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明月在家吃饭。
“人家一号楼的老张家女儿遗民了,去了美国,不回来了。”明月妈妈说话的时候还是有点嫉妒。
明月自然是不理解,“为什么呢,中国不好吗?”
“为啥,人家说,在中国小孩太累,而美国是快乐教育,所以呀,他们去了美国生孩子,让孩子接受美国的快乐教育。”
明月爸爸很难体会什么叫快乐教育,“快乐教育,这是个什么东西?”
明月想了想,“妈,你们希望不希望我接受快乐教育。”
明月妈妈一摆手,“我不知道什么叫快乐教育,反正呀,不看见你学习,我就紧张。”
“要劳逸结合,不能太累,这快乐教育听着挺好,可咱也见不着,搞不懂。”明月爸爸看着明月。
明月觉得还是爸爸通情理,“爸,不怕搞不懂,将来呀,我也去美国,我也在美国生孩子,我看看美国的快乐教育是怎么回事。”
明月妈妈一听怒了,“好了好了,我们俩就你一个女儿,你去美国研究快乐教育,把我们丢国内,老了怎么办。”
“我就把你们接过去呗。”
明月爸爸摇摇头,“还是在中国吧,我可不习惯去美国生活。”
第二天,张校长依然在课间训话。
“我们的同学,应当,德美体美劳全面发展,但这不是快乐教育。我也听别人说过美国的快乐教育,我自己也亲自去过美国,也见过美国的快乐教育,学的东西非常简单,也让我非常着急。美国父母能接受,但估计中国父母很难接受。好,到点了,大家先上课。”
明月笑了,“很难接受,这快乐教育怎么很难接受。”如意想了想,“我不知道,怎么很难接受,东方玉,你不是万事通吗,很难接受是什么意思?”
东方玉也不明所以,“这个很难接受,我没有去过美国,我也不知道这很难接受是什么意思。对,李光启的爸妈有很多同学在美国,问问他,李光启。”
李光启走了过来,“哎,李光启,刚才校长说那个很难接受是什么意思?”
“我听我爸我妈说起过,是很难接受,我给你们举个例子。我爸的一个同学在美国,他们有一个女儿,上一年级,每天的作业都是在字母上涂颜色,把他爸爸着急的,你一问老师,老师说,你家孩子真聪明,一学就会了。”
“这要学不会这不成弱智了。”如意也是第一次听说有这么简单的作业,在中国小孩的印象里,一年级学的肯定是加法了,学的快的都会背九九乘法表了。
“还有更离谱的啊,我妈的一个同学的儿子转学到另一所学校,三年级,校长要面试,让他从一数到一百。”
“第一次听说有这样面试的,”明月睁大了双眼。
“他是中国小孩呀,从一数到一百,很正常呀。数到半中间,人家校长说,很优秀。后来才知道,在美国,小学生上到六年级,还有许多人不能从一数到一百,所以呢,从一数到一百,就成了美国学校鉴定一个孩子是否聪明的方法。”
对于小孩来讲,数数是一个基本功,对于中国的小孩业讲,这不是问题,但对有的美国小孩来讲,还是有一定难度。
“是不是这的说,我现在转学到美国去,就得按照天才来对待。”如意一脸不屑。
“我听说这西方人,个位数的加位也不能口算,也得用计算机,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东方玉说出了很多人听过的传说。
明月觉得不可思议,“不会吧,个位数都不能口算,太夸张了。”
“还真是,”李光启的话令几个人大为惊讶,“我曾经看一个故事,一个中国人到了美国,在一个人美国家庭中,有人出了道题,五加八等于多少,这个中国人脱口而出,十三。”
“可不脱口而出吗,我小学一年级就可以了。”如意笑着说。
“可这美国人不信呢,拿过计算机算了一下,才说,你真是天才,再来个,六加九等于多少,不许胡猜。”
“真无语,我也转到美国去吧,我去了那也是天才少女了。”明月第一次听说这种事情。
晚上如意回到家,看到爸爸妈妈正在看一部外国电视剧,感觉画面很熟悉。
“这可是美国人拍的,这是纯正的美式教育。”爸爸对于美式教育传乎非常感兴趣。
“这应当就是快乐教育吧,如意来看。”妈妈叫着如意。
如意过来一看,想起来了,“成长的灿恼呀,老掉牙的剧了。”
爸爸摘下了眼镜,“在这部剧里,这里的父母也非常关心孩子的成绩,也希望孩子学习好,好象和中国父母产差不多,不象许多人说的那样,美国的家长就不关心孩子的成绩。”
“那肯定了,美国的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哈佛,麻省理吧,家长就是再开通,也不至于希望孩子去烧锅炉吧。”不同国家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肯定是有区别的,但希望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应当是统一的。
“我到时看过一条新闻,说是美国一对教授父母,他们的孩子当了焊工,赚的钱并不少,但我想,父母肯定不会主动让孩子当焊工,肯定是孩子学习不行才那样。”爸爸的话让妈妈大跌眼镜。
“别说父母教授,就是我都不想让自己的姑娘去当焊工。”妈妈的话代表了大多数家长的想法。
如意突然想到了条新闻,“你们还别说,我那次看到新闻,一个中国女焊工,技艺高超,相当厉害。”
妈妈看着如意,“技艺高超,让你去当焊工,你愿意吗?”
如意摇摇头,“当然不愿意,那样会被明月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