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岛,位于中国西沙群岛东部的宣德群岛东岛环礁中,在永兴岛东南约50公里,是三沙群岛中面积第二大岛(不含人造岛),面积为1.7平方公里。
本岛呈长方形,岛周围有沙堤环绕,岛中部地势低洼。面积1.7平方公里。该岛是上升礁和珊瑚贝壳沙体复合组成的岛屿。
经过疏浚航道,在岛西侧建有码头。中国海军守备队在岛上驻防。
东岛属于热带海洋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是中国水热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
本岛开发较早,岛上东北西南部均有明代小石庙遗址。
1905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海时以粤督张人骏的籍贯命名为“丰润岛”。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公布名称为“林康岛”。
1947年,中华民国政府公布名称为“和五岛”,以纪念16世纪在菲律宾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起义领袖潘和五。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公布名称为“东岛”。
全岛平均海拔只有4—5米,最高处在沙堤上,约8.5米,沙堤宽达60米。岛南端还有一条粗沙组成的沙咀伸出于礁盘上,沙岛北面礁盘上有新沙洲两个。
东岛所在礁盘为一长形弧状巨大礁盘,向东北突出它是东岛环礁的东北翼,也是保存最好的一翼。而环礁的西南部,珊瑚礁还未能长到水面附近,而只是成为暗礁滩,深沉水下。如堪涵滩、滨湄滩等。
岛上有中国最南端的自然保护区。栖息着40多种鸟类,素有“鸟岛”之称,其中白鲣鸟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东岛树丛茂密,葱翠欲滴,东南侧有一个小小的淡水泻湖。
另外,岛上遍布南国特有树种——抗风桐和羊角树,绿化覆盖率达95%以上,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众多的海鸟前来栖息,岛上约有6万多只海鸟。常年有约10万只白鲣鸟和白鹭、金雕、海鹤等40多种鸟类繁衍生息。
此外,岛上还生长着很多陆生动物。山羊时有出没。还有野狗、山鸡、野鸭、野猫等等。这些动物都是渔民在岛上居住和生产而放养繁衍下来的。它们也都受到了严格的保护。
其中最著名的是岛上的野牛群。海南当地渔民都说是当年马媛军路过东岛,放养的家牛的后裔。
其实,20世纪50年代初,西沙驻军时东岛上的“野牛”数量只有几十只,当时,这些野牛个体矮小、瘦弱、体力不支,当地政府从海南岛运来了几头壮硕的黄牛,交配后再繁衍的品种体力强壮,奔跑速度加快,种群数量也增加了,如今发展到了几百头。
据专家研究,东岛的野牛群是1659年前后40年(明末清初)的时代流亡者从海上出逃,带入东岛的。
东岛建设的思路和出发点应该是本着实现交通便利,能源有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来进行。应修建避风条件良好的港口、码头和直升机场。
东岛具体的建设思路:
1)在礁盘的西北侧礁脉上修建港口码头和直升机坪。原有的港口改建为鲣鸟自然保护区内部的一个淡水塘。
2)在礁盘的东南侧礁脉上修建防波堤坝,堤坝上植防风林,建风力发电机组,道路和灯塔。
3)在礁盘边沿修筑防波堤坝,用扩深西北侧港口时挖出的珊瑚砂石在干出礁盘上填海造陆,并绿化新造的陆地,使之扩充为鲣鸟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
4)在造陆的过程中有意地在礁盘上留出一条10m宽的河槽不填,用来收集雨水,完善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和方便巡逻旅游。
5)把人的生活工作范围限制在干出礁盘西北侧港口四周新造的陆地上。把条件优越的礁盘上新造的陆地留给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