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节:好运三妹3
书名:好日子在后头 作者:一声笑 本章字数:2775字 发布时间:2023-01-11

       出发那天,正赶上国家铁路调整列车时刻表,摸不清火车时间,到磁窑换车时只见站台挤满人,出站进站一片混乱。


       我们也没出站,为了安全,让三妹带孩子们在隧道等着,我出去打听车。


       到处都乱,车站工作人员也搞不清车次。还说上车去补票吧。


       大部分旅客都站在站台上找自己该上的车。 买不到票,我们只好也到站台上找车,看到一辆向南开的车,就一块挤上去,到徐州下车。 没出站在站台上等向西去的车。傍晚时分,我们和站台上乱哄哄的一群人一块挤进西去的火车。


        多人数都没买票。列车行驶几个站后,广播开始通知让旅客去补票。没买票心亏,我马上站起来去补票,把我们几个人从最起始站的票全补上。


        回到座位,邻座的那位旅客笑话我太憨,我不解的看着他,他说:“你不用从起点补票,从前一站补,不是省好多钱。”又说:“你不用补这么多张票,补二三张就行。”听那人说的好像有道理,能占好大便宜。那个人应该是有旅行经验的。


        可是补票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看起来车上像我这样如实补票的人不多。我不觉得吃亏,做任何事不昧良心,心里才踏实。


        一路紧张奔波终于到家了,见到爸妈的兴奋忘记一路疲倦。  妈妈端出一盆热气腾腾我最爱吃的玉米大馇子,我大口大口香甜的吃起来。


        几年没来爸妈的家,有点变化,二弟结婚后,又多划过半间屋,一家四口住那半间。


        二弟的工作通过对换,从西安铁路局调回爸爸工作的十冶公司,到山上金堆城上班,每周回家一次。


       爸爸结束工宣队工作,回桃下公司食堂当会计。总算不用再出苦力,有了得心应手的工作,爸爸工作认真很受赏识。


       妈妈在小院栽的葡萄树正是丰收的季节,沉甸甸的葡萄挂满架,几只鸡在小院里跑来跑去,显得小院充满生活情趣。


       朝晖爬到鸡窝上摘葡萄吃,朝霞领着朝红也边摘边吃。


       几天后朝红不愿到院子里去了,噘着小嘴坐在炕上,还编套话:“白天苍蝇晚上蛾,院里满地是鸡屎。”大家笑话她不出去还挺会编排。


       在家住了几天,那天下午我去西安办公差,去车站想买返程的车票,因没有合适车次票没买成又返回家。


       三妹看我有点失落,就对我说:“大姐,我要回学院了,你和我一块去西安吧?反正没有合适的车,你这两天也走不了。”


       小妹也在一旁热情的说:“我也陪大姐去。”


       妈妈温柔的说:“你们陪你大姐去玩吧,让你大姐体验一下大学的生活。孩子放家我们看着。”


        又说:“带你大姐在西安逛逛。” 


        到西安三妹带我们先去她学校,看看大学什么样,看大学生们怎样生活,圆我想进大学校门的梦。


        文革后的校园,真是没有活力。不像现在的大学校园绿树繁花像个大花园,有各类宏伟壮观的楼台场馆。 那时大学只提供学习的地方,宿舍陈旧简陋,不像我心中想像的那么美好。


       冶金学院西侧不远处就是著名的大雁塔,我们去大雁塔时天色渐晚,那个年代旅游业不发达,游客很少,但还有拍照的摊点,给我们拍张照片留念。


        进了大雁塔,一个人没有,呼呼的风声有点瘆人。


        我们姐妹三个顺着塔梯小心翼翼往上爬,外面风大刮进塔里成了旋风,风卷团团几乎站立不稳。爬到半截,看看上下没一个游客,塔内光线昏暗,狭窄的窗口像眼睛一样盯着我们,顿时一种恐惧感袭来。


        这时三妹为了缓和一下紧张气氛,平静的和我们说:“咱们从窗口往外看,可以俯瞰西安全城。”


        三妹走到北窗口指给我们看:“西安真是个整齐的城市,马路横平竖直像棋盘格一样。商店楼阁像棋盘里的棋子清晰可见,街道绿植成荫,真是一个古老又美丽的城市。”


        我们向西北望去,那里有座小雁塔,三妹介绍说:“据说那里才是西安老城,战乱时被毁,在这里建了新的西安城。”


       下塔回来的路上三妹又给我们介绍西安碑林等名胜古迹,第二天我们从学校往城里去时,经过西安南门。 西安城四周都有城墙,南城墙是保存最好的一段。城墙上插满杏黄三角旗,不知在述说哪个朝代的故事。


       古老而神圣的古都西安,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三妹留在学校,我和小妹回桃下,难得带三个孩子来一回,想和爸妈轻松的再团聚几天。


       爸妈很欢心,忙里忙外给我们做最好吃的,粗茶淡饭胜过美味大餐。虽然蜗居很小,但是一大家人住在一起,感觉像又回到小时候,天天偎在妈妈怀里,心里都是暖暖的甜蜜。


       那天吃过晚饭,爸妈带我们去宿舍区外面的野坡玩。


       空旷的原野,清新的空气,高大巍峨的华山山脉矗立在南边,一种心旷神怡想要自由飞翔的感觉。那里有条小溪,夏天溪水叮咚,溪边长满野芹菜等水生物,藏着好多昆虫,妈妈说:“咱们抓些金龟子回家喂鸡。”


       妈妈早有准备的带个小瓶,三个孩子像撒欢一样去抓虫,大家一会抓满一瓶。


       在早已收割的麦田地里,还能捡到遗漏下的麦穗。种棉花的地里能拾到好多未成熟的棉桃,剥开里面还有一小团棉花。


       妈妈说:“这里的人很懒,收完麦子的地就不种了,一闲半年。棉花收完也不割秧子,多好的天然燃料,都浪费了多可惜。”


      陕西的气候温度适宜,可以发展成“大粮仓”。却没有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十几年动乱岁月,各方面都在恢复发展,改革创新。后来在新闻报纸上看到中央的指示:不能让革命老区农业落后。


       三妹大学毕业后,本来是可以重新选择工作的。


        她是那时少有的青年党员,在大学表现又好,刻苦学习,做事认真,给老师留下很好的印象,学校想让她留校工作。


        三妹对自己的前途没有过多的思考,留学校比在十冶建筑公司强多了,有稳定的收入,固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后还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那时都没有这种远见,三妹和二弟的想法一样,只想跟爸妈在一起,又回到十冶公司,错过这难得的机会。


        领导很爱惜深造回来的大学生,分配工作时,征求她的意见,是继续干政工工作?还是当技术员搞技术工作?


       三妹想:如果继续干政工,岂不是和上学前一样,到处开大会讲大话,吆吆喝喝的没意思。上了大学,才感觉原来的自己太莽撞太幼稚,讲话没水平,但是勇气可嘉。现在没有胆量再去做那份工作了,不如干实事,做技术工作是正道,也没白上大学。


       这样三妹被分到基建科当技术员,搞工程预算。


       搞工程预算必须有资格证才能独立搞预算,那时单位有一种内部考核方式,单位的考核很容易拿到资格证书,可以独立工作,但只在单位内部有效,国家不认可。


       后来单位推荐她参加国家资格证考试,这样考出来的证书,走遍天下都有用。


       参加考试要先交100元,三妹不理解考取国家证书的用途,觉得现在干的好好的,为什么还要交100元再考国家的资格证?


        白白放弃了这次机会太不应该,给后来再就业带来麻烦。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大踏步前进,各地新兴的开发区,小的分散的基建工程越来越多,对较大的基建公司来说极不适应。 十冶公司能接的活越来越少,效益越来越不景气。


        三妹刚起步的基建工程预算工作,越来越没什么可做,没活干发不出工资。 三妹是热爱工作的人,在这里越干越没意思,直到八十年代末,终于放弃十冶建筑公司工作,跟小妹去闯烟台开发区。


       烟台开发区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在这里各路神通大显身手,发挥各自才能带领经济腾飞。


        可惜三妹工作学习几次错失好机会,在烟台开发区再就业困难重重,走进崎岖坎坷的创业路。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好日子在后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