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萧遥一刻不停赶路的时候,他的家乡兰陵郡出了一件稀奇事。萧遥的叔父萧钥与王夫人的儿子王效突然被测出来也有灵根,而且拜了仙师为徒。
一家出了两个修士,虽然一个姓萧,一个姓王,也是一件大喜事。甚至因为此事,范阳卢氏的现任族长竟然提出与萧氏联姻,将自己寡居的长女嫁于已经去世的萧铮,也就是萧钥的大哥,萧遥的父亲。
萧铮既然已经去世,卢氏实际嫁的是肩挑两房的萧钥。此事必定会得罪王氏,但想到有可能生下一个有着范阳卢氏血脉的修仙者,族长也顾不得面子,匆忙定下婚事,将自家女儿送去兰陵成婚。
卢氏还没到兰陵,萧家又有了一件喜事,兰陵郡刺史在召见王效的时候,因为王小郎君当众舞剑,翩若游龙,剑随心意,让刺史惊叹不已,当即将王效封为司马,小小年纪就有了从五品下的出身。
三喜临门,萧家上上下下都欢喜得很。
王效的小院内,一个黄袍道长叹了口气,对坐在对面的徒弟道:“你真的要师父去京城?没有我在,你伪装灵根的事只怕瞒不住。”
这黄袍道长正是王效的师父,他满不在乎地道:“师父放心,兰陵郡一向安定,司马不过是个虚职,不需要我上阵杀敌。就算需要,我到时候就说灵剑被师父您老人家带走了,普通铁剑施展不了法术即可。”
黄袍道长无奈道:“你虽然没有灵根,但既然拜我为师,自有前程,何必跟凡人置气。”
“要不是范阳卢氏欺负到我们太原王氏的头上,我又何必出此下策?现在我已是兰陵司马,卢氏才不能拿身份压我。等师父到了京城,我们师徒二人联手,必能将我天阙教发扬光大。”
“也罢,你是个有成算的。师父本来只想隐居江南,既然你有雄心壮志,师父就为你去闯一闯那长安城。”
黄袍道长姓易名柒,正是前段时间昆仑派去攻打伊吾城的那对双胞胎剑修(见第49章)。易泗占了易山的肉身,自认与哥哥不分彼此,化名为易柒。
易柒到了江南,就被这里的繁华震惊了。他家虽然是小地主,在当地也算阔气,但从未见过像秦淮河畔这般青砖黛瓦,金盘玉箸,莺声燕语,纸醉金迷的景象,更何况两兄弟自从上了昆仑山,一直过着清修寂寞的日子。
易柒顿时把修行丢到了脑后,只想在这浮华之地享受一下人生。只是他虽然有金丹修为,却只会剑道,不知该如何敛财,家里的遗产花光后,日子过得着实有些拮据。
有一日,易柒在江宁(今南京市)城外的天阙山游玩,遇到一个书生正搂着一位歌姬打扮的女子同行。易柒看出女子身上的妖气,又见那书生后面远远跟着一队奴仆,显然是富家公子,于是大喝一声,举剑向女子刺来:“妖精,还不现行!”
那女子是个狐妖,但修为很浅,看到被道士识破真身,连忙变身为原形,往草木茂盛的林间深处逃走了。但易柒哪里会容她逃跑,御剑飞起,灵剑脱手而出,就将那狐狸一剑刺死。可怜那狐狸好不容易化为人形,还未作恶,便已惨死。
书生见状,吓出一身冷汗。身后跟着的奴仆赶了上来,看到易柒竟然可以御剑飞行,纷纷跪倒,大拜行礼道:“多谢仙师救了我家小郎君。”
这书生正是来江宁游学的王效。女子是秦淮河畔有名的歌姬,没想到竟然是狐妖。王效冷静下来后,意识到易柒是一位仙师,有意结交,连忙向易柒道谢,“多谢仙师搭救!”
易柒救下这位富家公子自然是为了钱财,他见这些人只是口头道谢,心中不悦,但又不好开口索要,只能故作清高地点了点头,并不言语。
王效见他不说话,也不告辞,就顺着他的视线看去,发现那狐狸的尸体上还插着灵剑,以为高人是嫌弃那狐狸腌臜,便道:“仙师,我母亲近日有些风湿体寒,我来江宁正是想为她采买一件狐裘。不知仙师可否将此狐狸出售给我?”
易柒听到对方终于开窍,心中一喜,脸上却不显,只是高冷地点了点头。王效便让仆人取出一千两支票,又帮仙师将灵剑取出。王效亲自用丝绸帕子擦拭干净,递还给易柒。
钱到手了,易柒正要告辞,王效又道:“仙师,小子乃是琅琊王氏族人,一向仰慕世外之人,不知我是否有缘拜仙师为徒?”
听这书生说自己是琅琊王氏之人,有意拜自己为师,易柒心中一动,若是能得到王家的供奉,他以后就再也不用为钱财发愁了。
“你伸手过来”,易柒语气平淡地说道。
王效闻言,心中大喜。他一向觉得自己的出身比萧遥更高贵,只是运气差了一点,没有遇到仙师。只可惜王效注定要失望了。
易柒将灵力输入他的体内,摇头道:“你没有灵根。”
王效大失所望,难道自己真的不如萧遥吗?
易柒虽然也有些失望,但他本就只图王家的供奉,便道:“没有灵根,不能修仙,但剑还是可以练的,若是再遇到狐妖,也能有自保之力。你可愿随我学剑?”
如此一来王效就还是拜了易柒为师。他让仆人不许对外人说起他没有灵根,只说拜了仙师学剑。外人不知究竟,渐渐就谣传他也有灵根。王效本来还有些得意,谁知竟惹来了范阳卢氏,而且对方竟然想到让萧钥肩挑两房,要与王氏平起平坐,实在是欺人太甚。
刚好兰陵郡守听到传闻后,也送来了请柬,王效便求了易柒与他演了这场双簧,在郡守面前由易柒暗中控制灵剑在空中舞动。
在此之前,王效因为跳河救过一个孩子被举为孝廉(见第9章),已经有了入仕的资格。郡守见他相貌也算出众,有些文采,又有灵根,便当场封他为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