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冶金公司归属中央冶金部后,调整到大三线——山西太原和陕西华阴两地。后来去太原的仍称十三冶金公司,去陕西的改称第十冶金公司。
十三冶金公司在山东建设济钢时,合并了原山东省的一个安装公司,统称山东建筑安装公司(简称建安公司),开始往大三线开发时,建安公司的人员一起陆续迁移。后来山东想要回原安装公司的人,这时走了或没走的,已分不出哪些是安装公司的人,十三冶金公司只好把在山东干扫尾工程,还没走的150人留给山东。
1965年12月末,十三冶金公司负责人(即建安公司负责人)和山东冶金公司负责人联合,召开留在山东职工全体大会,宣布他们搞了几个月的分配调整方案。
十三冶金公司负责人说:“现在没去陕西的职工不再去了,留给山东冶金公司,由山东冶金公司调配。”
山东冶金公司负责人讲话:“留下的职工不再成立安装公司,把你们分到三个单位,分别是济南钢铁厂、济南化工厂、新城铁工厂(现在的莱芜钢铁厂特殊钢厂)。”就这样十三冶金公司解体分家了。
会上宣读分到各单位的人员名单,最后强调新城铁工厂的特殊性质,现用厂名是代名词,这是“小三线”保密厂,去那里的职工必须经过政审合格才能去;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英。
还强调说:“已经决定的方案,谁也不能变动,为了稳定职工队伍,走的就走啦,留下的就留下。除了夫妻关系可以调整,其他关系一律不予调整。”
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我被分到新城铁工厂。残酷无情的解体分配,让我们一直埋头工作不打听消息的人感到太突然,一时间不知所措。
分到新城铁工厂的一共13人,可谓在150人中提炼出来的“精英”:各个工种都有,电工有我和邵正辉两人,13人中女性只有我一个。
会后人们没有散去,议论纷纷,有的说:“领导预谋半年了,知情人早就活动好了,找领导把自己分到理想单位。”
还有人说:“谁愿去小三线,在莱芜山沟里建厂子,遭罪去吧。”
更刺耳的话:“领导故意把分到那里的人说成精英,是怕他们不去……什么精英看看那帮人吧。”
听着大家议论,我犹如一棵雷击后的木头一样,大脑一片空白。
忽然想起袁学东来我家时,曾提过这件事,我怎么没当回事呢?
摆在面前的这三个单位,谁都知道最好的地方是济钢,其次是济南化工厂,在济钢西邻,都离济南很近,生活、医疗、上学等都方便,分到新城铁工厂那地方环境肯定很差,前途未仆。
不一会分到新城铁工厂的人凑到一起,互相看看全明白啦,这13人中有的家庭成分不好,有的已五十多岁快退休了,这是什么政审选出来的“精英”?
戴上“精英”的高帽子,全是骗人的鬼话,纯粹是走完关系,在剩下的老实巴交、不好闹事的人里挑了挑塞给这个单位。我像吃了一嘴怪味咖喱粉,吐,没地吐;咽,又咽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