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京紫禁城涵春殿,是嘉和皇帝康中勉的寝宫。
寝宫,睡觉的地方。
嘉和皇帝康中勉是男人,睡觉的地方,每晚也必然有不同香艳的女人侍寝。
男人女人,发自内心的肉体渴望,缠绵与恩爱,谁都离不开谁。
可是太监千安按照皇上的吩咐,每月逢含六之数的日子才会给康中勉翻牌。
昨晚侍寝的便是贵妃邢氏,已于今日卯时轻悄悄地离开。
康中勉素来仁政,且勤于政务的处理,虽然帝国有一众大臣、重臣组成的枢密司协助处理机要,商决国家施政方略,但康中勉依旧再三审核施政方略产生的最终影响。
康中勉之父,也就是上一任皇帝康方愈在世时经常告诫:“帝皇施政并非吃一口快饭,国家政策的不合理之处,或者不协调,甚至某种病态的产生,绝对是逞一时口粮入肚的充饥导致。施政方略就该如同煎熬的药材,即便对症下药不灵光,也该考虑周身的长久调谐和效益性。”
“今天是什么日子?”康中勉富有磁性的儒雅深沉之声再次传入贴身太监千安的耳朵里。
“回圣上的话,今天是冬月十七。俗历上是个超度亡灵的好日子。”
“八德池中莲九品,七宝妙树成十行。朕派了雷音宗的大菩萨前往超度,想必司马温泉下有知也无冤憾了。”康中勉磁性的低沉浑厚声,透着一股威严与儒雅,接着问千安:“奉天省四亿军民对于司马温之死,现今反应如何?”
太监千安弯着稍有体胖的身形,屈身回复:“府衙有呈报,老百姓将司马府里里外外,方圆五十里围得水泄不通,哭声一片。朝歌府出动了衙役驱赶数次未成,也就站在一旁维持秩序了。”
皇帝康中勉闻言,清了一下嗓子后,道:“紧了,松一点。”
“诺。”宫女唯唯诺诺使着玉葱般的手指将系在飞龙舞凤赭黄袍上的碧玉带松了些。
“这就舒服了。”康中勉伸展了一下,道:“看来这些年司马温任职奉天省是得民心的,我朝确实失去了一位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材。”
太监千安示意宫女退下,小步上前,亲自为康中勉戴上一顶冲天冠,道:“请圣上节哀。”
贴身太监千安深知十八天前,正在泰康大殿朝会的康中勉得知司马温遇害,立即罢朝,这在整个汉鼎帝国都是极少见的。司马温之死确实给圣上带来了极为震撼的一面,当然是负面的结果是大于正面的。
康中勉委派司马温在奉天省经营二十二年,以一己之力稳住整个东北七省的局势,本就是康中勉的定海神针,这根神针有着非同寻常的能力。
如今司马温这根神针折断了,即便奉天省一时半会出不了岔子,但是朝廷下派委任后,有谁能够担任奉天省首席行政司司长,兼军控司的任职?
司马延够格吗?司马延有他父亲司马温的能力和格局吗?
这封疆大吏又不是世袭制,奉天省乃至整个东北七省岂能以司马一家之言独占?
枢密司的一帮重臣虽然在这十几天内商讨三十余次,却也拿不出最终的人选,即便有,各方也不能随意推出得意人选。
皇上康中勉是怎么想的,暂时无人知晓。
天下是一盘棋,下棋的是皇上,臣民皆为棋子。
康中勉披起白虎皮衣,看了看涵春殿外未融化的雪,问:“鉄捕和罗白逸的进展到了哪个地区?”
千安小心翼翼地如实禀告:“乾坤武侠罗白逸与鉄捕联手,拔掉了二十一处七弦桐的贼窝,现在应该南下,直奔粤珠省,可主谋恶煞苍鹰依旧没有缉拿到案。”
“这恶煞苍鹰还能够凭空消失不成?”
千安毕恭毕敬地回禀:“圣上,这恶煞苍鹰绝不会凭空消失,此人本性狡黠,而帝国疆土辽阔,可藏匿的地方太多,鉄捕等人只是一时没找到头绪。”
“也罢,那就继续查嘛,传旨二人不要停止,继续搜捕,至于像七弦桐这类的社会毒瘤,该拔掉的时候就不要手软。”素有仁政的康中勉眸子里透着少有的坚定之韧。
“诺!”千安自然会在康中勉上朝后,吩咐下去。
康中勉在沉思中上了九马銮驾,这几日他酝酿一项重要的决定,这个决定是出乎意料的。
康中勉冥冥之中有感,有些不可抗力的存在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趁着自己还有作为之时,给继承大位者多一些佐佑。
紫禁城之大,光是从从涵春殿到泰康大殿就有六里之距,这中间还没有算上三四座弯弯曲曲的河桥。
冬月十四下的雪,比往年的初雪早了些,大了些。
玉带般的河桥横卧百米长的湖面,经过匠工的精心雕琢,优雅极了。
康中勉在銮驾上一眼望去,白雪茫茫,河岸几株百年古柏苍青。
康中勉示意停止前行,下了銮驾,亲走玉带桥,受着刺面寒风,浑然有感。
康中勉刚才在銮驾上又陷入沉思,现今奉天省局势温朗,但这地方大员不可长却缺职。这司马氏,四百年前与帝祖一同开辟帝国亿万疆域,后在武宗时,远贬东北,司马温未死前,但毕竟也是地方实权派军佬,虽未曾有逾越忌事,但这天下毕竟是康家的天下,四亿军民哭司马,那这东北还有朕的存在吗?
康中勉立在河桥,吩咐太监千安:“拟旨,待司马温今日下葬满百天后,司马延留朝歌府守孝两年,期满官升少军司,回裕京军控司总部任职吧,至于整个司马氏族,荣耀回归南蜀,带着司马温的灵牌叶落归根。”
千安不懂,细细品味也许就会懂,但千安真的不需要知道太多。
十个月后,汉鼎帝国四百三十二年,嘉和皇帝康中勉十月薨,年前的遗诏指定皇后第八子康泓彰登基大位。
康泓彰二十九岁执政,正值力强体壮年华,枢密司奉旨于次年改年号为泰兴,本意励精图治,保宏图社稷,巩固祚延绵,复祖宗拓土开疆雄风。
然康泓彰时运不济,泰兴三年,整个东南十二省天灾地害增发,洪涝爆发,百姓流离失所数十亿人。
次年又逢命运多舛,康泓彰北狩摔马伤腿断骨;同年五岁之皇太子康明觉恶病缠身难愈,紧接着十一月又逢韩钩游牧聚兵十八万,攻克东北定边军区。
韩钩长驱直入奉天省三百里掠夺大连府松原郡,又催马疾行三百里,逼临朝歌府,韩钩主帅暗喜汉鼎军力如此孱弱,顿时有了一股可鲸吞汉鼎疆土之雄心。
大连府小将李怀忠率精兵八千尾随追击,待韩钩军队休整时突袭,韩钩军乱,守朝歌府军兵在少尉司马延手疾眼快的率领下,领大梁骑兵、安龙轻甲军合计八万余人,顺势杀出,前后夹击,解此入侵之围。
韩钩得不偿失,浮尸十七万余人,剩余残兵败将不足三千人急退东北定边军区东侧。
天子康泓彰欣悦,决意整顿军务再灭韩钩,后奉天省东北部暴雪,计划受挫,沉入后宫,溺于修行养身,而有九年不理政务。
九年之内,国之内政交于左丞司洪延贯打理,外国邦交之事交于右丞司景玖照处理,除非有重大事件才会出席枢密司会议拍板决议。
君贤则国盛,君弱则国衰,君王犹豫则国摇摆。
官民亦哀,叹哀,期待吾皇振作社稷,亲治这大好汉鼎河山社稷!
--------------------
这章整体结构看似有些急,跳了很大幅度,其实埋了很多伏笔,但情节需要推进。这部凭空构建帝国小说,我编排出康氏血缘图,以供大家更清晰地了解整体结构的发展顺序,光我一人知道,大家看得云里雾绕,那可不行的,。
汉鼎建国帝祖-----康威
↓儿子
康宏成
↓儿子
康定成
↓儿子
康祁镇
↓
九个帝王,伏笔先省略,合计113年
↓非帝祖直系血脉
康贞宇-----康武宗--在位69年
↓(省略四个帝王,暂不交代,康中勉是玄孙辈)
康中勉-----嘉和帝--在位23年
↓第三个儿子,即第八皇子
康泓彰------泰兴皇帝
再次感谢大家的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