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节:蹉跎岁月3
书名:好日子在后头 作者:一声笑 本章字数:1942字 发布时间:2022-12-06

       六七年底,二弟荣康匆匆去桃下准备招工,不知是谁放出的消息,直到68年春天也没招工。


       六八年春节爸爸和荣康在桃下过的,爸爸分了一间半平房,爷俩收拾房子,准备把家搬来。


       三月份爸爸回山东搬家,荣康继续收拾房子。


       这片宿舍区建在群山怀抱中,山高林密早上九点多才能见到太阳。有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有密集的灌木丛林,芬芳的野花点缀着满山遍野的绿色植被,雀鸟鸣啾,野兔、松鼠蹦跳觅食,时有野狼出没。


      自公司迁来,打破山里的宁静,公司职工为找烧柴,常去山里砍柴捡树枝。


      荣康也去山里捡柴,这些柴木小的可以肩挑人扛,大点的得找个地排车才能拉回来。


      到山里捡柴的人越来越多,砍的树越来越大,有的用锯锯大树,伐大木头。山林里成了伐木的自由市场。到四月份妈妈到桃下的时候,荣康用捡的树枝搭建个柴草棚,堆了满满一草棚柴木。


       吃苦能干的二弟也受了不少伤,树枝经常划破手脸,挂破衣服。有一次被一棵大木头绊倒滚到山沟里,摔晕半天才清醒过来。


       妈妈看着儿子晒黑的脸庞,干瘦的小身板,满是伤痕的双手,心疼的欲哭又止。拉着儿子的手说:“这些够一年的烧柴了,别去干了,碰上野兽更麻烦。”


       后来爸爸休班时仍和荣康一块去山里砍柴,使得我家柴草棚总是满满的,直到从桃下搬去烟台时,半棚柴草还没用完。


       人离开学校,社会不招工,荣康闲居在家里实在无聊,他是闲不住的人,总想找点事做。


       刚来时就在渭水河抓过鱼,还看见河里有甲鱼,荣康想把捕鱼的工具做大点,多捕点鱼和甲鱼,对我家拮据的生活也是补贴,多吃鲜鱼对瘦弱的妈妈和病愈的小妹也算是补充营养。


       荣康捕鱼很有经验,去了就能捕不少鱼,有一次还捕了两条甲鱼。


       为了能捕更多甲鱼,荣康又改进工具,买条水裤,可下水去抓。


       抓的多了吃不完,就放缸里养着。


       天天去抓鱼,饭桌上鲜鱼不断,先吃大鱼,小的晒鱼干。


       全家人几乎天天吃鱼,鱼真是大补品,妈妈气色好多了,觉得身体有劲了,有精神爱做事了,自己说:“如果再招家属工干活,我还去。”


       小妹原来患肝炎病时,小脸一直蜡黄,现在蜡黄的小脸泛起红润,忽闪水灵灵的大眼睛,整天蹦蹦跳跳活泼可爱,小嘴叽叽喳喳,说说唱唱,走到哪哪里就有她的动静。她三姐放学就被小妹缠住带她去玩。


       妈妈说:“看小喜的调皮样,肝炎病是彻底养好了。”


       小妹嬉笑着说:“二哥天天抓鱼给我吃,爸爸又经常买鸡吃,我的病全好了,看我可有劲了。”


       说着去抓她二哥的手说:“咱俩掰手腕,看我有劲吗?”


       她二哥假装使劲又“哎呦哎呦”的被掰倒了,惹的大家哈哈笑,小妹高兴的蹦高跳:“掰倒了!我赢了!”


       妈妈说:“喜的病就是营养不良造成的。怀她的时候正是抗灾备荒全国困难时期,我都因缺乏营养得了浮肿病,那时没钱买营养品,有钱也买不到。缓过这几年,什么都计划供应,长期营养不良害得喜得了肝炎。来桃下得亏有这么多鱼这么多鸡吃,一下子把营养补上去,啥病都没了。”


      荣康为自己的成就感,得意的嘿嘿笑着。


       妈妈说:“荣康的功劳不小,不输于工作的收获,就是去河里抓鱼太危险要小心。”


       荣康知道这是妈妈安慰他的话。


       妈妈还说:“看咱们晒这么多鱼干,还有在山里采那么多鸡腿蘑菇也晒了不少,等去你哥姐家带点,让他们尝尝咱这新鲜的山货。”


       妈妈很有独创精神,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做什么东西不学就敢上手,不求细致只求快刀斩乱麻,不怕搞砸只要能吃就成。


       聪明能干的好妈妈,特让人敬佩敬爱,有时也闹出不少笑话。


       到陕西桃下,有一次看见卖腐竹的,妈妈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做的,对新鲜东西感兴趣就买来尝尝,没打听吃法就直接放菜里炒,结果盛出来全家人都咬不动,妈妈心想这么难吃的东西为什么还有卖的,后来才知道是应该先泡软再吃。


       还有一次,朋友送来一斤多天麻,说老母鸡炖天麻是大补的。妈妈也不问怎么做,当成土豆干洗干净一下子都倒进去炖鸡,结果炖出来苦的连鸡肉都无法吃。


       妈妈对自己的厨艺总是充满自信,还有一次人家送的香肠,妈妈一看里面全是肉,外皮干的咬不动,琢磨这个该怎样吃?干脆剁碎当馅包饺子吃吧。


       妈妈在东北和山东,哪见过这些稀罕东西,所以闹出这些笑话,也成了那些艰苦岁月为数不多的笑料。


       等了一年桃下也没招工,荣康正好赶上全国“上山下乡”的大潮,身不由己加入其中,到离公司不太远的一个村庄当知青农民。


       他吃苦耐劳,下田种地修水坝,什么活都能干挺勤快。


       知青一起住一起吃,自己做饭,大家都不会做,荣康吃不好,劳累加营养不良害了咳嗽病,回家时看妈妈做的啥都好吃,狼吞虎咽吃个肚儿圆。


       当一年多知青,干活挣工分,觉得自己能养活自己了,虽然累但心情很好。年终发了一百元,带回家一分不剩全交给妈妈,心里有种幸福感。


        我知道荣康下乡当知青时,心中挺内疚。我当初去莱钢时,领导说莱钢招工时可优先考虑我弟弟,可是我涉世不深的头脑,怎么不知道主动去找一找,错过机会。让荣康待业太久,以致走到下乡当知青这一步,让弟弟受这么多苦累。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好日子在后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