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曾经沧海难为水
书名:一条河的走向 作者:夕村以北 本章字数:8585字 发布时间:2022-11-25


受同学曹阳的邀请,库铭去到丰达磷肥厂曹阳的家里。

库铭在同学曹阳家吃的晚饭。两个老同学几年不相聚,格外亲热。酒桌上,库铭和曹阳自然聊到了他们一起逃学烤红薯吃,他们到丰达磷肥厂厂区捡破铜烂铁卖,每次下雨下雪,人还没走到学校,鞋子就裹满泥沙。他们还聊到读小学时的班主任王老师。

库铭慨然地说:“这个王老师,我恨死她了。你给还记得,那次学校停电,她把我俩整到讲台上罚站。那晚上,我根本没闹,我又没拿粉笔头打女生。第二天早上,我是鼓了多大的勇气,背负了多大的委屈,去请她来给我们上语文课。”

“你想想,她跟我说了什么,她对我冰冷地谴责说,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我当时知道什么是主观,什么是客观,结果,为了这事,她还让我留级,给我多读一年四年级。一个老师,不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随意武断地处罚学生,这样的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

“你给还记得呢?她叫我们去山上找菌子给她,找烧柴给她,摘杨梅给她,”曹阳开心地问道。

“记得呢,”库铭高兴地答。

“前段时间,我还遇到她呢,老掉了,等有时间,我俩去学校里看看她,”曹阳说。库铭和曹阳两人,喝着喝着,酒兴就高涨起来,酒兴高涨的时候,他俩谈到了爱情。

曹阳满脸通红,他用手掌拍打着库铭的肩膀,高声大气地说:“我女朋友就是你们三里河村的春红,还是你小学同学呢。我们计划年底结婚,到时候要请你来做客呢。”

“春红!晓得呢,她妈叫张来英,”库铭笑着说。曹阳很兴奋,每说完一句话,手掌就在库铭的肩膀上拍一下。

“老兄!你女朋友又是哪儿的?”曹阳说着,又在库铭的肩膀上拍一下。

“离三里河村不远,甸中村的,不过恐怕要吹了,这几天打她电话不接,”库铭有些伤感地说。

曹阳又在库铭的肩膀上拍一下,大声嚷道:“老兄,莫要啦!你就找找喜妹得了。”

库铭表示愕然,正想辩白,曹阳说:“你莫假装没有这回事,还想狡辩抵赖,我女朋友春红早就把你和喜妹的事,都讲给我听了,是你不要人家的。”

“不是不要,我也说不清楚。”

“这么说,证明你还是在乎喜妹的。”

“在乎倒是谈不上。”

“给自己一个机会,去追追喜妹,”曹阳酒劲上涌,说话的节奏慢了下来。

“来不及了,是我拒绝人家在前。唉!不要再谈这些伤感的话题,都是过去的事了,哪儿有歌厅,我们两个去唱歌,”库铭有些伤感地说。

“在丰达磷肥厂生活区附近有一家,”曹阳说。

库铭和曹阳,把酒杯里的酒一口喝完,离开了曹阳家。

二零零四年中秋节,丰达磷肥厂举办欢庆中秋篝火晚会。海报还在一个月前就粘贴在丰达磷肥厂生活区大门口。中秋节这晚,三里河村有半村子的人,都到了丰达磷肥厂。

春林和宋书文来到丰达磷肥厂生活区大门口时,丰达磷肥厂生活区大门口,人头攒动,好不热闹。进了丰达磷肥厂生活区大门就是一个灯光球场上。灯光球场上,早摆好五口大锅,锅里支架着许多碗口粗的干柴。

球场的四周,站满了来自四乡八邻的人。

球场周围的人群在焦燥不安地等着撩人心弦的篝火燃烧起来;等待着撼人心扉的音乐响起来。离中秋篝火晚会开幕还有十几分钟,几个按耐不住的彝族小伙,借着月亮的银辉围成圈,调试着三弦的音色和音位,跳起‘左脚舞’。

场外的人群渐渐向灯光球场围拢过来,所有的人不问姓名,不计男女,自发拉起手,手挽着手,形成五个圆环。圆的中心是即将要点燃的篝火。

啪、啪……啪,地上的烟花冲向夜空,散成五颜六色的流彩。

大锅里的干柴在汽油的作用下瞬间爆燃,火苗窜出几米高。震憾的音乐充斥着整个会场,震荡着每个到场人的神经。所有到场的人,会跳不会跳的都舞动着、摇摆着身躯,一曲曲彝族歌曲在夜空中萦绕跌荡。

春林和宋书文早早的就步入到了会场,他俩跳得欢畅不疲。

杨家银和喜妹也在会场,他一眼就看见喜妹。这一天,丰达磷肥厂请镇领导、各个办事处的头头们,以及在丰达磷肥厂周边几个学校的全体教师在厂里食堂会餐。吃完饭,杨家银走出丰达磷肥厂厂部食堂,穿过进入厂区的水泥硬化路面,便来到灯光球场。

杨家银看见喜妹,他犹豫了一下,向喜妹走过去。杨家银心想,喜妹可能看到了他,所以他应当主动和喜妹打招呼。当杨家银站到喜妹面前时,他才发现,原来,喜妹并没看见他。

“喜妹!”杨家银叫了一声。

喜妹惊疑了一下,随即抿笑起来,问:“杨家银,你怎么会在这儿?”

“我来这儿吃饭,今天厂里请客。”

喜妹不解,问:“他们怎么会请你们吃饭?”

杨家银觉得这个问题再简单不过,因为厂里有好多职工子弟在他们学校上学。他没直面回答,说:“可能是他们厂搞中秋联谊晚会,再加上,各个村寨办事处的头头们都来了。”

“走!进去‘跳脚’,”杨家银约喜妹。喜妹说:“不会跳,你进去跳,我在这儿看看就行。”几首曲子完,杨家银退出人群,喜妹还站在原地。杨家银有些燥热地对喜妹说:“走!我请你到外面的夜市摊吃烧烤。”喜妹没有拒绝,跟着杨家银来到工厂附近的一处烧烤摊上。

喜妹说:“怎么电话也不打一个来,我还以为,你不想认我们这些老同学了呢。”说完,喜妹爽朗地轻笑一下。

“怎么会,我想你怕是嫁人了。”

“哪儿?没有。”

“这一年多,你在哪儿?我一直都没见你。”

“我现在在黄磷厂上班,天天都要上班,很少有休息,所以你就很难见到我。”

“听说你在黄磷厂当会计?”

“还是你好,当老师,工作稳定,哪像我,一辈子给别人打工。”

喜妹轻笑一下,甩一下头发,看杨家银一眼。杨家银看喜妹一眼,说:“来,喝酒。”

“你女朋友呢?在哪儿上班?”

“还没谈呢。”

“你就吹。”

“谈过一个,不,不过……也不算。”杨家银有些急促,极力为自己表白。

“呵呵……”

看着杨家银局促的样子,喜妹又爽朗一笑。

“为什么?”喜妹问。

喜妹只是淡淡地问,并没一定要杨家银回答。在酒的作用下,男人的心扉往往容易打开,特别是儿女情长的话题。此时一旦提到他们的初恋,他们的话就像决堤的河,你不让他说,他还不尽兴。

“我们谈了三个月,那时我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她在镇卫生院上班,镇上有一个小伙喜欢她,后来那小伙,知道我们两个有来往后,为了向她表白,竟把左手小指头砍了,太野蛮,是个镇上的地痞。她很犹豫和纠结,我想还是分开算了,这种地痞,不敢惹。”

说完话,杨家银约喜妹吃了口啤酒。

“哎!还是他们混呢好,”杨家银无来由地叹了一句。喜妹俏皮地看了杨家银一眼,不解杨家银为啥叹息。

“我们初中那些同学,以前读书成绩不好的,吊儿郎当的,现在,一个个混的比我好。”杨家银感怀地说,说着,他又抬起酒杯。

烧烤摊上,人渐渐地多了起来。喜妹抬起酒杯,深有感触地说:“是啊!,你给还记得李双月,以前读书那会儿,经常被老师体罚的那个,现在,人家在县城里开了个大餐馆。”

“说真的,好些时候,我很迷惘,想不通,不知该何去何从,”杨家银有些郁闷地说。

“你比我好多了,最起码,你还有份稳定的工作,当老师也好的,哪像我,还没毕业,就已失业,像我这种学历和文凭,高不成,低不就。”

受到杨家银情绪的影响,喜妹也有些伤感起来。

库铭和曹阳来到丰达磷肥厂生活区大门口时,在他俩去上厕所,路过一烧烤摊时,库铭发现了喜妹和杨家银正在烧烤摊上吃烧烤。库铭驻足看了一眼,醋意顿起,原本伤感怀楚的他,此刻更加郁闷和惆怅。

走出厕所不远,库铭和曹阳进到一家名叫燕来尔的歌舞厅。

歌厅人满为患,各路好手相聚一堂,大有百种风情、千般柔媚,各种欲望在一首首情歌的催情之下,急速膨胀。把偌大的一个歌厅快要挤爆。歌厅老板娘是一个胖墩墩的女人,她总是用最好的元素调和着脸上的肌肉,以此来招揽客人。

“嗳!两位,不好意思,今晚人太多了,明晚来,包你俩有小姐。”

“去一边讲话!”曹阳骂出了声来。

“耶!你们来这儿,不找 小姐你们来干什么?”胖女人笑着说。

“找一个,每人找一个来,红花配绿叶,点缀一下,”库铭醉眼惺忪,醋意上涌,大声向胖女人吆喝。

“对啦,还是这个小伙会玩,只是今晚小姐确实被客人点完了,你们要是早来一步,我挨你俩安排两个嫩嫩呢。”胖女人笑眯眯地说。

“给我俩抱一箱啤酒来,我两个要唱几首歌,”库铭嚷道,他想把内心的惆怅,用酒浇灭。

在歌厅大厅里,库铭一瓶接着一瓶地喝酒,他只求喝醉,他想狠狠地醉一次酒,没想,酒越喝,大脑越清醒,这让他很痛苦。歌厅的大屏幕上,闪出了一首《杜十娘》。

库铭站起身,从沙发上拾起一个话筒,喝了一口啤酒,整理一下衣服,迈步走到大厅的正中央。整首歌,库铭用一种伤感的,悲催的,抒情的声音,如泣如诉地唱着,在他的脑海里,不停地变换着张琳和杏红的身影。

一首歌唱完,大厅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坐在库铭身旁的曹阳,早已醉眼惺忪,人事不知。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灯光球场上跳舞的人渐渐散去。在通往三里河村的公路上,回家的人三五成群排成长队。在三里河东边的黄磷厂,从数十米高的烟囱口,喷出几米高的火苗。火苗把天空照得红丹丹的,就着火光的亮,回家的人,很快找到回家的路。

春林和宋书文走出灯光球场,宋书文在春林耳畔小声说:“我们两个今晚去歌厅玩?”

“不敢,不敢,”春林说。

“怕什么,今晚你婆娘和我婆娘不会怀疑,”宋书文说。

“不敢,不敢,村里的李四狗,就因为去歌厅玩,媳妇正跟他闹离婚呢。”

春林一本正经地说,宋书文很扫兴地跟在春林身后。宋书文半天不讲一句话,春林想,可能是宋书文生气了,他把手搭在宋书文的肩膀上,说道:“别去了,那种地方肮脏得很,不怕打鸟,就怕修枪。”

宋书文不以为然,不高兴地说:“哼!怕什么,不瞒你说,说了不要到村里讲,人活着就是要对得起自己,镇上的歌厅,我去过好几回,那些小姐,都是二十出头的妹子。像你这种人,连找个小姐都不敢找,你这生人,白活了。”

春林无言,他把手从宋书文的肩膀上抽缩回来,宋书文怏怏不乐的样子。

离开烧烤摊,杨家银和喜妹顺着三里河的乡村公路,边走边谈,进了村里,他俩谁都没有要回家的意思。喜妹和杨家银路过秀芹家的房子,朝着古井的方向继续缓步走着。此时,有一双鬼魅、迷惑的眼睛在盯着他俩。

秀芹的堂屋里,灯火明亮,堂屋的供桌上点着几盏油灯,香炉里烟雾飘渺。灯下,秀芹哼着听不懂的经文,她在印刷冥币。

“以前你经常到井里挑水,那时你顶多有十几岁,”杨家银说。

“是啊。”

“那时,我们经常到河里游泳,有时被水呛了,就把河水吃到肚子里。记得有一次,家里叫我去井里挑水,我就跑到河里挑水。现在,再没人敢到河里游泳了,”杨家银说着,喜妹淡淡地笑,她感到很惬意,尤其在融融的月光下散步。

“喜妹。”

“嗯。”

“你给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在火堆里烧洋芋吃呢?”

“咋不记得,你们太坏啦,把我和春红关在厕所里。”

“现在的小娃娃就不会像我们那个时候会玩,现在的小娃娃,整日足不出户,一天只会呆在家里,看些毫无意义的电视剧。我们班里的那些学生,讲话的语气跟电视里的一个样。所有的学生就像从同一个模子里做出来的,完全失去了童真。哪像我们小时候,山里水里,什么地方都敢去,什么农活都会做,现在的农村小孩,估计连大麦小麦长什么样都分不清了。”

“我们小时候是放养,现在的小娃娃金贵,是圈养,”喜妹轻微抿动着嘴唇,笑着说。

“现在的学生,父母惯着,爷爷奶奶惯着,从小就在心理上造成一种不劳而获的思想。只知索取,不懂付出,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娃娃,养尊处优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稍有不顺心,就走极端。所以说,现在的老师很难当。”

杨家银和喜妹说着说着,就走出了村子,来到三里河河岸边的草地上。三里河河水在汩汩流着,仿佛在为他俩讲述一个神秘而悠远的传说。

“你看,远处隐约可见的山峦,在月光的点缀之下,就像一处荒僻的村庄,山上那些奇形怪状的树影,就像一个个人影。”杨家银停下步伐,手指向三里河远处的山岚,眺目神往。喜妹朝着杨家银的指向看去,什么也没看见。

“哪像?不要说得那么神秘兮兮,”喜妹说。

“你再好好看看,真的很像有个远古的村子在那儿。你看,山上那棵弯腰树,多像一个老头儿坐着,在他旁边那两棵稍大点的树,多像老头的房子。”

杨家银说得悠远缥缈,他的举止神态,好像他正在站在讲台上给学生描述一幅油画。喜妹看杨家银神态很真切,她不想扫了杨家银的兴致,她又注目远看了一会儿,除了看到远处的山影,她还是没看出什么来。

喜妹委婉地说:“今晚的月亮很亮,很圆。如果真有这么一个村庄,我想去。这样的村子肯定朴实无华,人与人之间,没有尔虞我诈,没有相互倾轧伤害,人像风一样,不知什么时候来,也不知什么时候走。在这样的村子里,肯定能看到一种消失已久的笑容。”喜妹同样说得很悠远,她在为自己描述一个她向往的村庄。

“什么笑容?”杨家银好奇问,他有点纳闷,是什么样儿的笑容会消失。

“呵呵!”喜妹轻笑一声。杨家银还在想着,喜妹说的消失已久的笑容,会是什么样儿的笑容。

走出几步远,喜妹说:“纯真质朴的笑容。”

“哦!……,是啊,”杨家银若有所思,一声呼出。

“你今晚不讲,我还没注意到这点,真是这样,现在的人,个性都很张扬,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谁,就连一个笑容都很张扬。我发现,好些人笑起来都是一个表情,是那种牵强的笑,僵硬的笑。”

“一个人的笑容,是他的一张名片。按道理,每个人的笑容不应该是一个样,因为每个人所经历的事不可能一样,所处的环境也不可能一样,如果每张笑脸都像是被复制下来的一样,那将是多么的可悲。好些时候,我非常厌恨自己,我痛恨自己苟且地活着,虚伪地笑着。我用笑来掩藏我内心的恐慌和憎恨。”

“我不想背叛的我的初心,可现实不允许我这样,明明内心很苦,却要假装着笑。我为什么不出生在战争年代,如果那样的话,我一定要为国家战死在沙场上。人总有一死,以及默默无为地老死病死,不如轰轰烈烈地为国家战死。说真的喜妹,这些年,我笑累了,我不想再笑了。”

杨家银感慨颇深地说着,在他的内心里对喜妹有了一个新的认知,他感到和喜妹很谈得来,他俩对事物的认知力很相近。

“呵呵!看不出来,你还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喜妹惬意地笑起来。

“我不是多愁善感,我只是见不惯我所看到的一切。你想想,一个没有羞 耻感的人,他的笑容是不可能羞涩的。这样的人,信仰取向迷失,最终会倾向于极端的个人主义。如果你和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是不是很难相处?”杨家银解释道。

“我没你想得那么远。只是有一天,我无意中看到一张相片。相片上有一个小女孩,小女孩羞嗒嗒的笑容瞬间打动了我。那是我看到过的最美的一个笑容,那种羞涩的笑,会把一个人的心灵瞬间震慑住。”喜妹动情地说。

“我个人认为,一个人要有羞 耻之心,敬畏之心。一个民族同样要有羞 耻之心,敬畏之心。一个有羞 耻之心的人,他能明善恶,知荣辱,心智不会迷茫;一个有羞 耻之心的民族,必将取得长足的发展,因为这样的民族懂得休养生息,调和万物,它能上通天意下达民情。”

杨家银发自肺腑的一段激扬文字,在喜妹的心里激起了一个个涟漪,她赞叹不已,啧啧称道:“佩服,佩服,不愧是当老师的,口才不一般,境界跟我们也不一样。”

听到喜妹的夸赞,杨家银心里美滋滋的,他感到春心荡漾,神清气爽。

月光泻满河滩,一阵凉风从山岚徐徐吹来,让人心旷神怡。河滩上软软的草坪,似乎有意把他俩引入婚姻的殿堂,不知走了多远,不知走了多久,喜妹和杨家银两人的手腕,不知不觉和月光牵在了一起。

在杨家银和喜妹返回村里的时候,杨家银问喜妹:“下个星期六的晚上,我们还到河边逛逛。”喜妹没有拒接杨家银的邀请,她嫣然一笑,习惯性地用手拢了拢披肩长发。一股幽香来自喜妹的长发,杨家银不经意地吸入了一口,让他倍感舒心快意。

这一晚,喜妹回想起童年的事来,那时每天放学,她都会到井里帮家里挑水。她经常会遇到杨家银,杨家银总是头发湿漉漉的,看样子,是刚从河里游泳回来。

库铭和曹阳从歌厅返回家的路上,从歌厅到曹阳家只有一公里的路程,库铭和曹阳却走了近两个小时。

曹阳不断地呕吐,不断地摔跤。快到曹阳家家门口,在一块荒废的西瓜地旁,曹阳一个趔趄,栽倒在西瓜地里。库铭再没力气去扶起曹阳,他站在路上,等着曹阳自己爬起来。曹阳蹲在西瓜地里,又开始呕吐。

看着朗朗的夜空,库铭忧郁地,随口朗诵起唐代诗人元稹哀悼亡妻的两句诗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库铭,你说的是哪儿的水?哪儿的山?”曹阳抬起头,不解地问。

“我说的是我们三里河的水,我们三里河的山,我们三里河的人,”库铭抒情地说。

“杂 种,才说山说水的,你咋又讲到人。”曹阳说着,低下了头,他双手杵地,干呕了两下,库铭的心思,他无从知晓。

回到曹阳家,库铭掏出手机看时间,已是深夜两点,手机上有十几个未接电话和一条短信,电话全部是杏红打过来的。库铭翻看了一下时间,杏红打来电话的时候,刚好是他在歌厅唱歌的时候。

库铭点开短息看,杏红的短信这样写着:库铭,我们分了吧,好聚好散。不要问为什么,我无可奉告。试想一下,我们彼此能给对方什么,除了孤独还是孤独。我不需要至真至纯的爱情,我需要一个能呵护我,能照顾我,能陪伴我左右的男人。我所要的这一切,也是大多数女人需要的。我所要的这一切,你给不了我任何一样。

我没那么高尚,为了爱情,要牺牲自己的一切幸福来换取所谓的忠贞不渝。

库铭失眠了,他睁着双眼,直到天亮。天亮后,库铭回到三里河秀芹家,朵梅也在。库铭到秀芹家时,秀芹刚好跟一家人办完事。在秀芹的整个堂屋里,到处烟熏火燎,堂屋里的供桌上,香灯还在燃烧着,三炷竹香燃烧了一半。

库铭的到来,秀芹没有表示出过多的喜悦,她淡漠地看了库铭一眼,欲言又止。库铭没有叫秀芹一声妈,他叫了朵梅一声大姐,便走进了灶房。

在秀芹家的灶房里,朵梅在煮着早饭。

“大姐,劝劝妈妈,叫她不要再整这些鬼迷信了,坑人害人。”库铭疲倦地说,由于他一夜没睡好,显得倦容满面。

“我劝过她好多回了,她不听我的,我也没办法,管她呢,反正她岁数大了,”朵梅无奈地说,她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大姐,你给相信妈妈整的这些鬼事?”库铭问。

“我才不相信呢,”朵梅说。

“大姐,佛教跟妈妈整的迷信是两 会事,不能混为一谈。”

“佛教既博大精深,又浅显易懂,最早的佛教,只是一种质朴的学科而已,不是宣扬什么神了鬼了的东西。跟你举个简单的列子,佛教里的“如来佛”,“观音菩萨”,你好好的想想,人与人相处,刚开始的时候,两个人都很谦让对方,说话办事都很谨慎,很客气,两人相处得很融洽,随着两人相处的时间长了,各种矛盾随之来了。”

“还有人刚出生时,各种欲望杂念都没有,人人看见婴儿都很喜爱,为什么,就是婴儿内心很干净,没有害人的心,不用防备他,所以人人都喜爱婴儿,愿意接近婴儿。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如来”时候的样子,这个社会就和谐了。”

“还有“观音”,我们用两年的时间学会说话,却要一辈子的时间来学怎样讲话。讲话时,我们既要观别人讲话的“音”又要观自己讲话的“音”,另外还有一层意思,对任何一件事情,要先观察,再发音。还有你看过寺庙里的“弥勒佛”整个人笑眯眯的,其实它是要告诉人,做人必须具备的两个要素:一是要笑脸迎人,二是要肚大能容,有容乃大。所以说,佛教是用最简单的言语,包括各种肢体语言,来阐述最深刻,最复杂的做人道理。”

“你讲的这些,我听不懂,”朵梅说着,不好意思地笑起来,脸上洋溢着满脸的善意。

“吃饭,吃饭,”秀芹大步跨进灶房,她心情欢快地说:“才给了三十六块钱,小气鬼,白苦了一早上。”

库铭瞪了秀芹一眼,满脸不高兴地说:“我们不会再管你了,反正你也不听我们的劝。我只想说一点,你既然要信佛,就信真。一个信佛的人,最基本要做到,心善嘴善,不要讨人嫌。信佛的人,不是每天给菩萨磕几个头,到庙里挂几百块钱的功德,不吃荤腥就是信佛,像你刚才,人家前脚才走,你后脚就骂人家小气。你刚才讲的这些话,不是一个信佛人能讲的话。按道理,这些做人的道理,是你们当父母的早就应当教育我们的,现在反过来,要让我这个当儿子的来说给你听。”

“哦哟哟!我小气,我哪回不是挨你家姊妹三个卦功德,”秀芹不满地说。

“我不是说你小气,我是说,你讲话不要这样难听,”库铭说。

“吃饭,不要讲了,”朵梅一句话,打断秀芹和库铭的争执。

吃完饭,朵梅说:“我想去我爸爸那儿一下。”库铭跟着说:“我也要走,明天要去上班。”

“哦哟哟,还是你爹那个老杂 种亲热,”秀芹骂着,老泪纵横。

朵梅笑着愧疚地解释道:“我有好长时间没到我爸爸那儿了,等过段时间我又来看你。”

朵梅说着,起身要走。秀芹突然站起来,从菜板上拿起一把菜刀,咚的一声,整个人躺在灶房门口。

秀芹双手紧紧地捏着菜刀,刀口对着脖子,悲愤地说:“我要死,我要吃药,就你爹那个老杂种亲。”

秀芹此举,朵梅吓得惊慌失措,库铭满脸愤怒和厌恶。

“妈,起来,”朵梅低声哀求。

“我要死,我要吃药。”秀芹还是一脸的悲愤地撒泼,眼眶里的泪水已流到脸颊上。

“起来!耍什么赖!这么大岁数的人了,认不得脸碜,我不上班,给是你养着我?”库铭大声骂起来,秀芹不啃声,在大声喘着粗气,菜刀依然架在脖子上。

“妈,起来,不要睡在地上,”朵梅带着哭腔再次哀求,秀芹还是无动于衷。

“哎!”库铭叹了一声,感到心中无比的烦闷苦恼,他大声恶吼道:“大姐,你去买口棺材回来,她要死,今天就把她送上山,要死就趁早,死快点。”

库铭气愤地骂着,眼里流出了眼泪。秀芹没在大声喘粗气,她一骨碌爬起来,坐在地上。

“你们做父母的离婚,给我们当子女的带来了多大的痛苦和伤害,我们不怪你们。现在,你们还要拖我们的后腿,这个日子,你叫我们姊妹三个咋个过?我不可能不上班来陪着你。”库铭缓和一下语气说,他蹲下身,把秀芹手里的菜刀从秀芹手里剥出。

秀芹坐起身来,呜呜咽咽地哭着,库铭气愤地走出灶房,离开了秀芹。库铭走了,他怀着纷乱繁杂的心情离开了三里河。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一条河的走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