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府的时候,蓝若雪坐在马车上,翻来覆去地想着苏寻跟她说的“别的事”。
苏寻说:“你没有属意之人,婚姻之事遵从父母之命,嫁给谁都无甚区别,不如嫁与我如何?”
蓝若雨直接被五雷轰顶,心跳都仿佛静止了,回过神来心跳加快,心悸之中又不免失落,“你是因为我跟长得像阿姐,所以……”
“不是。你们虽然长得很像,性格也颇为想似,但我分得清楚,你是你,她是她。”
“可我不明白你为什么……”
“因为你是她妹妹,在你身上总能看到她的影子。她不喜欢被困在院子里,她喜欢外面的纷繁热闹。她不想做一只笼中鸟,我不忍看你做一只缸内鱼。”
“只是这样吗?”
“嗯。”苏寻微微颔首,“你没有想嫁的人,嫁给谁都可以,我不能和你姐姐长相厮守,娶谁都一样。看你被困府中难掩怨念才出此下策,只因为你是若雪的妹妹,想让你过得自由些。”
“从一个笼子飞进另一个笼子,从一口鱼缸跳到另一口鱼缸,哪来的什么自由?”
“我这里不是笼子,也不是鱼缸,任你来去自如。”
“你就诓我吧,苏家家风严正,我要是真嫁给你,能不能来去自如我不知道,要守的规矩肯定有一大堆呢。”
“这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到时候搬出去就好了。不用住将军府,自是不用守将军府的规矩,只需偶尔装装样子应付了事。”
蓝若雨嘴角直抽抽,“你图什么?”
“无甚可图。如果非要说有的话,就是图父母安心,图……自己心安。”
蓝若雨似懂非懂,苏寻没有再多做解释,只说道:“你不要有压力,这只是我的提议,找你过来是一同商议,你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也不需要马上做决定,回去之后慢慢斟酌。仔细斟酌之后若觉得可行就捎一封信来,我做安排,若觉得不可行,就当我什么都没说。”
……
刚到璃都那两年蓝若雪是恨她姐姐的,因为她做的那些丢人现眼的事导致父亲对她严加管教,连门都不让她出。
后来长大了些,竟生出几分羡慕来,她姐姐好歹轰轰烈烈地为自己活了一场,可她呢?她只能随波逐流,在家做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深闺小姐,过几年再找个家世人品合适的男人成亲生子,接着相夫教子。
一辈子就这样一眼看到了头。
因为看得清楚,所以不服管教。尤其到了成亲的年纪,她母亲频频在她面前埋怨蓝若雪,说她败坏家中名声,害她找不到好人家。
听得多了,她就真的觉得自己找不到好郎君。找不到好郎君,往后的几十年都没有好日子过,蓝若雨想到未来就心生恐惧,她开始叛逆,开始反抗,开始翻墙。
撞上苏寻是意外,蓝夫人把人留在府中还天天让她去照顾,意图太过明显,苏寻有所察觉,蓝若雨也不傻,她只是装不知道罢了。
她觉得她姐姐宁死也不跟的男人,能好到哪儿去?她姐姐不要的男人,她凭什么要上赶着?
所以她明着去照顾,却在暗地里使坏,没想到……
他真的很好,长得好,家世好,性格也好。温柔细致,善解人意,笑起来的时候像数九寒天的烈阳,能把整个人都融化了。
可惜他心中惦念的是她亡故的姐姐,蓝若雨第一次觉得她姐姐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是被猪油蒙了心不知好歹。
蓝若雨知道,以蓝家在璃都的身份地位,她将来的夫婿肯定是比不过苏寻的,问题在于他想娶她只是因为她姐姐,只是看她被困在牢笼里可怜,想给她一片自由的天空,不掺杂丝毫男女之情。
但凡苏寻有一点自己想娶的意思,蓝若雨都不会这么纠结,偏偏他对她一点儿意思都没有。
他只是想从她身上看到已故姐姐的影子,他只是想把对亡妻的缺失弥补在她身上。
蓝若雨想了一路,也没想好要不要嫁苏寻。
回到家里,蓝夫人已经等候多时了,本以为好事将近没想到她女儿愁眉苦脸地回来了。
“你这是怎么了?苏家人欺负你了?”
蓝若雨摇摇头。
“那你苦着一张脸干什么?”
“姐夫问我要不要嫁给他?”
“这是好事啊!”
“好什么?他又不喜欢我。”
蓝若雨想了想,把今日之事全都告诉了蓝夫人。
“娘,你说我该怎么办?”
“你觉得他人怎么样?”
“从这段时间相处来看,倒是挺好一个人。”
“你想嫁给他吗?”
“想,也不想。”
知女莫若母,蓝夫人知道她闺女为什么“想”,也知道她为什么“不想”,劝解道:“闺女,这世上哪来那么多两情相悦的夫妻啊,都是凑合着过日子。你是想嫁一个想嫁的人,还是以后随随便便嫁一个人?”
“当然是嫁一个自己想嫁的。”这还用问吗?
“那不就得了。”
“可是我在他那儿永远都只能是阿姐的影子。”
“影子不影子又怎么样呢?你中意他,他会因为你阿姐对你好,这就够了。喜欢一个人是想要对他好,想要被喜欢是希望他对自己好。苏公子会对你好,喜不喜欢又有什么要紧呢?感情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对你好才是实实在在的,甭管他是因为什么对你好。”
“可是……”
“感情也是可以处出来的,你阿姐和你姐夫成亲之前可是连面都没见过,不就是在日复一日地相处中生出来感情的嘛。我女儿这么可爱,我就不信他不动情。”
蓝夫人还说了些,蓝若雨自己也想了些,抛开感情不谈,嫁给苏寻肯定比以后嫁给别人强,于是蓝若雨写信给苏寻,信上写道:“愚以为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