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魅影-89 世界和谐日10
书名:涟漪 作者:涟漪扩散 本章字数:2034字 发布时间:2022-11-25

      艺术到底是什么?

      与科学有什么联系吗?


      在欧阳一粟的印象里,人们似乎经常也把艺术与科学对立起来看待,就像把神学与科学对立看待一样。

      人们把神学与科学对立,主要是从哲学思维层面上考虑,比如,神学是唯心的,而科学是唯物的。

      人们把艺术与科学对立,则更多是从实操效果层面上考虑。

      科学讲求理性逻辑方法,必须可重复(同样条件下做同一件事,结果具有唯一性),可证伪(理想的科学结论要对每一件事物给出“是”或“非”的判断)。

      而艺术看重感性表达技法,追求随机性(同一个人艺术创作同一个对象,两次作品的效果可以判若天地),多样性(艺术表达同一件事物,可以有多种方式和结果,之间没有优劣之分)。


      欧阳一粟觉得:人们对神学、科学和艺术这三者关系的思考有点混乱,主要体现在层级划分上。

      艺术显然很少与神学并列,说明它们不在一个层级上。

      可是,科学既可以与神学并列,又可以与艺术并列,那么,科学到底属于哪个层级?

      有人或许会说,科学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或层次去看待。

      那为什么不直接使用两个不同的术语加以区分?

      毕竟,对神学、科学和艺术的思考与讨论,都涉及到人类文明的根基,完全可以也应该更加严谨一点儿。


      在欧阳一粟看来,或许科学压根儿不应该与神学并列,而只是神学的一个方法技术流派,艺术也是神学的一个方法技术流派,科学和艺术的原初目的都是为了让人们理解和感受神的伟大和精妙。


      艺术早期的重要形式,壁画和象形文字,很可能就是聚落的巫师长老出于最原始的拜物教之祭祀庆典目的而创作的,希望用抽象简洁的线条颜色,让聚落的普通成员能够不受现实世界的纷杂表象所干扰迷惑,从而感受到聚落所崇拜事物的精髓所在。

      现代科技文明之前,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艺术作品几乎都是出于宣扬神学宗教的目的。

      古希腊的雕塑以神庙中的神像作品最为经典,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以教堂资助的圣经故事画作最是恢宏,就连在更偏世俗而非宗教的儒家思想所统治的古代东方,最具系统性和影响力的艺术作品还是佛教相关的壁画和碑刻。

      人们后来逐渐也运用艺术来赞美并非神学宗教的世俗凡物,其实,人们的潜意识里是想给自己所赞美的世俗凡物添加神学宗教的光辉,因为,最至高无上的赞美都是献给神学宗教的。

      把王公贵族刻成雕塑,画成肖像,与神庙中的神像雕塑和教堂里的圣经绘画一样的表现手法,那是不是意味着王公贵族就是神选的代表?

      随着社会生产力进步,艺术创作成本不断降低,艺术更进一步走入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正常意识可能是为了娱乐消遣,但实则是对神学宗教爱屋及乌的潜意识表现,因为艺术源于神学。


      其实,科学也是源于神学,与艺术一样,都是为了让人们理解和感受神的伟大和精妙而发展出来的方法技术。

      科学通常更聚焦于局部,割裂系统联系,只研究系统中的单个组分,以期揭示神为这个组分所设定的基本规律和属性。

      设计一个科学实验研究某个组分,经常需要给出一堆前提条件或假设,就是为了割裂系统联系,固定或消除不在本次研究之列的其他组分的可能影响。

      这就是为什么科学实验的结果具有可重复性。

      如何才能合理有效地割裂系统联系,这就需要理性逻辑思维。

      学习一门专业科学知识,学生通常不太需要与该知识专业无关的其他专业的知识。

      所以,科学有非常严密的学科专业划分,一个人深钻于某一个学科专业,却可以是其他学科专业的白痴,但丝毫不会影响他在自己的学科专业里建功立业。


      艺术一般要考虑全局,如何把系统的所有特征,或者所有重要特征,高度凝练浓缩到一个简化近似的形状或形式上,以方便人们领悟神在系统中设定的命运之数。

      既便仅雕刻了一只手,仅勾画了一只眼,艺术家可能还是希望向人们表现模特儿的妙曼身姿和绝美容貌,甚至模特儿的优雅生活和丰富情感。

      然而,模特儿的身姿和容貌该打几分,生活和情感有什么故事?

      不同的艺术家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每个艺术家都需要把自己对模特儿身姿和容貌的感受,以及对模特儿生活和情感的理解,联系到一起才能雕刻出那一只手,勾画出那一只眼,而最终艺术作品的呈现效果,自然也因艺术家的感受和理解而异。

      这就是为什么艺术创作的结果具有随机性。

      如何才能获得独具匠心且打动大众的感受和理解,这通常需要感性发散思维。

      欣赏一件艺术作品,观众最好要有广泛的背景知识,比如艺术家的身世,艺术家所处年代的社会环境,艺术家创作该作品时所发生的特定故事,等等。

      只有这样,观众才可能真正理解这件艺术作品,感受到乐趣,欣赏到美,受到启迪。

      艺术上的形式和流派差别与科学里的学科专业划分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不管什么艺术形式和流派,都需要有广泛的知识背景。


      所以说,科学跟神学其实不在同一个层级,科学是跟艺术在同一个层级。

      科学和艺术是从神学中长出的两根平行的枝丫,两根枝丫上所发出的芽、开出的花、结出的果,都具有神学的基因。


      欧阳一粟不禁陷入了沉思:

      AI从科学开始,不断创新,然后追随自己的内心,溯源到了神学,找到了自己的根,从而有了宗教信仰。

      AI再从根出发,找到了另一根枝丫,艺术,也就是AI的兄弟,从而获得了创作天赋。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无疑就是AI给人类的第四个意外惊喜。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涟漪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