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含饴弄童
转眼间,又到了一个温暖的春天。不知不觉间,明朝已经快要四岁了。
经人和同村的元宝、建设等几个人商议后决定一起去燕梁山上挖煤。尽管这份工作既脏又累,但工资相对较高。自他结婚以来,这已经是他去燕梁山的第二年了。
而素秀和经人商量了一下,也想和同村的几个女人去深山里挖“冬春夏草”,(一种中药,属于真菌类,虫草相依的一种复合体,冬天变为虫子,夏季就长成草。)听村里这两年去的人说挖了虫草出售给大老板,收入还挺可观。
这活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挖虫草比较容易,但是漫山遍野找起来太费劲。一天找的好一点能挖十几根,要是眼神不好使,可能连一根都挖不到。
夫妇两人商量之后,最终决定把明朝送去他舅舅家。姥爷身体不适,需要专人照料,姥姥和舅母正在家里承担这个责任,刚好把明朝也给带一带,同时也希望明朝能陪伴一下姥爷。
如果明朝继续留在家里,以他和小明的性格,肯定会整天闹得翻天覆地,让人担心不已。万一出了什么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天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夫妇俩就带着明朝踏上了前往塔村的路途。一路上,明朝兴奋异常,不停地问这问那,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充满了好奇。
清晨,临出门之前一旁的明玉紧紧拉住明朝的手,不愿意让他离开。他知道,一旦明朝被送走了,以后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经过一整天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到达了塔村。刚一进村口,大表哥、二表哥、三表哥以及舅舅们就热情地迎了上来,接过了夫妇俩手中的行李。明朝看着眼前陌生的面孔,心中虽然有些害怕,但在大家的热情招待下,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
当天晚上,夫妇俩陪着姥姥聊了很久,并悄悄地塞给姥姥一些钱,表示对父母的孝敬和感激之情。
尽管姥姥一再推辞,但夫妇俩还是坚持要给,因为他们深知姥姥一直以来对家庭的付出。最后,姥姥收下了这笔钱,并答应好好照顾明朝。
第二天清晨,夫妇俩早早地起床准备回家。对明朝再三叮嘱安顿后,他们与姥姥姥爷便告别踏上了归途。他们知道,这次分别只是暂时的,等到夏天结束,他们就会再次相聚。
对于明朝来说,来到塔村意味着他要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这里没有了朋友和哥哥们的关照,也没有了他熟悉的环境。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刚开始他时常感到有些孤单和无助,但他明白,他将要度过一个漫长的夏季,等待爸爸妈妈过来接他回去。
三位表哥看到新来的弟弟甚是欢喜,早晨晚上,一有空闲时间就围着明朝玩耍。大表哥刘今运、二表哥刘今才平时都去上学了,只有三表哥刘今生在家平日里带着明朝进进出出,两人相处时间长了,自然比较投机。
刚开始的时候,明朝还是比较生分,平时吃过饭就躲在姥爷家的小书房里摆弄着爸妈留下的玩具,偶尔透过小书房的窗户看看天边的飞鸟,天气好的时候便去姥姥家门前面的石墩上面坐着静静地听流水潺潺、莺歌燕语的声音。姥姥则在房间打扫卫生亦或厨房烧水煮茶。
这天中午,姥姥一家人都休息了。明朝一个人坐在门前面的石墩上发呆。
突然,后面有人用手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明朝扭过头一看:“一个比自己高一点的小姑娘,面容姣好,柳叶眉,桃花眼,皮肤白皙,长长的秀发披过肩,散发出淡淡的芳香味,应该是刚刚洗过头发”。温柔地问道:“小弟弟,你叫什么名字啊,告诉我给你好吃的啊”。
明朝并未说话,只是呆呆的盯着这个小姐姐。
小姑娘见明朝不说话,又问道:“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呢”。见明朝还是不说话,随后便从挎包里拿出一包梅子和一包干果塞入明朝怀里。
两人在石墩上边吃好吃的边玩耍。呆了一小会,小姑娘便给明朝说再见之后,进了姥姥家旁边的大门。
每天天清晨,天空还未完全明亮。姥姥一早起床,轻手轻脚地走到厨房,便开始准备一家人的早饭。厨房里传来阵阵忙碌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以及火焰燃烧的声音。姥姥熟练地操作着厨具,煮水、泡茶、做饭…~,岁月时光就这样一点一滴地在姥姥的锅碗瓢盆间悄悄流淌。
当厨房的火熊熊燃起时,姥姥来到房间,轻轻地叫醒了正在沉睡中的明朝。明朝睡眼惺忪,朦胧着眼睛,慢慢地穿上衣服。洗漱完毕后,舅母也过来帮忙做饭,一家人齐心协力,共同为新的一天做准备。
姥姥非常喜欢喝茶,无论是春夏秋冬,家中的桌上总是摆满了浓浓的茶水。据姥姥所说,茶水解乏降燥,清热解渴,喝了能使人耳聪目明。
自从那时起,明朝便养成了一日三餐都要喝茶的习惯,逐渐爱上了这种饮品。
姥姥是个勤劳的人,每个清晨天未亮就起床做完饭之后,便和舅母一起打扫房里卫生,明朝也拿着抹布擦桌子,倒垃圾等。
姥爷身体原因,不能长时间走动,基本吃过饭之后就去院子里做一些手工编制的活。姥姥便带着明朝去村头的河流山涧处挖野菜、捡干柴。
除去冬天和下雨时节,姥姥早起忙活的习惯数十年如一日。刚开始,明朝还不是很习惯,早晨怎么也睡不醒,后来姥姥坚持清早叫醒他,给他穿衣服并端水过来喝一点,自然就清醒了。
起初,牵着姥姥的手,一步也不想走,去往河间山林的路上极不情愿。姥姥见状,背着背篓,一手还要拉着明朝不断前进。后来,明朝慢慢适应了这种很规律的作息生活,每天早晨天不亮就睁开了眼睛。
“早拾慕秋色,晚寻桂花香”。秋色遍染群芳。每一个清晨,一个背着竹篓的老人手牵着一个孩子。从一路枫叶飘零的林间山路走来,满载着一背篓野菜和一袋干柴。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她们的身上,为她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缕衣。已经分不清哪里是人,哪处是景。这或许就是历经亘古的太阳对每一个勤劳的人最高的见证和奖赏。
姥姥带着明朝来到河边,河水清澈见底,河底的石头清晰可见。姥姥把背篓放在地上,拿出一些工具开始清洗野菜。明朝在旁边玩耍,时不时地跑到河里捉几条小鱼小虾,或者采摘几朵野花。
姥姥希望明朝能够快乐地成长,健康地生活。
麦收时节,舅舅带着一家人在田里割麦。午时,姥姥便做好午饭,煮好茶水带着明朝一起去山上给表哥们送餐。
上山的路上时常遇到邻居家的那位小姑娘。姑娘常常会帮助姥姥背着背篓、提上茶壶把坡度最大的一段山路走完,然后调皮的逗逗明朝,或一同前行或下山去了。
原来这个小姑娘是姥姥家的邻居,名叫刘莺盈,比明朝稍长两岁。从父母这代往上数四代,和姥姥家还算是沾亲带故。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常常外出跑车,由他的奶奶一手带大,家里经济条件相对还很不错。
平时没事的时候,她的奶奶便带着刘莺盈过来串门聊天,表哥们对这个小姑娘也是十分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