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假期过了,我带荣泰一块回到莱钢工厂,想要他安心留下,必须生活有情趣,过的充实快乐。
我们变电所的人都在山上住,一个女生宿舍,两个男生宿舍,相邻三个屋,都有空闲床。
弟弟就住在和我相邻那个屋。宿舍里的同事对他很热情,常一块玩,一块去爬山,山沟里的景致别有特色,弟弟比较感兴趣。
我带弟弟认识爱打篮球的朋友,满足他的爱好。
王彩霞的爱人老孟大学毕业还没分配工作,结了婚在家闲着,我带弟弟去他家玩,这回弟弟可找到知音了,他们有共同的文革经历,有共同感受,共同语言,都爱打篮球,一块吃一块玩,弟弟几乎每天从山上宿舍跑到山下宿舍去找老孟玩,六七里路不嫌远。
后来我借了一辆旧自行车给弟弟玩,有了自行车,弟弟上山下山更方便了,有时带我一块下山。
还忘不了童年时的淘气,下山时他不管路的坡度多大,也不减速,手里拿着我的一把电工刀当枪比划着“啪啪”射击,还不停挥手拍打着自行车,“驾、驾、驾”,把自行车当马骑,把自己当成拿手枪的骑马大官。
我们的山洞变电所还是比较稀奇的,为了让弟弟长见识,有时上班我带他去变电所看看。
他很感兴趣,让我给他讲供电知识,参观从没见过的高压电器,看到山洞里这种奇特的供电方式,非要看看高压线是怎么进来的?
为了安全,我们要定期去进线走廊检查,今天金坚来变电所,我和他商量,带荣泰进去看看。
我俩一块带他爬上进线走廊,详细给他讲解通过进线走廊的安全知识。110kv高压线平时就发出“苏苏”的电晕声,在山洞里,这声音更响。
爬进线走廊像爬山一样从洞内爬到山顶进线洞口,走廊不宽,除满足高压走线宽度外,用铁棍栅栏隔开只有0.8米的人行道,任何物件不能越过铁栅栏,否则110kv高压会放电击伤人。
我千叮咛万嘱咐,让弟弟走路一定要规矩,手背在身后,不能乱比划不能伸头探脑。
走廊里“苏苏”的高压电晕声响的瘆人,我边走边给弟弟讲有关电的知识,不停提醒他注意安全。
终于小心翼翼爬出三十多米长的走廊到达山顶。
出了山洞,荣泰深深吸口气说:“刚才真有些紧张,大气不敢喘,高压输电线的‘苏苏’声真吓人。”
喘口气又说:“我好像走了一段冒险的历程,大姐你们每天就在这么危险的环境中工作?够紧张吓人的。”
我看着弟弟那张稚气未脱的脸,笑笑说:“电也是一门科学,当你掌握了它,明白它,就不可怕了,就能驾驭它好好做贡献。”
我们站在山顶上,十月的阳光和煦,风光更美,山虽不高,仍可一览山下的宿舍区和鱼鳞状起伏的丘陵地。
绿中透黄的层层梯田,崎岖逶迤的上山路,隐现在密林绿野中的村庄农舍,蔚蓝的天空几朵棉絮状白云飘荡。远眺云雾缭绕的山中山中,那绵延不断的驼状山峰,显得格外朦胧多情,好一副大好河山的壮美画卷!
弟弟非常开心兴奋,顺口说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真是如诗如画的美景啊!”
又感慨的说:“这里没有枪炮声,没有硝烟,没有流血,偏僻山沟真不错。”
弟弟凝视着远方,激动复杂的心情交织在一起,如梦如痴。
我们看时间不早了,叫弟弟一起下山。
我们顺着小山转下去,又回到变电所洞门口,进休息室,山洞的阴凉让我们刚才爬山的一身汗很快消了。
变电所离食堂很远,上班多是自带饭。
有时买些挂面在变电所用电炉子,小瓷盆或饭盒当锅,下挂面吃。
那时也不懂营养,不知配上青菜,更不知加上鸡蛋,都是就着炒咸菜,吃饱就得。
公粮没有卖挂面的,是农民推车自产自销的小挂面,细的二两一包,每顿我吃一包就够了。
那天我给弟弟下挂面吃,用大饭盒一块下两包,弟弟说没感觉,像没吃一样,又下两包,还没吃饱,我用小瓷碗又下一包,弟弟吃完说:“算了吧,太麻烦了,就吃这些吧,这小包挂面下十包也不够吃的。”
那年弟弟十八岁,正是长身体最快的时候,胃口特别大。
弟弟说:“上军校前在部队那一年军训很苦,但是吃饭太好了,都是馒头米饭,顿顿有肉,管够放开吃,能吃多少吃多少,几年没吃饱的肚子这回可填饱了,个子直直长,大姐看我这一年长多少。”
这时我仔细的端详着弟弟,他离家去部队的时候,瘦溜溜的小孩样,不到一米七,自从抗灾备荒以来,觉得他天天说着要吃饭,家里拮据的生活,几天吃不到一点肉,几乎天天吃不饱。
现在看弟弟个子足有一米八了,清瘦高挑仍是小孩样,那么天真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