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之间一场压倒性的决战以后,勾践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姑苏城,坐在夫差曾经挥斥方遒的宫殿中,接受来自吴越两国官员的朝拜。那感觉,就如同前任衣锦还乡,在现任面前招摇过市一般,简直太爽了!
伯嚭自然也位列其中,自持昔日曾在夫差面前为勾践百般周旋,犹如救命之恩,面上不禁露出得意之色:呵呵,还是老子有先见之明,不费功夫又得来这一场荣华富贵,伍子胥啊伍子胥,你自认才华盖世,其实就是个糊涂虫而已!
他万万没有想到,那个曾经对自己感激得恨不得五体投地的越王勾践,翻脸竟然比翻书还快,卸磨杀驴都不带给驴喘息之机的。朝堂之上,只听勾践冷笑着对伯嚭说:“伯先生,你可是吴国的太宰,堂堂正正的国级干部,窝在我勾践这座小庙实在屈才,你的君主就在阳山(夫差埋身之地),你为何不相从于地下呢?”
被当着两国官员的面如此这般羞辱,即便伯嚭再不要脸,这朝堂之上也是没法再呆了。伯嚭失神地看着勾践一脸的戏谑,心知此时已经无法回旋,只好红着老脸,颓然地退出吴宫。
当然,追随夫差而去的勇气伯嚭是没有的,这辈子也不会有了,他只能一边咬牙切齿,一边偷偷问候着勾践的八辈祖宗。
吴宫之上,勾践猛然打了几个喷嚏,恼怒地抹了下鼻涕,随即环顾左右说:“这是有人惦记寡人啊!想必是太宰大人对寡人有所不满吧,你们代表寡人送他和他的家人去见吴王吧。”
朝堂之下,范蠡嘴角不易察觉地抽了一下。
伯嚭一生费尽心机,排除异己,不过是为了争权夺利,最后,还是去了自己应该去的地方。
“大王,臣下斗胆问一句,夫差的族人该如何安排?”堂下有人出声问道。
“女子一概送往国都,男子全部送给夫差。”勾践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
朝堂之下,范蠡的嘴角不易察觉地抽了两下。
勾践灭吴以后,片刻都不耽搁,随即大手一挥:传信齐侯、晋侯,寡人也要开会!
越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参与而且是主持了中原会盟。
至此,年逾五十的越王勾践,在徐州与诸侯们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联谊会,宣誓与诸国共同尊辅周王室,因而被周元王姬仁封为“越伯”,当上了春秋时期最后一任霸主。
这场光辉的盛宴,使勾践的虚荣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此后开始效仿夫差,欲北上中原图霸,他兴建新都于琅琊,将大手伸到黄河以北,使越国水军横行于江淮泗济等水域,飞扬跋扈,扬威曜武,威逼宋、郑、鲁、卫、陈、蔡、邾等国君主前往越国,向自己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这种感觉,比衣锦还乡碾压现任还爽!
可是,不好的感觉也随之而来了。
君不知,现任之后还有下任虎视眈眈?
越国越发张扬,越来越频繁的军事行动,到底触动了老牌强国楚国在江淮地区的利益,勾践的外孙楚惠王熊章不乐意了:外公,鱼与熊掌你想兼得?你吃自己锅里的肉就行了,怎么还把手伸到我的饭碗里了?
紧接着,楚军出动,一路尾随越军深入吴地,准备虎口夺食,与越国瓜分吴国。
我损兵折将摘下的果子,你特么想白吃?这我还能忍吗?
勾践说我是可忍孰不可忍,孰不可忍寡人能忍,而且必须一定肯定能忍。
这就奇怪了,勾践自己劳民伤财打下来的地盘,干嘛要拱手送人?难道他人品太好,要复兴周礼,要为诸侯们做一个舍己为人的榜样吗?
这种猜测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勾践正是因为人品有问题,他这个辛苦得来的霸主之位,后世史学界好多人都是不怎么承认的。
其实,这正是勾践在政治上比夫差更加老道、成熟的地方。
就事论事,越国虽然当下风头正劲,但不管怎么说,千年以来,于越都是一个事实上的边陲小国,诸侯们在一起开PARTY的时候,从来没人愿意和他打招呼。也就最近这十余年,于越在勾践、文种、范蠡等人的而几番运作下,才渐渐露出峥嵘,然而其底蕴和根基与老牌大国相比,明显还要差一大截,与他们起冲突,弊大于利。
再者,吴越连年鏖战,不管是越国高层还是两地百姓,都疲了、乏了、累了,家底快被掏空了,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进行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如果非要像夫差那样,明明自己不太行,硬要上去试一试,做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事情,其结果肯定也不会比夫差好到哪去。
想通了这一点,勾践大手一挥:“外孙,别说姥爷不疼你,淮河流域挑几块地,拿着用去,没有七十年使用期。”
接着:“老宋,夫差抢了你多少地盘?哥们这就给你划回去,哥们行走江湖,江湖都称一声‘勾仗义’!”
宋国因此得回大片土地,心中暗说勾践真不亏是“及时雨”。
紧随其后:“鲁侯,泗水以东方圆百里,本王送给你做自留地,别和我客气!”
这是交好鲁国牵制齐国,这一招还算不错。
当然,勾践不叫勾锋,专做好事不留名,诸位该得的好处都得了,投桃报李的道理应该懂吧?
勾盟主因此得到了中原诸侯理论上的认同。
这一时期,勾盟主罢黜邾隐公,震慑秦厉公,出兵伐三桓,扶助鲁哀公,其势力范围已南抵闽中,西接鄱阳,东尽大海,北邻齐鲁,个人事业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范蠡深深知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时候功成身退了。
于是托病辞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据众多野史记载,西施也跟着他一起走了。
走的时候,范蠡给文种留了一封信,说:“越王这个人啊,看面相就不是善类,大长脖子鹰钩嘴,可以共患难,不可同富贵。文兄,风紧,扯呼!”
范蠡一向看人极准,从来没有走过眼,这一点文种是知道的,看完信后心中忐忑得很,便也产生了激流通退的念头。
然而,当文种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以后,家人炸了:
“你说,你是不是想像范蠡那个渣男一样,带几个小妖精去江湖上风花雪月?呜呜呜,老娘我命怎么这么苦啊!”
“爹,放着现成的荣华富贵你不享用,要带着一家老小颠沛流离,你是不是傻?要走你自己走,反正我不走,我刚跟小网姑娘和小红姑娘擦出爱情的火花,我舍不得她们。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
文种本身就有些放不下眼前的功名利率,家人这么一闹,他正好有理由为自己开脱了——不是我文某人醉心功名富贵,实在是家人眷恋红尘繁华,男人啊,有时候真是身不由己。
然而,文种又不敢将生死置之度外,对范蠡的话视若无睹,于是某天在朝堂上,当众对勾践表示:“大王,老臣有病,药不能停的那种,我要请病假!”
这是想暂避风头,静观时局。
勾践当场恩准,旋即向左右使了个眼神。
文种休假以后,朝堂之上针对他的“揭发行动”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最终硬是给他扣上了个谋反的罪名,大王的心思,百官都懂。
这天,勾践端坐在大堂之上,目光炯炯,杀意毕现:“文先生,您交给寡人伐吴九术,寡人只用三种,便血洗勾吴,剩下几种,请您带在身上,此去泉台招旧部,助先王称霸一方!”
说罢,一把大宝剑就扔了过来,与伍子胥当年的场景如出一辙。
文种悔不当初,然而为时已晚,一世聪明,反误了自身性命。
那么问题来了,文种到底有没有反心?
应该是没有的。
那么勾践为什么一定要杀文种?
——呵呵,你才智过人,功高盖主,长期主持国政,国人只知你文种,而不知我勾践,你这样的人不死,寡人寝食难安啊!
——哈哈,范蠡走了,文种死了,以后寡人夫妇在吴国遭受的那些洗不净的耻辱、做的那些不堪入目的往事,还有谁知道!
——寡人当了那么多年的龟孙,如今扬眉吐气,志在称霸,你竟然不支持我的想法,公然和我唱反调,你这不是反心是什么?!
基于以上三点,文种之死已经无可避免。后人对于文种这种“莫须有”的遭遇还是比较同情的,也因为结局如出一辙,遂将他与伍子胥共尊为神,甚至在著名玄幻小说《封神演义》中,我们还能从忠肝义胆的闻仲太师身上看到文种的影子。
此时,历经200余年的春秋时代也走到了尾声。两年后的一个冬天,越王勾践突发疾病,一病不起,死于琅琊。
远在齐国的亿万富豪鸱夷子皮,望着千疮百孔的大周江山,脸色格外凝重:“注定,是这个结局吗?”
关于西施的结局,历史上还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西施自认已经为国尽忠,但夫差对她的百般疼爱确实出自真心,不像范蠡那样带着极强的目的性,因而在两个人相处的那段时间里,西施对夫差日久生情,真的爱上了身边的这个男人,而战争又让她失去了自己的男人。
想到要再度回到范蠡身边,西施深感痛苦,她已然不爱范蠡,也无颜再见范蠡,同时深感对不起夫差,于是带着对夫差的思念投湖自尽。
而据《墨子》、《吴越春秋》以及贾谊的《新书》记载,西施最后死于沉降,是被勾践沉的。
对不起,你知道的太多了!
【开心一刻】
小木偶交了个女朋友,开心,快乐,幸福得很,人都变得精神抖擞了。
哪知在一起还没几天,女朋友忽然决绝地说:“小木偶,我们分开把,你身上的木屑沾到我身上,让我感觉很不舒服!”
小木偶伤心欲绝,就去找创造他的木匠想办法。
木匠听完之后,笑了:“这事简单,我给你张磨砂纸,你回去全身磨一磨就好了。”
几天后,语匠问小木偶:“怎么样,和女朋友和好了吗?”
小木偶一脸的不在乎:“有了磨砂纸,谁还要女朋友啊?自找麻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