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学时成绩很差。
那种差是从进入校门直到离开学校始终差劲的那种差劲。
年幼时我就是个活生生的典型反面教材,经常被村里乡亲们从头到脚指指点点一番,作为给自己孙儿们实施“思想教育”的活生生的教材,说什么:
“你不好好上学就是他这样下场,每天去拾鸡蛋!”
“你看向四儿家那娃,从小不好好上学,他奶奶天天让他干活,长大有个什么出息?!”
“娃呦,你可千万别学向光,长大没出息的呦!”
我就是在这种环境里长大。
根据国外那个什么心理暗示法则说的什么规则:越是被批评的孩子,长大后越容易真的变坏。
而我就是呆在那么个全盘否定我的环境里,慢慢自己对自己的认知也都被改变了。
虽然奶奶时常纠正我这一想法,总是很严肃地面对面对我说,她是需要我才让我干活,并不是由于我学习成绩差。她还刻意把我带出去到大街上,跟乡亲们夸我的孝顺,跟乡亲们说打小我就帮了她不少忙。
“每天起早贪黑娃也很能吃苦。”她这样说。
“老大孩子就是苦,我总让我干活,可能白天困注意力不集中,以前我也没咋觉得他上学成绩差......”她说。
可是这些都无法弥补我心理上的缺口。尤其是身在那样一个环境里——人们所有出人头地和跳出狗门的希望都在学校里。
心酸和无奈也只有自己知道了,再多严肃的言辞也不能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
我上学不好,爷爷就叫我以后跟爸爸出去打工,挣来钱供弟妹们读书。我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命运一定是在城市打工,因此有个心理准备之后,我真随着爸去打工时也就没怎么惊讶,只是那日子实在不好过。
而且我也惊讶地发现,那时居然自己都肯定了自己没出息,糊里糊涂地就答应了去打工。
就连初中的老师也天天吆喝我,说我这样以后就只能去打工了。
谁想未来成为我这样就可以现在不上学,不做作业,不听课。
每当老师在课堂上这样开玩笑,同学们就拿一种我捉摸不透的眼神看着我,齐刷刷的头颅转向教室后,他们回头望着我,沉默着。
我一直没弄明白那些眼神的意思。
直到后来我回想起初中的一位朋友时,不经意地想起了这件事,才稍稍明白了一点:
他们少了一个竞争对手,而且以后他们和我就形同陌路了。
可能老师并不知道,大山里不是所有孩子心思都在学校。
自然,每当老师把我揪出来做反面教材时,同学们都会想其实他们未来也是要出去打工的,但是他们会做更体面的工作。
每个人都得一边思考着未来飘忽不定的人生,又要努力当下。每个人都想努力上学,但目的是努力挣钱;每个人都想成为好学生,但真正的愿望是成为一个人生赢家。没人鼓励你,也没人在乎你差劲。那大概是这世界上最悲催的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