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鸭公岛
鸭公岛在西沙群岛的永乐环礁中,该岛四周水深较浅,且礁盘分布的范围极大,大中型船只无法通航,进出鸭公岛附近海域只能通过渔船或小艇。
该岛从空中看去就像一个不规则四边形,100多位琼海谭门渔民常年在此捕鱼。
岛内天然形成了一处浅湾,许多小船停放在此,路基本是由细小、零碎的珊瑚礁石组成,整个岛仅有十余株零星的树木。
渔民们在岛上用木材修建起了低矮的房子,为了防风,屋顶用珊瑚石压着。
搭建的小屋彼此相连,屋顶上压着大块的珊瑚和十几斤重的贝壳,是为了防止台风把屋顶刮跑;房前屋后还种上了椰子树。
本岛海拔高度1~3米,是一座砾滩岛,生长着匍匐地面的植物。
鸭公岛多由礁块构成,上生有少数草本植物。岛附近潮流急,风浪大,外海或泻湖内的浮游生物送来亦多。
礁石外水颇深,又无广大礁盘,故水产较少水产以贝类为主,南海特产马蹄螺即产于本岛。
鸭公岛因人迹罕到,故有海鸟栖息。但该岛无林木和沙地,海鸟不能常来,只成为海鸟的季节性栖息地。图片
2.全富岛
全富岛 位于中国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的北缘,地理坐标为北纬16°32′,东经111°40′。该岛东西长360米,南北宽240米,面积为0.02平方公里,海拔约1米。该岛距鸭公岛约3海里,是一处无人居住岛。
全富岛上全是细软的海沙,该岛四周形成沙堤。全富岛东西长360米,南北宽240米,该岛北面沙堤最高,而南部却不是十分明显。该岛四周海水清澈、透明,可凭肉眼看到海底的景象。
西沙旅游开放后,乘坐“椰香公主号邮轮”前往西沙群岛,游客可登临全富岛。
全富岛是因为岛区水产丰富而得名的,这里珊瑚礁区生物种类丰富。该岛处在礁盘的东北侧,为一牛轭形小沙洲,地势地平,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米左右。岛屿面积小,沙堤不宽,因此,本岛淡水含量也不多。北面沙堤最高,岛南较不明显。本岛海滩岩发育不坚固,可是已能保护沙堤,使沙堤固定。洼地出现在岛的南部,高 潮时还可以被海水淹没。本岛地势不高,沙脊出水时也只有1米左右。因而常被人们认为是刚刚出水的新沙洲。
3.甘泉岛
甘泉岛位于西沙群岛永乐环礁上,面积0.3平方公里,在珊瑚岛西南2海里处,岛上有中国最南端的文物保护单位---“西沙甘泉岛唐宋遗址”。
甘泉岛为西沙群岛中,露出海面时间最晚的岛屿。
中国渔民也称该岛为“圆峙”、“圆岛”,因岛上有甘泉井水而著名。
甘泉岛,南距羚羊礁约0.5海里,北距珊瑚岛2海里,低潮时可涉水过珊瑚岛。
该岛呈椭圆形,南北长70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约0.3平方公里。
地势较高,为沙堤围绕,中间低平,周围珊瑚礁环绕,东南侧有浅水码头可停靠舢舨。
岛上土壤主要是硬盘磷质石灰土,中部有石质粗骨磷质石灰土。白避霜花不多,草海桐丛生,沙堤上有海岸桐林,且有水质较佳之饮用水井。
4.珊瑚岛
珊瑚岛在北纬16°32′,东经111°36′,位于甘泉岛东北二海里,东西长800米,南北宽400多米。
岛形略方,近椭圆,面积约0.31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拔9米。岛周沙堤围绕,中间低平。
岛上主要有厚层普通磷质石灰土和硬盘磷质石灰土,草海桐灌丛茂密,北部有一片许树,椰树高大挺拔,鸟粪资源丰富,且质量好。
中国渔民曾在岛的西南角建有珊瑚石庙。本岛还有饮用水井、气象站住屋等。岛的南部还新辟航道和建有码头等。本岛珊瑚礁环绕,东北部延伸达l.75海里。
岛南有水湾,岛东有旧码头。岛四周沙滩上灌木发育,鸟粪层也多,为永乐群岛最丰磷矿岛之一。鸟粪层的存在表示昔日这里林木众多。岛上还有人工种值的木麻黄、椰树等,中部有水井一口,在椰树旁,水甘清可饮,而西部井水受鸟粪污染,有臭味,不能饮用。
该岛最早由中国人开发,今天在岛上各处均有清代瓷器发现,且多日常用器,如青釉瓷碗、杯等。建筑物有小庙一间,在岛西南端,乃1934年珠海潭门渔民们建立,内有石神像一具。
5.金银岛
金银岛位于中国西沙群岛永乐群岛中,在永乐环礁西端,距甘泉岛约7海里。
该岛四周有沙洲和出水礁石。岛周围高,中间低,中部原是干涸之泻湖。有井数口,水带泥味,可饮用。岛南己疏浚一航道,可通小船。
岛上树木茂盛,普遍有草海桐林,断续有麻枫桐林,成片海岸桐林生长在硬盘磷质石灰土上,北岸有水芫花岩生植被。鸟类繁多,鸟粪资源丰富。
西部有海南渔民挖的水井和种植的红厚壳树(海棠树)。有神庙一座;东西各有石碑一方。
30年前,金银岛还没有一棵椰子树,金银岛守备队官兵大力弘扬“有苦不叫苦,苦干不苦熬,苦中有作为”的西沙精神,艰苦奋斗,自建家园。他们在满是珊瑚沙的小岛上,硬是栽出片片椰林,开垦菜地十几亩,年产蔬菜7000余斤,基本做到了旺季蔬菜自给;同时盖起了一座座现代化营房,建起了西沙小岛部队的第一个局域网。
如今的金银岛,满岛皆绿色,无处不花香。课余时间,战士们可以下棋、打球,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在局域网上“谈兵论战”。连队的全面建设也不断跃上新台阶,连续多次被上级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支部、军事训练和后勤管理先进单位。
6.中建岛
中建岛在北纬15°47′,东经111°12′,是永乐群岛中西南端一个岛(实为沙洲),长1850米,宽800米,面织1.2平方公里。本岛地势低平,海拔只有2.7米,强台风时常被海水淹没,中部偏南有一泻湖,水深半米。
岛上无草木,试种的椰子树、木麻黄、榄仁树获得成功。每年三至七月来岛栖息的海鸟甚多,是西沙群岛中海鸟最多的一个岛。
中建岛是在礁盘上发育的沙岛,四周有较高沙堤,中部洼地,不甚明显,且常积水,水深0.5米。全岛海拔不大,平均只有2米,略呈圆形。沙岛在低潮时高出海面3米,在高潮时高出海面1米;面积低潮时达1.5平方公里,高 潮时只有0.85平方公里。沙堤受东北季风影响以东北部为高。台风过境时,高潮可以淹没岛屿的大部分,故地形变化较大,显示出由沙洲向沙岛过渡的特征。
由于本岛常受海淹,故岛上草木难于自然生长。高处有海鸟栖息,故有鸟粪层存在。由于沙体大而厚,又少鸟粪污染,因而清泉易得,尤以雨季为好,挖地2尺即可得淡水。
中建岛四周礁盘阔2--3海里,高 潮水深2米,为各种海产繁生场所,除闻名的马啼螺外,梅花参、海龟均多,礁盘四周海面因浮游生物丰富,引来不少鱼群,加上礁盘外缘水深又大,故有利于拖、钓作业,一船日获马鲛鱼100担是很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