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世民与一众文臣武将齐心协力下,东都洛阳很快生机重现,街市也渐复往昔的繁荣。
张婕妤回荥阳故里风光了一回,并在齐王李元吉协助下从所经州县鳞选了数十美女,准备带回长安复命。世民虽对自己这边刚刚放出洛阳宫女,皇妃那边又征选美女的做法不以为然,却也不便说什么。好在尚未兴师动众大规模征选。
张婕妤回到东都,世民特意抽空宴请了她和其他几位皇妃。酒席宴间,张婕妤却提起,其父看中荥阳一处良田,希望秦王恩准,将这块地划归其父。
世民只得接了张婕妤递过来的书简——上面标有张婕妤之父托请的那片地块详细方位。宴后世民请记室薛收一查,方知那块地已分赐淮安王李神通名下,这位皇亲虽连年征战中屡有败绩,然此番趁窦建德兵败,接收夏境三十余州,也算立了些功。
第二天,世民去见张婕妤,将情况如实向她说明。
张婕妤面上带着笑:“如此就不为难殿下了!”心里却认为,秦王分明存心驳自己面子。哼!你不给,回头我找万岁爷要去。你秦王再大,还能大得过圣上?
孔老夫子有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话放在某些女人身上,的确恰如其分。李世民并没有意识到,他不经意间得罪这个女人,竟给自己日后的岁月带来无尽的麻烦。
武德四年六月底,李世民禀呈父皇李渊,任命屈突通为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任命淮阳王李道玄为洛州总管,二人留镇洛阳。
令窦轨率万余巴蜀援军回归益州,吴王李伏威派来的数千江淮援军也回归本部。随后,李世民与李元吉率领东征大军,押着王世充和窦建德,携带战利品,浩浩荡荡班师回朝。
长安城东新丰驿站。
大唐太子李建成春风满面,亲自带人在此迎接凯旋东征将士。
李世民一身戎装、英姿飒飒,率领众将上前参见太子。
建成抢步上前,一把扶住欲下拜的世民道:“二弟,不必多礼!”
又转向众将:“诸位将军免礼!大家辛苦了!”
“二弟,河洛的征尘将你吹黑了,倒愈发显得成熟帅气了!”建成与世民把臂言欢,二人相貌酷似,只是大郎偏清秀,二郎偏英武。建成又一把揽过四弟元吉,神情间甚为亲密。
“全仗父皇英明,天佑我大唐!有大哥在后方鼎力相助,有众位将士浴血奋战,方有今日。”兄弟俩一年没有见面,世民心里隐隐觉得,他对这个许久不见的大哥,比以往生分、客气了许多,他想起在洛阳时王远知道长的预言——
“不出五年,殿下当为太平天子。”
果真如此?那大哥又怎么办?今后我与大哥该如何相处?
他希望有朝一日,一切能够水到渠成,最好能与大哥不伤和气,而在天命有所归依之前,他不得不提醒自己:大哥是太子,太子理所当然是“君”,藩王只能是“臣”,我务必谨言慎行,切不可授人以柄。何况“功高遭忌”乃自古通例,如今我功业已隐隐然凌驾于大哥之上,不知大哥又会作何想?
李建成宣读皇帝嘉奖慰勉三军诏敕,传父皇旨意:选拔骑军一万,步兵三万为代表,明日进京参加三军检阅与献俘太庙仪式,赐秦王李世民黄金甲一副。随后,宣布三军就地摆宴庆贺,赏赐御酒等慰劳东征将士。
第二天,七月九日,东征军入长安检阅。秦王李世民身披黄金甲,乘一辆饰金镶玉的戎辂,身后是齐王李元吉与李世勣等二十五员战将,再后面是铁甲骑兵一万,武装步兵三万,前后部鼓吹,由雄壮的军乐作为先导,战旗飘扬,军威壮盛。
长安百姓人人欢喜欲狂!争相一睹年少有为、勇略无敌、一举擒获郑夏二王的秦王殿下的绝世风采!但见旌旗蔽空,刀枪如林,三军军容鼎盛,气概非凡!充耳所闻鼓乐喧天、欢声雷动。真可谓盛况空前!
秦王李世民的盖世功业,令长安城的百姓,由衷地景仰膜拜。
百姓苦于战乱流离久矣!他们太需要一个像秦王这样能够迅速平定战乱、给他们带来安定生活的领袖!
秦王征战四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长安城内外众多的大唐百姓心目中,已经俨然成为一个“神话”,成为守护大唐的“战神”!这少年“战神”的英雄形象,也点缀了长安城内外无数少女的梦想。
多年以后,长安城街谈巷议之间,不时仍有人提及当年秦王东征凯旋的威仪。
游行大军沿朱雀大街前行,至承天门前,众将士山呼“万岁”。武德皇帝传旨,召秦王同登承天门,检阅三军。
随后,武德容光焕发,亲携爱子世民同登御舆,去往太庙献俘。
太子李建成亦由新丰军营摆驾前往太庙,与父皇和王弟会合。
武德率建成、世民、元吉与文武群臣,献王世充、窦建德及隋乘舆、御物于太庙。
献俘仪式结束之后,武德赏赐三军,大宴群臣,庆贺天下归唐。
宫廷乐师奏起九部乐,数十名少男少女载歌载舞。
武德兴致勃勃,笑对世民道:“今天下一统,当制新曲贺之。皇儿一向文思敏捷,就今日凯旋,即兴编一新词何如?”
世民答道:“臣遵旨!”
立即有内侍奉上笔墨,世民略一沉吟,挥笔题写一首五言诗《还陕述怀》: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众臣齐声喝彩!武德赞道:“二郎既能冲阵杀敌,又能出口成章,文才武功,世所罕见耶!”遂传旨命乐手歌此新词。
歌罢,世民又向父皇禀奏:“儿臣兵围洛阳时,曾于战阵之间得空演练一军中乐舞,谓之《破阵舞》。请献于父皇阙下观赏。”
武德准奏。世民便去吩咐左右,一番准备就绪。
但见秦王世民立于庭中,亲击大鼓以始,鼓声震天,响彻殿庭,刹时气壮山河、地动山摇之势扑面而来,令人如临百万雄师对阵之沙场。鼓声隆隆中,筝曲激昂,破空如疾风漫卷。随即奏起琵琶、锦瑟、瑶琴、箜篌之声,伴随笛声、箫音、筚篥和鸣,间以羯鼓声焦杀鸣烈,凌空透远,宛若鼓角齐鸣,霜风怒号。
乐声奏鸣中,但见有披甲执戟的六十四名武士鱼贯而入庭中列队,舞队左圆右方;随着乐声队形一变,前面模仿战车,后面模拟战阵;队形再一变,展开如簸箕伸出两翼、作临战态势。舞蹈中伴歌声起——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
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
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
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此前唐宫乐舞,多由内教坊舞姬表演,裙裾翻飞,翩然柔美。秦王亲制此《破阵乐舞》,大气恢弘,燃情激荡。殿廷之上,上至皇帝李渊,下至文武群臣,群情振奋,莫不叹为观止!此后此《秦王破阵乐》一曲,在大唐便成为“国歌”一般的存在。
演罢,世民奏道:“前年臣奉旨讨刘武周后,军中遂流传此歌,不知为何人所作。臣在洛阳城外时,便以此为基调,编演为此军中乐舞,得暇时与将士共赏,以鼓舞士气!”
武德心怀大畅!牵着世民的手称许道:“‘曲有误,周郎顾。’我儿文韬武略,便是这音律、歌舞之才艺,亦不遑让三国儒将周郎!”众臣也连声称贺。
武德连连举杯亲向世民劝酒,并脱口吟道:
圣德合天地,奇功辉日月。
和风拂世民,上下同欢悦!(注释)
“世民”二字语带双关,既指二郎世民,又指黎民百姓,众臣俱皆称妙。
一时间世民成全场焦点,文武群臣纷纷轮番举杯向秦王致贺。竟少有人留意到,皇帝另一侧的太子建成,神情间颇为落寞尴尬。
注释:诗出《全唐诗外编》,原题为《为秦王制诗》,原文为:“圣德合天地,五宿连珠见。和风拂世民,上下同欢宴。”但据考初唐并未有“五宿连珠见”之特异天象,因此此诗假托李渊的可能性大。此处将第二句改啦,为了押韵,改末句“欢宴”为“欢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