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上风上水上上湾
书名:抗战之西北尘梦 作者:苏对月 本章字数:4605字 发布时间:2022-10-10

李志行其实看中了乌小艺的信鸽。以后生意做大了,及时通讯是个大问题,给每个地方配备电台不现实,除了电台之外,这个时代信息传递最快的,怕就是信鸽了,而且成本低。

第二天,志行去拜见井岳秀,说自己店铺已经找好了,希望派人帮自己找找煤矿,井岳秀大手一挥,这个好办,直接派出了自己高级幕僚黄师爷。

黄师爷也是蒲城人,对李志行很客气,陪着志行来到客栈,他这几天的任务,是专职配合李志行找煤矿。黄师爷可是井岳秀身边的人,这位井师兄很给面子。

到了客栈,黄师爷问志行这煤矿怎么找?

怎么找?志行也说不出来,就请黄师爷介绍榆林煤矿的情况。

原来,榆林境内有十几家煤窑,府谷县有8家,神木县有4家,都不大,小煤窑级别的。

“哦,这个么?咱们就到已经开采的煤矿附近去找,这样找到煤的可能性大些。”志行思考了一会说。

这你还用思考吗?这根本就是跟别人抢饭吃!你知道哪些煤矿是谁开的吗?府谷有两家就是我亲戚开的!你要不是井大人的师弟,早就大嘴巴扇你了!

黄师爷怔怔地看着李志行,这家伙就是个愣头青!心下愤怒,却不能表现出来,于是便笑着说“那就去神木县吧,府谷8家神木4家,我们去神木,找到的机会要高一倍。”

府谷8家神木4家,神木的几率就是府谷的两倍?听着好像很有道理,又好像不是这回事,这个高一倍是怎么算出来的?李志行都被搞懵了!算来算去也没算各所以然,就说“那好吧,咱们去神木。”

黄师爷暗笑。

于是,一行人浩浩荡荡,向神木出发。整整一天,才到了神木县城,先住下来。

神木县北边与扎萨克旗(后来的伊金霍洛旗,今鄂尔多斯境内,当时归陕西管辖,为读者理解方便,以后统称伊金霍洛旗)接壤,东边隔着黄河,与山西的兴县接壤,一条窟野河穿城而过,使这贫瘠的高原有了千百年来人类的繁衍生息。

听说黄师爷到来,县城的军政首脑都来接待,军界呢是个排长,叫张德胜,政界呢自然是县长,叫刘子风。军政首脑请黄师爷以及井大人的客人----李志行一众人吃酒席。

在一个破旧的土房内,几张污迹斑斑的木桌边,大家等着上菜。

第一道是“洋芋(土豆)炖酸菜”,油水很少,酸冽得实在是不好吃,志行吃了两口就放下了筷子,黄师爷压根就没吃,只是和县长说话。

第二道是“洋芋烩干豆角”,不象第一道那么酸,所以李志行吃了几口,但是实在寡淡,不好吃。

第三道是“洋芋擦擦”,是洋芋条和面粉和在一起蒸的,除了那位张排长大吃了几口,向大家介绍这个好吃外,客人们都没动筷子。

黄师爷有些不好意思,对志行说“李东家,神木这地方清苦,一年到头洋芋都算主粮,刘县长和张排长也是不易呐,你莫要见笑。”

志行还没接口,刘县长脸上挂不住了,说“还有两个硬菜,还有硬菜!”,又急忙派人去催。

这次很快端上来一大盘,有酸菜、有洋芋、有猪肉、还有鸡块,炖在一起,张排长马上推荐大家尝一尝,说这个叫“猪肉勾鸡”,可好吃了!

黄师爷这才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鸡肉尝了一口,点点头说不错,也推荐李志行尝尝。志行拿起筷子,里面的猪肉都是大肥肉片,于是也夹了一块鸡肉一尝,说“嗯,不错不错,真是美味!”。

真的挺好吃的!刘县长和张排长立刻笑出声来,大家一起动筷子,酒也喝起来,气氛渐渐变好。

最后一道硬菜,是洋芋炖羊肉,这可是真正的美味!大家大快朵颐,觥筹交错,一片欢声笑语。

刘县长和张排长听说李志行是有名的资本家,要在神木开矿,十分欢迎。刘县长表示自己作为地主,明天亲自陪着前往,张排长则表示要派几个兵担任保卫。

志行当然要承情,多谢好意。

吃过饭,刘县长邀请大家到县衙喝茶,众人一起前往。去了一看,县衙也就是几间大点的土房,一个耳房破败得从屋里都能看见天。看的志行心里直叹息:唉!实在是穷呀!

于是志行说,“刘县长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实在让人佩服,小弟不才,愿意捐款两百大洋,为刘县长把署衙修一修。”

刘县长一听大喜,自己实在太穷,全县的财政收入一年也就两千块大洋,还要上缴、还要养活政府人员,实在是穷呀!就急忙说“子风在这里代全县百姓,谢过李东家了!希望李东家能在本县开矿成功!你也看见了,此地民生实在凋苦。”

张排长马上邀请大家到他的军营参观。也是几间土房,三十几个士兵,军装估计已经穿了好几年了,勤快点的还打着补丁,懒的衣服就破着洞,二十几杆老式步枪,士兵又黑又瘦。

唉,这个也不容易,也捐两百吧。

于是刘县长和张排长对李志行更加殷勤,说好明天一起去找矿。

第二天,刘县长不但自己来了,还帮李志行招募了二十几个乡民,各自扛着铁锨和镐头,找矿得挖呀,还是县长想的周到。

李志行给乡民每人每天开5分银元的工钱,乡民们十分高兴,都感谢自己的好县长,5分银元相当于五六十个铜钱呢,这可是一笔大钱!

本来是计划往南,到乔岔沟一带去挖,因为神木现在的几个煤窑就在那里。但刘县长却推荐往北,理由是传说当地人在北边发现过煤,而且乔岔沟那地方既荒凉又缺水,现在开的煤窑都快干不下去了。

李志行看看黄师爷,黄师爷微笑着点点头,那就往北吧。但黄师爷腿疾犯了,不能骑马,于是黄师爷就留在县城,其余人沿窟野河一路往北去。

为啥突然改变了方向?是因为刘县长昨晚接待了一个人,此人是谁呢?原来是井岳秀手下的二营长李福成派来的。

为什么李福成派人来呢?因为他起初听到黄师爷带李志行往神木去了,还没反应过来,后来经人一提醒,马上醒悟,定然是奔着乔岔沟的几个煤窑去的,那里的煤窑有两个是他亲戚开的,不能让黄师爷误导了李志行!于是连夜派人通知刘县长,让李志行的路线远离乔岔沟。

队伍沿河走了约四五里路,李志行就让大家停下来,随便指了个地方让挖,乡民们很卖力,叮叮当当开干。李志行则和刘县长、张排长聊天。

第一个地方挖了两三米深,啥也没有。也没关系,志行又指了一个地方,接着挖。

刘子风看这样不是办法,要随便就能挖煤出来,大家不都去开煤矿了?就问李志行这个找矿有没有什么方法?

志行就说,主要看风水,有矿的地方风水有一定特点,他之前跟一个风水先生学过一些;另外还要靠运气,风水的方法也不一定准,其实运气最重要。

刘子风看着李志行,张了张嘴。本来一听李志行的风水论,他还很有兴趣,想请教一下,再一听其实靠运气,那还不等于没说?

但张排长觉得李志行说的有道理,说还是要到处多挖一挖,运气好就能发大财。

李志行立刻夸张排长悟性高,而且有实干精神!两人就开始互相吹捧。

刘子风看着这两个人,就像看二傻子似的,但李志行是资本家,年少气盛,随你折腾!又不花我的钱!

时间过了挺长,在这个地方已经挖了三个大坑,还是啥都没有。

于是队伍继续往北走。

走了有几里路,李志行又让大家停下来挖,又挖了三四个大坑,没有成果,天也快黑了,就住在一个叫大柳塔的地方。

志行晚上请大家吃饭。这里的伙食太差,不过这里有一片湿地,里面有野鸡之类的,刘东山事先带人去打了几只,晚上正好下酒,所以这顿大家吃的还挺香。

李志行兴致勃勃,跟刘县长问东问西,表示明天要加大密度,一点一点地挖。

刘子风有点不耐烦,他是县长,不能总陪着到处瞎闹,他在县里还有很多事情的。张排长倒无所谓,他那三十几个兵平时打不了大仗,驻扎在这里,纯属震慑小股土匪兼宣誓主权,以及紧急情况下预警用的,所以基本不训练,他有的是时间,和李志行快要聊成了知己。

大家累了一天,一顿酒后都呼呼大睡,可刘县长是个爱民如子的人,他县里还有公务等着,所以有点心急火燎,走来走去睡不下。

第二天大家依旧出发。可这次一出镇子,李志行就让挖,挖了一个还不够,又接着挖。李志行和张排长谈笑风生,刘县长只好陪着,人家还捐了钱呢!

结果第二个还没有成果。

没关系,接着挖,李志行又指了三个地方,这回刘子风受不了了,走来走去,最后灵机一动,说“志行兄,我对你的找矿理论非常佩服,这找矿呢就要靠毅力和运气。据当地人说,似乎就是这里往北一带,看见过煤!我看仁兄可以慢慢挖,切不可错过了发财的机会!不如这样,我将这大柳塔地界以及往北我县境内的采矿权都卖给你,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志行兄你觉得怎么样?”

李志行瞪大了眼睛“子风兄说煤就在这附件或者北边?你把这里的采矿权都卖给我?这可是好事情!不过县里能做主吗?要卖多少钱呢?”

“这个本来县里同意就可以,不过志行兄要不放心,就到榆林井大人那里和道尹大人那里去盖了大印,这样就万无一失,你可以在这里慢慢挖,没人敢打搅你,就算你发了大财,别人也只有眼红的份。至于价钱呢……你看着给。”

张排长也说“这是好事情,是发大财的机会,你一定不要错过了!”

李志行说“子风兄有意成全,志行自然感激不尽,不过价钱还是你说的好,你是地方的父母官。”

刘子风想了想,一咬牙说到“两千块大洋,志行兄觉得怎么样?若挖出来煤你随便采,按卖价的百分之一上税就行。另外,如果以后要开煤矿,附近的地你随便圈,只要没有民户,你盖房子或干什么不拘,不要钱。”

志行大喜,说到“那就多谢子风兄了!我就先不急着挖了,等手续办下来慢慢挖。”说完,又安排赵琦跟刘县长回县里、榆林去办手续。

刘子风算为县里谋来了一块大福利,也终于可以脱身,就带着赵琦回县里去了,而李志行和张排长则相约到湿地去练枪、打鸟,好不快活!

刘子风回到县里,将李志行的情况向黄师爷一说,黄师爷也觉得刘子风能干,一个莫须有的东西能卖两千大洋,真是本事!又看看刘子风穷的叮当响的样子,终于没有起勒索这笔钱的念头,他也终于可以回去了,就一同前往榆林城。

回到榆林,黄师爷和刘子风将李志行的情况一汇报,井岳秀有些迟疑,觉得这样有些对不起自己的小师弟。还是黄师爷会说话,讲了李志行在神木县捐款的高风亮节,说井大人这个师弟觉得陕北贫瘠,大人治理陕北很不易,有意帮衬,就算找不到矿也没什么。

井岳秀一听,觉得李志行也是一片好心,可能觉得神木太穷了,权当捐了两千块!看来这个师弟正如胡景翼所言,非常仁义。也罢,这份情领了,就盖了大印,又让黄师爷带着去盖了榆林道尹的大印,并叮嘱刘子风一定配合。

赵琦得了文书,快马加鞭,第二天中午就赶回了大柳塔。

此时李志行正在和张排长烤野鸡,这个时节野鸡还比较肥,油滴从野鸡身上滴落在火堆里“滋滋”的响,散发着一股香气。志行看过文书,大笑着说“辛苦了,来一块吃野鸡!”。

张排长一边撕着鸡腿吃得满嘴流油,一边喝着李志行从榆林城带的“麟州坊”好酒,觉得这日子真不错,要能天天这样就好了。

李志行一点也不着急,大家又回大柳塔住了一晚上。

第二天,队伍走的远了一些,将近中午,走到了一个叫上湾的地方,李志行让队伍停下来,自己走到一个高处到处看,然后指着一块地方让挖,于是乡民们又挥舞工具干起来。

一个时辰后,挖了一个两三米的大坑,啥都没有。李志行就把乡民叫过来问“刘县长不是说这附近有煤,你们谁见过?”

乡民们纷纷摇头,若见过,自己不早去挖了?

李志行又背着手走来走去,然后往北一些指了个地方,大家接着挖,李志行又去和张排长喝酒。

又过了一个多时辰,有人来报还是啥都没有。李志行头也不回,说挖深点,干事情要有毅力。张排长深以为然,也说挖深点,说不定就有了,有了就发大财了。于是两人继续喝酒。

又过了一会,忽然乡民惊呼起来,喊挖到了煤!李志行和张排长赶快过去看,坑已经挖了五六米深,地下黑黑的,确实像是煤,李志行就让乡民搞点上来,真的是煤,不过不太好,像是煤矸石(一种含煤量不高的石头),李志行表情有点失望。

张排长却劝道“志行兄,有煤矸石就说明有煤,你发大财了!”

“嗯?是吗?我这么说我发大财了!哈哈,得胜兄,你真是个福星呀!”李志行哈哈大笑,简直要跳起来,随后又笑着说道“上风上水上上湾,哈哈哈,上风上水上上湾呐!”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抗战之西北尘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