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他和马月祥、方黎明来到了钱塘村。在一大片田野的粮食作物中,意外的发现有一片大棚,目测了下,大概有五十几亩。
近了观看,是绿油油的芦荟。
这片芦荟引起了陈小东的注意。他知道,芦荟对于桃源镇的人来说,是十分陌生的作物。就连他自己,也只知道它叫芦荟,但不知道它有什么用。
本地人似乎只把它当成盆景栽植。这么大的规模,显然不是卖盆景能消化得了的。况且,桃源镇的绝大多数人是农民,没有种盆景的习惯。
这是谁种的?密密麻麻的,一亩总有万来斤吧,销往何处?每斤的价格是多少?一年下来效益怎样?
看见这片芦荟,陈小东感觉不亚于发现一片新大陆,像在一群地球人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外星人。他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定要去会会这片芦荟的主人。
3个人到钱塘村委会碰到了钱塘村的书记钱伟明,钱伟明三十多岁,理个小平头,一副干练的样子。陈小东一问起芦荟的主人,他连说:“知道知道,是钱雪平的。”
马月祥对钱雪平有些印象,“就是那个老是到农科站借书的那个?”
“就是他。”
说起钱雪平,钱伟明话就多了。说他头脑聪明,当年上高中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只是临近高考时生了场大病,使本来很有希望进大学的他被高考打败打发回了农村。
回乡后,钱雪平也和其他人一样,干起了农民。他是个不安分的主,不愿到乡镇企业上班,说是要做新时代的农民,自己订阅了很多《新农村》、《现代种养》、《新家园》等农业技术书刊,自己在承包地里鼓捣,他种过蘑菇、养过鹌鹑、蜗牛,好象时间都不长。
钱雪平种植芦荟,有两年了。先是在自家的6亩承包地里种,种了一年后,又转包了其他农户的几十亩地,成了现在的规模。
“他这芦荟都销到哪里?”陈小东最关心的还是销路问题。
“据说和明珠市的一家公司签订了合同,都销售给那家公司。”钱伟明说,“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清楚,要问他本人。”
在钱伟明带领下,陈小东他们来到了钱雪平家。
钱雪平家是幢新盖的三层楼,在整个都是平房或二层楼的村子里,显得十分突兀和显眼。钱伟明介绍说,这三层楼是最近盖起来的,“应该是去年,估计是种植芦荟挣了钱之后。”
院墙大门紧闭,钱伟明用力敲了敲,并大声问,“有人吗?”。
隔了好一会,没人来开门。
“估计家里没人。要么我们到地上去找找?”钱伟明征求陈小东的意见。
“在地上更好,走吧。”陈小东说。
刚才在来的路上,几个人因为开嘉岭轻骑只是在路上望了下。现在走近大棚,几十亩连成一片,十分壮观,颇具规模。
“钱雪平”钱伟明扯开嗓子喊起来。
“谁叫我?”从其中一个大棚里传出了声音。
果然在地上。
一会儿,大棚里钻出一个年轻人,二十七八光景,人精瘦精瘦的,但精气神很足。
看见钱伟明带了三个陌生人,一脸疑问,“找我啥事?”
“这是镇里管农业的陈镇长,他晓得你在种芦荟,蛮感兴趣,要来了解点情况。”钱伟明说。“你钻在里面干什么?”
“正在补苗。”他说,“发现病苗、死苗要及时补种,拔除病苗、弱苗,达到苗全、苗齐、苗壮的效果,否则会影响产量。”
几个人握了握手,陈小东说:“你带我们去棚里看看吧。”
几个人握了握手,陈小东说:“你带我们去棚里看看吧。”
“好的好的”钱雪平说。
几个人一边在大棚里走,一边听钱雪平介绍。
钱雪平种植的是库拉索芦荟。
说起芦荟,钱雪平两眼发光,滔滔不绝介绍起来。
关于种植芦荟的信息,钱雪平是从现代农业杂志上看到的。
现代农业杂志上刊登的介绍库拉索芦荟信息,介绍得非常完整。
库拉索芦荟,被美丽国、欧洲、东瀛国等国誉为“西方仙草”,在东瀛国种植面积很大,应用领域很广,而在国内尚未得到全面开发。
它是集食用、药用、美容兼观赏为一体,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及市场价值。
就中药功效来说,能治疗肝火头痛,目赤肿痛,烦热惊风,热结便秘,虫积腹痛,小儿疳积,湿疮疥癣,痔瘘。
就现代药理来说,具有抗发炎的作用,抗病毒活性,可预防胃溃疡的发生。药理学试验以及临床试验都已证实芦荟胶可用作外用药治疗微伤、烧伤和冻疮。内服芦荟胶可用于治疗哮喘,口腔溃疡,胃溃疡,许多其他潜在用途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就保健作用来说,就更多了:一是有湿润美容作用,二是有防晒作用,三是有抗衰老作用,四是有解毒作用,五是有免疫与抗肿瘤作用,六是有杀菌作用,七是有抗炎作用,八是有健胃下泄作用,九是有强心活血作用,十是有免疫和再生作用,十一是有镇痛、镇静作用,十二是有防虫、防腐作用,十三是有防臭作用:芦荟具有防止脚、口、腋等体臭的作用。
联合国粮农组织权威发布,将芦荟对人类健康用度各项指标综合排名第一名,是21世纪最佳食品。因此钱雪平认为,在国内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
一说起芦荟,钱雪平滔滔不绝,犹如滚滚长江水一泻千里,手舞足蹈加唾沫星子一通乱飞。
“芦荟可以生吃,味道很好的。”说话间,他采了几片鲜叶,拿把小刀把外皮削掉,露出了里面水灵灵的叶肉,递给了陈小东、马月祥和钱伟明,“来,尝尝。”
陈小东尝了尝,味道类似黄瓜,带点青菜气。
“得,你小子,就吹吧。牛都被你吹上天了。”钱伟明边吃着叶肉边说。“我记得你以前鼓捣的东西可不少,怎么最后转到芦荟上了?”
“高中毕业后我回家种地,6亩承包地,父母忙活忙活就行了,我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全部种粮食,算它每亩产量一千斤,也就6千斤,实在挣不到钱,太划不来,不如去工厂上班。可到工厂上班,我又不愿意,我就琢磨着必须种经济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