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小公子北上少林寺
老禅师面壁达摩洞
望君烟水宽,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话说贾宝玉从悟缘大师手中接过书信之后,便和李自成等人一齐出了觉海寺往北方的少林寺而去,走到龙潭渡口时,只见这万里长江涛涛东流,不舍昼夜。李自成对贾宝玉说道:“贾老弟,这次上少林寺,必能练得绝世武功,为父报仇,愚兄还有要事在身,就不随你一齐去少林了,望贾老弟多多珍重。”
贾宝玉听了,叹道:“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都是太匆匆,今日一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和李兄重聚。”
李自成答道:“贾老弟不必感慨,这山高水长,有缘的话,咱们自然会有相见之日。”
那边张献忠又道:“咱家也回蜀中去了,也在此别过了。”
于是几人洒泪道别。贾宝玉和茗烟二人一路北上往嵩山而来,二人行了数日来到山下,只见山门上写着“少林禅寺”几个大字刚劲有力,门前有两个小和尚在打扫道路,茗烟上去说道:“二位小师傅,我家主人受人引荐来拜见少林主持玄空*师。”
二个小和尚听了,问道:“是受何人引荐啊?”
茗烟答道:“受觉海寺主持悟缘大师引荐。”
两个扫地的小和尚听了也不感怠慢,便答应了一声道:“那么施主在此稍候,我等去通报一声。”
二人拿着扫把进入寺中,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寺中出来一个身穿迦裟的高僧,见了贾宝玉二人,双手合十道:“二位施主请跟我来吧!”
贾宝玉答应了一声,便和茗烟进入寺中,只见此寺规模宏大,气态不凡,寺中僧众很多,一路上还看见许多武僧在空旷地上练武,在练拳的,练棍的,练剑的,练九节鞭的,个个虎虎有力,神手不俗。
贾宝玉一路上看得眼花缭乱,他们随着那个高僧往大雄宝殿而来,又问道:“大师也是寺里的高僧吧!”
那高僧笑道:“老纳只是一个值日的僧人而已,有什么高不高的,我们方丈玄空大师才是真正的一流高僧。”说着几个来到大雄宝殿之中,贾宝玉抬眼看去,只见一座巨大的佛像位于大殿正中,贾宝玉也不知道此佛是谁,再看佛像下站着一个年迈的高僧,神态庄重,气度不凡,让人一看便知道是个得道的高人。
贾宝玉连忙过来施礼道;‘后生贾宝玉参见少林主持。”一面又将怀中
悟缘大师的信拿出来递了上去。
那老主持玄空大师打开书信一看,道:“原来是老友悟缘大师引荐来的人,想必一定错不了,但又不知施主是否要戒度呢?”
贾宝玉听了,心里明白这戒度之意,是问自己是否要剃发出家,还是仅仅是带发修行,做个少林俗家弟子。贾宝玉一想:假如自己出家了,那么大观园中的林黛玉等人该怎么办呢!还是做少林俗家弟子的好。想罢,贾宝玉答道:“在下暂时想当少林俗家弟子。”
那玄空*师听了,微微一笑道:“这样也好,佛度有缘人,老纳看施主六根未尽,尚在五行之中,还是带发修行的好。按本寺惯例,新入寺之人先去烧火房修炼三个月。圆空啊!带这两位施主安顿了以后去烧火房吧!”
旁边那个叫圆空的大和尚答应了一声,对贾宝玉道:“施主请吧!”
贾宝玉也没想到少林寺还有这样一条规矩,新入寺者还要先去烧火房修炼三个月,这一听便知道是让自己去当三个月的烧火僧人。贾宝玉一想自己从前在大观园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个大少爷从来不干粗活,没想到如今来到少林寺中却还有先去干粗活,心中有些失落感。但又一想:既来之,则安之。没什么大不了的,咬咬牙就挺过这三个月,然后学得一身武艺就可以扬眉吐气,为父报仇了。于是贾宝玉虽然有些不满意,但也只好随着圆空大师出了大雄宝殿,先在后厢房安顿了下来,换了一身僧服,然后又随园空大师来到烧火房,那圆空大师把二人带来之后,向烧火房管事的和尚一说,那管事和尚打量了贾宝玉,茗烟二人,心想:此二人长得细皮嫩肉的,也不像是干粗活的人,想必以前养尊处优。便对二人道:“我说你们两个小子都会干啥活啊!”
贾宝玉一听这人说话还真傲慢,有心发作,但又一想:这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便陪笑着说:“咱们初来乍到,还请师傅多多关照。”
那和尚听了,似乎感觉还不错,便吩咐道:“那你们就随其它僧人去山下提水上山好了。”二人答应了一声,拿着两个水桶跟着其它几个和尚一起往半山下的泉水走去。
原来这少林寺中的水源位于山的半山腰,离寺还有几里路,寺中僧人平日所饮之水,全靠小和尚们从半山腰用水桶提上来。不过这少林僧人下山提水,可是既锻炼了臂力,又锻炼了脚力,是练习武术的基本功之一,大有妙处。但贾宝玉二人又不知,还以为管事僧人让他们去当苦力,心中一百个不愿意,但出于无奈,也只得每人提着两个水桶往半山腰而来。二人行走于山间,听山间鸟啼禅鸣,空气清新,又看一个个小和尚,个个都蛮有阳刚之气,和大观园中的那些阴柔的小丫头真是有天壤之别。
贾宝玉对茗烟道:“我看这大观园中美眉太多,阴柔有余而阳刚之气不足,日久则衰,久居不宜。反观此少林寺中皆为男僧,个个身强力壮,阳气充沛,实乃修身养性的好去处也。”
茗烟答道:“主人说的好,那大观园中成天一群婆婆妈妈,叽叽喳喳,成天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来闹去,啥意思也没有,整天和一群小丫头泡在一起,要多无聊就多无聊,成天还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老是愁眉苦脸,好像别人上辈子欠了她什么相思债似的,又像是死了男人的小寡妇。”
贾宝玉听了茗烟这通话,心里知道他在说林黛玉,心中有些好笑,心想:这茗烟说话也太刻薄了,怎么尽在背后给人穿小鞋,有点损,但又一想也不是没有道理,便忍不住哈哈大笑道:“你在说谁呢!怎么那么损呢!”
茗烟一看贾宝玉还被逗乐了,便有点自鸣得意的借题发挥道:“我看大观园中的某些人纯粹是社会的寄生虫,啥意义都没有,一点存在的价值都没有,还不如山野之中的俗人活得开心自在。”
贾宝玉答道:“我看你小子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山野之人,成天为生计而奔波,难道个个都活的很潇洒吗!有许多人谋生也是很艰难的,大观园中之人虽然是整天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但毕竟衣食不愁,生活安逸啊!”
茗烟听了,一摇头道:“行了,咱们不扯这些事情了,这山间风光优美,我们不如趁机在山间游玩一番吧!”
贾宝玉听了,道:“上面派咱们来提水的,又不是来玩的,被上面知道不太好吧!”
茗烟道:“咱们又不是来寺中做苦力的,咱们是来学武艺的,干这些提水的活多没劲啊!还不如在山间好好游玩一番。”
此二人都年少贪玩,便忍不住扔了水桶在山间东游西逛了起来,其他小和尚也不知这二人的底细,也没人来管他们,二人瞎转到了后山之中,只见远处山崖下有一个山洞,茗烟十分好奇道:“咦!这是什么地方,里面会有些什么东西呢!”
贾宝玉道:“这山上的洞中可能会有大狗熊,当心它跑出来咬你屁股。”
茗烟道:“瞎讲,狗熊一般都躲在树洞里的好不好,这山洞中必有奥秘,不如进去一探究竟。”
说着他三步并作两步的跑到洞口,伸长脖子往洞中看了半天,也不敢进去。贾宝玉在后面笑道:“你个胆小如鼠,在洞外探头探脑也敢进去,有啥用,看本少爷进去一探究竟。”
说着贾宝玉走进洞中,茗烟见状也跟屁虫般跟了进来,只见洞中有一块石壁,借着微弱的光线,隐约可见石壁上有一个人形的黑影,再看石壁下赫然有一个老僧人身着粗布僧服,正在闭目打坐。
贾宝玉见了,吓了一大跳,心想:这个人真有点怪,干嘛坐在这个黑不隆咚的地方,在干嘛呢!”
便走过来仔细打量起这个老僧人,好像是在研究某个怪物一般。谁料这个老僧人突然开口说道:“那你们二人为何来干扰老衲静修,来此做甚!”
贾宝玉一听,这个老僧人闭着眼睛也能知道自己二人进来,心中感到十分意外,便道:“在下乃是少林俗家弟子,来山中游玩,偶入此洞,打扰了你修炼,多多陪罪了。”
那老僧人一听这贾宝玉说话还蛮有礼数,便又道:“老衲在此洞中面壁修炼已有十八载了还从来没有人来洞中和老衲聊天解闷,今天看来啊你我有缘,不知你是何来历啊?”
贾宝玉答道:“在下贾宝玉,乃是荣国公之后,户部员外郎贾政之子。”
那老僧听了,道:“原来是故人荣国公之后,老衲在三十年前曾经和荣国公在关外共同征讨过瓦刺,当年在大漠中荣国公还曾救过老衲的命呢,今日巧逢恩公之后,实在是巧啊!”
贾宝玉听了,心想:没想到自己的祖上当年还有那么威,还去远征瓦刺,便十分高兴的道:“原来高僧是祖上的战友,失敬,失敬,但不知为何会来此洞中面壁呢!”
那老僧长叹一声道:“这说来话长,一言难尽啊!老衲后来在官场上得罪了一品伯李成梁,被贬去凉州镇守边关,老衲后来借酒浇愁,却不料又被瓦刺骑兵偷袭了关隘,老衲无颜再回京师,怕丢不起这个人啊!便来此少林寺出家。老衲自幼好饮酒,一日在寺中偷偷饮酒,被人举报被罚在此达摩洞中面壁思过。”
贾宝玉听了,道:“原来如此,没想到这便是江湖中大名鼎鼎的达摩洞,在下看了半天,也看不出此洞有何奇特之处。”
那老僧道:“此洞相传是当年少林开山祖师达摩老祖从天竺国来中土少室山的修炼之处,达摩老祖以一苇渡江之后,来到此洞中日夜潜心修炼,久而久之,此洞中就有了他的一个倒影在石壁之上。”
贾宝玉听了又往石壁上一看,道:“果然有哦!真神奇,不可思议!”那老僧又道:“当年达摩老祖在此洞中还悟出了一套达摩剑法,分 为七十二路,乃是少林绝学之一,公子你若有心学此绝学,老衲可以传授给你。”
贾宝玉听了喜出望外,连忙拜道:“在下愿意拜大师为师,敢问大师法号?”
那老僧道:“老衲法号应远,还算不上啥大师级别。”
贾宝玉道:“大师莫要过谦,从大师神奇之经历,足以那应远大师淡然一笑道:“老衲既已归依佛门,那是人间的一系列俗名俗利又有何用呢!统统是过眼云烟而已。”
贾宝玉答道:“大师果然是化外高人,禅悟万物,吾辈望尘莫及也。”
应远大师微微一笑道:“你过奖了,这佛法又分大乘和小乘之分,大乘以济世救国为宗旨,小乘以独善其身为宗旨,希望你学成达摩剑法之后能够济世救国,成为一个保家卫国,驱逐外敌的斗士。”
贾宝玉答道:“学生时刻铭记大师的教诲,一定将此少林武学发扬光大,为国出力。”
应远大师又道:“你也是将门之后,不知在武学上面可有基础啊!”
贾宝玉听了,无奈的一耸肩笑道:“说来惭愧,学生自幼在大观园中和一群小丫头吟诗作对,对于这武学嘛几乎是一窍不通,不知现在学是否还来得及呢!”
应远大师听了,道:“你既为将门之后,荣国公当年也是一员虎将,威震八方,为何你父辈不教你武术呢!”
贾宝玉一挠头道:“这我也不太清楚,可能是朝中重文轻武的风气所致吧!”
应远大师长叹一声道:“大明朝如此轻视武人,可谓是国虽大忘战必危,看来大明的江山气数已尽矣。”
贾宝玉听了,心想:这种话在外面可不能乱说,否则有灭门抄家之祸,便连忙转换话题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如今国难当头,辽东后金日益强大队中原虎视眈眈,正正是忠臣良将建功立业之时,只是学生生性鲁钝,不知现在习武是否还来得及。”
应远大师答道:“有道是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只要你潜心苦练,那么练出一身惊世骇俗的武功也并非不可能的。”
贾宝玉听了大喜,便欣然开始向应远大师学习达摩剑法,那应远大师在达摩洞中也十分无聊,便开始天天传授贾宝玉武功,从最基本的马步练起,如此寒来春去,一晃三年过去,贾宝玉经过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少林达摩剑术。后来又在少林寺中的红楼藏书楼的地下室中找到了一本武功秘籍《黄帝武经》,苦练了一番功力深不可测。那茗烟也在旁边耳闻目渲,竟然也学得一些皮毛,也练得一些武艺,对付几个街头小混混小毛贼之类也不在话下,二人一看大功告成,心中又有点想念大观园中的亲人朋友,便告别应远大师,准备回家和家人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