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孙承宗张榜招贤士
贾宝玉挂帅起大军
话说这赵率救施展绝世轻功,一口气跑回了京城,来到兵部向兵部求援。兵部尚书孙承宗闻报,连忙命人将赵率教带到面前,赵率教进来之后,跪倒在地,向孙承宗说道:“孙大人,卑职奉袁大帅之命,前来求援。如今后金二十万大军将宁远城围得水泄不通,袁大帅孤掌难鸣,请孙大人再派一支人马和袁大帅内外夹击,破后金汗王努尔哈赤于宁远城下。”
孙承宗听了,一皱眉头道:“你快快请起,只是如今朝中并无大将,不知派何人出战才好?”
这时旁边兵部主事陈子龙进言道:“在下有一计可以选拔出人才,击退后金军。”
孙承宗看了一眼年纪轻轻的陈子龙,追问道:“你有何计,快快道来!”
那陈子龙不慌不忙的说道:“现在国难当头,而放眼朝中并无可用之才,我们可以张榜招贤,向民间广征奇才异士,这民间历来是藏龙卧虎之地,必有贤才可以为我们所用。”
孙承宗听了,道:“此法倒可一试,只是还要先上奏皇上批准才行。”
赵率教在一旁道:“那就快去请皇上恩准吧!”
于是这兵部尚书孙承宗写了份奏章去向天启皇帝请示此事。天启帝接过奏章一看,也懒得去多想,便大笔一挥的批复了下来。
孙承宗拿到批复之后,便命手下人在城中各要道四处张贴此皇榜告示,向民间招募贤人为国出力。
这皇榜张贴了之后,立即引来了许多无聊路人的围观,大伙看了七嘴八舌的议论了起来,说什么的都有,碰巧大观园中的茗烟出来为主人贾宝玉采购布料服饰,正好路过此出,看见一大群人在围观什么东西,还议论纷纷的,便认忍不住好奇心,也过来凑热闹,看新鲜。
他挤进人堆里一看,只见是一个招贤的皇榜,说是要广泛的从民间选拔贤才,为国出力,建功立业,云云。
茗烟看了,记在了心上,后来他采购完东西回到大观园中,又和贾宝玉闲聊时,无意中提及此事,这言者无意,听者却有心。茗烟把这事当作一种茶余饭后的谈资和贾宝玉说着玩,不料贾宝玉听了还真当了回事,他心想:这可是个好机会啊!不如借此良机进入军界,报效国家为父报仇,重当年祖上荣国公雄风。贾宝玉想罢,便来问过王熙凤的意见。
王熙凤听了,心想:这样也好,重振家族雄风的确是当务之急,就是不知这贾宝玉的武艺如何,上了战场是否会重蹈其父贾政的覆辙,便开口问道:“宝二爷此志可嘉,只是不知这几年宝二爷上少林寺习武,是否真的练成了绝世武功,足以和后金人马抗衡呢?”
贾宝玉听了,答道:“这些二奶奶你放一百个心,咱这三年在少林寺上也不是白混的,得到了山上高人传授一套达摩剑法,对付后金草寇想必是绰绰有余。”
王熙凤听了,也不知是真是假,但又不好去打击贾宝玉的积极性,只得又说道:“既然宝二爷已经练成了绝世武功,那么俗话说这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那宝二爷不妨就去揭皇榜投军为国效力好了,这家中之事我自会料理,你就尽管放心去吧!”
贾宝玉听了,谢道:“那我就去了,家中的老祖宗等人还望二奶奶多多担待着点!”
王熙凤答道:“那是自然,我责无旁贷。”于是这贾宝玉换了身新的行头,带着茗烟来到街上皇榜处,挤进人丛,一把揭下皇榜,对守榜的军士说道:“我要投军,快带我去冰部见孙大人吧!”
那看守皇榜的士兵上下打量了贾宝玉一番,问道:“你可想好了,这揭皇榜投军可不是闹着玩的,没有真才实学可是有欺君之罪的,你肯定行吗?”
贾宝玉答道:“军爷你多虑了,谁没事拿这种事来开玩笑,快带我去兵部见过孙大人。”
看榜的士兵一想:此人看上去倒也像个人物,也不好得罪,便带着贾宝玉来到兵部见过孙承宗。
孙承宗见来了一个俊美少年,长的倒是英气逼人,但怎么看也不大像是个带兵打仗的猛将,便问道:“你是何来历啊?有何本事敢揭皇榜。”
贾宝玉答道:“禀孙大人,在下乃是荣国公之后,神威将军之子,名叫贾宝玉,这次他听说孙大人奉皇命张榜招贤,特来相投,望孙大人能多加关照。”
孙承宗听了,道:“原来是当年朝中老将荣国公之后,失敬,失敬,快看座!”
左右答应了一声,搬出一把椅子让贾宝玉入座,贾宝玉见了,便坐在椅子上。那孙承宗又道:“早就听说你父贾政当年随刘铤将军远征萨尔浒,不幸战死在沙场,今日你又来投军,看来你们贾府上下都是忠君报国之士啊!只是这后金军人马十分强悍,老臣看你长的文质彬彬,恐怕不是那些后金猛夫的对手,去了也怕是枉送了性命,于事无补啊!”
贾宝玉听了,心中不快,心想:这孙承宗看来是门缝里看人,都把咱贾府的人都看扁了,都是自己父亲贾政万能,所以才会有如此一说。便说道:“孙大人不必过于害怕后金军的骁勇,在下这几年在少林寺上勤学武艺,对付那些后金蛮夷之人,那是不在话下。”
孙承宗听了,还是有一丝不信,便又开口说道:“原来贾贤侄也上少林练过武艺,恕老夫眼拙,还真没看出来。这真是真人不露相,只是这为国选拔抗金人才非同小可,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安危,不可草率从事。老夫有一子名叫孙传庭,练过几天三脚猫的功夫,不妨让犬子和贾贤侄切磋一番拳脚功夫,让老夫也开开眼,见识一下少林真传武术的厉害!”
贾宝玉听了,心里明白,看来孙老头是信不过自己,想让他儿子孙传庭来考验一下自己,这比就比谁怕谁!便欣然同意道:“孙大人果然思虑周详,晚生敬佩,愿意参加比试,只是这比场上刀剑无眼,怕伤了孙公子到时候伤了和气,不太好吧!”
孙承宗听了,心中暗笑:看来这贾宝玉还真是会吹牛,你怎么就知道一定能把我儿子给伤了,我儿子不把你打趴下,已经很好了,真是妄自尊大,目中无人之辈。但这孙承宗室个老江湖,混迹官场多年,城府极深,他当然不会在当面嘲笑贾宝玉,他在场面上的话说的也十分冠冕堂皇,只见他言不由衷的说道:“贾贤侄看来是胸有成竹,老夫就欣赏像你这样有胆有识的青年才俊,到时候比武之时,贾贤侄你不必留情,只管用全力将行,这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一切这冥冥中上天自有安排。”
贾宝玉听了,便答应道:“那晚生尊命。”于是孙承宗命人叫来儿子孙传庭,这孙传庭年纪也不到三十岁,长得气度不凡。他来到堂上见过父亲孙承宗,孙承宗道:“儿啊!听说你平日里也练过几天拳脚功夫,今天这位贾世侄来兵部揭皇榜投军,为父想让你和贾世侄切磋一番,你看如何?”
孙传庭答道:“儿愿意,但不知是比拳脚功夫还是比刀剑对打呢?”
孙传庭听了,看了一眼贾宝玉道:“贾贤侄,你看呢?”
贾宝玉听了,答道:“晚生认为,这上战场杀敌不可能是赤手空拳去的,必是拿着刀剑上阵的,所以晚生认为比试刀剑对打更为实用。”
孙承宗听罢,道:“贾贤侄此言正合我意,只是这刀剑无眼,你们要点到为止,不可伤了和气啊!”
下面二人都道:“遵命!”于是众人来到兵部院中的空地上,孙传庭手使一把银枪,而贾宝玉手中一把名剑太阿剑。贾宝玉刚把太阿剑拔出鞘来,众人就觉得有一股剑气扑面而来,这剑气阴冷无比,令人胆寒。众人暗自称奇。原来这太阿剑当年曾掉入千年寒潭之中浸泡了八百年,后来才碰巧为打鱼的渔夫捞起,后来流入市场被人花了重金收藏,几经辗转后到了柳如是手中。由于这太阿剑在千年寒潭中浸泡了八百年,所以其剑身上充满了冰冷的寒气,能令人不寒而栗,如同来到了一片百茫茫的冰天雪地一般。那孙传庭见了也是吃惊不小,心想:不管此人武艺如何,有此神兵利器助阵,恐怕也不好对付。想着,这孙传庭心中便先有了一丝胆怯。而那老孙承宗却并不以为然,他心想:这贾宝玉小子不知从哪花大价钱买来这样一一把神器来装点门面,想必此人是徒有其表之人,真正的高手又何必非得拿这种骇人的武器来吓人呢!
这孙老头心里想的是这些,嘴上说的却又是另一套,只见他故作惊讶的赞叹道:“真没想到贾贤侄能有这样的神奇兵器,果然是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大明朝后继有人啊!”
贾宝玉听了,道:“孙大人过讲了,一把破剑而已,不必当真了。”这时孙承宗宣布道;“比武开始吧!”再看孙传庭和贾宝玉二人,拉开了架势各举手中兵器战在一处。那孙传庭也是将门之后,也并非是省油的灯,把一一把虎头银枪舞的上下翻飞,寒光点点,如同一条怪蟒一般令人眼花缭乱。
贾宝玉一看此人还真有两下子,也不敢大意,施展72路少林达摩剑法,二人缠斗了三十个回合,难分胜负。按理说这兵器讲究“一寸长,一寸强!”这长兵器比短兵器厉害,因为其攻击的半径更大,它可以打到别人,别人却够不着它,但这具体还要看是谁使,对手是谁,不能一概而论。
孙传庭手中的长枪虽长,但在贾宝玉面前并没占到什么便宜,这贾宝玉的步态飘逸,深谙佛法精髓,孙传庭手中的长枪想伤到贾宝玉一根毫毛是必登天还难。
旁边老孙承宗在后面看来半天,心想:这贾宝玉看来并非是在吹牛,的确有两下子,再打下去恐怕咱儿子要吃亏,当众落败也太丢人了。便连忙大喝一声道:“二位住手,比武结束了。”
二人听了,连忙收招跳出圈外,互相说道:“承认了!”这时孙承宗笑着对贾宝玉道:“恕老夫眼拙,真没想到贾贤侄有如此神奇的武艺,不愧是将门虎子,是我朝之大幸啊!既然贾贤侄有如此本领,那老夫就马上上奏皇上,赐封你为二路元帅,率大军去宁远援助袁大帅,里应外合破后金努尔哈赤大军。”
贾宝玉听了,喜道:“多谢孙大人栽培,晚生一定肝脑涂地报效国家。”
孙承宗又指着旁边的赵率教道:“来来来!贾贤侄我给你介绍,这位是赵率教赵总兵。他刚从宁远城突围归来搬救兵,他对宁远军情十分熟悉,以后你们要密切合作,齐心协力消灭后金草寇,保我大明疆土。”
贾宝玉过来和赵率教互相施礼见过,赵率教道:“如今袁大帅人马被围困在宁远城中,还希望尽快发兵援救为上。这援助袁大帅的重任全仰仗贾公子你了。”
贾宝玉听了,答道:“在下对宁远军务不甚了解,今后还要靠赵兄多多指点才是啊!”
赵率教道:“贾公子不必过于客气,大家同心协力,定能击败后金人马,活捉奴尔哈赤老贼。”
二人交流军情不提。再说那孙承宗又上奏天启皇帝说贾宝玉是将门之后,武艺出众,极有胆睿,忠于朝廷,可以任命为平辽二路元帅率军去解宁远城之围。”
天启帝看了看奏章,又把孙承宗叫到御书房里问道:“孙老爱卿,你所推荐此贾宝玉据说是个膏粱子弟,其父贾政也是个败军之将,用这样的人为帅,不知妥否?”
孙承宗听了,忙道:“回皇上,这贾宝玉虽为膏粱子弟,他为父报仇心切,和后金军势不两立,他率兵去了辽东,必会和后金军决一死战,有道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想那奴尔哈赤虽勇,可惜他年过六旬已垂垂老矣,而贾宝玉年轻为,锐气十足,以我方之锐气去攻打敌方之暮气,必可一鼓作气大败后金草寇于宁远城下,取那奴尔哈赤老贼的项上人头。”
天启皇帝听了这番话也觉得有些道理,听起来也蛮好听的,虽然的确有点夸张的成分在其中,但毕竟也把后金军给编排了一回,满足了自己的自尊心,便一笑道:“但愿如孙老爱卿之言,那就准奏吧!”
孙承宗答道:“陛下圣明!”于是第二天圣旨下来,封贾宝玉为平辽二路元帅,赵率教为先锋,率大军十万一路向辽东宁远前进。这大元帅官居一品,贾府上下闻讯都十分兴奋,大观园中处处张灯结彩,像过大年似的,朝臣们也不管过去有没有交情,都纷纷上府来道贺来套近乎,一时间贾府门前门庭若市。王熙凤心想:这下子贾府中兴有望了,宝二爷当了大官,今后谁也不敢再小看咱们贾府了,多威啊!“她正想着美事。突有家丁来报道:”禀二奶奶,兵部尚书孙承宗带着娉礼来府上提亲,说要为自己的二儿子孙绍祖迎娶迎春而来。”要知后事,请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