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实验前整个计划提议过了一年才被世界认可,联合国政府在实行实验的同时郑重的说明了保护星球的完整和人类的安全是首位。这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也在另一个方面保证了计划的实施。我还是一个新兵时曾参观过一次基地,额,也就是博物馆类似的。为了研究更深层的地底和实验的目标(地核),人们为此创造了一种巨型的钻头,也有很多的人会幽默的称这个圆柱体钻头为镐子。钻头的头是尖的,但并不是生活中巨大的圆锥形或者工地打地基的螺旋。它是一种圆柱体,心是空的,在外部的边缘有着螺旋。中间的空心既可以将挖出来的土和碎石向地面运输也可以将运输仓上下移动,而在当时运输仓还只是设想。这种“镐子”的长度约是3000公里,足以保证挖到地底更深层的物质以及地核。
在全球,总共有十三个钻头,他们的分布自然是大国,或者是大国在境外建设的。有一些人甚至设想,并还发图到了网上。在几十年或者几百年后,如果地核真的有能量,全球所建设的镐子足以将让地球如河豚一般。
在更多时间,人们也愿意称这个挖地核的东西为镐子,那当然也只是我国会这么说(之后以“镐子”替代挖地核工具的任何词)。我国则一共有两个镐子,两个都是在海拔低的盆地,至于到底在哪里,我也不太知道,只知道在盆地。
只是路上看到一个类似的东西,我问司机,他说不像,他也不知道
到了机场见到了“同志”才知道新的工位在西藏,这是组织安排的,像我们这种基层员工除了领导制定不能挑选工作地。不过我与领导阶层的一个主任关系好,所以从一开始,我也就一直跟着他,这次自然也一样。
去工位的路上没有什么特别的,我曾看过2000年的机场,现在的机场,甚至更差。虽然镐子基地很多,但是镐子却并没有几个,这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让镐子能够达到钻探进入地核或者输送人员进入地核研究。要干成这两件事第一个条件是要长,第二个条件是要大,防止被风吹倒,第三个是要有物资和修复还有发动机之类的基础设施。而这三大因素组合起来,花费材料就多,尤其是要抗热的材料,花钱就多,甚至有钱没有材料。不过这些还是题外话。
大战五年,机场坏的坏,破的破。只能搞应急抢救来凑合能让机场运行,也就是现在机场还没有之前好的原因。
政府车队把我送到了机场,其中周围都是蒙着布的,甚至车都是进入了机场才放我下来。机场没有玻璃,应该是还在修缮,到了西藏,我甚至中间都没有看过周围景色。看到离奇的事物我通常让自己给出解释,我只能说机场应该是军用,要不然还真是无解之谜。因为我想就连新中国期间搞科学研究都没有这么保密。既然是无解之谜,我也就没有多想,倒不是因为干自己该干的不胡思乱想(组织不允许)这类的原因。平时的问题总是得不到答案,也就懒得想了。
我们楼的前台有一个巨大的壁画,上面有太阳系,还刻意的画大了地球,在右上角,还有一个用渐变描绘出来的简笔画大地核。
我坐在的“工位”其实并不是镐子,也不是镐子的子基地或者仓库。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就是傻子也不太会专门选高原建设一个想挖地核的铲子。
工位的基础设施不好,见了主任也就无从去所了。
我放完东西后,就去到外面散心。到了没来过的高原,总要观赏观赏看看。
一声粗壮却沙哑的声音响起“李子,你来时是不是什么也没看到。”我仔细一想,这应该就是主任——傅筝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