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殊……是冥司的人?”
听罢伥鬼的话,秦垣脸上满是震惊。
记忆里,这是一位寄情于山水,向往自由的存在。
无论是名利,或者财富,都不为所动。即便忽必烈大恩于他,都能拒绝,又如何会愿意被冥司拘禁管教。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或许狐殊是被冥司抓过去的?
但是要知道,天下妖物数不胜数,却也分正邪。有些妖物虽然不是人身,但受上天恩泽,承神仙赐法,修行正道,冥司是无权缉拿的。
而且以狐殊的本事,和八百余年的阅历,冥司要拿下他也不亚于天方夜谭。
除非……出动一省府尊!
秦垣的疑惑,伥鬼尽收眼底。
他冷笑道:“你们应该不知道,狐殊其实是那位狐仙的直系后代吧?”
“狐仙?”秦垣听罢,越发觉得事情错综复杂,扑朔迷离。
怎么又扯到狐仙了?
仙者,为天界受封之正神。
贸然自称,必遭天谴。
其要么是先天之神,如日月星辰等。要么是后天受封之神,如高道大德,或是为家为国牺牲奉献的先贤。
除却他们,少有精怪当得起这个仙字。
但是少有,不代表没有。
唯一当得起狐仙二字的,只有玄一天师府那一位。
根据《道藏》记载,北宋崇宁年间,某处深山,有一为修行两千余年的雌性狐狸精。
它预感到天劫降至,奈何它已有身孕,难以抵抗这次雷劫。为了保全胎内的狐婴,于是跑到最近的龙虎山玄一天师府寻求帮助。
当时天师府的掌教天师,是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
也就是被尊为正一静应显佑真君的虚靖天师。
虚靖天师道法超然,慈悲为怀,在明白了狐精的来意之后,动了恻隐之心,准备相助于狐精。
但是出手前,与狐精约定三事:第一是要持斋守戒,不可再残害其他生灵。第二是要隐居修行,不可惊扰百姓。第三是要皈依正统,日夜诵经,为民趋吉避凶。
狐精听罢,与虚靖天师结心印,盟誓约。
于是虚靖天师施以无上道法,助其抵御雷劫。
而狐精脱险后,也遵从誓约,从此隐居在耳口的云台山中,潜心修道,以山果泉水为食,也诞下一白狐。
狐精念恩,也一直在报答玄一天师府。
南宋绍定年间,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继承天师府道统。
这位张可大天师道行高深,雷部道术,不逊先贤。曾以雷霆劈大蛇,为民除害。
同时他也深谙医道,且无私将辛苦所学的医术,传于民间。
当时江西爆发史无前例的水灾,水患之后,又起瘟疫,死伤众多,民间一时人心惶惶。
张可大天师知此事件后,立刻下山治病。
多方打探,甚至不惜以身试病,终于知道治疗此瘟疫的最佳妙药就是“吊兰”。
而这“吊兰”并非是寻常可见的普通盆栽吊兰,而是生长在石崖绝壁的神物,很难攀登采摘。
正在张可大天师一筹莫展之时,有一白狐纵跳如飞,在石壁上飞跃腾挪,好几次险些摔落悬崖,但终于口悬“吊兰”送到张可大天师脚下。
张可大天师冥思苦想,终于记起,这是当初的狐精在报恩。
后来他凭借狐精冒死找来的这些"吊兰"煎药成水,喂病人服用,果然药到病除。
有人题诗赞曰:天师显灵有奇功,一剂丹方病疴除。若非白狐舍身去,济世仙药也难成。
但虚靖天师的一念之恩,所换来的狐精的报答不止于此。
元朝,有一年,北方大旱,颗粒无收。
百官奏请皇上,扬言乃是邪祟作怪,必须请天师府的天师到来,才能消灭妖邪。
时任第三十六代天师的张宗演天师接到圣旨后,火速进京。可惜到了之后却寻不到妖气,哪怕是命随行弟子调查一个多月,也未有眉目。
正是一筹莫展时,有白狐托梦,告诉张宗演天师,这一切,乃是因为文天祥兵败退到海边时,曾祭拜过东海龙王。但是元世祖却将文天祥斩杀,惹得龙王震怒,所以有此灾难。
张宗演天师知晓后,在海边亲自祭拜东海龙王,可惜此时的天师府此时的道术,已经衰退。东海龙王并未把张宗演天师放在眼里。
就在两方即将兵戎相见的时候,狐仙携女,到东海龙宫恳求龙王以天下苍生为念,兴云布雨,并且愿将自己所受之人间香火,尽数相让于龙王。
龙王最终被感动而降雨。
而张宗演则投桃报李,在天师府设了一座秀楼给狐仙母女来访时居住。
民间所传的:狐仙三报恩,天师立秀楼,便是因此而出。
明朝洪武年间,西湖内常有鬼怪食人作祟,惹得人惶惶不安。
朱元璋下旨,命天师府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赴杭州为民除害。
张天师观察后断定是老鼠精作怪,他想着狐狸是老鼠的克星,于是邀请狐仙火速来钱塘降妖。
狐仙接到天师符命后,携女亲临,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平息了西湖闹妖之事。
史称三日伏妖。
后来,朱元璋命张宇初天师将天下道术汇于一起,编篡《道藏》。
不过当时交通不便,信息流通也不发达,搜集经典十分困难。
狐精母女知晓此事后,为此走遍全国的名山宫观,协助搜集到许多上古失传的经典,于是才有了流传至今的道教宝典《道藏》。
张宇初羽化之时,曾留下法旨:“百余年来,云台二狐对吾道贡献良多,已证仙果。天师府内可为其塑金身以祀。”
待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继承天师府道统后,遵从遗命,便把绣楼辟为“狐仙堂”并塑了神像。
至此,这对母女便成为了天界正神。
曾有诗云:云台山洞苦修炼,龙虎山上任逍遥。森森松柏遮金殿,宗坛月夜礼狐仙。
想到此处,秦垣惊讶的问道:“如果他是那位狐仙一脉的子嗣,那更不应该在冥司任职才对啊。”
狐仙母女受天师府厚恩,即便三次报恩已经算是了却这份恩情,但依然以世代守护天师府为责任。
那狐仙飞升之际曾留下法旨,警告后人:“吾之一脉,不入朝堂,当以世代庇护天师府为己任,便是法脉凋零,亦守此训。”
狐仙的后人,也的确遵从祖训,世世代代守护天师府。即便冥司之主换届,投来橄榄枝,也被拒绝。
伥鬼冷笑:“不错,狐仙一脉不忘初心,的确感人肺腑,但是狐殊,乃是那狐仙之女的次子。”
“次子?”秦垣心思一动。
看来,是狐仙法脉两子夺嫡,而冥司找准机会,拉拢了狐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