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莹到图书馆找到了王朔的《过把瘾就死》,又“复习”了一遍。看完忍俊不禁。的确,距离是产生神秘的一剂妙方。即使是两个最相爱的人也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挨得太近。因为能最大程度伤害你的往往是你最亲爱的人。
齐莹觉得自己是有点象杜梅,但她并不钦佩她。如果有来生,她愿做一个温柔如水的女子。她觉得自己和刘春之间象两只刺猬,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好。距离可以缓冲两人之间的冲突。有时理智告诉她,她和刘春之间不合适,都太要强了,太以自我为中心了,以她的性格,就该找秦东这样的兄长型的,能包容她的男孩子。去年她也曾理智地和刘春分手过,但最终感情还是战胜理智,她想这就叫命中注定吧。
这个学期齐莹收到了很多读者来信,大部分是看到她发表在《冀中青年》上的那篇《孤僻的我》之后写来的。写信人来自高中,来自大学,来自边防部队,来自海岛,来自工厂……有学生,有技术员,有军人,有飞行员,有工人,有职员……对齐莹的称呼也五花八门,有叫她姐姐的,有叫她老师的,有叫她朋友的,有叫她同学的,有叫她“莹妹”的,有直接称呼她为“莹”的……
但无一例外的,他们都有一颗热爱文学的赤诚的心。有的给齐莹寄来明信片,有的给她寄来照片,还有的向她索要照片,有的邀请她参加征文比赛,真的让齐莹应接不暇。半个学期下来,齐莹收到的信可以用麻袋来装。她也会挑选一些写得比较打动她的回信。她想多交一些笔友不是坏事。
4月20日,是齐莹的20岁生日。生日前两天,她收到师胜杰从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寄来的一张照片,挺英武的。她尊重军人,但她不会选择军人做boy-friend,因为她觉得自己不够格当军人的girl-friend。齐莹以为会收到刘春的礼物,但没有,她心情一下跌到了谷底,做什么都提不起劲。
她20岁了,十字开头的如花年龄已经一去不复返,她有种悲哀的感觉。她想:以后我就要慢慢变老了,是吗?20,21,22,23……一步步走入中年,又步入老年,暮年,然后走向生命终点……一时间20年生命中所经受过的苦楚、磨难都一并涌上了她的心头……
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的,世上不如意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悲伤,欢乐,得意,失意,高峰,低谷……这些都是人生轮回中的调味品,活着,只有活着,才是最重要的。把一切荣辱看得平淡一些,超脱一些,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只有未来,未知才是最诱人的。
学校的校报举办父亲节征稿,离截止日期只有3天了,齐莹写出了《父爱如山》一文,她是含着泪写的,很多话在她笔下如洪水般倾泻而出,挡都挡不住。父亲是她的精神支柱,她20年短短的生涯中,每走一步都包含着父亲无限的关爱,是父亲在她最彷徨痛苦的时刻用他博大深沉的爱洗去她内心的阴霾,是父亲的爱让她变得更坚强,父亲的爱她今生难报。
生日前一天晚上,齐莹家教回来,就到学校电话室给刘春挂长话,从八点一直挂到11点,没挂通,她死心了。回了宿舍,心情低落抑郁。她强令自己不去想,因为那只能增添自己的痛苦。
第二天中午,齐莹在宿舍一边吃午饭一边听西南州电台的《听众点播》,“洪山县一热心听众为在师专读书的齐莹生日点播孟庭苇的《你看你看月亮的脸》……”齐莹的心一阵剧跳,孟庭苇的歌声如泣如诉,在她耳边回荡:
……
圆圆的圆圆的月亮的脸
扁扁的扁扁的岁月的书签
甜甜的甜甜的你的笑颜
是不是到了分手的时间
不忍心让你看见我流泪的眼
只好对你说你看你看
月亮的脸偷偷的在改变
月亮的脸偷偷的在改变
……
是秦东为她点的歌。齐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眼泪象断了线的珠子扑簌簌往下掉。她期盼的,她深爱的“白马王子”在她生日之际没有只言片语,也没有任何表示,刘春说爱她,不能失去她,可他的行动,他的爱呢?齐莹真为他这种“独特”的爱她的方式感到痛苦。
她宁可不要什么《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她只要求他在自己生日的这一天为她说上一句祝福的话,可他到底怎么想的?
是的,她注重形式,她就是注重这种爱的形式!她超脱不起来,她潇洒不起来,她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她渴望一份实实在在的爱!
如果这时秦东在她面前,她想她定会扑入他的怀中痛哭一场。她想对秦东说:秦东!原谅我,谢谢你对我的爱,其实我并不值得你爱!
泪水象大雨滂沱,她也不想去管它了,让它流个够吧!她是在哭她自己,哭自己的爱,也为秦东哭……
爸爸来信了。信中写道: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天才,只不过是对本专业执着的热爱,这是符合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的。你从小在爸爸的眼底下长大,爸爸深知你的爱好和基础。我想,假如你再勤奋一些,方法又对头一些,不断增加积累,增进见识,你不愁没有成果。成果就是本钱,就是资金。另外,应该注意加强思想修养,建立起革命的欢乐精神。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在学校里没法行万里,但一定适当参加一些集体和社会活动,这就是文科宝贵的实验室,还要搞好人事关系,特别是与女同学的关系,热爱周围的生活,增进感情,才有灵感。对于完善自己的性格也有好处。因为你毕竟是成年人了,又是大学生了,世界观、涵养性不是可有可无了。
还有一件事情要提醒你。县报社的一个老朋友来我们家玩,他对我说,这次他儿子中专毕业找单位,因为是党员,很早就找到了接收单位。现在,党员是何等受到器重!如果你是党员的话,组织就相信了,放心了。如果你不是党员,不管你有天大才能,不把你当作贼来提防,起码也得不到重用。你不相信也罢,这是事实。
我想,我这辈子的可悲之处,就是本身专业不对口,其次就是非党员。记得六0年毕业时,凡是党员的都分配在青凤或好的单位去了,剩下的,当作残渣来处理,可有可无。你不服从分配更好,不稀罕。因此,我提醒你,在创作之余,千万不要忘记,时刻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不要不好意思,大胆接近组织。一个人要不断改造。祝你思想开朗,学习进步。”
看了爸爸的信,齐莹不由想起寒假前收到的洪军的来信。信中有这么一段话:
“……我希望你能立即申请入党,这是最明智和成熟的选择,请不要再犹豫,莫要错过好时光。你现在还有一年多时间就毕业了,再不加紧入党,到毕业时还入不了党,那毕业分配时你就会缺乏政治条件的优势。特别是你要当记者或编辑,要到党报去的话,你不是党员,将会给你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党员与非党员,始终是不同的,这点你以后会体会到的。端正自己的思想罢,管他人说什么,走你选准的路走出去,等听不到他人说什么时,你回首,你会发现你已走出了世俗和平碌的沼泽地了。”
其实齐莹对党员的重要性不是没听说过。图书馆林阿姨就曾建议过她提交入党申请书。她说听她丈夫说,今年师专去西南州师范大学要人,学校推荐参加毕业分配双向选择的,都是一些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爸爸和洪军都是过来人,也是齐莹的引路人,她相信这些都是他们人生经验的总结。但齐莹总觉得自己缺乏入党的那种迫切心理,她觉得她还没有说服自己,具体是什么原因,她也说不上来。总之她觉得还需要再多读一些书,才能理清自己的思路。所以,她现在不想勉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