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马应该吃黄豆还是黑豆
书名:抗战之西北尘梦 作者:苏对月 本章字数:5189字 发布时间:2022-10-20

第二天,两位少爷许是因为在小凤仙姑娘那里受了挫折的缘故,也可能是因蔡锷和小凤仙的故事,感悟了人生。再也没有闲逛的兴趣,也不去等舒服的火车,直接雇了马车赶往保定去了。

保定算是为北京南大门,历来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之称。与北京相伴而生,因“保卫大都,安定天下” 而得保定之名。

自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由正定移驻保定城起,保定就是直隶省(河北)的省府。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国门,开放口岸,对外通商贸易,为便于管理,清廷命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负责通商事宜。因北洋大臣驻天津,故直隶总督也常在天津办公。一般是夏季在天津,冬季在保定。这样说来,直隶省内便同时存在着两座总督署,一座在保定,一座在天津,也就是说,直隶省是双省会制。

1902年,袁世凯从八国联军的“都统衙门”手中接管了天津,他把这个地方作为直隶总督署,真正将总督署的核心从保定移至天津。

民国二年(1913 年)中华民国政府改直隶总督为直隶都督,直隶省会正式迁至天津。但并不怎么影响,因为直隶督军还经常在保定办公,所以依旧繁华,俨然一个大城市的样子,不似后世完全被淹没在北京的阴影里。

二人赶到保定军校,说要报道,守门的也是军校的学生,一见此二人就撇了嘴,说都啥时候了才来报道?别人早报道完了,已经十来天没人报道了。又看这两人一副公子哥模样,上什么军校呀?还是志行开口相求,那学生才老大不情愿地去禀报了。

一会出来,带两人进去,直接进了正对大门的尚武堂。尚武堂门口两边白壁上写着“军魂”两个大字,凝重挥洒,体现的正是中国军人的精神,李志行驻目稍看,便被催促赶快进去。

进去后,见了一个姓尹的科长,是个中校。尹科长见李志行和乔修远两人的打扮,先自皱了一下眉头,看过证明文件,问为什么现在才来报道?这个么,总不好说自己先去开假证明占用了时间,于是李志行就编造陕西到此,一路上兵荒马乱,又大雨断路,足足走了二十多天。

嗯,陕西到此的确不易,这个可以理解,尹科长点点头。

那么乔修远呢?他家可就在北京,毕业证明上写的清清楚楚,怎么解释?

只见乔大少微微一笑,说自己毕业后家都没回,直接去了四川。去四川干什么?是进行社会实践和调查,为以后报效国家做好准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他其实在路上走了四十多天。

尹科长听完此话,不禁狐疑地看了看乔修远,这家伙细皮嫩肉、油头粉面的,怎么看也不像从四川刚搞调查回来,并审视着乔修远的眼睛,要看出他的谎言。

乔修远却笑容可掬,眼神平静而诚恳,没有一丝说谎的样子。

尹科长“哼”了一声,说“没有超过报名期限就好,先考试吧。”让人带李志行和乔修远先到考试的地方去等着。

啥?还要考试?不是直接编入预备队锻炼半年后就入学吗?李志行看看乔修远,乔大少也搞不清楚,没听说入学就要考试呀?都是锻炼半年才考的呀!乔修远摇摇头,他也搞不清楚。

李志行怕不怕考试?怕!因为没学过,陆军小学和陆军中学一直都开设军事课程,自己根本就没学过,怎么考?再说了,这是民国,万一来个八股文什么的,自己就彻底焦了,可惜了自己花心思弄来的这些假证明了!李志行一脸愁容。

乔修远也一样,他的毕业文件自然也是假的,李志行第一次在潘庆云家遇到他的时候,他证明文书上的墨迹只怕还没干。

两位少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声长叹,可怜了这两个指点江山,粪土万户侯的奇才了!

一会尹科长来了,拿了两张大卷子和笔墨,分发给两人,让俩人现场答卷,自己就在一旁监考。

志行打开卷子一看,神情却有些古怪,这是一张综合卷,内容囊括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军事还有外语,哪有这么出题的?李志行绝对不信保定军校入学会考这样的题,这莫非专门给他和乔修远两人出的?李志行抬头看了一眼那位尹科长,只见尹科长笑的有些捉弄,便相信了自己的判断。

这家伙故意的!不过小爷我也不是吃素的,提起笔来就落字如飞,这卷子对一般学生来讲,可能像驴唇不对马嘴的天书,不过志行前世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难不住!

乔大少更是连头都没抬,就开始在卷子上奋笔疾书。

二人的表现让尹科长非常吃惊,卷子是他亲自出的,亏他是军校里有名的博学老师,才能一挥而就,出了这么一份包罗万象的卷子。他本来就看这两个吊儿郎当的家伙不爽,想给点教训,没想到这两家伙什么都会!这种人太少见了,还一块就来了两个!尹科长在旁边不动声色的看二人答卷,心中暗暗吃惊。

不过一会之后,一丝微笑就爬上了尹科长的嘴角,他已经看破了这两个家伙的底细,这两个分明没上过军校,不要说陆军中学,只怕陆军小学估计也没上过,因为关于军事的题目一道都没答,不约而同。

但尹科长还是起了怜才之心,并没有揭穿二人。

开考十几分钟后,李志行和乔修远除了军事之外的所有题目都已经答完了,而且准确率很高。如果此时打分,估计也能得个优,谁叫尹科长想难住这二人,什么题目都想出,所以军事题目的比例就很低。

此时乔修远和李志行都笔直坐着,一前一后,谁也不再动笔。于是尹科长笑着劝两人交卷,两人却都不愿意,做冥思苦想状,表示离考试规定的90分钟时间还很早,让自己再想想。

尹科长便不再说什么,慢慢在考场里踱步,等着这两个家伙缴械。

时间一点点过去,一会李志行忽然拿起笔,尹科长以为李志行要作答,就急忙停下来看,但李志行又皱着眉摇摇头,仿佛觉得不妥,笔又放下了。过了一会,乔修远也是这个动作,尹科长又过去看,乔修远却又不写,笔又放下了。

一再而三,尹科长终于明白这两个家伙在磨时间,还在负隅顽抗,就是不想缴械。

时间过了半个钟头,尹科长已经在李志行和乔修远的面前走了217个来回,这个过程实在太枯燥了,来后就这十几步,于是尹科长围着这两人开始转圈,活动范围大了一些。

就在尹科长第一次走到李志行身后,还没来得及转身的时候,电光火石之间,李志行的身体稍微向上挺了2公分,同时乔修远也飞快地扭过头来,扫了一眼李志行的卷面,两人都在等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都寄希望于对方。

瞬间,两位少爷都明白了,得靠自己了!因为自己不会的,对方一道都没答!

于是乎,两人都开始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回忆,什么步兵操典规定射击前需要什么准备、骑兵操典规定军马作战时每天进食多少豆料……等等,想起来点算点,先写上。

李志行比乔修远好一点,因为他后世经常受各种抗日神剧的熏陶,除了象“800公里开外一枪打死一个鬼子”、“离抗日战争结束还有3年了”这样明显错误或泄露天机的答案外,其他的记忆都拿来一一分析,力求找出接近的答案,基本已经把卷面填满。

尹科长看看志行又开始作答,也点点头,这些瞎猜的答案好像也有点道理。

乔大少则实在想不出,但是当尹科长每走一圈,他的卷面上就会多一个答案,仿佛尹科长的步伐就是他的打字机,他总会在打字机换行的时候,惊鸿一瞥。于是乎,李志行的答案,就改头换面的出现在了乔修远的卷子上。

例如李志行写到“战马在作战时,每天应喂豆料5斤,精盐50克、草料若干”,乔大少就写到“战马作战时应尤其注意饮食,一般情况下,可以喂黄豆4斤半~5斤,没有黄豆时黑豆也可以……”

看得尹科长嘴角直抽,但自己偏偏又没有发现乔修远作弊,就只能跟着耗时间。

终于,两位少爷都圆满答完交卷了。

走出考场时,两人相视一笑,这也没什么难的嘛!保定军校,不过尔尔!

谁知尹科长看着两人得意张狂的样子,说了一句“下午还有考试,请准时参加。”

惊得两人差点一个趔趄摔倒。

中午两人一起吃饭,李志行问乔修远“你是不是什么地方得罪了那个姓尹的科长?我怎么觉得他有点故意对付我们。”

乔修远瞪大眼睛说“我也正想问你。”

于是两位少爷都大眼瞪小眼。一会,乔修远说“我觉得此次有点危险了!”。李志行也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两位少爷都有点闷闷不乐,酒也不喝,就连保定府最有名的驴肉火烧也吃不出滋味。

下午又去考试,这次尹科长不再费周折,题目只有一句话“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让写文章。

这考题宽泛而一般,出自《孙子兵法》,讲当将领的素质的,保定军校培养军官,题目倒也紧扣主题。尹科长本就是想再看看二人的才学,任二人发挥。

李志行看了题目,这意思是看得懂的,就是当将领的要求。他也不知道此句出自《孙子兵法》,按过去的习惯,自然要围绕《孙子兵法》,和古代军事典籍里的名言名句展开论述的,只是觉得题目一般,自己破题立意,估计高不到那里去。最后,他想最好结合现状、注重实务,倒可能写出好文章。于是思索片刻,便开始洒洒洋洋写起来。

乔修远先看了一会屋顶,也润了润笔,开始奋笔疾书。

一会,尹科长就被李志行吸引住了,静静地站在李志行后面看,原来李志行破题后,别的几乎没写,直接从“信”入题又加以升华,说将领首先个人必须有坚定的爱国热情和主义;又从“智”开始转变到强兵,讲作为将领应该有全局战略眼光,为将先治兵。

从目前募兵制的优劣点讲到民兵制的建立,又讲到士兵的管理应以思想为先,单兵素质训练可效法日本,战术战略教育可向德国学习,兵在精不在广,应加强军队装备,国家工业发展应侧重于重工业,设法在数年内使军事工业门类齐全,其中重点发展注重火炮和航空,军事准备应设立假想敌,首要是日本和俄国,尤以日本为甚……等等。

尹科长看得两眼直放光,这不是个将领写的文章,这是总统和陆军部部长应该考虑的事情,但这年轻人娓娓道来,有理有据,端是一个难得的奇才!

但是,李志行的文章,要是拿给黎元洪或段祺瑞等任何一个大佬一看,都会嗤之以鼻!因为文章观点很好,但没法实施,因为没钱!还尚且不论分崩离析的中国政局影响。

不过,年轻人能有这样的见识,已经很难得了,是个可造之材。

而乔修远的文章,尹科长根本看不懂!为什么?因为乔修远大笔一挥,话题一转,也写强军,不过写的是海军!什么放弃大舰船主义,注重发展快速小舰艇,着重发展潜艇和鱼雷工业等等,乔修远的思想倒是既先进又贴合中国的实际,读读《海权论》就能有这见识,端是比李志行强了不少。但是你想,这保定军校是陆军军校,哪有人懂海军?

两位少爷交了卷子,尹科长便让他们留下住址,回去等通知。本来他可以直接安排两人入学,因为本就没有这种入学考试的要求,全是他看着二人不爽自己决定的,但他又觉得此二人奇异,打算把二人的试卷拿回去,与上司和同僚奇文共欣赏,顺便让两人忐忑一会,杀杀两人的锐气。

等二人回到饭店一交流,李志行大喊要坏菜,在陆军学堂入学考试上写什么海军?!

乔修远一听也急了!乔大少不在乎留洋的学位,可是还没遇见过没入学都会被人赶出来的尴尬!急忙说自己要去找关系,原来他还有一封介绍信,是开给学校教育长杨祖德的。

此时保定军校没有校长,原校长王汝贤年初就被任命为陆军第八师师长,带兵到四川与蔡锷打仗去了,教育长就是学校最大的官了。

李志行一听乔修远有介绍信,气得就想踢乔大少一脚,有介绍信为啥不早拿出来?害得两人受这一通罪!

看着李志行愤怒的表情,乔修远怯怯地说“我本以为,凭我们的才学,考个试不成问题的,只是没想到……”

“没想到什么?还不快去!”李志行吼道。

乔大少急忙拿了介绍信出去,走到门口,李志行忽然又喊住乔修远说“等等,咱俩一块去,你就说我是你表兄。”李志行要想办法和那封介绍信拉上关系。

“嗨,正之,你还没我大呀?” 乔修远错愕地说到。

“啊,那你就说我是你表弟!”,不管怎么样,能写给教育长的信肯定有份量,管他表兄表弟,你能录取乔修远,我也就跑不了!

于是两人便去拜会教育长杨祖德,李志行想了想又备了一些薄礼,空手上门总不好看,但也不能让人理解成行贿。乔大少则觉得无所谓。

这杨祖德却也是个海归,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此时正听了尹科长汇报,也觉得有趣,就将尹科长送来的卷子拿起来看了看,看完放下,一会又拿起来看,越看觉得越有意思,就让尹科长把卷子先放在这里,自己有时间的时候再看看。这时候忽听得有人拜访,就让进来。

一看却是两个年轻人,一个儒雅一个俊朗,便问有何事。乔修远说了两句急忙递上介绍信。

杨祖德拆开一看,却是一个要紧人物写的,此人就是有“小扇子”之称的徐树铮。徐树铮是国务总理段祺瑞的头号谋士,现任国务副秘书长,炙手可热。亏得乔修远的父亲能找到这样的大人物!

杨祖德看完信心想,我道这乔修远是谁,原来是乔家那位大公子,不成想今天投到自己的学校来了!这小子游历了海外,如今却又来参军,真是爱好广泛,不过据说才学还不错。来便来吧,不论别的,单这介绍信面子就得给。

便微笑着说“哦,贤侄要来上学自然欢迎,不过军校生活很苦,你吃得了这个苦么?”

乔修远急忙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修远什么苦都肯吃。”又介绍说“这是我表弟李志行,也想到军校上学。”

信上对李志行可是只字未提,不过李志行的卷子杨祖德已经看过,还打算有时间好好研究,这个年轻人好好培养就是国之栋梁呀!加上乔修远又说是他表弟,杨祖德正好顺水推舟,“哦?乔公大义,一次送了两个子弟来。”杨祖德说道。

“学生李志行也有报国之心,愿多学本事,铸就我中华长城。”李志行急忙说到。

杨祖德微笑着点点头说“入学吧,努力学习,不要让乔公失望。”

于是,二人便成为了保定军校的一名学员。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抗战之西北尘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