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同学被李志行“拉拢腐蚀”。
起初,是两位大少借逛街之名,偷看街上女中的学生。后来,王冠军这家伙加入了进来。之后,宿舍的其他同学慢慢都发现了,一个个加入进来。最后,连一向老成持稳的傅作义也沦陷了。
再后来,宿舍又搬进来一个东北学员,辎重科的,这位同学一搬进来,就很快发现了这个宿舍风向不对,刮着一股歪风邪气!在坚决同歪风邪气斗争了几次后,这位同学就毅然加入了这个腐化的队伍。
哦,对了,顺便说一下,这位同学是朝鲜族人,家住吉林延边,与朝鲜交界,名叫朴成功。
本来,志行一伙在学校过的很快活,却不料发生了一件事,搞得他差点被开除!
究竟啥事能搞到李志行这位“保定大神”差点被开?因为,打死了人!不过不是李志行打死的,但他也不算吃瓜群众。
事情的来由是这样的。原来这一年新生入学特别早,志行开学不久,新一届学生就入学了。校园里马上变得又热闹起来,因为这一届人很多,南北各省都有,而且年纪比较小。志行一届的学生们这么快就当了学长,心情高涨,不时在校园里摆摆学长的架子,美的不得了。
但李志行几个却没有这样,他们忙着给学弟们指点迷津,积极吸收会员,强大“军事强学会”的实力,因为这一届后来出的名将实在太多了!随便说几个以后都如雷贯耳,比如叶挺、薛岳、顾祝同、邓演达、李汉魂、上官云相、余汉谋、邵百昌、黄镇球、郝梦龄等。
李志行给“军事强学会”会员的指示是,发动一切力量在新生中发展会员,半年内,会里的干部每人至少发展3个,否则降职,所以大家都很忙。经常可以看到,有的会员在操场上与新生用乡音正在亲切交谈,有的会员勤劳地帮新生修理床铺、有的还请新生吃饭喝酒,称兄道弟……。
张荫梧一看“军事强学会”全员行动,自己的“武术研究社”自然不能落后,就领着几个兄弟亲自上阵,在操场上练起了把式,先是张荫梧亲日下场表演了一通拳法,然后是两个兄弟对打,很快就引来了一些新生围观。
张荫梧一见人不少了,就一拱手说“各位同学,外国人辱骂我们国人是东亚病夫,所以强身健体实为我等第一要务,本社专门传授武术……”
张荫梧一通宣讲后,就有几人决定入会。偏人群中有个戴眼镜的同学,摇头晃脑地说“领兵打仗岂在于四肢发达?实应注重理论高度,熟悉理论分析……”,说得张荫梧直瞪眼。
这时,旁边一个看热闹的同学马上凑上去说“这位同学,你说的我深以为然,为将之道就在于精研多种战例,提高理论素养,我们“军事强学会”就是专注于此……”,于是,这个眼镜同学便加入了李志行的会。
李志行自己的目标是叶挺、薛岳、顾祝同和黄镇球。
他计划发展的第一个人是叶挺。叶挺将军一生追求真理,性格坚忍不拔,李志行最为佩服。
“军事强学会”已经办过几次声势浩大的活动,强学会的干部都发表过演讲,所以李志行在新生的眼里顶着会长的光环。
一天,李志行在操场边的小树林“偶遇”了叶挺,就是以前李志行和乔修远经常用来躲避早操的那个树林,人家叶将军却用来看书,真是不一样!志行在旁边看了一会,叶挺看得很认真,便直接走了上去。
“你好,你是不是叫叶挺?我叫李志行。”,志行笑着问道。
叶挺听过李志行演讲,就忙放下书,站起来说“是的,学长好!”
志行笑呵呵的说“没有别的事情,我就是想问问你愿不愿加入军事强学会?”
“啊?这个……”叶挺没想到李志行亲自来问自己,还这么直接。
李志行热情地说“你是不是还没想过?没关系,你可能不太了解我们的组织是干什么的,我给你讲一讲,你现在有时间吗?”
“啊?……哦……有,有”叶挺没想到李志行这么热情,急忙点头。
“简单的说,就是为让大家学的更好……”,于是李志行边说边坐在叶挺身边的地上,伸手拿起叶挺正在看的书说“例如说你看得这本书,噫,你怎么看的是路桥建设?”
叶挺忙说“学长,我学的是工兵科。”
“啊?你学的怎么是工兵科呢?”李志行一直以为叶挺学的是步兵科。
叶挺不好意思地解释道“我之前是当步兵,但想到工兵学的东西如果在军队没用上,还可以在社会上用。”
“哦,好!好!”李志行忽然大声叫到,把叶挺吓了一跳,心想这李会长怎么一惊一乍的?
不过,李志行接下来的话却让叶挺有些佩服,因为李志行接着说“在中国带兵,谁要忽视了中国的交通情况,就必定要吃大亏!”
叶挺点点头,这个他有体会,他之前是打过仗的。
“你这本书是哪里来的?”李志行又问道。
“托朋友买的”
“加入强学会的好处之一,就是你想看啥书,只要有卖的,会里都会给你买来,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李志行说到。
“那德国的呢?”叶挺眼睛一亮问道。
“没问题!”
“那太好了!”叶挺高兴地说。
“不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不单要看书,还要在书中寻找问题,强学会就有这个作用,会员们会就某一问题展开集中讨论和研究,让看书事半功倍,还有……”小树林的上空回荡着李志行滔滔不绝的演讲声。
……
最后,叶挺高兴地答应入会。李志行暗暗抹了一把汗,这回他和叶挺说话的时候,特意留了一定距离,免得滔滔不绝的口水喷到叶将军的脸上。
最后,李志行建议叶挺介绍他的朋友入会,叶挺也欣然答应,因为李志行将“军事强学会”的优点说的天花乱坠,有些是强学会真具有的,有的还没有做,不过没关系,马上去做就是了。
李志行的一通演讲很见效果,隔天叶挺就带了几个朋友来入会,李志行听完介绍哈哈大笑。当天晚上,就在义春楼请这几个人吃大餐。
席间和乔大少配合得天衣无缝,借酒席纵谈军事,从军官素质谈到军队装备,从军队装备谈到兵种配合,从兵种配合谈到兵种训练,从兵种训练谈到兵源素质,从兵源素质谈到国民教育,从国民教育谈到政治体制。
一番高谈阔论,听得在座的几位目瞪口呆,暗道原来在讲演时听到的,其实才是两位会长的神龙半抓而已!真是由衷敬佩!
两人相视一笑,忽悠成功!
两位大少表演如此出色,以至于在座的几位后来响当当的人物,完全没意识到这是两个纸上谈兵的家伙。
回去后,乔大少问志行今天怎么似乎格外卖力?嘿嘿,你不知道今天叶挺将军介绍了谁!这几个分别是薛岳、黄琪翔、黄镇球、缪培南、余汉谋!
单薛岳日后就有“军神”之称,黄镇球又被称为“中国防空第一人”,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这几位都是叶挺的广东老乡,尤其薛岳与叶挺同属客家人,关系都不错,所以被叶挺介绍来了。
这些都是日后的名将!能不卖力点么?
上面几位将军搞定后,就轮到了顾祝同,不料李会长刚要去做工作,才得知顾祝同已经被乔副会长吸收了!
嗯?这家伙怎么知道顾祝同以后是个大人物的?
李志行在叶挺面前已经吹出的牛总要履约,而且,一个组织并不是将大家纠集在一起就完了,需要给大家方向和动力。于是志行组织“军事强学会”干部开了个会议,讨论本年主要工作计划,又决定建立强学会图书馆。
至于买书的费用,楚溪春建议组织募捐,志行想了想算了,募捐对象无非就是学生和老师,估计也捐不来几个钱,就说募捐的事情自己负责,大家尽快统计出需求,搞个书单出来。
等书单搞出来后,志行将书籍分类,国内能买到的简单,在保定城找家书店代买,国内买不到的,写了封信给上海的迈克,请迈克帮忙,给迈克寄了5千大洋。买书当然花不了这么多,志行还请迈克发动朋友,收集欧战各国的战争资料,分析欧战战例,便是“军事强学会”今年的重要活动之一。
上海的那些“冒险家”朋友们托李志行的福,一个个不再是以前的一文不名,变得有身份起来,多少都结交了一些本国的、外国的军界朋友,此次一听志行需要帮忙,都很尽力,很快各种资料源源不断寄到保定。
这样,“军事强学会”不定期的欧战案例讲解和分析,便开展了起来。
欧战还正在打,所以欧战案例对同学们吸引力很大,会场经常人员爆满,刊载案例分析内容的《军事强学周刊》也是加印了再加印。
及至李志行和乔修远讲欧战兵器变化及兵种发展时,校长杨祖德竟然带了很多老师来听,老师们会场还问了不少问题,最后杨祖德表示,就算陆军大学在这事上,也未必有保定军校做的好,对军事强学会大加赞扬。
陆军大学其实是比保定军校高一级的学校,培养高级军事人才的,保定不少教官就是陆大毕业的,这个赞誉很高呀!
这李志行不过的顺风顺水的么?啥事弄得他差点被开除了呢?是的,前面是挺好,坏就坏在这一届又来了一批新生。
话说一天,学校通知要进大约200名新生,插入第六期各班。但是新生报道的时候,第六期的“老新生”很多人,却堵住校门不让“新新生”进来,说他们没有资格。
为啥说他们没有资格呢?因为这些人既不是清河预备学校毕业的,也不是武昌预备学校毕业的,说他们没有资格这话也不错,但这些并不是关键,关键是这些人来自袁世凯的“模范团”。
那这“模范团”又是什么东西?“模范团”不是东西,而是袁世凯后期为培养自己的军事势力,而建立的一支武装。
原来老袁虽说是北洋的创始人,但到后来,也觉得自己对军事力量的控制有些力不从心。段祺瑞、冯国璋这些大佬对老袁总有些阳奉阴违,加上老袁还有做皇帝的心思,便决定另起炉灶,手段便是这“模范团”,团长开始由袁世凯亲自担任,后来是大公子袁克定担任。
不过因为袁世凯倒台太快,“模范团”只开了两期,第一期毕业生作为军官,编了两个师。第二期只来得及编了一个旅,袁世凯就死了,还剩了大约200名学生无处安置,便送到了保定军校。
这是民国的军校,不是袁大皇帝的军校!这些人有什么资格进来?还有一点,“模范团”的学生,是来自北洋各师对袁世凯忠心的军官,很多都与倒袁队伍打过仗,残害过革命军民,尤其是南方的国民党人的队伍,双方简直冤仇深重。
而这一期“老新生”中,南方人特别多,很多都是国民党人,所以“老新生”纠集了一大帮人堵校门,这些人里就有叶挺、薛岳、李汉魂、黄镇球等人。
“模范团”的人是吃素的的吗?先是口角,很快就打了起来,惊动了校长杨祖德,杨祖德亲自调解,“模范团”总算进了学校。
杨校长想要矛盾磨合,不料矛盾却一天天激化。“模范团”200个人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校园里天天打架,“军事强学会”会员参与很多,有打人的,也有被打的。
终于,李志行也恼了,“模范团”算什么东西?原本就是些反动派,打狗日的!李志行一号召了不得,三五人的打架变成了几十、上百人的群殴,管他呢!一伙年轻人打的过瘾,经常能见看见李志行带人在校园里追打“模范团”新生,“反模势力”端是士气旺盛!
学校也管不住,这本来就是从校外带进来的问题,怎么解决?而李志行一伙的目标很明确,打服他们!能打退学最好!
现在没人敢招惹李志行,所以战地黄花分外香,李志行和乔修远星期天还心情愉快地去北京游玩。
不过等两位少爷周日归校,一到校门口,就发现不对劲!学校被军队围了!两人刚探头探脑看了一会,就被抓了进去,谁让你一看就是军校学生呢?
进去被关在各自宿舍,每个宿舍门口都有拿枪的士兵看管,一问咋回事?出人命了!是“模范团”和“反模势力”双方打得兴起,竟然抢了军械室,拿了枪来打!结果死了3个,伤了20几个。
杨祖德急了,请了保定的军队来,这才将双方缴械,关了很多人。北京政府也已经派人来调查了。
李志行急忙问死的是谁,王冠军说了3个名字,幸好李志行一个也不认识。
调查还在进行,外面几个省却已来电质问,因为死的3个里面,两个是“模范团”的,一个是个广东学生,都是新生。
但责任却不好查,光在现场就逮住了七百多人,有新生,也有第五届的老生,拿枪的就抓住上百个!所幸学校枪械室没放机枪,要不才是灾难。由于人太多,也没人承认打死人,也没人承认领头,这么来说,大家都是“吃瓜群众”。
但这事必须严肃处理,否则以后还会出事。
先由政府抚恤被打死的学生家属,然后一连开除了5个人,三个是南方新生,两个是“模范团”新生。
最后,居然还要开除李志行和乔修远,解散“军事强学会”!这是因为李志行风头太盛的缘故,几乎每个被调查的“模范团”新生,都说看见二人带着“军事强学会”会员到处打人。
这是什么意思?出事的时候我不在好不好?两人极力辩解,幸好校长杨祖德和尹科长等几个老师也为两人说话,但北京的官员仍在计较,两人急了,急忙托乔修远家找关系。
最终结果尚好,两人没被开除,强学会也没被解散,但两人签了书面保证,不许再挑起与“模范团”的矛盾。
我冤枉好不好?我根本就没挑过矛盾!闭嘴!你们两人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公开检讨,保证对“模范团”友善,以后也不聚众闹事。
于是两位大少和张荫梧,依次在大会上检讨、保证。怎么还有张荫梧?因为这家伙也被当成了暴力团伙头目。
李志行和乔修远的检讨声情并茂、感人至深。这是应该的,毕竟死了人,还都是前程远大的年轻人。李志行代表“军事强学会”表态,将真心拥抱“模范团”的兄弟,给予最大的关怀和帮助。
大部分“模范团”的成员对李志行的表态嗤之以鼻,但也不是没有效果,会后就有一些加入了“军事强学会”。第一个奔向光明的叫刘茂恩,河南人,这家伙其实是河南“镇嵩军”首领刘镇华的弟弟,不过志行并不知道,还请刘茂恩吃了顿饭。
这事也只能这样了,好在学校各大团体的负责人都做了保证,想来以后学校能安生安生。
后来傅作义悄悄告诉李志行,那天开枪的就有叶挺和薛岳,枪法很准。
所幸李志行看重的人,一个都没被开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