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行怎么忽然就升任旅长了呢?这个主要原因在徐树铮,其次是乔修远。
徐树铮前番得了外蒙,欲善加经营。而绥远与外蒙相接,如此就十分重要。
但绥远是直系的地盘,并没有皖系人马,徐又不好安插。
恰好前番因徐在外蒙收功太快,李志行的一团人马正好进入了绥远,徐便顺势将志行的人马留在绥远。原因呢,一者是李志行只有一团人马,不太扎眼;一者是,李志行的人马本属于陕军,跟皖系没有关联。这些都不会引起蔡成勋强烈反对。
也就是说,徐树铮命令李志行驻防包头的时候,就已有加强李志行力量的想法,他打算在蔡成勋身边,先埋一颗棋子。
乔修远得知此情后,立刻加紧活动。
他以李志行的名义,送了徐20万大洋的“治蒙赞助”,又屡次代志行在徐面前表忠心,然后用10万元打通了其他关节。
而此时,恰好甘肃各实力派正在驱除甘肃督军张广建,张已无法在甘肃容身,徐便与蔡成勋进行沟通,以推荐蔡担任甘督为条件,提出将李志行的军队扩建为旅,驻扎绥西,蔡便答应了下来。
于是,便有了李志行的晋升。
“你说蔡成勋要调任甘肃督军?”李志行问道。
“徐树铮是有此说,但也未必是真,现在皖系与直系矛盾很大,直系正在联合奉系反皖,到时候甘督花落谁家也不一定。”
“啥?直奉联合反皖?”
“是的,直奉有力人物最近接触频繁,徐已早有觉察。”
“瑶圃,你仔细说说……”
……
等乔修远说完,李志行心凉了半截,以志行的推测,直皖战争眼看就要爆发!他妈的,这徐树铮是拉我上贼船呀!可笑自己得了一个旅长,还屁颠屁颠的。
“怎么?你不看好皖系?”乔修远问道。
“哎呀,瑶圃,这不是看不看好的问题!蔡成勋大军在侧,附近并无其他皖军,直皖冲突若起,我们只怕先被一口吞了,到时候我这少将旅长、你的少将参谋长就到头了!”
闻听此言,乔修远也严肃起来,问道“那咱们怎么办?”
“瑶圃,你也不用过于担心,我李志行也不是软柿子!”
随即,志行发布命令,从三原和沿黄部队紧急抽调三分之二的人马充实包头,并紧急招兵。
同时,让乔修远带着参谋处,赶快制定军官调整计划,因为时间太紧,原则上大家官升一级。立刻成立军事信息科,乔修远兼任科长,田一民任副科长,组织人手对蔡成勋部队展开情报工作。
另,指示傅长缨,马上重点对蔡成勋部展开情报工作……
这几天,来了很多向李志行恭贺的人。第一个就是陈树藩的信使,带了陈树藩的亲笔信和2000大洋作贺礼。再就是阿穆尔小王爷、还有伊克昭盟和乌兰察布蒙的一些王公、绥西地方的官员……。
李志行除了接待了陈的使者和阿穆尔,其他都委托乔修远和严重接待,自己则秘密赶回榆林。
等见到井岳秀,井竟然不知道李志行已经升任旅长!看着志行一身少将军装,非常诧异。
志行也很惊讶,最后两人一想,肯定是陈树藩搞的鬼!陈想让二人心生罅隙,连正规的程序都没给井岳秀走,李志行之前可是井岳秀的手下呀!两人不禁齐骂陈树藩。
不过井岳秀还是很开心,他高兴地说“管他什么陈树藩,只要能给你提了旅长就是好事!没想到也就一年时间,你就驻守一方了,我这当哥哥的实在高兴!以后你我兄弟齐心,还怕他们?哈哈哈。”
井师兄其实是一个很豁达的人,先是意外得到李志行这个部下,而后志行又意外离开,不过志行每一步都在高升,所以他也欣慰。
两人正说着,赵夫人走了进来,边走边笑着说“听说志行当了将军了!来,快让嫂子看看!”
志行笑着见礼,还故意说“嫂子,你看你这兄弟行不?”
井岳秀和赵夫人一起笑着说“行!咋不行呢?”
一会,井勿幕的遗孀马夫人也来祝贺,志行忙恭敬见礼。
过了一会,高双成、郗月三、李福成也来祝贺。最后,鲍贵竟然也来了,这货一脸春风,说话格外真诚,许是觉得李志行终于从榆林走了的缘故。
井岳秀设宴,大家欢庆一场。
等酒宴过后,志行留下来和井岳秀密谈。
“师兄,我这番只怕被人当枪使了。”
井岳秀闻言十分惊讶,就问“此话怎讲?”
志行便细细道来,将直皖可能开战的事情备述一遍。
井岳秀闻言,说“他妈的,这个徐树铮没安好心呐!不过志行你不用怕,先撤回榆林来。有哥哥我在,陕西也不是他蔡成勋想进就能进的!”
但志行的意思却是,此时战事未起,自己先在包头观察变化,并小心防备,若事有不协,便退回榆林与井岳秀合兵一处,这样也可自保。
井想了想,便说“那我派双成带骑兵团驻扎边界,以便随时接应。”
志行点点头,他非常感激井师兄。
当晚两人谈了很多,井讲自己从蒲城起事,一路努力的过程。讲他对国家的希望,对地方治理的各种设想,讲到井勿幕的死,讲到自己的心灰意冷,讲到李志行到榆林后他受到的鼓舞……。两人第一次这么深入的交谈,志行深深地了解到,井师兄其实是一个很有家国情怀的人。
……
李志行从沿黄及三原抽调了500人守神木,200人驻扎榆林城,将郑玉琨及原独立团剩下的人马全部带走。
回到包头,乔修远立刻来找。他这几天经过对部队的了解,提出原扩编方案暂缓实施,目前采用临时编制方案,以免部队受新兵影响战斗力减弱。
临时方案是,原独立团编制和人马不再变化,作为主力部队。由沿黄和三原抽调的1200人组成一个营,作为第二梯队。新招收的人马单独编制,由第二梯队抽调部分力量,任新编部队长官及士兵骨干,以期形成一定的战斗力,作为补充力量。
志行与玉琨三人商讨,觉得此法可行。
不过,李志行还是将吴克仁与王冠英两人找了来,问炮兵是否还有富裕力量扩编?两人说有,至少还能扩编1个连。于是志行下令,立刻扩编,再扩编了1个日本四一式山炮连,10门炮。
接着,志行召开连以上军官会议,宣布进入内部战备状态,内紧外松。
要求乔修远领导参谋处,立刻开始实际勘察地形、制定作战方案。从包头向归绥方向100里范围内,放出特务连侦查敌情。派兵监控原驻军的一个连,若战斗一打响,立刻将其缴械或消灭。
抽调汉堂黄河上的两艘火轮开赴包头,火轮上加设武装,开始收集渡船……
李志行这边在抓紧准备,北京再传来消息,局势已是十分紧张。直奉两系联合,要求罢免徐树铮的一切职务,段祺瑞坚决不同意。
7月4日,大总统徐世昌下令,撤销徐树铮的西北边防军总司令之职,西北边防军由陆军部接手。
对此命令,西北边防军拒不执行。
段祺瑞开始调兵遣将,徐树铮也给李志行发来命令,要求李志行牵制、袭扰蔡成勋的中央陆军第一师,配合皖系对直系作战。
大战一触即发!
李志行接到命令后,第一个动作就是将马连长的一连人缴了械,然后封锁黄河,收集下游船只。并召开紧急作战会议,商讨战斗方案。最后决定,在包头以东约30公里外的阿善沟,构筑阵地防守。
之所以选择此处,是因为此处是好不容易找到的一个利于防守的地方。
归绥往包头一线,大的地形是北有大青山,南有黄河,山河之间地势开阔平坦,不易于防守。而阿善沟这个地方,恰好是被大青山和黄河所夹的一个狭长地带,不利于敌人展开,并且有一道宽约七、八米,深五、六米的壕沟,名叫阿善沟,可以作为天然防御工事。
将部队布置在阿善沟以西喇叭口的开阔地带,敌军若要进击,只能进入山、河之间的狭长部。而狭长部,志行打算预埋地雷。
关于部队,具体的部署是,第一、第二两个步兵营约2400人在阿善沟以西,正面展开,构筑工事。第三营占据北面大青山有利地势。并在山上布置10门日本四一式山炮、两个迫击炮连、和两个重机枪连。另外,15门“意大利炮”,则被梯次布置在正面稍远的高处。
北洋军正规的编制,是每师装备54门大炮,口径为75mm和50mm,从数量上看,蔡成勋占优,但北洋火炮的射程只有5000米,而志行的“意大利炮”射程可达9000米,明显占优,所以志行的火炮布置梯次展开,火力距离经过详细计算,做到“意大利炮”不在敌军火炮打击范围之内。
骑兵营则偷偷南渡黄河,在阿善沟以东鲤鱼湾收拢船只,侦查游弋,防止敌人南渡黄河对包头进行包抄,也可待机袭击敌人后部,若战事不利,则退回包头,附近掩护大部队撤离。
两所小火轮装备重机枪和迫击炮,连同征用的民船一起,武装封锁阿善沟附近的黄河河面。
第二梯队一营人马,约1200人驻守包头,作为预备队。
新招收的3000新兵,则全部撤到黄河以南,留少部分守卫包头至榆林之间的通道,大部聚集于鲤鱼湾以南应变。
确定完部署方案,李志行对全体士兵进行战前动员。
“弟兄们!我们终于要打仗了!为啥?因为狗日的蔡成勋要打我们!凭啥打我们?就因为我们刚刚要成长,刚刚要壮大!就因为我李志行刚被封了个旅长!他们就觉得我们是他们的敌人,是段祺瑞的人马,可老子并不是!你们说,你们是谁的人?”
士兵们大声喊“我们是旅长的人!”、“我们是师叔的人!”
志行一挥手,继续说“狗日的蔡成勋不但污蔑我,还嘲笑我们,说我们是只配扛锄头的农民,说我们是只能打家劫舍的土匪!笑我们没打过仗!说伸出一根小拇指,就能把我们捻死!……”
李志行话还没说完,就被队伍里大喊一声“打狗日的!”打断,很快,整个队伍沸腾起来,都是一句话“打狗日的!”。
李志行也被气氛感染,大叫到“对!打蔡成勋狗日的!”,接着又愤怒地喊道“敢笑话我们?呸!他们又是什么东西?他妈的!我李志行不管他什么陆军第一师第二师,我们以前是响当当的榆林独立团,是人见人怕的榆林独立团!现在是堂堂的中央陆军第17混成旅,这个番号,是我们凭本事挣来的!”
“我刚当上这个旅长,大家还没来得及升官,蔡成勋就想消灭我们!他蔡成勋狗日的有什么本事?在绥远为官多年,结果绥远遍地是匪,老百姓苦不堪言。
他哪点比我们强?他一个老军阀,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们是什么?是一群大烟鬼、是一群饭桶!妄自领着国家的俸禄!还想打我们?我们是谁?我们是这草原上的狼!我们是专门吃肉喝血的狼!他们只是一群吃屎的狗!弟兄们,你们说是不是?”
“是!”士兵们齐声呐喊。狼旗在队伍里飘扬起来,队伍大喊“狼旗出动,战无不胜!”、“狼旗出动,战无不胜!”。
“弟兄们!如果此仗败了,这个富饶的大草原,就再也没有我们的立身之地,陕西我们也再没机会回去了!弟兄们!为了自己,拿起枪来!打狗日的!这一战,我就要蔡成勋认识认识我李志行!我就要蔡成勋认识认识咱们西北楞娃!这一战,要打出咱们陆军第17混成旅的威风!这一战,是咱陆军第17混成旅的立身之战!这一战,是咱陆军第17混成旅的扬名之战!这一战,是为了荣誉而战,是为生存而战!”
“为生存而战!为荣誉而战!”部队呼声震天。
一旁的乔修远听得心潮澎湃,一段时间不见,这位好兄弟李志行,竟然已经掌握了以如此淳朴的语言,蛊惑人心的技能!乔大少极其羡慕,并暗自学习。
志行的部队很快就位。
7月14日,段祺瑞下达总攻令,皖系部队在河北、天津开始对直系部队开火。
但根据各条线上传回来的情报,蔡成勋却还没有动作。李志行并不放松,严阵以待。
终于,7月18日,蔡成勋通电讨皖,部队开始开动。
蔡的大部人马并没有来包头,而是开往昌平的南口,李志行的人马,还不放在老蔡眼里。
但为了扫除后顾之忧,蔡派了第二旅旅长杨以来,率了麾下两团人马约3000人马来消灭李志行的部队,这还是因为李志行在陕北剿匪的事情,名声在外。
蔡成勋要求杨以来速战速决。为此,蔡还给杨拨了2个炮兵连12门大炮。
杨部一出归绥,李志行就收到了情报。
杨以来根本没把李志行放在眼里,本来就是地方杂牌军一个团而已,还想扩充成旅,一个小孩子还反了天了!老子干了这么多年,才是个旅长,你算什么东西?
于是杨部一路快进,侦查部队也不用,只想着赶快将李志行收拾了,好赶去南口吃大餐,李志行只算个开胃菜。
等行至阿善沟以东约10里的地方,杨部与李志行的侦查队伍相遇,侦查队打了一阵枪,策马掉头便跑。
杨以来派一个营紧追,其他队伍随后赶上。
等追到阿善沟前,李志行的人马在工事后面放了一排枪。对方见对面已构筑了工事,唯一的一座石桥口被架了一挺机枪,便退了回去,等着与大部队一起行动。
杨以来坐着轿子,带着大部队赶到沟前,看了一会地形,骂了句“他妈的,这个小毛孩倒会挑地方!”。
不过他一点也不怕,什么大风大浪他没见过,也就一道小沟而已!他的参谋长魏长泰提出要不要组织船只,从黄河上绕过去?南边就是开阔地,可以避开工事。
杨看看沟对面稀疏的几杆枪,认为不必要,早点打完收工,好赶去南口。
于是杨大手一挥“机枪进入阵地,上两个营准备强攻。”,再看看右边的山上,李志行也布置了人,又骂了一句,就下令上一个营强攻山上,抢占制高点。
他是财大气粗,什么也不怕。
北洋师一般都是2-2-3-4制,即一个师有2个旅,每旅辖2团,每团辖3营并一个机枪连,每营辖4连。另外,师下还有一个炮团和一个骑兵团,并工兵、辎重各一营。蔡成勋的第一师也是如此。
至此,杨以来动用了一个团的兵力,而由于地域狭长,兵力无法展开,杨部还有一个团被排在后面,整个队伍有几里长,炮兵则排在最后面。
杨以来一团人马,同时对小石桥和山顶发起冲锋,8挺重机枪“哒哒”响,把志行的工事打的直冒烟。
不过志行不着急,他要等杨的人马再近些。
终于,杨部大队人马开始扇形攻击,李志行率先一枪,工事后面隐蔽的几十挺轻重机枪一起开火,山上几十挺迫击炮一起发射,炮弹像下雨一样落在杨部的机枪阵地上。
这火力太猛了!杨部冲锋的人马一下被打蒙了!反应过来,后立刻开始四下乱窜,躲避炮火。
很不幸,路两边是早已埋设的地雷,跑离路中央的敌人立刻被炸了个人仰马翻,慌乱的敌人又往路中间涌,因为这里没有地雷。
但路中间是李志行故意留出来的,正是轻重火器的火力交织点,杨军简直像没头的苍蝇,悲惨可想而知。
大道上的冲锋很快结束,仅这一次冲锋,杨部就留下了几百具尸体。
对山顶的进攻还在继续,但效果不大,在居高临下的重机枪扫射下,仰攻的敌军伤亡惨重,最后根本抬不起头。
杨以来没想到,对方竟然有这么强的火力!一下竟然打死了这么多弟兄!
虽然一开始就吃了大亏,但杨也是久经沙场,马上收了轻视之心,急忙收束人马,停止攻击。然后通知炮兵就位,先把山上的迫击炮和重机枪打掉再说。
于是炮兵急忙向前推进,调整炮位,先对着山上试了一炮,直炸的石屑横飞,但志行的士兵都藏在工事里,只是有几个士兵被石屑擦伤。
李志行一直没用重火力的原因,就是在等杨以来的火炮。
杨部的火炮在又开了两炮后,就被吴克仁锁定。这下蔚为壮观,志行这边25门大炮齐发,“轰轰隆隆”的声音震得大地直颤,连着轰了10分钟。
杨以来的两个炮兵连完蛋了。
魏长泰从地上爬起来,抖了抖身上的土,看着后面,悲怆地对杨以来说“旅长,炮兵完了。”
杨目瞪口呆,嘴里发苦,今天是自己太大意了!接连上了李志行这个小家伙的套!大炮可是师长的宝贝,为使自己能收全功,借给自己用的,这就全完了?!
“妈的!”杨以来狠狠吐了一口唾沫!并未失措,他征战多年,善打恶仗,没有大炮的仗也不知赢了多少回?他的经验是,打仗不光凭火器,更重要的是气势!多少敌人在他狂浪般的进攻下都胆寒,有的甚至掉头就跑!就你们这群乌合之众?
于是,杨抽出手枪,跳出掩护,大喊“弟兄们,给我冲!冲过桥头每人奖大洋50,冲上山顶每人奖100!”
杨的部队到底是能征惯战的中央军,有着自己的骄傲,一个团长随即冲了上来,呼喊着带兵就冲了上去。
敌人如潮水般呼喊着冲来,子弹打在沙袋上“嗖嗖”作响,李志行阵地上防守的机枪不停地扫射,冲锋的敌军不断倒下。
但杨以来杀红了眼,自己带了督战队在后面督战,冲锋的士兵知道,敢往回跑根本就没有活路,所以如不要命一般往前冲,李志行这边的机枪都打红了枪管,机枪手赶紧冷却。
血腥的激战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有几次,杨部的士兵甚至冲到了桥头,但都被打退了,李志行的部队也出现了不少伤亡。
李志行为什么不直接用大炮轰他们?因为他只是个“准火力流”,并不是真正的“火力流”,他还要留下大部分炮弹,等待蔡成勋的反扑。
蔡还有40几门大炮,近1万人呢,那才是一场硬仗!
李志行的军队火力太猛,杨部的士兵完全是拿命在填,这种攻击注定无法持续太久。
于是,在魏长泰的劝说下,杨以来不得不命令停止攻击,这次比第一次冲锋伤亡的人还多。
杨以来双目赤红,大口喘着粗气,多年没打过这种恶仗了!但也不得不承认现实,李志行这货竟然是个硬骨头!自己实在是小看他了!靠硬冲的确不行!
他此时才不得不正视自己的对手,仔细观察地形后,命令进行土工掘进,等把战壕挖到桥头后再冲锋。
于是杨的士兵开始在大路上挖战壕,一点一点靠近桥头。
魏长泰则命人去通知归绥留守部队,派一个连沿河收集船开上来,实在不行就渡河绕过阿善沟。
杨的士兵在大路上拼命的挖沟,山上的人看得很清清楚楚,时不时用迫击炮和狙击步枪打击,所以掘进进度很慢。
李志行布置在山上的士兵,是杨部最大的麻烦。不攻克山头,杨部干什么都受威胁,山头必须攻克!所以杨以来又调了两个营,强攻山头。
但攻击山头的进度异常缓慢,因为李志行及时从正面调了两个连去支援山上的防御,杨部怎么也攻不下来。
过了好几个钟头,杨部终于艰难地掘进到桥头。杨部士兵冒着炮火,进入壕堑,最后在小石桥前发起了总冲锋。
杨部后续又有一个营加入,士兵像潮水一样,一波一波涌向桥头,这是杨以来引以为傲的“波浪式攻击”,不但会使敌人疲于防备,还能使敌人胆寒。
同时,杨部士兵跃出壕沟,开始在3个地方填充阿善沟,打算多点突破。
战斗到了最激烈的时候,战场上子弹横飞,杀声震天。
志行这边火力全开,但有几次,竟被杨部士兵挥舞着大刀冲破桥头,幸亏很快又被警卫连用冲锋枪扫了回去。
战事太过激烈,志行不得已,又命迫击炮、四一式山炮开火……。
激烈的战斗进行了近一个钟头,终于,杨部无法保持凌厉的攻势,士气开始衰竭。
正是这个时候!两发信号弹升空。王冠军的骑兵营开始渡河加入战团。
正在冲锋的杨部士兵,忽然发现身后出现了敌人,战线变得有些不稳。
王冠军的一营骑兵有近千人,多持冲锋枪,高喊着“杀光这帮狗日的!”就开始冲锋,如虎入羊群,杨部后续的两个营根本不是对手!
很快,杨的后部军队开始溃散。
王冠军向天空发出两颗信号弹,山上的守军在郑玉琨带领下,如猛虎下山一般开始反冲锋。
同时,新兵营的3000新兵,北渡黄河加入战团。
一瞬间,山坡上、河岸边,漫山遍野全是李志行的部队,山野上到处是“杀光这帮狗日的!”的喊声,杨部再也支持不住,杨以来失去了对部队约束力,大家开始四散逃命。
直至傍晚,战斗结束。杨部被歼约1172人,被俘836多人,包括少将旅长杨以来和一个团长陆锦堂,杨本想开枪自杀,被志行的一个士兵一枪托砸倒在地,捆了起来。
杨部其他溃兵,窜入大青山逃遁,大路上则没有一个能逃走的,因为王冠军的骑兵太强了!
新兵们负责打扫战场,将俘虏押回包头。
李志行的部队牺牲183人,重伤307人,重伤员全送被回包头医治。
此战缴获步枪2306枝,手枪386柄,重机枪8挺,德国克虏伯75mm火炮3门(其他都被炸坏了),弹药若干。
阿善沟防御战,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