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时,因为有事要回老家住几天。
对于我来说,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换个地方扣手机而已。
妈妈在厨房炒菜,我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扣手机;妈妈下地里摘菜,我蹲在旁边的石头上扣手机;晚上妈妈在看电视,我在旁边吃零食顺带扣手机。
后来要回北京了,走的时候正是中午。妈妈吃完午饭去地里翻土了,说是准备种洋芋。我就拎着行李箱,和爸爸搭同村人的顺风车进城。照例是在亲戚家歇一晚,第二天由爸爸送我去机场。
别问我二十几岁的大人,为什么还要由大人接送。问就是,爸爸永远觉得我会在重庆迷路,永远认为我会找不到大巴车的车站。其实他不知道,我一个人已经在全国天南地北地跑了好几个城市。
其实不认路的是爸爸,坐轻轨还是我循着指示牌找路去的。然而在爸爸的结论里,不认路的还是我。
在进城的山路上,我接到了妈妈的电话。
“你在哪儿?”妈妈的语气听上去很急切,“我从坡上回来,找了厨房,找了楼上,家里都找遍了,没看见你。”
“我在车上。”
“在哪儿的车?”
后来我才意识到,因为老人记忆衰退,母亲似乎暂时忘记了我今天离开的事情。
她以为我丢了。
在妈妈的印象中,她从地里干活儿回来,应该看见我坐在大门口玩手机才对。
但是我人不在,我常坐的小板凳上空荡荡的。
一瞬间,妈妈的脑袋里没有反应过来,她下意识地认为,我走丢了,然后就满屋子地找我。
废了好大力气,才跟妈妈解释清楚,保证我没有弄丢。
爸爸在旁边听到了全过程,乐不可支地笑话妈妈:“你看她,真是笨。”
然后当我告诉爸爸,明天的飞机是要在T3航站楼登机时,他露出了和妈妈一样的担忧表情:“以前不都是在T2吗,怎么这次在T3。要记得好好看路,万一走丢了怎么办?”
10号线的两个相连的站台而已,怎么会走丢呢。
在飞机上,我又想起了妈妈的电话。忽然意识到,爸爸妈妈的认知逻辑的根源所在。
一个常年在外的女儿,不就是给弄丢了吗?
对于爸爸妈妈来说,我一年之中呆在家里的寥寥日子,是他们好不容易找回了女儿的日子。而剩下的三百多天,他们每天都在活在患得患失的情绪当中。
天下的父母,都会在担心这样的问题:孩子能找到回家的路吗?
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地大声一遍又一遍告诉他们:放心,我认得路。
这样简单的事情,需要极其耐心地、用一生去完成。
2021年1月15日,晚,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