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祁王回京(二)
梁国北与匈奴接壤,时有会受到匈奴骑兵的侵扰,南境又是以儒家士子文臣为主的南朝王庭,所以在南北两种文化的影响下,夹在中间的梁国百姓既有匈奴的崇武善战的血性,又兼得南朝儒家之风,梁国历代君臣也以能文善武为上。
十年前趁梁国内战乱之际,匈奴人不断侵边扰民,甚至一度占领了梁国北境的环庆、幽云等洲,幸好当时前朝的镇北大将军赵信达携全军将士力守北境门户,方才将匈奴人打了回去。
赵信达将军之兄赵信飞,又是当年李朝皇城守卫军的步军统领,当时他与洪真昭内外呼应,帮助林清巳攻入了皇城。虽然改朝换代,他赵家兄弟依然得享皇恩,赵信飞赵信达兄弟官职不变,依然为新皇帝林清巳一守皇城一守边疆。而赵信飞的长子,便是万寿节当晚余小玉在宫中遇到的那位殿前司公事赵宏毅赵大人。
去岁匈奴侵犯北境的时候,赵信达老将军和其两子先后都战死沙场,幸好德武帝及时起用了祁王林渊献,否则此番进献美女珍宝的国家究竟是哪方也未可知。
当日,皇城太极殿。
“万邦来同,九宾在位。奉璋薦绅,陟降庭止。文思安安,威仪棣棣。臣哉邻哉,介尔蕃祉……”
在宫廷乐官们和唱中,祁王身着紫袍,腰佩金鱼袋,携十余位在北境立下大功的将领一同进殿受赏。
余克己跟在队伍的最后面,在这些归国的北境大小将领中,他立功虽大,但官身尚在千户,进殿领赏已是看在他孤勇致胜的功勋上格外开恩了,就连霍柳庭和龚尚这等祁王的亲信也未曾有这等荣耀。
他们随着祁王和主位宰值大臣们一同进殿,在音乐声中,向皇帝行礼,然后便是论功行赏。
此番祁王风光归来,在一众朝见仪式结束之后,宇文皇后在永宁殿为祁王单独设了家宴接风洗尘,德武帝和太子也在场,殿内只有他们一家四口。
一年多没见到祁王林渊献了,太子林宇蒙明显感觉到他弟弟身上一年前离京前的那种颓败感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意气风发。
殿内的宝漆圆桌上放着一盏小口玉壶,未开盖就已闻酒香,太子林宇蒙亲自执壶斟了两盏,微微一笑,朝祁王林渊献道,“自我朝开国以来,十余年未有如此大胜,这些都是阿蛮你的功劳!”
祁王闻言一笑,原本线条硬朗的嘴角此时变得柔和了,举杯回敬道,“皇兄过誉了,是父皇洪福,我林氏列祖列宗保佑,将士效命,臣弟不敢居功!”
太子林宇蒙见状微微诧异,凝视着祁王许久,他弟弟自小桀骜不驯得很,未曾有过如此谦逊的时候,此番温和,倒让他心中掠过一丝疑惑。
宇文皇后看到兄亲弟恭的和谐画面却很是感动,颇有感触道,“阿蛮离去一年,竟成熟长大许多!”
太子林宇蒙顺势接口道,“是啊,寿儿都一岁多了,阿蛮今岁二十有六还单身未娶,此番大胜得归,母后应该在京中贵女中为阿蛮多多筛选一番,挑个祁王妃!”
说完,还颇有深意地看了祁王林渊献一眼。
他知道林渊献心仪荣威公主林阳萍已久,当年林阳萍还是他林宇蒙的妻时,十五岁的林渊献就对他说过“我第一眼就认定了她,只是因为你是长子,母后就为你求娶了萍儿,可是明明我第一个见到萍儿的”这种有悖人伦的话。
自从林阳萍自请下堂后,林渊献来对她的这种爱慕就变得肆无忌惮毫不遮掩,前年更是不顾身份请求宇文皇后为他赐婚,当年德武帝正是为此痛斥他不顾人伦道德而夺斥了他的军权。
祁王林渊献此番归来真似脱胎换骨一般,若是一年前的他,对太子林宇蒙这一番意味深长地挑衅铁定一激就怒了,但现在的他却很是平静道,“皇兄说的是,臣弟年岁渐长也当应该成家立业了!”说着,还朝宇文皇后鞠了一躬道,“婚姻大事,全凭母后安排!”
宇文皇后听到这个犟种终于转性松口了,心里也是一块石头落了地,她热泪盈眶,道,“果真如此?”
祁王林渊献笑道,“不敢欺瞒母后!此番在北境,儿子见了一年的生死无常,也差点身死敌手,那次若不是当时的率下小兵余克己的舍生卫护,我可能就回来不了!当时我就想着自己老大年纪,若真是不幸战死沙场,也不曾给母后留个念想,真是对不起父皇母后的一番养育之情了!”
宇文皇后闻言终是没忍住泪水,抱着这曾经叛逆的小儿嘤嘤地哭了起来。
一直在一旁沉默不语的德武帝也是颇有感慨地拍了拍祁王林渊献的肩膀,道,“阿蛮真的是长大明事理了!以后一定要识大体顾大局,和你兄长相亲相爱!只有皇家宗室和睦,才是朝廷的福气!”
祁王林渊献忙躬身应道,“谨遵父皇教会,儿臣定当辅佐父皇,恭顺兄长,谨记为人臣子的本分!”
听到这番话,德武帝和宇文皇后皆是欣慰不已,只有太子林宇蒙脸上虽是微笑,心中却咯噔了一下,看着祁王林渊献,心中不由得升起了警惕。
看来林渊献在少年得志肆意妄为后被一朝打击褫夺军权后,现在已经学会了韬光养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