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脚踏紫云说异事
书名:长虹镖局 作者:司马虹 本章字数:2831字 发布时间:2022-10-01

   洛阳与登封相连。洛阳城相距登封不足一百五十里。长虹镖局在洛阳城以西,驶往登封,须向东行,路程更是超过两百五十里。


   十八日,长虹镖局自申时出发,至二十日已达中灵山。此时,镖局人马放缓脚步,镖师们也正好趁此时光领略一下名山风光。


   中灵山地处洛阳、登封交界,东南与三皇寨、少林寺相连,北接牛心山。


   中灵山一年四季云雾缭绕,紫气东来,故又称紫云山。相传这里是人类始祖女娲炼石补天、挖土造人之处,也被誉为“天下第一龙山”。


   关于“紫气东来”有这么一段传说。


   东周大夫尹喜,精通天文,能知过去未来。一天夜里他观天象,忽见东方紫云聚集,状如飞龙,向西滚滚而来。自语:“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驾车载老翁,藏行匿迹混元气。”


   他知有圣人将从此经过,便日夜焚香、扫街净地,以求圣人。果然,一长须老者,骑着青牛悠然而来,这就是老子。尹喜挽留老子在函谷关住些日子,又拜老子为师,恭恭敬敬向老子学习。


   几天后,老子要出关西行,尹喜再三挽留,仍留不住。尹喜便恳请老子留点什么东西供自己日后继续学习。老子便把自己花毕生心血所撰写的《道德经》赠给了尹喜。从此,老子成了至高无上的天神,也就是平民百姓口中的“太上老君”。


   这里提一下,老子的《道德经》是在紫云山老君洞写成的。同时,老子也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只是人们对老君洞知之甚少,故而老君洞显得更加神秘、更加莫测高深。


   天色渐暗,李进成等人见今天是走不出紫云山了,也不加急赶路,索性放慢脚步,悠悠然欣赏起这“天下第一龙山”的美景了。


   宋朝四大书院响彻全国,北方学子更是慕名嵩阳书院远道而来,只为一朝成名天下知。


   紫云山处在嵩山旁边,生怕处处让嵩山比了下去。襄城县李敏因母亲病故,在守孝期间经常漫步紫云山。他见山色秀丽幽静,就建了三间书屋。后皇帝下诏,赐名“紫云书院”。


   “紫云书院”就成了大明八大书院之一,也排进了赫赫有名的“中原四大书院”。


   他们路过紫云书院时,杨旭特地下马观望了几圈书院内的陈设,似乎想看看弘治皇帝亲封的书院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竟可以名列大明“八大书院”之一。


   据传,弘治帝也曾就读于此。


   杨旭虽然是武学奇才,但是他更崇尚文化,他也想知道书院建立一百二十年,究竟多少学子从紫云书院走出去而名列高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用来形容紫云红叶真是再贴切不过了。大多看过紫云红叶的游客,几乎都被漫山遍野的红妆艳裹所吸引。自古就有“紫云红叶红胜火,赏秋不必到香山”的美赞。


   长虹镖局的队伍相继又走了一段路,当他们走到望月亭时,郑镖头唤来薛志,说道:“阿志,今天天色已晚,我看大伙也都累了,再走也走不出紫云山了。大家养好体力,为防意外,今晚兄弟们就在此落脚吧!你和阿成去安排一下,一定要确保雇主的安全。”


   沙夫人以及子女的行动会受到长虹镖局的保护和限制,但张同、张异两兄弟是特殊的随行人员、行动自由,薛志也将他们打算在此安营扎寨的情况告诉了张同,并笑着说道:“一路上有张大侠的护送,绿林强盗不敢下手,无不望风而逃,我们镖局得以保平安。如今何不趁此机会游览一下紫云山?”


   张同张异二人也并非不识趣之人,知道长虹镖局有要事相商。


   别人虽然不拿自己当外人,但自己不能不拿自己当外人。因为外人就是外人,有些别人内部的消息最好少听。


   这就是江湖中为什么爱管闲事的人总是死得早,识趣的人活得更长久的原因。


   张同张异两兄弟望着长虹镖局伙计们井然有序地忙着,他们一路走来,本就对长虹镖局的安排很放心。于是,两人辞别大嫂,游山而去。


   但他们并没有走远。


   镖局一干人马分工也很简单。


   二十名镖师分成三班值夜,每班四人,分别由杨旭、薛志、李进成带领。剩下八人,有四人比较辛苦,彻夜不眠,他们由郑镖头带领,四处查探有无可疑人物。


   郑镖头也是老镖头了,押镖经验丰富,四方也都吃得开。哪里多强人出没,哪里安全,他甚至根据地下泥土的松软和空气中散发的味道就可以辨别出来。


   “六奇阵”则与另外手持弓箭、盾牌的四名镖师贴身守在沙夫人母子三人旁边。一旦气氛不对,他们则带领沙夫人向南边的少室山撤退。


   李进成对此次的布防安排十分满意,甚至打趣地对郑镖头言道:“郑太叔,您老辛苦了!我看您老的安排十分妥当,就算我师父和司马师伯联合来劫镖,恐怕也讨不了好。至于其他人嘛!我看,嘿嘿!还有谁吃了雄心豹子胆,敢来夺镖。”


   郑镖头听到赞赏自然心悦,但不能在晚辈面前失礼。只见他怒眉微皱,微笑着轻责道:“阿成,俗话说‘事不可做得太绝,话不可说得太满。’”


   李进成一个劲陪笑。


   郑镖头指了指南边,说道:“远的不说,就连北少林四大神僧随便来两个,或者武当三剑客齐来,要是你师父不在,恐怕咱们也招架不住。”


   李进成哈哈大笑,言道:“幸亏和尚、老道不劫镖,再说女人和孩子他们截去也没用啊!”


   旁边一直一言不发的薛志接道:“和尚、老道不劫镖也说不准,要看镖物是什么,你要是把他们的《太祖长拳》抢了,佛家人难免不动嗔怒,再说和尚老道截女人也未必就没有用。”


   说完,三人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李进成正了正色,又问:“太叔,听说师父、师伯的武功不在少林四大神僧之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郑镖头觉得这个问题比较难以回答,说道:“四大神僧之首罗汉堂首座心戒大师和你师父是方外之交,就连方丈大师也和你师父是朋友,他们并没有斗过。我猜测他们武功应该在伯仲之间。”


   大家都知道,能接下北少林方丈心静大师‘一禅指’的人本就没有几个。就连莆田南少林净空方丈都不行。


   李进成听到这个答案并不满意,无奈地叹了口气,他记起司马虹师伯上次的话“阿成,不出十五年,你一定可以达到你师父的修为”。不知不觉发出感叹:武学真的会有一个制高点吗?达到了就没办法再提升吗?


   不过,郑镖头接下来的话使得李进成又振作了、愉悦了起来。


   郑镖头接着言道:“上次四大神僧之一心智大师曾因一点误会在白云山被你司马师伯踢伤倒是真的。心智大师的拿手功夫正是少林七十二绝技的‘锁骨神腿’。”


   李进成听完拍了拍手,大笑着走开了。似乎他此时对自己的武功和前途又增添了几分自信。


   初更不到,天便黑了下来。放眼望去,黑云压林,凭肉眼已看不清红叶原本的颜色了。


   望月亭并非处在紫云山的最高点。


   杨旭轻跨两步,八尺多高的亭子一跃而上。他先扫视一圈整个紫云山,后缓缓将目光投向了高悬空中镰刀状的物体。


   亭下,郑镖头、薛志、李进成正忙着和镖师们一起打扫、铺被,并向镖师们嘘寒问暖。只因他们三人衣物虽不厚,但有内功护体,可以御寒。


   镖师们则不一样了,他们虽然一路步行,一日几十里的山路不在话下,但一来功夫不够深厚,二来几十里奔波,多有乏意,自然更冷。


   李进成手在忙着,嘴巴也没有闲着。他指着安阳宫方向,向薛志问道:“师兄可看见了安阳宫后面的一面三尺长、两尺五寸宽的黄旗吗?”


   薛志目力极佳,天虽暗淡,他仍可模糊看见四周景物。但那面黄旗处于安阳宫后侧,望月亭在紫云山山腰。放眼望去,黄旗刚好被宫殿所挡,以至于薛志无法看到。


   但薛志以前来过紫云山,知道安阳宫后面有一面黄旗,于是点点头,问道:“怎么,师弟,这面旗难道有什么说法吗?”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长虹镖局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