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恒有些焦虑。
安氏夫妇是很难得的好父母,用心为他们的孩子撑起了一片天,但这也导致了安恒极难获取更多的信息。
以孩童的视角,温柔美丽每日悉心照顾自己的母亲除了关心他的衣食住行,便只教他读些启蒙的书;而刚刚亲近起来的父亲虽是个威武的男人,却极听妻子的话,绝不在孩子面前谈起严肃的公事,平日总爱抱着安恒,乐此不疲地把他稳稳举过头顶,再用长着胡子的下巴蹭他柔嫩的脸颊。
哥哥们倒是宠爱他,但长兄只管带着弟弟玩乐,次兄也还只是个孩子,又是话少的性子。安恒倒是还有几个姐妹,但只在给母亲请安时见过。
下人就更别说了,在主母的勒令下,安国侯府的下人们从不多嘴多舌。
宅院里虽然衣食无忧,但消息实在闭塞。资料上关于任务的部分写的暧昧不清,安恒抓不住重点,很担心主角会因为他的疏忽早早夭折,从而直接导致任务失败。
从前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
不智能的系统宛如智障,只有些基础的被动触发功能。
安恒算过,在他大约七岁的时候主角就该出生了。按照资料,主角的母亲是异邦送来的美人,在宫中熬了三五年便香消玉殒,徒留主角一个人在深宫中挣扎求生,养成了偏执狠厉的性子,长大后残杀兄弟夺取皇位,被扣死了暴君之名。
他的任务是充当监护人的角色,弥补主角童年的缺失,引导他走上正途。
好在安恒从系统空间里翻出了几份监护记录,参考前辈们的做法,再结合这次的情况,他大致有了打算,这才心安理得享受起了难得的童年。
正是夏初,橙黄诱人的枇杷果挂在枝头,身材高大的父亲常常将他放在肩头,任他轻松地攥住香软的果实。
兄长安弘回京后比父亲还忙,时不时就被好友约去小聚,安弘偶尔也会带上两个弟弟。
这是安恒第一次看到京城的模样。
主路上铺满了整齐坚硬的青石板,道路两侧是各式各样的商铺和摊子,街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卖力叫卖的小商贩也面色红润,可见京城百姓的生活还是不错的。
安恒跟着哥哥几乎逛遍了京城,最喜欢的还是城郊的田野,坐在兄长肩头远望,可见渐渐金黄连绵不绝的麦浪,像是涌动在这片大地上的希望。
安锦最中意的却是马场。
安弘正扶着坐在矮脚马背上的幼弟绕着小圈溜达,转头就在朋友们的惊呼声中看见二弟不知何时爬上了一匹烈性未消的汗血马,正挂在马背上被带着满场狂奔。
他吓了个半死,跟友人和老板合力堵住了那匹马,这才把浑身发抖的二弟解救出来。
可这小子虽然浑身颤抖,手脚发软,却不哭不闹,倔着还要再骑一遍。
安弘无奈极了,心说你这哪是骑马,你这是被马遛啊!
但他还是狠狠勒了几次汗血马颈,等它驯服些后,带着安锦真真正正跑了几圈马。
安恒就乖乖坐在远处的眺台上看着兄长们骑马。
没有男人不喜欢骑马,但安恒的身体撑不住。光是坐在马背上,心脏就像要跳出来一样。
安恒磨牙:等我长大!
小孩子见风长,安恒终于能骑马的时候,安锦也终于从学堂结业了。
安锦开始参加科举。他的县试和府试都还算顺利,虽不是案首,成绩也颇为不错,偏偏院试这一关,考了两次都没通过。
别人家的孩子到了这个地步,早就被父母耳提面命,开始头悬梁锥刺股了,安夫人却不以为意。
她早看出老二志不在此,比起经史子集,他更爱读兵书兵法,也对射御兵器,排兵布阵更感兴趣。
这谁比得上她家将军?
考不上便罢,不影响她家孩子成材。
反倒是安锦,隐约看出了安国侯等武将在朝堂上的窘迫清醒,不愿在这件事上让父母蒙羞,这下连校场也不去了,天天窝在家里背书练字。
安恒前几年也入了学堂,成人的勾心斗角也投射进了孩童中,童言无忌一类的安恒倒是不怕,但总有些不讲理的嚷着“你爹不是很能打吗”对安恒动手动脚,被安锦发现之后一对多将他们痛打一顿,安国侯夫妇得知了事情经过,简直怒不可遏,直接闹到了陛下那里,一番出气之后再也不愿安恒离开他们的视线了。
这下全京城都知道安恒是安国侯府的“掌上明珠”了。
安将军从不把不好的情绪带回家里,安恒并不知政敌拿父母对他的宠溺来攻击安国侯府,反正也闲来无事,他日日陪伴二哥读书,干脆一起参加了科考。
这是安恒第一次体验科举考试,他虽知道要考上五场,每场都是天不亮就进场,考上整整一天,需要一定的体力,但还是小看了县试对身体的折磨。
桌椅要自备,食物要自带,考场里的水都贵得厉害,行动也不方便。
一场县试下来,安恒险些去了半条命。
安国侯没人顾得上打听县试情况,全都操心着安恒的身体。
到了发榜的时候,还是安弘的朋友提醒,安弘才打发了个小厮去看。
兄弟俩都考得不错,安恒的卷子更是得了考官的青眼,稳稳抬名成了案首。
可全家人都算不上欢喜,没人愿意安恒用健康去换这个头名。
安锦更是愧疚,被弟弟软声安慰了许久也还是情绪消沉,安将军见不得儿子这个样子,辗转托人把他送去京城禁卫军历练。
系统能帮安恒屏蔽感知,他其实没吃什么苦,包括中药的苦,于是执意一鼓作气考下去。
安夫人这才发现,平日乖巧听话可可爱爱的小儿子才是全家最犟的人,娇宠了这么多年,他们也狠不下心对安恒强硬,最后只能眼巴巴再次送他进了考场。
安恒打了好几次申请,也没能解冻自己的积分,他退而求其次,申请了几丸通用特效药。
三年后,安恒十三岁,顺利通过了院试,成了昌国本朝年纪最小的秀才,批卷子的考官对他交口称赞,这事儿传遍了京城,皇帝听说后,还在朝堂上象征性地夸赞了几句。
这一年,收养主角的白贵妃有了身孕,这是个眼界短浅的女人,商星炎彻底失去了最后一点微薄的庇护,渐渐宫墙圈成的囚牢里走上了弯路。
这一年,安恒的二哥辞别了家人,前往遥远的西关打拼属于自己的家业。
这一年,表面乖顺的聿国变本加厉地滋扰北疆,皇帝终于想起了被冷落已久的武将,大发慈悲给安国侯府发出了久违的宴请。
正巧临近辞旧换新的元旦,安国侯府再不复去年的门庭冷落,隐现出它最盛时期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