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书名:红楼大侠 作者:夏雨修仙 本章字数:4536字 发布时间:2022-10-05

第十三回

老汗王兴师攻宁远

袁崇焕临危守危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绸,万骑卷辽东。”

话说就在贾府上下都沉浸在元春之死的悲伤之中时,边关又传来八百里急报,那后金老汗王奴尔哈赤,人老心不老,率着二十万八旗铁骑横扫辽东,直取边关重镇宁远城,一时间京城中的街头巷尾,人人都在议论此事,并且把后金奴尔哈赤说得神乎其神,如同天兵天将一般,仿佛转眼就会杀到京城之中。

再说天启皇帝也从太监口中得知此事,他一听情势不妙,把手中的木匠工具往地上一扔,道:“传旨升殿议事!”下面太监连忙应声道:“遵旨!”于是太监们传旨下去,将各文武大臣都宣上金銮宝殿议事。那天启皇帝脱了木匠服换上了一身龙袍,像模像样的端坐在龙椅之上,见百官们三拜九叩首礼毕,便开口道:“众卿平身,现边关来报后金草寇来犯我边关重镇宁远,不知诸位爱卿有何退敌之策啊?”

下面文武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人出来请战。

天启帝见了,怒道:“你等这些饭桶,平日食君奉禄,到了危急之时,个个都装聋作哑,实在是岂有此理!”

这时兵部尚书孙承宗出班说道:“微臣保荐一人,由他出战必可击退后金大军。”

天启帝忙问道:“孙爱卿快讲何人有此能耐能御敌于国门之外!”

这孙承宗字绳,号恺阳,河北保定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年少时曾仗剑出行关外,通访边关要塞,对边关军事了如指掌。只见他答道;"兵部主事袁崇焕,可担此大任。”

“袁崇焕!”天启帝想了半天,问道:“朕只听说兵部有个才子主事叫陈子龙的,善长作词曲,却从来未听说过什么叫袁崇焕的,此人靠不靠谱啊!”

孙承宗答道:“这袁崇焕虽暂时还不出名,担此人熟读兵书,精于韬略,善于排兵布阵,并有一腔报国之心,可以重用。”

这时孙承宗的死对头礼部尚书陈新甲却出来道:“此袁崇焕只不过是个无名小卒,由此人挂帅御敌,岂不是让后金人笑话我大明无人矣!”

孙承宗争辩道:“陈大人莫要这么草就乱下结论,自古英雄莫问出处,而今国难当头,正乃用人之际,应当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才可以挽狂澜于即倒,扶危厦之将倾。”

陈新甲听了,又讥笑道:“听说那袁崇焕只是一个文弱书生而已,从无领兵作战的经验,会不会是当年的马稷呢?”

孙承宗听了,心想:这死对头陈新甲是有心跟自己作对,无论咱推荐谁,可能他都会找出一些理由加以反驳,真是无聊之极,便开口说道:“统军打仗,靠得是运筹帏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光靠匹夫之勇是没用的,君不见前朝猛将刘铤如此神勇,还不是丧师于萨尔浒战场,微臣愿以身家性命担保袁崇焕领兵出征。”

天启皇帝在上面听了半天,见二人吵个没完,便道:“二位爱卿别吵了,既然兵部孙爱卿全力担保袁崇焕为帅镇守宁远,那朕不妨就让他去试一下吧!这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但愿他能不负皇恩,击败后金草寇,报国安帮。”于是这天启帝下了一道圣旨,任命袁崇焕为宁远镇抚使,率八万大军去镇守宁远。

这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虽是个书生,但自幼却饱读兵书,他率军来到宁远之后,命城外的明军全部撤回城中防守,又命众人烧掉城外民居,将城外的百姓迁入城中,坚壁清野。然后日夜派人加固城墙,还在城楼上架设了五十门威力巨大的红衣大炮。这时手下副将祖大寿问道:“袁大帅为何在城上架设那么多大炮,这大炮真的那么好使吗?”

袁崇焕微微一笑道:“祖老弟你有所不知,这后金五行属金,而这火炮正好是以火克金,所以有这些大炮防守,后金就是人再多,马再壮都是有来无回,白白来送死!”

祖大寿听了半信半疑,心想:咱们大帅怎么搞得像江湖术士一般,打仗靠得是真刀真枪的较量,搞什么火克金这套,太不靠谱了。万一将来后金把国号改了,改成带水的字,那么这水克火,到时岂不是把朱明给灭了。但他又不敢乱说,便含糊其辞道:“大帅英明,卑职明白了。”

这时参将赵率教又道:“万一后金军来了,来个围而不打,将宁远城围个一年半载,这城者中无粮,岂不是还是死路一条。”

袁崇焕听了,笑道:“赵将军过虑了,那努尔哈赤老贼自持纵横辽东三十年,难逢对手,又怎么会把本帅这样的一个白面书生放在眼里,他必会率重兵功城,到时候城上大炮齐发,让后金人马血肉横飞。”

赵率教听了,心想:“这袁蛮子口气还真大,不会是吹牛吧!”这时袁崇焕又下令道:“传令三军在城上固守,有私自出城者灭三族!”众人抱拳齐声道:“遵命!”

再说努尔哈赤大军出了辽阳城,过了东昌堡,一路如入无人之境,直扑宁远城而来,只见二十万后金铁骑身着红,黄,蓝,白四色服饰浩浩荡荡杀了过来,将一座小小的宁远城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努尔哈赤踌躇满志,幻想着自己大兵所指,那书生袁崇焕必胆怯开城投降,自己趁胜直取山海关,进而攻取大明京城,坐上大明皇帝的金銮宝殿。这努而哈赤空想了一番,便派降将李永芳去向城中喊话劝降。

李永芳来到城下,高声喊道:“城中军士们,你们听着这次后金汗王亲率几十万大军兵临城下,破城指日可待,你们如果愿意归降后金军,保证一个不杀,假若你们敢负隅顽抗,那城破之后,鸡犬不留!”

城上的袁赤焕听了,开口骂道:“李永芳,你这个软骨头,狗汉奸,你父亲李成梁何等英雄一世,没想到你却背主投敌,还有面目来阵前献丑,你父亲若泉下有知,也会气得七窍冒烟不可!”

李永芳听了,满脸通红,又一时语塞,便拍马回营去了。努尔哈赤闻报,骂道:“李永芳真是个饭桶,传令让孩儿们攻城,踏平宁远城,活捉袁崇焕者赏黄金万两,美女十名。”下面的牛录们连声道:“遵旨!”这时那皇太极听说父汗下令攻城了,便忙于在父汗面前表现自己,只见他率着几万两黄旗人马率先杀到城下,先一阵乱箭向城楼上射去,然后又组织了一些勇士身披重甲,抬着云梯攻城。

城上的袁崇焕见了,一声令下,城上的明军立即向城下开弓放箭,城下的后金军中箭倒地者无数,但仍有许多后金军踏着同伴的尸体向城上攻来,这时后金皇太极又派了一队铁甲军,人人身披几层铁甲,推着大铁攻车,车外以生牛皮蒙住,内藏军士工兵,手拿长楸铁铲,强行靠近城墙之后,乱挖乱掘城墙之墙脚。

袁崇焕在城上见了,心想:真没想到这后金军也玩挖墙角这一套,真是不学好,也不知是谁教他们的,看来这蛮夷之人也不可小瞧,其军中也必有能人也!”

原来这挖墙角之术,乃是后金军中谋士范文程所独创的战术,这些后金的工兵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都早已掌握了掘城之术,不但技术熟练,而且还干得十分卖力。不多时,宁远四周十余里的城墙墙角已经被挖得千疮百孔,袁崇焕连忙命人取来秘密武器“万人敌”,这“万人敌”是在棉被中包着火药,再以火箭点燃,一旦爆炸像一个超级大鞭炮一般,威力无比。

城上守军将此“万人敌”投下,又用火箭点燃,城下的后金军也不知厉害,顿时被炸死无数。

这时在城下督战的皇太极一看城下一片火海,八旗子弟伤亡无数,一皱眉头,便问身边的谋士范文程道:“范先生,如此强攻我看是进展不大,不知有何妙策啊!”

范文程想了一下,便道:“明军所依仗的火器也,我军不如暂停攻城,等到雨天之时再攻则城上明军的火器都成了装饰品,毫无用处。”

皇太极听了,心想:这样说也对,但不知何时才会下雨,但愿早日下雨,好攻克此城。于是皇太极便传令退军,然后回来向努尔哈赤禀明情况,努尔哈赤听了,心想:没想到这书生袁崇焕还真有两下子,强攻坚城伤亡太大,智者不取,还得保存力量将来攻打山海关等处,也不能把精兵锐卒都撂在这里。于是努尔哈赤便同意道:“既然如此,那大军就先休整几日,待日后再攻打宁远城。”

皇太极应道:“儿臣遵旨!”再说那袁崇焕在城市见后金军退了,总算缓过一口气来,心想:这后金军听说是骁勇无比,但毕竟也是肉体凡胎,也经不起火器搞几下。这时身边的参将赵率教又道:“我看着后金军决非是想传说中说的那样只会硬打猛冲,万一他们用些诡计,比如我军所持的都是火器,万一他们在雨天来攻,那么咱们的火器岂不是成了摆设。”

袁崇焕听了,也有点心慌,便对赵率教说道:“赵将军所考虑到也极有道理,我军是孤军一支,恐怕是孤掌难鸣,还是要派人突围出去向朝廷搬些救兵来,这样里应外合,才能大破后金草寇,取奴尔哈赤老贼的项上人头。”

赵率救听了,便道:“卑职不才,愿意突围出城回京城搬救兵。”

袁崇焕看了赵率教一眼道:“本帅知道赵将军武艺出众,但这后金军几十万大军,你又如何能够突围而出呢?”

赵率救笑道:“元帅有所不知,卑职自幼练得一身踏雪无痕的绝世轻功,过后金军营寨如入无人之境一般。”此言一出,旁边的副将祖大寿立即嘲笑道:“老赵头,你别瞎吹了,你轻功真的那么神乎其神,那你干脆潜入努尔哈赤帐中一刀刺死老贼,岂不是更干脆!”

赵率救听了,不快道:“小祖,你这叫怎么说话的,那努尔哈赤据说年轻时是长白山中的猎户出身,武功不俗,并且身边侍卫众多,既使能潜入他的帐中,也很难刺死他,他不会躲,不会跑啊!”

袁崇焕一听这二人较上了劲,便笑道:“二位将军莫要伤了和气,如今大敌当前,既然赵建将军有心突围出去回京城搬救兵,那也不妨一试,只是赵将军要多保重啊!实在冲不出去救回来好了。”

赵率教却满不在乎的说道:“大帅放一百个宽心,这没有金刚钻还不揽磁器活,您就瞧好吧!”于是到了晚上天黑之后,这赵率教换上黑色的夜行衣,在夜色的掩护之下,飞身下了城楼,偷偷溜进后金营寨,施展轻功躲开后金军巡逻的士卒,向外跑去。他路过努尔哈赤的中军大帐,一时好奇,偷偷在其帐外停留了一下,望内一看,只见努尔哈赤正在帐中看《三国演义》。

赵率教心想:自己是否真的像祖大寿所说的那样溜进去一刀刺死这个老贼,那宁远之围岂不是解了。他正在作内心思想的斗争,这时努尔哈赤帐外的暗哨却已经发现了他,有人大呼道:“有刺客,保护汗王!”再看后金军营中的士卒们闻风而动,纷纷从营帐中冲出来,有些人还在睡梦中,被惊醒之后,也顾不得穿衣披甲,就光着膀子手持刀枪来中军帐护驾,想做个救驾的功臣,捞个大官什么当当。

那赵率教一看行踪暴露了,心想:自己还身负搬救兵的重任,还是完成使命的要紧,这努尔哈赤的老命来日再来取之。想罢,他便亮出腰刀,砍翻了几个后金士卒,又施展其“踏雪无痕”的轻功,三晃两晃便消失在夜色之中。

那些后金士卒这黑灯瞎火的在自己军营中也不敢乱放箭,也追不上赵率教,都只是簇拥在努尔哈赤的帐前,争当救驾的功臣。

这时皇太极闻讯赶来,问这些士卒道:“刺客何在?”

士卒们都说:“好象跑了。”

“跑了!”皇太极骂道:“你们这么多人竟然抓不住一个刺客,你们都是吃干饭的啊,一群饭桶。”

那些士卒本来是想来当个救驾的功臣,却没想到莫名其妙的挨了一顿臭骂,都自认晦气,一个个都灰溜溜的回自己营帐中睡觉去了。

皇太极又下令道:“加强戒备,以后再有刺客潜入营来,你们这些值夜的士卒都可以去死了。”下面的人都吓得连大气也不敢出一声,这时皇太极又进帐向努尔哈赤请安。努尔哈赤却毫不在意的道:“听说有刺客入营了,在哪儿,让他来见朕比划比划!”

皇太极却道:“那刺客见儿臣率人前来护驾,所以望风而逃了。”这皇太极还真会往自己脸上贴金,那努尔哈赤听了,笑道:“老夫纵横沙场三十年,身经大仗小仗几百次,还怕一个小小的刺客,真是笑话。”

皇太极一听,连忙随声附和道:“阿玛神功盖世,对付个小小刺客那是不费吹灰之力。”

努尔哈赤越发得意,父子二人闲聊不提。

再说那赵率教一路施展绝世轻功突围而出,回到京城兵部,来向兵部尚书孙承宗求援,要知这孙承宗派何人为二路元帅,请看下回。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红楼大侠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