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起初听到这小伙子将要离开的消息后,他以为他是不是有了难处,还想他如没住的地方可与他那妹子搬到此处来住,包括那张十五,他也想着如到了那迎娶之年,他会做主着力给他寻个媳妇。
但这小伙子连说不是,他还暗示他说现在外界并不太平,让他好好想想,但这家伙心意已决,根本无法劝慰,他只得由他去了。
现在看着他那毅然的表情,知离别有期,也只能在心底暗暗地祝福他了。
天至申时,大家见时间不早,就让石翼回家去了。
他走时,还不忘到大红马那里,拂了拂它的脖颈,给它添加了些草料。
大红马亦磨蹭着他,看着依依不舍。
张十五远远见了,脸色变得愈发难看。
石翼走后,张十五分割着那些竹片,对于那红大祸见到石翼突然变乖的事,他还耿耿于怀,他见那刘师傅正帮李师傅扶着车架,就有些不解地问,“刘师傅,您说说,那大红马任由我们怎么吓唬吆喝它都不听,为何见了那石兄弟就变得温顺不声不响的呢?”
“为啥?”刘师傅翻了下眼,摇摇头说,“我们都知道那石兄弟有股神力,也许那马也感觉到了,气场就把它吓住了,这叫一物降一物,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我赶了半辈子大车,也没弄明白。”
“这欺生的东西,”张十五听了,猛地将那竹子一摔,气呼呼地说道,“既是这样,我拿根棍子,再将它的另一颗门牙打掉,看它还欺不欺生。”
说着,就左右四顾,似要寻个棍子过去。
“别,你可别再添乱了,”那刘李二位师傅见状,吓得慌忙放下手中的活计阻止,稍作一停,那刘师傅接着戏谑道,“你小子再把它弄惊了,如跑了可了不得。再说,如你偷鸡不成蚀把米,要叫它踢下你的门牙,把你变成 什么‘张大豁’,那可不是闹着玩的,甭说好看不好看,恐怕连个媳妇都讨不到了。”
“呸,又老不正经,谁要讨媳妇。”张十五听了,脸上一红,呸了一口说道。
那李师傅一听,知二人又将斗口,不由呵呵地笑了起来。
接下来两日,宅院里因那辆马车,开始忙得热火朝天。
那大红马在刘师傅和石翼的精心喂养下,看着愈发精神与活泼。而它好像也知晓石翼是它的新主人一样,每次见到石翼,不是摇头撒欢,就是引首摩颈,对石翼显得异常亲昵,那眼神中更是信任和依赖。
张十五经李、刘两位师傅劝导,也逐渐地平复下来,知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一些事情凭已力更无法更改,虽心情烦闷,过了一日,也知石兄弟早晚要走,因而更加珍惜和留恋。
只要石翼上工,二人就腻在一起,闲坐时,说着那些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石翼每天除了喂食那匹大红马外,就跟着李师傅学做些木工活,看他如何在那些竹板上打孔,熬制黏胶。
他默默看着,将那些方法一一记在心里,想着等回家后就试着在那些竹竿上制孔。
只是,令他忧心的是,来自镇上的血光传言越来越广,越来越盛。
有好事者更是以讹传讹,说那红光根本不是太阳照射的光,而是山野里的一个妖怪向镇上看了一眼,而那光就是他那血红的眼睛射出来的,这传言说得有鼻子有眼,说镇上有钱的乡绅已商议着出钱请那得道高人去山里除妖了。
不知为何,石翼只要一听师傅们说到这儿,就有些头皮发麻,坐立不安,就有一种着急离开的感觉。
高才还是和以往一样,天天过来,除了看书写字,就是帮石翼做做竹竿。
那天,他带来一些家鹅的羽毛,虽然什么也没有说,但眼神里不知为何,充满了别样的期待。
玥儿和往常一样,每天忙那些针线活,只是比平日多了些莫名的焦虑,做着那些活计时,她会时不时出上一会神。
每个白日,都显得心神不宁,只有到了晚上,才变得开开心心。
就这样忐忑不安地过了两日,到第三日晚上,她才长舒一口气,笑着对一样惴惴不安地高才说,“好了,看样子没什么变化了。高兄弟,今晚你可以去了……”
接着,她就把与那高小姐小侍女水珠儿说的话完完整整地说了一遍。
高才默默地听玥儿说着,他的一只手攥的死死地,以至于竟有些抖动,看着就像要抓紧一个极不牢靠的心爱之物,永不放手。
他听着听着,在暗淡的灯光下,他的脸看不出有多大的变化,只是他的眼里不知怎么,竟闪出比那灯光还要亮的光泽……
二更时分,趁着朦胧的月色,高才和石翼离开玥儿,出了家门,向高太公家方向行去。
本来,玥儿开始说时,高才要独自前往,但玥儿生怕出什么意外,非说让石翼陪同。
否则,她也不让他去了,直到他答应下来,玥儿才说了时间地点及他要做的事情。
临出门时,玥儿想了想,就悄悄地拉住石翼,告诉他此事非同小可,如不是那水珠儿姑娘提起,她说什么都不会让高兄弟如此贸然前往,并嘱咐石翼只是离远些跟着看着就可,凡事由高兄弟行事,万不可出任何声息及使用那些法术,免得引起他们害怕,惹出不必要的事端出来……
石翼听了连连答应,说自己知晓这里面的利害关系,让玥儿放心就是。
但出门时,玥儿还是有些紧张,因这几天她旁敲侧击地问过那几个嫂子,听她们说夜间也有外出狩猎的,因而如遇到这些人,让人发觉也会引出大的乱子出来。
这儿,她也生怕石翼死心眼,不懂得灵活变通,就又反复叮嘱他。
如出现紧急状况,可像以往他带着自己那样,带着高兄弟到山里去,等人散了再悄悄地回家来,万不能让人认出他俩,特别是认出高兄弟,否则将有生命危机,让他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