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楔子 (求收藏,加推荐)
在岁月泛黄的志书里有你
斑驳的时光流殇的影像
从星辰大海的每一缕光映射而来
那是天地洪荒、人文初始的混沌之息
世情凋敝疮痍满目
而窥探你扑朔迷离的面目
尽管烟雨飘摇却也不可泯没
在回望历史的长河里有你
动荡的社会局面恶劣的自然环境
短兵相接到利船大炮
就这样
你在亘古传说中浮现
你在泛黄书简中载录
你在万古文明中尚存
一清二白天地灵气间
而瞻仰你若有若无的古迹
总是气象万千荡气回肠
在更朝换代的画卷里有你
百舸争流千帆过尽者失
万类霜天竞自由勇进者默
得知先机创造一切而又毁灭一切
根基植于你光明系于你灵感源于你
沿着你的方向与迹象
就是那年岁月最好的终章
在这新的纪元怎能没有你
流年太慢百年韶华分明历历在目
时光太久岁月枝头已然长满故事
一叶知光阴风露也关情
曾梦之飘缈,又怅然之无所凭
惟
梦之所向
念念不忘
愿
世事情长
——梦引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每年芒种时节,都是老家收麦子的时候。布谷鸟的声音响彻房前屋后,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在田间地头。在记忆里,晨光微亮,尚且年轻时的父母背着早已磨好的镰刀和一天的口粮上山去收割今年的守望。不想干活的我跟在父母身后,打着哈欠揉着睡意朦胧的眼睛,一望无际的金色麦浪,还有日复一日繁忙的景象,似乎什么时候才能到田地的那头。在发呆发愣中隐隐约约可以听到远处山丘下学校广播里传来“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有一个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讲述着春天的故事……”。
多年以后,随父母扎根边疆,再也咸有机会上山下乡。常常与棉花为伍,路途为伴。后来,试图在文字间寻找当年的迹象。才明白,没有当初起早贪黑的父母、金黄的麦子和一望无垠的土地,也就没有我安然读书的那些个冬暖夏凉。害怕干活的我,更加刻苦读书,逃离陌上。在最空白的年纪,也曾迷茫,也有彷徨,在党和导师的建设引领之下使我明白,不论何时何地,做人做事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一切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打好基础,学好技术到生产创新创效以及服务人民等真知实干”不断让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那时,害怕脏累的我,以为一辈子很长,不料转眼间,我也不再年少,而父母早已白发苍苍。终知生活酸甜苦辣的我,在遥远的边疆,晨伴朝阳夜望月,几度清明又逢秋(中秋),终是渐渐明白,手中的工作就如麦田里的麦子,需要弯下腰一镰刀一镰刀用心去收割,需要汗水,需要勤奋,更需要坚持。时间是摆渡者,逝去云烟,留下清白。再回首,当年金融风暴、抗击非典、以及灾后重建彰显的中国力量无不展现一个个厚重的英雄形象。抬头望望一望,如今在抗疫一线、脱贫攻坚前沿、乡村振兴工作中有多少如初的模样,在无数的煎熬和磨炼中、得到和失去中屹然成为了中流砥柱般的存在和国家的脊梁,就像那些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闪烁着金黄的光芒,如此景色值得我们好好观望。
城市的喧嚣繁杂了年少时光,很少再见麦浪。偶然间,驱车一路向北,有片金色麦浪,一眼望去这些金黄的麦穗,又是多少亲人的守望。低头看看脚下的路,既然我们选择了远方,风雨无阻,相信就会有希望………
《那年岁月》系列书籍,故事以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为背景,小说围绕故事主角朱明朝展开,通过描写主角从山野乡村生活到建设边疆再到喧嚣的城市中心,一路成长中经历亲情、友情聚散,学业、生活、职场上的不断摸打滚爬,最终成长成才的现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