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梁三爷(医生)说要给他们把住院费优惠一点,但是这几天下来,住院费对他们来说已经很昂贵了,经人计划着明天就退房出院,带媳妇回家里去养着。一来节省开支,二来节省时间。
家里还要拉煤,在进入寒冷期之前还要把过冬的食材往窑洞里储藏一下,还有麦场上一堆事情等着忙活。
也不知道前天让禹草庄的禹老师(禹哥)给家里带的话带到没有,正这么想着,帘子突然被掀开了,是姐姐和三弟。
大姐说道:“这两天赶紧把家里收拾了一下准备要过来呢,”正好前天晚上天都黑了,有人敲大门,打开原来是禹福海(禹哥)。
“他说你们这两天出院,让我们过来接应一下。昨天耽误一天,爹爹今天早上让我和经武拉着你家的牛车赶紧过来。”说着,经凤俯下身子看看素秀旁边的小明朝。
“哎呦,真可爱啊!有多重啊?”经凤笑着问道。经人回答说:“四斤二两。”
经凤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继续俯身看着明朝,轻声说道:“这么小,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成人呢,小明朝。”
然后她仰起头,得意地说道:“我当时生小明的时候,他可是八斤四两呢,比明朝还要重一点。”
素秀也跟着附和道:“明玉刚出生的时候也有是六斤八两,这个娃(明朝)确实比较轻。不过没关系,慢慢养总会长大的。”尽管素秀叹了口气,但脸上依然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经武和哥哥正说些这两天天气情况和家里还有没干的活………
刚倒的热水杯里冒着白白地气雾,给这个几平方米的小家似乎增添了不少温馨的氛围。
中午, 素秀吃了一个馒头和最后的两个鸡蛋,喝了一碗妹妹趁热提过来蛋花汤,其他人咸菜拌馒头马虎吃了一点。
大家商量了一下,午后趁着阳光正好,决定搬东西出院了。
经人出去找梁大夫办理出院手续,路过大厅,大厅排满了长长的队伍,通过药房窗口,可以看到梁咏正在忙活着给病人抓药。透过门口仔细端详,梁三爷面相沉稳,神色庄重,戴着一副银色边框老花镜,正闭着眼睛在给病人号脉,而门口长长的队伍一直排到了大厅那边。
经人站在门口,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不敲门直接进去。他小心翼翼地推开门,轻手轻脚地走到病人床边,静静地等待着梁三爷。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三爷缓缓睁开了双眼,目光落在病人身上,并开始询问起病情来。他们的对话声在房间里回荡,但经人并没有仔细聆听,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
过了一会儿,三爷便上下打量病人几眼。似乎对病人的状况有了初步判断后,他拿起桌上那支略显陈旧的钢笔,轻轻蘸了蘸砚台上的墨水,然后开始在宣纸上书写了起来。
只见三爷手中的笔如行云流水般舞动,龙飞凤舞的草书迅速填满了整张宣纸。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力量,仿佛一场艺术表演。一阵行云流水下来,一张密密麻麻的药方出现在病人眼前。
病人接过三爷递过来的药方对三爷点头躬腰表示感谢之后,随后便去药房抓药了。
梁三爷,原名梁九仁,和经人父亲年龄相左。继承了他父亲的衣钵,听说在清末民初时期,祖上就是行医的。这个大药房和这三亩多的医院据说就是祖上传下来的,到了三爷这一代已经是第三、第四代了。看现在这情况,三爷这是已经在培养下一代接班人了,准备把自家医术传个十代八代。
梁三爷堪称当地的传奇人物,他以其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乡亲们的赞誉,被十里八乡誉为“活神仙”。县城方圆百里的许多患者经常纷纷前来求医问药,希望能得到他的救治。
在之前,遥远的县城里,一些富有的土财主尽管四处寻医问药却无法治愈疾病,但他们仍然抱着一线希望来到梁三爷的医院寻求帮助。
起初,这些人对这个小小的私人医院持保怀疑态度,对其是否拥有足够的人力和先进的医疗技术表示担忧。
看到三爷也不用什么设备机器检查,就上下打量一下病人、然后刨根问底问问病人各方面情况。装模作样号号脉,然后就开药治病了。
这里要着重提一下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三爷的号脉了。
三爷对着病人和蔼地说道:“把胳膊放桌子上,放松、放松、放松一点”。
然后用他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在病人胳膊动脉处轻轻一号。开始慢慢闭上眼睛,他闭眼的时候,你的七经八脉哪里通哪里不通在他心里已经跑了一遍了。当缓缓睁开眼睛时,所有的这一顿操作下来,病人的基本情况在他心里已经一清二楚了。
就是这样,听说十多年前从市里来的几个大户、政仕携亲带故过来找他看病,见他这么简单的操作刚开始都私下说他在装模作样。加上医药费收的也很低,更是打死不相信能把这好些年没治好的病给医好。
结果就这,在这些达官显贵面前,三爷用最土最简单的方法内外结合,物质治疗加心理疏导,里应外合,开偏方下猛药。一顿操作下来,只要是能来三爷这里瞧病的几乎都给治好了。走遍大城市好几年也没能治好的病竟然在三爷这里简简单单几个月就搞定了。
大户们都连连称赞:“此乃神人也”。从此梁三爷的名声远近闻名了。
这几年不断有大城市的医院院士过来请三爷去市里面挂职就医,结果都被三爷委婉拒绝了。就这样附近城市的人经常还会有人过来找三爷看病。
后来,在三爷教导梁咏的时候,梁咏一直有个问题憋在心里想问爹爹,为什么那些大城市里的来的很多人身体上似乎病的不重,为什呢城市里治不好,难道城市里医生的技术没咱们家祖传精湛?
三爷略有所思,微笑着说道:“是啊,咱们的医术可能确实比大城市的要精湛一点。有时候啊,这医疗设备和机械都是没有感情的,很多情绪化的疾病哪是那些冰冷的机器能感觉到的呀,有些病不仅要用药物还得要用感情啊!我们要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啊”!
这一番话,让梁咏思虑许久……
见到梁三爷号完脉,病人也出去了,经人便上去开门见山地给三爷说了一下情况,毕竟两个人已经很熟悉了。
三爷笑呵呵的说道:“你大儿子也是冬天出生的吧,我记得。”
经人笑着回答道:“嗯嗯,就是的。二月份过年那时候。”
三爷开心地说道:“好啊,两个儿子,以后可有帮手了。好好培养,以后没准都是栋梁之才呢!”
经人在一旁笑笑,虽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听到三爷这么说,他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大儿子没过来嘛?”三爷关心地问道。
经人回答说:“这路也远,天寒地冻的,就放在我爹妈那照顾了。”
三爷好奇地问:“这个娃儿起了个啥名啊?”
经人急忙回应:“朱明朝。”
“呃……朱明朝……”梁三爷轻声跟着重复了一遍。
“这个名字大气啊”三爷乐呵呵地说道。
说着梁三爷将桌子上的出院单拿过来开始填写。他的眼神专注而认真,一笔一划地写下每一个字。
“嗯”了一声后,梁三爷将填好的出院单递给经人,并嘱咐他签字确认。经人接过单子,迅速浏览了一遍上面的内容,确认无误后,毫不犹豫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梁三爷看着经人签字完毕,微微点头表示满意。随后,他站起身来,与经文又寒暄了几句。并聊了一些关于素秀产后恢复和孩子健康的话题。
最后,经人拿着出院单离开了办公室,去找梁咏办理出院手续。梁三爷则重新坐回椅子上,继续为后续的病人把诊号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