃完别剩了浪费了。”我会心一笑走了。
爸爸也看出我是故意先走的让给他吃,讪然的说句:“这孩子真······”宿舍的那位老工人说:“孩子孝顺你的,你就吃吧。”还有的说:“我们要是有这口福就好了。”
后来爸爸用铁锨木柄做个擀面杖,我买了面到爸爸宿舍,一起擀面条吃。
不知谁弄来个电炉子,但规定不让私自用电做饭,大家都偷着用,有做面条的、做粥的、炖菜的,还有炖肉的、炖鱼的。自己改善生活,又省又好吃。
我和爸爸都是插空做点,一个电炉子大家都用,我们也不能天天做。向往自己有个电炉子多方便。
那个年代没有做饭的家用电器,用电很紧张,除了电灯,自己不准私自用电。想象不到今天有这么多这么方便的家用电器,可以用电做饭,真是太幸福了。
弟弟妹妹都放暑假的时候,不上学都在家闹腾,妈妈除了照顾好小妹妹,更得看住这几个不大不小的不太懂事的孩子。
荣康淘气好动,妈妈最担心他。爸爸回家看到了,和妈妈商量:“我把他带王村去,看着他。”
爸爸带荣康来王村,不给他找点事做他闲不住,到处乱窜。
那时工地打水泥预制件,要用钉子钉木板,要重复用木板就得把钉子起下来。雇人起钉子,把钉子砸直,然后工地回收,论斤数付工钱。很多人利用下班时间干这活,爸爸自己也干过。
爸爸想起这活适合荣康干,为了拴住荣康,和他说:“你去工地干起钉子的活吧,挣钱全归你自己,可以自己随便买吃的。”
荣康正无所事事,一听干这活自己能挣钱有钱花了,挺高兴的答应了。
爸爸和弟弟每天去工地,晚上在宿舍一起住,我几乎每天都去爸爸宿舍给他们买饭或擀面条,我们一块上班一块吃饭真是一段难忘的快乐时光。
荣康干活很卖力很像样,一天能起不少钉子。换了钱更快乐,干的更带劲,自己有了钱也会去买菜票,到食堂买好菜和爸爸一块吃。
有荣康这样照顾爸爸,我不用天天去爸爸宿舍做饭了。
荣康在家学会了骑自行车,总想找个自行车骑出去溜溜。不知谁帮他在工地借了一辆公司的破自行车,自行车太旧不好骑,他自己把车子拆了。
我去看他时,他正在擦洗拆散的车子,我担心的问他:“你怎么敢把车子拆了,还能装起来吗?”
荣康泰然的说:“那有啥难的,我想检修清洗抹点油,怎么拆就能怎么装上。”
我看看满地的零件不放心的问他:“这么多零件,你又不熟悉记得住?”
弟弟边仔细的擦着每一个零件边自信的说:“原来的零件都没坏,大姐帮我找点油抹抹,原样装上就行了。”
我找来油,弟弟一会就把自行车装好了,骑着溜一大圈回来说:“修修果然好骑多了。”
弟弟那年才十二岁,就这样聪明细心,这种精神如果用到学习上,一定会成为一名有实干精神的大学生。可惜弟弟对上学没兴趣,学习成绩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