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我国基本完成调整经济建设任务,准备开始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的时候,爆发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简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起因:从1962年重提阶级斗争,经过不断升级的中苏论战,特别经过“四清运动”,中央感觉中国有向修正主义和复辟资本主义倾斜的危险,怕党和国家变颜色,把文化领域的斗争升级到全面文化大革命。
1966年5月16日中央发出通知,提出文化大革命的一整套理论、方针和政策。批判封资修,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1966年6月28日人民日报一篇奇文是破四旧的纲领性文件,要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要轰轰烈烈的破除,堵住一切钻向资本主义的孔道,砸碎一切培育修正主义的温床。
1966年8月8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式拉开帷幕。
首先北京大专院校先有行动,贴大字报,散发传单,成立红卫兵组织,破四旧,搞串联。那时工厂、社会还没有波及,生产生活仍然按部就班。
大专院校红卫兵走出校门,打着“造反有理,保卫毛主席”的旗号,到处宣传演讲,称为点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66年8月18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毛主席第一次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和红卫兵。
文化大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1966年9月5日,中央国务院通知,肯定全国性大串联是正确路线,到处成立红卫兵接待站,火车汽车一律免费,管吃管住。有些学校停课、工厂停产开始全国性大串联。
1966年8月6日大弟弟荣泰完成上军校前,在连云港部队训练一年的任务,去重庆机要军校报道。
弟弟从小的梦想是如此纯真崇高,没成想实现梦想的时候却一脚踏进了政治漩涡的最中心,飞扬的青春像旋碎的舞鞋,碎片横飞躲闪不及。
刚到军校,还没进课堂的门,一堂课没上,就被大串联冲击了。青年学生的冲动易感,革命火焰一点即是熊熊烈火。立即加入大串联队伍,到街上游行、喊口号、撒传单、写大字报贴满街。
他们和全国青年学生一样,胳膊佩戴“红卫兵”“红小兵”的袖章,扛着红旗北上南下,宣传演讲撒传单,那种精神不亚于当年的“五四”运动。
这年10月的一天,我正在济南火车站等候回莱芜的火车,巧遇荣泰他们一些同学串联到济南也在火车站等车。
姐弟一年多未见,在车站邂逅真是喜出望外,荣泰匆忙简单的和我说说他的情况,他们是从济南军分区集合,去北京参加毛主席第四次接见红卫兵回来。还说不能在济南多停留,下午回济钢看望妈妈,不能住,晚上集合回重庆。
还没等我说什么,就被同学们簇拥着,去济南各大专院校串联,我们匆匆一见又匆匆分手了。
二妹荣慧所在的济南幼儿师范学校,更是文化大革命学生运动的前沿阵地。她和同学佩戴红卫兵袖章,打着红旗走上街头游行、演讲、撒传单、破四旧。
更离奇的是:她的同学们认为她的姓——“姜”字也是四旧,应改成这个“江”字,一时间她真的把姓改成“江”了。老祖宗传下来的姓氏,能算四旧?当时的人们弄不清什么是四旧,好多人把姓改成“党”字,把名的五花八门。
荣慧的改姓,遭到家人质疑和反对,不久又改回来了。
离奇古怪的破四旧行动更是不可理喻,红卫兵到各单位,各家各户破四旧,好多家庭收藏的古书、古物、甚至家谱、照片都被烧掉;串联到各地破四旧,有些古迹也遭到破坏。一时蔚然成风的破四旧运动如滔天浊浪,势不可挡。
我家也未能幸免于难,收藏的小人书,小画册等都被烧了,损失好多宝贵的有历史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