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雪更加寒冷,李知舟紧了紧身上的棉服,倚靠在椅子上。
大火炉呼呼的烧着,两个伙计坐在桌边昏昏欲睡,他们盯了掌柜的整整一个下午,不明白掌柜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坐在窗边。
轻轻的给自己倒了一壶温热的烧酒,李知舟呼了口气,一饮而尽。
夜是寂寞的,更何况是出生在这战火不断的世间,仿佛天地都死了一般。
“这阴沉的天,就像是凶蛮嘴中呼出的霜。”
李知舟轻声道,声音小的只有他自己能听见。
铃。
正恍惚中,来了一位比黑夜更加漆黑的客人,像是一位侠客,他风尘仆仆的拍了拍身上的雪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来二斤烧酒,五斤牛肉。”
他的话不多,上好酒菜后,就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这花也都枯了。”李知舟喃喃自语,身边的几个盆栽中一片狼藉,像是弱小的生命不甘自己的死亡,与自然做斗争的结果。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情到伤感时,李知舟感叹一句。
“你这书生有趣的很,花间不过一两盆,怎的能称为花间?”那位侠客开口道,声音粗犷,他愣愣的盯着酒杯中的酒。
“原本以为兄台也是江湖侠义之人,却不曾想也是俗人一个。”沉默了许久,李知舟轻轻的摇了摇头。
“你们这群读书人有什么用,百无一用是书生。”侠客冷哼一声,好像有着撒不完的火气,想一股脑的倾倒在李知舟的头上。
“其实,我并不是读书人。”李知舟认真的说道。
侠客的目光从酒中移开,上下的打量着李知舟,一身穷酸的打扮,脸庞清秀,也就只有眉宇间有些书卷气,身材不高不矮,有些瘦弱,完全符合一介文弱书生的气质。
“我啊。”李知舟又给自己倒满了一杯酒,缓缓说道。
“我是富家子弟,大户的。”说完,侠客哈哈大笑,就连李知舟自己也微微笑了笑。
“你是富家子弟,那我就是当朝皇上,哈哈哈……”
当侠客说道“我就是当朝皇上”这句时,李知舟的眼里一亮,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可你家这酒,确实差了点,差的难以入喉。”侠客话锋一转,又开始刁难起李知舟了。
但李知舟丝毫不在意,他将窗户开大了一些,冷风一股脑的灌了进来,就连火焰都打了个冷颤。
“你看,这窗外是什么?”李知舟站在风口,冷风犹如一把把尖刀划在他的脸上。
顺着李知舟的手指,侠客有些疑惑的看了看窗外。
“几户人家。”
李知舟摇了摇头。
“几户,熄灭了蜡烛的人家?”
李知舟又摇了摇头。
“你这书生好生奇怪,这不是几户人家是什么?你来说说这是什么?”侠客的语气有些恼怒,而李知舟却很平静的挥了挥手。
“是整个长安城。”
“就算是这样呢?”
啪!侠客将腰中的刀狠狠的拍到桌子上,“你这酒难以入喉,掌柜的不能给个说法?”
“这鹅毛大雪与世间的一切漆黑就是说法。”
喝酒,要的是心境。
“一介俗人,我不与你计较,你且离去吧,酒钱也不要你的了。”李知舟不露痕迹的皱了皱眉头。
“哼。”侠客冷哼一声。
“百无一用是书生。”临走时,侠客还嘀咕一句。
收拾桌子时,伙计检查了一下酒杯底部,并没有任何银钱。
“掌柜的,这已经是您第三天赶走的二十位客官了,您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啊?”
“他们,有富甲一方的财主,有官员,大户人家的千金,横行霸道的顽固子弟。”
“俗人,都是俗人。”李知舟失望的摇了摇头。
“没留银钱是么。”过了好一会,李知舟好像才想起来一般,急忙的追问道。
两个伙计点了点头。
“唉,又要干活了。”李知舟放下手中的酒杯,抄起门旁的一把铁锹,推开大门,寒风呼啸着。
他紧了紧衣服,顺着那还未被新雪覆盖的脚印追了上去。
黑夜里,侠客正一人在小巷子里走着,迎面而来的是一个颇有书生气的男子,这让正在气头上的侠客一阵恼火,他刚想拔刀,头颅就轻飘飘的落了下来。
酒馆的后面,是长安城外连绵无尽的大山,虽然被雪覆盖,但还是能依稀看出,那一个个露出土的坟包。
“来一趟世间,有人给你下葬,不枉此生。”
李知舟站在山顶上,俯看着整座长安城,他视金钱如粪土,全凭自觉。
……
“你就没有练武的天赋!”
“废物,废物啊。”
“你武没有你大哥强,文又不如你二姐,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李家大院内,传来一阵粗重的大骂声。
在红木房梁的内院中站着一道小小的身影,这道身影不过十岁的年纪,腰板却挺的很直,哪怕是被眼前这个浓眉大眼的大汉骂的体无完肤,他都没有低头一次。
“父亲。”那道身影的眼睛水汪汪的,虽有不甘,却还是噙着泪水。
“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不是废物,我们家也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废物。”那道小小身影的语气坚定,将眼前的这个大汉都说的一愣。
“那就证明给我看看,知舟。”
大汉名叫李塔,是当今护卫军的领头人,也是负责在圣仪皇帝身边保护皇帝的人,位高权重,自然也是家教严厉。
此次的训话,李塔就如同往常一样对李知舟毫不留情的批评,而李知舟也和平常一样,觉得难过委屈了就跑到自己母亲的房间,往母亲的怀中一钻,呜呜的哭着。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的教训,会是一家人分别的开始。
“蛮夷举旗攻打边关,李钟请愿带精兵三千将蛮夷拦在边关外,铁骑八百,弓箭手两千,长安城需向边关支出人马将士。”
“征兵。”短短两字,满朝文武震动,圣仪皇帝一袭帝王龙袍直立与皇宫之上,明朝百姓安居乐业,人人皆心系朝政,纷纷响应,一时间,天下扭成了一团麻绳,难以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