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漂在青凤(四)
书名:风雨丽人路 作者:燕笑语 本章字数:3365字 发布时间:2022-12-28

齐莹接到电视台的师兄严勇打来的电话。


“我找了你几次,都没找着,我前几天刚从外地拍风光片回来,你过来吃饭吧!”


齐莹过去了。在那认识了严勇的一个刚搬来的室友,是一位今年刚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的中文系大学生,叫陶新文。


吃饭时,陶新文告诉齐莹:“平江县有线电视台在招人。你去试试啊。”


“我的户口马上上来了,不考虑去县城。”


陶新文又说:“有一份报纸《改革导报》,9月刚创办,你把材料给我,我帮你递过去。”


“太感谢了。”


吃完饭,严勇用边三摩托车载着齐莹兜了一圈,他开导了齐莹一番。


“你先在青凤稳住,等改派手续下来,一边慢慢找工作,青凤的机会还是很多的。我也会帮你留意的。”严勇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朋友。


10月20日,齐莹看到报上有一则《健康生活》杂志的招聘广告,就打了电话过去。


接电话的女子说:“我们这边招聘已经过了,好象《西南州商报》在招编辑记者。你去问问。”她告诉了齐莹一个信息。


下午,齐莹去了《西南州商报》,见到了编辑部主任。


“招聘是前一段的事了,”他说,“不久之后报社内部要改革,实行聘任制,你12月份再和我联系吧。”


从报社出来,齐莹去邮局给刘春打电话。接电话的正好是他。


“我去福建出差五天就被催回来了。”刘春说。


“你那封信弄得我恼了。”齐莹说。


“挺气愤是吗?我正在筹划给你写信。”刘春说。


“写封信还要筹划。”齐莹抱怨道。


“平时跑业务挺忙的。”


“我要去你那儿。”齐莹在电话里对他撒娇。


“现在条件不成熟,没有钱,也没有住房。”刘春说。


“我能不能去北方?《冀中青年》在招聘编辑。”


“最好还是在青凤找,我肯定会回来看看,大概是初二吧,回来看看你。”刘春说。


挂了电话,齐莹心情好多了。刘春离她太遥远,鞭长莫及,并且也在为生活,为前途奔波,没法顾及齐莹,但他心中有齐莹,齐莹觉得这就够了。


10月21日,齐莹直接去了陶新文说的《改革导报》,想碰碰运气。这是一份由州体制改革委员会主办的报纸,9月15日刚创办。


齐莹到了那,见到了办公室主任,他看了齐莹的材料,很满意,带着她去见了魏为副总。


魏为副总40多岁,是个精干的男人。


“你先填表吧”,他说,“我们这里没有住房,人手少,很艰苦,全报社只有10人,采、编、校全方位地干,经常出差,你确定要来吗?”


“确定!”齐莹做了肯定回答。


“你现在住哪?” 魏为副总问。


“我和男朋友住在一起。”齐莹撒了个谎。她不想因为住处问题影响了这份工作。


“你回去等消息。一有消息会通知你的。”


回到纸品厂宿舍不久,车间主任刘姐进来了,“这个月底可能会有人搬进来。你那边住处找好了吗?”


 “我正在找。”齐莹说。


“你抓紧一点啊。”


齐莹知道,刘姐是在用这种方式通知她月底搬走。


她想听听廖宁的意见,于是,10月22日早上,她call了廖宁副总。他很快复了机,约好到他们公司见面。


七拐八弯的,齐莹总算找到了廖宁的设计公司。公司很小,严格说其实不算公司,就租了两间民房办公,人员还没全部配齐。


齐莹告诉了他自己这一段的大概情况,也说了星汉通知她月底搬走的事。


他掏出500元钱给齐莹,说:“我知道你现在是最困难的时候……”,说完,他的眼圈红了,齐莹的眼圈也红了。


齐莹接过这500元钱,心中充满感激。这困难之中的500元钱,是多么的可贵难得,她想,如果廖宁副总需要她帮忙做什么,她一定义不容辞。


从廖宁那出来,齐莹去了万人帮服务公司。


“想租房子吗?”一个业务员上前和齐莹搭话。


“是的。”


“西堂坊那边正好有几间房子出租,我带你去看。”


齐莹跟着他到了他说的西堂坊。


两排平房,一排8间。一间屋子大概十来平米,就摆着一张床。洗澡房和卫生间是共用的,很简陋。


没有地方做饭菜,都是自己用煤气罐,买个简易的炉灶在屋里做。房间里阳光透不进,光线昏暗,外边的墙体还开了裂缝。


环境嘈杂,有的是一家子一起住,有些是一对男女一起住。也有的是单身的一男一女住。有的正在大包小包地搬家,也有的正在提着编织袋往屋里搬东西,一看就是刚来的租客。


“还有两间房子空着,50元一个月。付一押一。”带路的业务员说。


就这种人员流动性强,充满不安全感的地方,这样的一间平房,这样的环境,也要一个月50元租金。真的是让人不能接受。


“谢谢你,我再到其他地方看看。”齐莹当场就打了退堂鼓。


她预感到了自己今后的路会很艰难。但她在心中为自己打气:未知的诱惑总是美丽的,死是容易的,而活着是艰难的,想办法活下来,未来才会有无限可能。为了圆她的记者梦,编辑梦,她愿受苦受难!


去电视台找师兄严勇,严勇不在,他的室友陶新文在。


“我帮把你的材料递给《改革导报》了,又打了电话问过我的一个同班女同学,她父亲是发改委的,那边的答复是《改革导报》比较难进。” 陶新文说,“我有一个朋友在《青凤都市报》,我们找找他吧,看看那边招不招人。”


他带着齐莹去了报社,但没找着人。


谢过了陶新文,齐莹自己一个人去了《改革导报》。魏为副总的口气也是一样,“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报社比较难进。”


从《改革导报》出来,齐莹又去了州新闻出版局的宿舍区,找了欧阳叔叔,一看到齐莹,他就说:“前一段我把你的材料给了《青凤周末报》的一个编辑,让他帮转交报社的领导,现在那边还没有给我回音,我再问一下。”


告辞欧阳叔叔,齐莹回到纸品工厂宿舍。


仇俐和史丽在搬里边半间的上下架床,“自选商场那边有个老总很看重的女的要搬进来。说里边只放一张上下架,要腾出来给那女的住。”仇俐说。


齐莹还能说什么?她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现在,她变成无家可归的人了。她想掉泪,但终于没掉下来。她毕竟是个坚强的女孩子。


她找了车间主任刘姐,“我现在正在找地方,一时没找到。容我再缓几天。”


刘姐说:“要不你和仇俐住在外边那半间吧,里边那半间腾出来给新人住。你实在没有地方住的话,要在这吃住一段时间,过渡一下也可以的。”


齐莹心中感激,但她也知道,这终究非长久之道。有一个住的地方,这太重要了,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窝,人就象一只流浪狗,也就没有了安全感。


10月29日,齐莹去地区建行找了胡建仁。询问《建行报》的情况。


“这事急不来,得慢慢来。”他说。


齐莹又去了地委谢川主任那儿,他给齐莹分析了情况的复杂和难度,他说:“这件事情现在操作起来难度很大,要先让州教委毕业生分配办把你从分配名单上撤到地区,然后我们地委再打报告上去,还要经地区教育局和人事局同意……”


齐莹听得头都大了,她知道这不切实际,机会失去了就失去了。


现在是最艰难的时候,工作没着落,马上又要失去住的地方,她决定回家“精神避难”几天。但一切又不能和父母说,苦难只能自己一个人承受。


周末回了家。爸爸妈妈愁容满面。从和他们的交谈中得知,农场的情况很糟,工资发不出。爸爸想继续停薪留职去深圳,可是上一次场长没批,这一次估计也不会批。


夜深了,齐莹辗转反侧睡不着,她觉得自己快崩溃了。后天就回青凤了,她该到哪儿去呢?还是一不做,二不休----结束所有的梦想,也是所有的苦难,回紫田县?服从命运的安排到某个乡村中学做一名乡村教师?


多舛的命运啊!她不知她将受难到何时才是尽头?她在心中一遍遍问自己:我认输了吗?


她不知道自己以后的路该怎么走?继续待在青凤接受磨炼,还是回紫田县?哪一条路对她来说都是难以忍受的。


深山的鹿,不知归处,万般皆苦,只可自渡。咬紧牙关,不忘初心吧。她安慰自己,挺一挺,留在首府,肯定会有机会的。


爸爸妈妈从齐莹的情绪发现了不对,在他们追问之下,齐莹说了实话。但她没有说马上没有地方住的情况,只是说工作要重新找,原来要她进来的副总离开公司了。她恨自己无能,这么大了,还给父母添麻烦,让他们担心。


“现在还是要继续等改派手续办下来,留在青凤肯定会有机会的。”爸爸妈妈虽然过得很艰苦,但仍不停鼓励齐莹,让她继续在青凤找工作。


回青凤前,爸爸拿出用布包得严严实实的4000元改派费给齐莹,“你一定要拿好,改派手续办下来后马上把钱交了。”


拿着沉甸甸的四千元改派费,齐莹的心在滴血……她在心中对自己说:一定要在青凤坚持下来!天无绝人之路,只要在青凤坚持下来,肯定会找到工作的。


回到青凤,齐莹又一次去了《改革导报》。


魏为副总说:“虽然我也能拍板,但老总毕竟是老总,须征求他的意见。我们现在缺乏的是能拉广告的人。你长得不错, 漂亮,拉广告有优势,可以考虑。老总出差回来我向他汇报一下。”


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具有推荐力。这话看来说得不错。齐莹希望早点能落实下工作,她真的等不起了。拉广告就拉广告吧,只要能在青凤生存下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雨丽人路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